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直饮水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88057发布日期:2024-03-22 10:40阅读:14来源:国知局
抗菌直饮水管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直饮水管,尤其涉及抗菌直饮水管。


背景技术:

1、塑料管一般是以合成树脂,也就是聚酯为原料、加入稳定剂、润滑剂、增塑剂等,以“塑”的方法在制管机内经挤压加工而成。主要用作房屋建筑的自来水供水系统配管、排水、排气和排污卫生管、地下排水管系统、雨水管以及电线安装配套用的穿线管等。

2、在直饮水运输上使用直饮水管,但现有的直饮水管中存在以下问题:

3、水管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在水管的内壁上产生菌群,影响水管中的直饮水,降低水管中水的品质,且容易危害饮水人的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水管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在水管的内壁上产生菌群,影响水管中的直饮水,降低水管中水的品质,且容易危害饮水人的身体健康的缺点,而提出的抗菌直饮水管。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抗菌直饮水管,包括外层和内层,所述外层设置在内层的外侧用于对直饮水管进行保护,所述外层的结构设置为三层,所述外层包括上层、下层和保温层,所述保温层设置在上层和下层之间,上层设置在直饮水管的最外侧,下层设置在外层和内层之间;

4、抗菌机构,抗菌机构设置在内层的内壁上用于降低直饮水中的细菌含量。

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抗菌机构包括设置在内层内壁上的抗菌层,所述抗菌层的内壁与直饮水相接触,所述抗菌层的材质设置为纳米氧化铜材质。

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内层和外层之间设置有一号加强层和二号加强层,所述一号加强层的外侧与外层的下层固定连接,所述一号加强层的内壁与二号加强层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二号加强层的内壁与内层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一号加强层和二号加强层的材质均设置为无规共聚聚丙烯材质。

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保温层设置在外层内用于防止水管内的直饮水受到外界的影响,所述保温层的材质设置为玻璃棉材质。

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内层的材质设置为聚丁烯材质。

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外层的上层外侧设置有用于阻燃的防火涂层。

10、本申请中,使用时,将直饮水管的两端分别与进水处和出水处相互连接,设置在直饮水管内层内壁上的抗菌层,可以在直饮水管使用时,将铜离子缓慢的释放到直饮水中,克制细菌的活性和繁殖再生,达到杀菌的作用,进而防止直饮水中菌群的产生,也防止直饮水管的内壁上菌落产生,保证饮水人的安全。

1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抗菌直饮水管,通过抗菌机构,可以在直饮水管使用时,将铜离子缓慢的释放到直饮水中,克制细菌的活性和繁殖再生,达到杀菌的作用,进而防止直饮水中菌群的产生,也防止直饮水管的内壁上菌落产生,保证饮水人的安全。



技术特征:

1.抗菌直饮水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层(1)和内层(5),所述外层(1)设置在内层(5)的外侧用于对直饮水管进行保护,所述外层(1)的结构设置为三层,所述外层(1)包括上层、下层和保温层(6),所述保温层(6)设置在上层和下层之间,上层设置在直饮水管的最外侧,下层设置在外层(1)和内层(5)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直饮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机构包括设置在内层(5)内壁上的抗菌层(4),所述抗菌层(4)的内壁与直饮水相接触,所述抗菌层(4)的材质设置为纳米氧化铜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直饮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5)和外层(1)之间设置有一号加强层(2)和二号加强层(3),所述一号加强层(2)的外侧与外层(1)的下层固定连接,所述一号加强层(2)的内壁与二号加强层(3)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二号加强层(3)的内壁与内层(5)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一号加强层(2)和二号加强层(3)的材质均设置为无规共聚聚丙烯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直饮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6)设置在外层(1)内用于防止水管内的直饮水受到外界的影响,所述保温层(6)的材质设置为玻璃棉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直饮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5)的材质设置为聚丁烯材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直饮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1)的上层外侧设置有用于阻燃的防火涂层。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直饮水管领域,尤其是抗菌直饮水管,针对现有水管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在水管的内壁上产生菌群,影响水管中的直饮水,降低水管中水的品质,且容易危害饮水人的身体健康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外层和内层,所述外层设置在内层的外侧用于对直饮水管进行保护,所述外层的结构设置为三层,所述外层包括上层、下层和保温层,所述保温层设置在上层和下层之间,上层设置在直饮水管的最外侧,下层设置在外层和内层之间,通过抗菌机构,可以在直饮水管使用时,将铜离子缓慢的释放到直饮水中,克制细菌的活性和繁殖再生,达到杀菌的作用,进而防止直饮水中菌群的产生,也防止直饮水管的内壁上菌落产生,保证饮水人的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朱海燕,成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真地道塑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07
技术公布日:2024/3/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