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支承装置及轴支承装置的支承机构位置调整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132336发布日期:2025-06-10 17:27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支承滚珠丝杠进给装置、主轴装置那样的旋转轴的旋转支承装置、以及支承轴的轴支承装置的支承机构位置调整机构。


背景技术:

1、在滚珠丝杠进给装置中,为了维持丝杠轴的进给精度而要求高的轴向刚性。以往,作为对滚珠丝杠装置的丝杠轴赋予刚性的方法,一般是组合多个角接触轴承并施加预压,将其配置于丝杠轴的一端部或两端部,从而沿轴向固定支承丝杠轴的方法。除此之外,在考虑丝杠轴的热膨胀的情况下,采取预先对丝杠轴赋予向轴向的张力而使其伸长规定量的方法。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内容:通过调整间隔件的轴向尺寸,预先对进给丝杠(丝杠轴)施加张力,而且,具备预张紧机构,在进给丝杠因温度上升而超过预张力量地伸长的情况下,该预张力机构利用碟形弹簧、流体的压力使轴承沿轴向移动而对进给丝杠赋予张力。

2、现有技术文献

3、专利文献

4、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注册第257398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2、然而,若对进给丝杠赋予的被称为预张力、预张紧等的载荷过大,则有可能对轴承施加较大的负荷,轴承会产生损伤。因此,通常,在不对轴承沿轴向施加过大的载荷的范围内,配置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预张紧机构所示的碟形弹簧、外部供给的流体等。然而,在使用碟形弹簧的情况下,载荷随着轴伸长而变弱,因此只不过能够应对温度上升3度~4度量的伸长。在加工中心等中,滚珠丝杠的温度上升超过4度的情况也较多,在该情况下,基于碟形弹簧的充分载荷成为未起作用的状态,存在轴向的支承刚性降低的问题。

3、另外,在从外部供给流体并通过液压施加载荷的方式中,除了需要以液压泵为首的外部装置之外,还存在滚珠丝杠进给装置大型化,并且导致成本上升和附加的能量消耗的问题。

4、并且,这样的课题不仅存在于滚珠丝杠进给装置,在主轴装置等利用一对支承机构将旋转轴的轴向两端部支承为旋转自如的旋转支承装置中也同样存在。

5、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旋转轴的轴向长度因热的影响而变化,也能够持续且稳定地维持轴向的支承刚性的旋转支承装置以及轴支承装置的支承机构位置调整机构。

6、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7、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构成实现。

8、[1]一种旋转支承装置,具备:

9、旋转轴;以及一对支承机构,一对所述支承机构分别将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两端部支承为旋转自如,

10、一对所述支承机构中的一者具备:

11、轴承单元,所述轴承单元具备:轴承壳体;和轴承,所述轴承将所述旋转轴相对于所述轴承壳体支承为旋转自如,并且所述轴承能够支承轴向载荷;

12、支承台,所述支承台被所述旋转轴贯通或者围绕所述旋转轴配置;以及

13、壳体位置调整机构,所述壳体位置调整机构配设于所述轴承单元与所述支承台之间,

14、所述壳体位置调整机构具备:

15、支承台侧部件,所述支承台侧部件设置于所述支承台侧,并被所述旋转轴贯通或者围绕所述旋转轴配置;

16、轴承壳体侧部件,所述轴承壳体侧部件设置于所述轴承壳体侧,并被所述旋转轴贯通或者围绕所述旋转轴配置,且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承台侧部件沿轴向相对移动;以及

17、工作流体,所述工作流体以被压缩的状态填充于在所述支承台侧部件与所述轴承壳体侧部件之间形成的压力室。

18、[2]一种轴支承装置的支承机构位置调整机构,

19、设置于轴支承装置中的一对支承机构中的一者,所述轴支承装置具备轴和为了支承所述轴而设置于所述轴的轴向两端部的一对所述支承机构,

20、一对所述支承机构中的一者具有被所述轴贯通或围绕所述轴配置的支承体,

21、所述轴支承装置的支承机构位置调整机构具备:

22、第一部件,所述第一部件设置于所述轴侧和所述支承体侧中的一者,能够被所述轴贯通或围绕所述轴配置;

23、第二部件,所述第二部件设置于所述轴侧和所述支承体侧中的另一者,能够被所述轴贯通或能够围绕所述轴配置,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部件沿轴向相对移动,在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第一部件之间形成收容空间;以及

24、工作流体,所述工作流体以被压缩的状态填充于所述收容空间。

25、发明效果

26、根据本发明的旋转支承装置,即使旋转轴的轴向长度因热的影响而变化,也能够持续且稳定地维持轴向的支承刚性。

27、另外,根据本发明的轴支承装置的支承机构位置调整机构,即使轴的轴向长度因热的影响而变化,也能够持续且稳定地维持轴向的支承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旋转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旋转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旋转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旋转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转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旋转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旋转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13.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旋转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旋转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旋转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旋转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旋转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23.一种轴支承装置的支承机构位置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轴支承装置的支承机构位置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将丝杠轴(21)的轴向两端部支承为旋转自如的支承机构(30)具备:轴承单元(41),其具有移动侧轴承壳体(51)以及内嵌于移动侧轴承壳体(51)的一对角接触球轴承(33B);支承台(43),其配设于比轴承单元(41)靠轴向中央侧的位置且被丝杠轴(21)贯通;以及壳体位置调整机构(44),其配设于轴承单元(41)与支承台(43)之间。壳体位置调节机构(44)具有设置在支承台(43)侧的支承台侧部件(61)和设置在轴承壳体(51)侧且能够相对于支承台侧部件(61)沿轴向相对移动的轴承壳体侧部件(62),工作流体以被压缩的状态填充在形成于支承台侧部件(61)与轴承壳体侧部件(62)之间的压力室(66)。由此,即使旋转轴的轴向长度因热的影响而变化,也能够持续且稳定地维持轴向的支承刚性。

技术研发人员:新井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5/6/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