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机臂架桁管的加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922777发布日期:2024-05-11 00:01阅读:7来源:国知局
一种门机臂架桁管的加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机械部位加强连接,具体涉及一种门机臂架桁管的加强结构。


背景技术:

1、单臂架门机是港口码头和船厂重要的起重设备,其结构以桁管为基本构件,通过焊接拼装而成。为加强单臂架门机桁管之间的局部连接、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定性,通常在桁管与桁管之间外设筋板进行焊接加强,这样的焊接拼接加强方式,容易出现金属应力传递不顺,从而引发局部的焊缝开裂,严重的还会出现桁管爆裂,造成的安全事故。目前,缺少一种合适的加强结构,来加强桁管与桁管之间的连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减少加强连接处的应力集中,保证焊缝的连接质量,同时又可以保证筋板能够连续性传力,降低桁管爆裂的可能。

2、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门机臂架桁管与桁管之间局部连接加强容易存在应力集中造成结构破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门机臂架桁管的加强结构,可以起到桁管与桁管之间的连接加强的作用,减少加强连接处容易应力集中的情况,保证筋板传力的连续性,减少桁管爆裂的可能,保护结构的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门机臂架桁管的加强结构,包括加强组件,所述加强组件两端穿设过相邻两桁管实现加强固定;所述桁管设有筋板通孔,所述加强组件包括筋板,所述筋板穿过所述筋板通孔,且所述筋板与所述桁管焊接固定。

4、进一步地,所述桁管与主结构连接状态为斜式连接或为垂直连接。

5、进一步地,所述筋板与主结构焊接。

6、进一步地,所述筋板与所述桁管为相同性质的材料结构层。

7、进一步地,所述筋板与一所述桁管通过四道角焊缝焊接固定。

8、进一步地,所述桁管的正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或为方形。

9、进一步地,所述筋板穿过所述桁管的正横截面的几何中心。

10、进一步地,所述筋板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桁管的厚度。

11、进一步地,所述桁管的厚度为10mm~30mm。

12、进一步地,所述筋板厚度为10mm~30mm。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4、本实用新型通过加强组件两端穿设过两相邻的桁管,实现门机臂架桁管与桁管之间的局部式稳定加强。本实用新型的筋板可以起到很好的加强作用,保证桁管与桁管之间局部式连接加强的稳定性,减少连接加强处容易应力集中的情况,减少应力集中对主结构、焊缝造成破坏的可能。本实用新型桁管开设有筋板通孔供筋板连续性穿过并实现焊接固定,可以保证筋板传力的连续性,避免局部应力集中,减少主结构桁管爆裂的可能,同时,由于筋板具有良好的传力性能,可以保护连接加强处的连接焊缝,减少筋板与桁管连接处焊缝开裂的可能,从而更好地保护结构的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门机臂架桁管的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强组件,所述加强组件两端穿设过相邻两桁管实现加强固定;所述桁管设有筋板通孔,所述加强组件包括筋板,所述筋板穿过所述筋板通孔,且所述筋板与所述桁管焊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机臂架桁管的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桁管与主结构连接状态为斜式连接或为垂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机臂架桁管的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板与主结构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机臂架桁管的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板与所述桁管为相同性质的材料结构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机臂架桁管的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板与一所述桁管通过四道角焊缝焊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机臂架桁管的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桁管的正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或为方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机臂架桁管的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板穿过所述桁管的正横截面的几何中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机臂架桁管的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板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桁管的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机臂架桁管的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桁管的厚度为10mm~30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机臂架桁管的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板厚度为10mm~30mm。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机械部位加强连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门机臂架桁管的加强结构,包括加强组件,加强组件两端穿设过相邻两桁管实现加强固定;桁管设有筋板通孔,加强组件包括筋板,筋板穿过筋板通孔,且筋板与桁管焊接固定;本技术通过加强组件两端穿设过两相邻的桁管,实现门机臂架桁管与桁管之间的局部式稳定加强,保证桁管与桁管之间局部式连接加强的稳定性,减少连接加强处容易应力集中的情况,减少应力集中对主结构、焊缝造成破坏的可能,减少主结构桁管爆裂的可能,同时,由于筋板连续性穿设相邻两桁管具有良好的传力性能,可以保护连接加强处的连接焊缝,减少筋板与桁管连接处焊缝开裂的可能,从而更好地保护结构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永志,刁素芳,雷海东,吴伟明,沈洲,冯后德,詹理盼,刘海峰,杨富丞,刘成明,黄伟涛,苏栒,周明峰,梁晋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16
技术公布日:2024/5/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