一种可自动调节高度的扶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34236发布日期:2024-03-18 17:10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自动调节高度的扶手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安全防护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可自动调节高度的扶手。


背景技术:

1、在工况复杂,环境恶劣的条件下,处于工作过程中的扶手钢管与底座连接处强度较差。现有的扶手钢管的跨度较大且在高度方向具有较大长度的延伸,在外力的作用下,扶手上部摆动较大。因上部摆动大,下部固定连接,导致扶手容易从底部开裂,给企业带来损失。

2、基于上述问题,本案申请人开发出一种可自动调节高度的扶手,上部扶手通过传动螺纹同螺杆连接,螺杆同电机连接,电机正反转动带动上部扶手上下移动。工作时,扶手高度降到最低,进而减小扶手摆动,保证扶手底部不被破坏;有安全防护要求时,电机通过转动,带动上部扶手升至最高,实现安全防护。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高度可自动调节的扶手。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可自动调节高度的扶手,其结构特点是,该装置包括上部扶手,还包括两竖直设置的传动螺杆,所述上部扶手包括左右对称且竖直设置的两支撑杆与连接两支撑杆的连接杆,两支撑杆内部中空且内侧壁皆开设有与两传动螺杆相适配的传动螺纹,两支撑杆自上而下分别套接在两传动螺杆外且两支撑杆可分别沿两传动螺杆上下移动,两传动螺杆下方分别安装有两底座,两底座上方分别安装有两电机,两电机输出轴分别与两传动螺杆下端动力连接。

3、采用上述结构,上部扶手通过内侧的传动螺纹同传动螺杆连接,传动螺杆由电机驱动,因此电机正反转动会带动上部扶手上下移动。当工作时,可将上部扶手高度降到最低,进而减小上部扶手的摆动幅度,使得上部扶手底部不会开裂;当有安全防护要求时,电机通过转动带动上部扶手升至最高,实现安全防护。

4、优选的,所述传动螺杆外侧套设有护套,所述传动螺杆下端套设有回转轴承,所述回转轴承外圈连接护套内侧壁下端且与护套内壁过盈配合。护套的设置可在工作中起到防护作用,隔离开旋转的传动螺杆。传动螺杆通过螺旋槽与回转轴承齿圈相配合,能够实现较高的转动传动效率,减少能量损耗,能够有效地承受较大的径向和轴向载荷,应对重载工作环境。

5、优选的,所述护套包括位于下部的护套底座,所述护套底座上表面与回转轴承上表面平齐,所述护套底座的内径大于位于其上方的护套剩余部分的内径,这样在护套底座上端会形成凸台,能够阻挡回转轴承继续向上运动。

6、优选的,所述护套上端设置有护套上盖,所述护套上盖中间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不小于支撑杆的外直径。护套上盖的设置起到遮挡内部结构的作用。

7、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高度不小于回转轴承距护套上盖的高度。当支撑杆运动到最底部时,该结构的设置会使得支撑杆露出护套上端,不会出现由于需要向下运动而造成支撑杆断裂的情况。

8、优选的,所述传动螺杆包括自上而下外径依次减小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述第三部分与电机输出端动力连接,所述第二部分位于回转轴承内用于安装回转轴承,所述第一部分外壁设置有外螺纹且位于回转轴承上方。第二部分的设置有助于方便回转轴承的安装。

9、优选的,所述底座中间位置设置有多个第一螺栓孔,所述电机上也相应设置有多个与第一螺栓孔相匹配的第二螺栓孔,所述电机通过与第一螺栓孔相适配的第一固定螺栓安装于底座上。底座上的第一螺栓孔与电机上的第二螺栓孔位置对应方便用固定螺栓将两者固定连接起来。

10、优选的,所述底座四角处分别设置有四个第三螺栓孔,所述护套底座包括与其同轴安装且位于其下方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四角处也相应分别设置有四个与第三螺栓孔相匹配的第四螺栓孔,所述护套通过与第三螺栓孔相适配的第二固定螺栓安装于底座上。底座上的第三螺栓孔与安装板上的第四螺栓孔位置对应方便用固定螺栓将两者固定连接起来。

1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2、上部扶手通过内侧的传动螺纹同传动螺杆连接,传动螺杆由电机驱动,电机正反转动带动上部扶手上下移动。当工作时,可将上部扶手高度降到最低,进而减小上部扶手的摆动幅度,使得上部扶手底部不会开裂;当有安全防护要求时,电机通过转动带动上部扶手升至最高,实现安全防护。



技术特征:

1.一种可自动调节高度的扶手,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扶手(1),还包括两竖直设置的传动螺杆(2),所述上部扶手(1)包括左右对称且竖直设置的两支撑杆(3)与连接两支撑杆(3)的连接杆(4),两支撑杆(3)内部中空且内侧壁皆开设有与两传动螺杆(2)相适配的传动螺纹(5),两支撑杆(3)自上而下分别套接在两传动螺杆(2)外且两支撑杆(3)可分别沿两传动螺杆(2)上下移动,两传动螺杆(2)下方分别安装有两底座(6),两底座(6)上方分别安装有两电机(7),两电机(7)输出轴分别与两传动螺杆(2)下端动力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调节高度的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螺杆(2)外侧套设有护套(8),所述传动螺杆(2)下端套设有回转轴承(9),所述回转轴承(9)外圈连接护套(8)内侧壁下端且与护套(8)内壁过盈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自动调节高度的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8)包括位于下部的护套底座(10),所述护套底座(10)上表面与回转轴承(9)上表面平齐,所述护套底座(10)的内径大于位于其上方的护套(8)剩余部分的内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自动调节高度的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8)上端设置有护套上盖(11),所述护套上盖(11)中间开设有通孔(12),所述通孔(12)的直径不小于支撑杆(3)的外直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自动调节高度的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3)的高度不小于回转轴承(9)距护套上盖(11)的高度。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自动调节高度的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螺杆(2)包括自上而下外径依次减小的第一部分(13)、第二部分(14)和第三部分(15),所述第三部分(15)与电机(7)输出端动力连接,所述第二部分(14)位于回转轴承(9)内用于安装回转轴承(9),所述第一部分(13)外壁设置有外螺纹且位于回转轴承(9)上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调节高度的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6)中间位置设置有多个第一螺栓孔(16),所述电机(7)上也相应设置有多个与第一螺栓孔(16)相匹配的第二螺栓孔(17),所述电机(7)通过与第一螺栓孔(16)相适配的第一固定螺栓(18)安装于底座(6)上。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自动调节高度的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6)四角处分别设置有四个第三螺栓孔(19),所述护套底座(10)包括与其同轴安装且位于下部的安装板(20),所述安装板(20)四角处也相应分别设置有四个与第三螺栓孔(19)相匹配的第四螺栓孔(21),所述护套(8)通过与第三螺栓孔(19)相适配的第二固定螺栓安装于底座(6)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安全防护领域,具体的说是可自动调节高度的扶手,该装置包括上部扶手,还包括两竖直设置的传动螺杆,上部扶手包括左右对称且竖直设置的两支撑杆与连接两支撑杆的连接杆,两支撑杆内部中空且内侧壁皆开设有与两传动螺杆相适配的传动螺纹,两支撑杆自上而下分别套接在两传动螺杆外且两支撑杆可分别沿两传动螺杆上下移动,两传动螺杆下方分别安装有两底座,两底座上方分别安装有两电机,两电机输出轴分别与两传动螺杆下端动力连接。该扶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还可自动调节高度。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冬,王松,王孟,丁杨,李海宁,苏红建,陈邦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潍柴(青岛)智慧重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31
技术公布日:2024/3/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