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屏幕移动用导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74301发布日期:2024-03-22 10:26阅读:7来源:国知局
车载屏幕移动用导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车载用具,具体涉及一种车载屏幕移动用导轨。


背景技术:

1、目前的很多轿车及商务车的显示屏多为固定在车顶部或者前排座椅的后面,不可进行位置移动,但随着技术发展,目前市场上一些新型轿车上开始出现可前后移动式显示屏,而移动显示屏则需要通过在导轨上滑动来实现位置的移动和调节,现有的用于屏幕移动导轨行程较短,未设置软轴回收通道,仅用于长度较短的小轿车车型,不适用于车型较长的商务车型,且显示屏移动时存在易产生噪音、导轨自重大未体现轻量化设计、加工难度大、安装不够便利等问题。因此设计一种可供显示屏前后自由移动的大行程、且具备轻量化结构设计、可降噪、安装便利的高适配的车载屏幕移动用导轨是十分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车载屏幕移动用导轨,通过在导轨本体上设置软轴滑道、软轴回收通道以及多个空心槽的支撑结构,并且在软轴通道内设置了设置有保护软轴的内凹槽和便于表面充分氧化的豁口,软轴在导轨内通过滑块带动显示屏大行程的前后移动,在结构上进行了优化,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具有行程大、轻量化结构设计、可降噪、安装便利、整体结构稳定和适配性高的特点。

2、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3、一种车载屏幕移动用导轨,其包括导轨本体和固定安装板,所述导轨本体包括滑槽、软轴滑道、软轴回收通道、翼形板和加强筋,所述滑槽、软轴滑道和软轴回收通道均贯穿设置在导轨本体的内部;

4、所述滑槽的第一侧设置有用于放置滑块的开口,所述滑槽第二侧的上部设置有滑块导向孔;所述滑槽第二侧的下部连接有第一空心槽;

5、所述软轴滑道设置在所述滑槽第二侧的上部,所述软轴滑道第一侧的下部通过所述滑块导向孔与所述滑槽相连通;

6、所述软轴回收通道设置在所述软轴滑道的第二侧,所述软轴回收通道的第一侧与所述软轴滑道第二侧的上部相连接;

7、所述软轴滑道和软轴回收通道内均设置有保护软轴的内凹槽和便于表面充分氧化的豁口;所述内凹槽通过释放软轴运动空间,实现防磨及降噪效果;所述豁口可保证导轨在进行阳极氧化等表面处理时,氧化液体可轻易进入通道,并与通道表面接触,达到更好的氧化效果,保证加工难度较低;

8、所述加强筋包括斜向筋和竖向筋,所述斜向筋和竖向筋的下端均与第一空心槽的顶部相连接,所述斜向筋的上端与所述软轴回收通道的豁口连接,所述竖向筋的上端与软轴滑道的豁口相连接;所述斜向筋、竖向筋、软轴滑道、软轴回收通道和第一空心槽围合形成第二空心槽;

9、所述翼形板设于导轨本体的顶部且分别与软轴回收通道和软轴滑道连接,所述翼形板水平向软轴滑道和软轴回收通道的外侧延伸并通过紧固件与汽车顶棚连接;

10、所述固定安装板设于所述导轨本体的两端,所述导轨本体通过所述固定安装板与电机安装板相连接。

11、优选地,所述导轨本体为长方形结构,其包括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

12、优选地,所述第一导轨的滑槽内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二导轨的滑槽内设有第二滑块。

13、优选地,所述第一导轨的软轴滑道内设有第一软轴,所述第一软轴与第一滑块连接;所述第二导轨的软轴滑道内设有第二软轴,所述第二软轴与第二滑块连接。

14、优选地,所述软轴滑道和软轴回收通道平行设置且位于同一水平高度。

15、优选地,所述软轴滑道内部设置有两个内凹槽,分别位于软轴滑道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软轴回收通道的内部设置有一个内凹槽,所述软轴滑道的豁口开口向下且与第一空心槽相对,所述软轴回收通道的豁口的开口朝向翼形板方向。

16、优选地,位于导轨本体两端的所述电机安装板上各设置有一台电机,两台电机分别与第一软轴和第二软轴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软轴的第二端经过所述第一导轨的软轴滑道再穿入所述第二导轨的软轴回收通道内,所述第二软轴的第二端经过所述第二导轨的软轴滑道再穿入所述第一导轨的软轴回收通道内。

17、优选地,所述翼形板的端部设置有用于提高抗弯强度的折弯部,所述翼形板的顶部设置有减重用的中空槽。

18、优选地,所述固定安装板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且所述安装孔分别与所述电机安装板和导轨本体上的安装孔相对应,所述导轨本体和所述电机安装板通过所述固定安装板借助于螺钉进行固定。

19、优选地,所述固定安装板的两侧均设有与所述翼形板相匹配的用于稳定连接的折弯部。

20、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21、1、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屏幕移动用导轨,通过设置软轴回收通道,解决了屏幕在大行程运动时,软轴的回收问题。

22、2、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屏幕移动用导轨,通过在软轴滑道和软轴回收通道内设置防磨的内凹槽,解决了软轴在通道中运动时因摩擦力较大容易破损和噪音较大的问题。

23、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软轴滑道和软轴回收通道上设置豁口,解决了导轨加工中圆形软轴通道表面氧化处理难度较大的问题。

24、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加强筋和翼形板,保证长行程导轨结构强度,设计更加合理,实现了整体轻量化设计,并通过翼形板和固定安装板的匹配设计,使得导轨安装更加便利。

25、5、本实用新型具有行程大、轻量化结构设计、可降噪、加工难度低、安装便利、整体结构稳定和适配性高的特点。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载屏幕移动用导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导轨本体和固定安装板,所述导轨本体包括滑槽、软轴滑道、软轴回收通道、翼形板和加强筋,所述滑槽、软轴滑道和软轴回收通道均贯穿设置在导轨本体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屏幕移动用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本体为长方形结构,其包括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屏幕移动用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的滑槽内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二导轨的滑槽内设有第二滑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屏幕移动用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的软轴滑道内设有第一软轴,所述第一软轴与第一滑块连接;所述第二导轨的软轴滑道内设有第二软轴,所述第二软轴与第二滑块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屏幕移动用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轴滑道和软轴回收通道平行设置且位于同一水平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屏幕移动用导轨,所述软轴滑道内部设置有两个内凹槽,分别位于软轴滑道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软轴回收通道的内部设置有一个内凹槽,所述软轴滑道的豁口开口向下且与第一空心槽相对,所述软轴回收通道的豁口的开口朝向翼形板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屏幕移动用导轨,其特征在于,位于导轨本体两端的所述电机安装板上各设置有一台电机,两台所述电机分别与第一软轴和第二软轴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软轴的第二端经过所述第一导轨的软轴滑道再穿入所述第二导轨的软轴回收通道内,所述第二软轴的第二端经过所述第二导轨的软轴滑道而穿入所述第一导轨的软轴回收通道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屏幕移动用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翼形板的端部设置有折弯部,所述翼形板的顶部设置有中空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屏幕移动用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安装板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且所述安装孔分别与所述电机安装板和导轨本体上的安装孔相对应,所述导轨本体和所述电机安装板通过所述固定安装板借助于螺钉进行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屏幕移动用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安装板的两侧均设有与所述翼形板相匹配的折弯部。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载屏幕移动用导轨,导轨本体包括滑槽、软轴滑道、软轴回收通道、翼形板和加强筋,滑槽第二侧的上部通过滑块导向孔与软轴滑道连通;滑槽第二侧的下部连接有第一空心槽;软轴回收通道的第一侧与软轴滑道第二侧相连接;软轴滑道和软轴回收通道内均设有内凹槽和豁口;斜向筋和竖向筋的下端均与第一空心槽连接,斜向筋的上端与软轴回收通道连接,竖向筋的上端与软轴滑道连接;斜向筋、竖向筋、软轴滑道、软轴回收通道和第一空心槽形成第二空心槽;翼形板设于导轨本体顶部;导轨本体通过固定安装板与电机安装板连接。本技术设置的滑块能带动显示屏在导轨内大行程的前后移动,具有轻量化结构设计、降噪和安装便利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盖国华,栾英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威士美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11
技术公布日:2024/3/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