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排气泄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67741发布日期:2024-03-22 10:20阅读:5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排气泄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车辆冷却管路,特别涉及一种自动排气泄压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新能源汽车和燃油车冷却管路系统内的冷却介质加热后会产生气泡,冷却介质温度的升高和气泡的产生,导致气体占据管路内空间从而导致压力升高,并且阻碍流体流动,由于气体比热容较液体比热容要小很多,会影响冷却效果,因此需要及时将管路内的气泡排出。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及时排出气体并保证冷却液流动压力的自动排气泄压装置。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自动排气泄压装置,包括连通设有进液管和排气孔的壳体,在所述壳体上设有壳盖,在所述排气孔内可拆式设有排气帽,在该壳体内对应排气帽的位置处弹性设有连接杆,在所述连接杆上连接设有浮动块;使用时,冷却液受热析出的气体进入壳体内,待气压变大且带动浮动块的移动,并同步带动连接杆在排气帽上转动偏移形成间隙,壳体内的气体经间隙位置排出,待壳体内气液压力平衡,再由进液管方向的压力带动浮动块和连接杆回移,连接杆在排气帽上的间隙位置恢复封闭状态,进液管方向继续析出气体到壳体内,如此周而复始,以实现对壳体内的气体自动排气泄压的目的。

3、采用上述结构,弹性设置的连接杆上连接浮动块,冷却液受热析出的气体进入壳体内,待气压变大且带动浮动块的移动,并同步带动连接杆在排气帽上转动偏移形成间隙,壳体内的气体经间隙位置由排气帽排出,待壳体内气液压力降低,再由进液管方向的压力带动浮动块和连接杆回移,连接杆在排气帽上的间隙位置恢复封闭状态,进液管方向继续析出气体到壳体内,如此周而复始,以实现对壳体内的气体自动排气泄压的目的;排气帽的可拆式设置便于检查并拆换组件,降低了使用成本。

4、为了简化结构,同时保证浮动块移动的舒畅,作为优选,在所述壳体内对称设有两个第一凸台以及两个第二凸台,在所述浮动块的一侧设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贴合设置于两个第一凸台之间,两个所述第二凸台的外侧壁与浮动块上对应位置的外侧壁贴合设置。

5、为了给连接杆的移动行程限位,作为优选,在所述第二凸台的侧壁上设有从上往下依次设有上窄下宽的第一台阶面和第三台阶面,在该壳体内设有连接环,在所述连接环上设有搭接在两个第二凸台顶端的搭板,在所述连接环的侧壁上设有与第一台阶面贴合抵接限位的第二台阶面,所述连接环的底部与第三台阶面抵接限位。

6、为了便于限位固定连接环,作为优选,在所述壳盖上设有伸入壳体的延伸段,所述延伸段的伸入端的端面与搭板的上端面抵接限位。

7、为了简化密封结构,同时保证能在移动中产生间隙排气,作为优选,在所述排气帽上的一侧设有凹槽,在所述凹槽的槽底设有出气孔,在所述连接杆的一侧设有与凹槽形状相适配的连接头,另一侧依次穿设过连接环和导向板;在该连接杆的外侧壁设有限位凸台,在所述限位凸台与连接头之间设有套设在连接杆外侧的密封垫,所述密封垫的一侧与壳体的内侧壁贴合抵接,该密封垫的另一侧与限位凸台的外侧壁贴合抵接。

8、为了使连接杆快速回移,作为优选,在所述连接环上设有安装凸台,在所述限位凸台与安装凸台之间设有套设在连接杆外侧的压簧,所述压簧的一端与限位凸台的内侧壁抵接,该压簧的另一端套接在安装凸台的外侧并与连接环的外侧壁贴合抵接。

9、为了便于固定连接排气帽,作为优选,在所述排气孔的外侧壁上设有成型槽,在所述排气帽上设有挂钩,排气帽放入排气孔时,所述挂钩与成型槽的槽壁挂接固定。

10、为了便于安装同时保证密封性,作为优选,在所述排气帽的外侧壁设有安装槽,在所述安装槽内套设有密封圈,所述排气孔为外大内小的锥形孔结构,排气帽放入排气孔时,所述密封圈的外侧壁与排气孔的小径端的孔壁贴合抵接。

11、为了防止排气帽松脱,作为优选,在所述排气孔的外侧壁上设有限位块,在所述排气帽上对应限位块的位置处设有限位槽,排气帽放入排气孔时,限位块伸入限位槽中,防止排气帽转动松脱。

12、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壳体内设置弹性设置的连接杆,并由壳体内积聚的气压带动与连接杆连接的浮动块移动,连接杆的移动在排气帽位置产生排气的间隙,待气压减小,浮动块回移并堵住间隙的位置,如此循环以实现对壳体内的气体自动排气泄压的目的。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动排气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通设有进液管(10)和排气孔(14)的壳体(1),在所述壳体(1)上设有壳盖(101),在所述排气孔(14)内可拆式设有排气帽(3),在该壳体(1)内对应排气帽(3)的位置处弹性设有连接杆(2),在所述连接杆(2)上连接设有浮动块(4);使用时,冷却液受热析出的气体进入壳体(1)内,待气压变大且带动浮动块(4)的移动,并同步带动连接杆(2)在排气帽(3)上转动偏移形成间隙,壳体(1)内的气体经间隙位置排出,待壳体(1)内气液压力降低,再由进液管(10)方向的压力带动浮动块(4)和连接杆(2)回移,连接杆(2)在排气帽(3)上的间隙位置恢复封闭状态,进液管(10)方向继续析出气体到壳体(1)内,如此周而复始,以实现对壳体(1)内的气体自动排气泄压的目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排气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1)内对称设有两个第一凸台(11)以及两个第二凸台(12),在所述浮动块(4)的一侧设有导向板(40),所述导向板(40)贴合设置于两个第一凸台(11)之间,两个所述第二凸台(12)的外侧壁与浮动块(4)上对应位置的外侧壁贴合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排气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凸台(12)的侧壁上设有从上往下依次设有上窄下宽的第一台阶面(110)和第三台阶面(112),在该壳体(1)内设有连接环(5),在所述连接环(5)上设有搭接在两个第二凸台(12)顶端的搭板(51),在所述连接环(5)的侧壁上设有与第一台阶面(110)贴合抵接限位的第二台阶面(50),所述连接环(5)的底部与第三台阶面(112)抵接限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排气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盖(101)上设有伸入壳体(1)的延伸段(13),所述延伸段(13)的伸入端的端面与搭板(51)的上端面抵接限位。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排气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气帽(3)上的一侧设有凹槽(30),在所述凹槽的槽底设有出气孔(31),在所述连接杆(2)的一侧设有与凹槽(30)形状相适配的连接头(20),另一侧依次穿设过连接环(5)和导向板(40);在该连接杆(2)的外侧壁设有限位凸台(21),在所述限位凸台(21)与连接头(20)之间设有套设在连接杆(2)外侧的密封垫(22),所述密封垫(22)的一侧与壳体(1)的内侧壁贴合抵接,该密封垫(22)的另一侧与限位凸台(21)的外侧壁贴合抵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动排气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环(5)上设有安装凸台(52),在所述限位凸台(21)与安装凸台(52)之间设有套设在连接杆(2)外侧的压簧(53),所述压簧(53)的一端与限位凸台(21)的内侧壁抵接,该压簧(53)的另一端套接在安装凸台(52)的外侧并与连接环(5)的外侧壁贴合抵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排气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气孔(14)的外侧壁上设有成型槽(111),在所述排气帽(3)上设有挂钩(32),排气帽(3)放入排气孔(14)时,所述挂钩(32)与成型槽的槽壁挂接固定。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排气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气帽(3)的外侧壁设有安装槽,在所述安装槽内套设有密封圈(33),所述排气孔(14)为外大内小的锥形孔结构,排气帽(3)放入排气孔(14)时,所述密封圈(33)的外侧壁与排气孔(14)的小径端的孔壁贴合抵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排气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气孔(14)的外侧壁上设有限位块(141),在所述排气帽(3)上对应限位块(141)的位置处设有限位槽(34),排气帽(3)放入排气孔(14)时,限位块(141)伸入限位槽(34)中,防止排气帽(3)转动松脱。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排气泄压装置,包括连通设有进液管和排气孔的壳体,在所述壳体上设有壳盖,在所述排气孔内可拆式设有排气帽,在该壳体内对应排气帽的位置处弹性设有连接杆,在所述连接杆上连接设有浮动块。本技术在壳体内设置弹性设置的连接杆,并由壳体内积聚的气压带动与连接杆连接的浮动块移动,连接杆的移动在排气帽位置产生排气的间隙,待气压减小,浮动块回移并堵住间隙的位置,如此循环以实现对壳体内的气体自动排气泄压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徐明,曹树林,李旭阳,韩宗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溯联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04
技术公布日:2024/3/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