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水龙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62011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水龙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新型水龙头,涉及液体流量控制技术,特别适用于自来水量的控制。
现行自来水龙头,一般采用旋转螺杆开启和关闭水流,由此通常产生的弊病是1、龙头开启不迅速,开度不理想,阀片开度由水压决定,阀片橡皮有时会粘住阀口,2、在水压高时,阀片常会在阀口与螺杆之间窜动,产生脉冲,当其频率与管道固有频率合拍时,会发生水锤现象,严重时将击破某些脆弱的管道,造成停水事故,3、由于操作区与水压区没有隔离,常造成泄漏污染水质,4、易过量旋紧阀片橡皮,久之导致龙头漏水,5、公共场所常因无人关闭或关不紧龙头造成水的浪费或水患,6、龙头配件加工量大,工艺复杂,成本高,为了克服上述弊病,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启闭迅速方便,可自动关闭定量供水,节水节能,操作平稳可防止水锤现象,避免噪声干扰,零配件加工工艺简单,防止水质污染,使用卫生的多功能水龙头。
现结合实施例的附图对其结构及工作原理,作详细描述。


图1是龙头无水状态的剖面图,图2是龙头强制供水状态的剖面图,图3是龙头正视图,图4是龙头侧视图。
新型水龙头是由(1)操作手柄、(2)变动顶杆、(3)调整螺丝、(4)固定螺母、(5)滑筒、(6)龙头基体、(7)锁紧扛杆、(8)阀芯基体、(10)U形密封件、(11)阀芯橡皮、(12)活塞、(14)O形密封圈、(15)复位弹簧、(16)阀门座、(17)通道垫圈、(18)变动隔膜、(19)硬质薄片、(20)阻尼缸、(23)密封件、(24)孔用弹片、(25)密封隔膜、(27)套筒、(28)套筒等部件组成,其结构特征是1、有一个(1)操作手柄,它是一个扛杆,以操纵龙头的启闭,一改通常龙头的旋动启闭方式为滑动启闭,2、有一个(7)锁紧扛杆,其长力臂一端位于(2)变动顶杆下方,(19)硬质薄片上方,短力臂一端在(5)滑筒上方,3、(2)变动顶杆可沿其螺纹轴线上下旋动,当它向下旋动时,压紧(7)锁紧扛杆,使锁紧扛杆的短力臂一端向上提起,放松了对(5)滑筒的压迫,使(8)阀芯基体可以在(15)复位弹簧及其他还原力的作用下,平稳地向右侧移动,起自动关闭龙头作用,4、(6)龙头基体分前(6B)后(6A)两部分,中间靠(23)密封件与(24)孔用弹片压嵌结合成一个整体,5、(6)龙头基体的左侧空腔放置(20)阻尼缸,阻尼缸底部左外方有(21)左外方孔,右方有(22)右方孔这些方孔是位于阻尼缸侧壁上,阻尼缸的侧壁右端靠在(16)阀门座上,阻尼缸侧壁左端置于龙头基体左内腔壁上,(16)阀门座右侧紧靠(23)密封件,6、阀芯总体是由(8)阀芯基体、(12)活塞、(10)U形密封件、(17)通道垫圈、(11)阀芯橡皮、(3)调整螺丝、(14)O形密封圈等部件组成,其中(8)阀芯基体左前方由外螺纹与(12)活塞作螺纹连接,并靠(9)锥形先导塞依次把(11)阀芯橡皮、(17)通道垫圈、(10)U形密封件、(12)活塞压紧,(8)阀芯基体的右端外露部外螺纹与(4)固定螺母旋接,(14)O形密封圈套在(3)调整螺丝中部,安放在(8)阀芯基体内腔,(3)调整螺丝左端成锥面形,对准(13)中心小孔,右端外露部设有一字槽,供螺丝刀调节,其外螺纹与阀芯基体右端内螺纹旋接,(15)复位弹簧套在(8)阀芯基体中部,左端压在(16)阀门座上,右端由(8)阀芯基体的(26)突出部压紧,(15)复位弹簧外面是(27)套筒,套筒中开有若干方孔,可让水流通过并与龙头咀相通,套筒左端压在(16)阀门座上,右端压在(25)密封隔膜外沿,(28)套筒左端压在(25)密封隔膜内沿,右端与(5)滑筒顶部、(4)固定螺母紧靠成一体,7、(18)变动隔膜一面朝向水压区,另一面外露等压区并与(19)硬质薄片接触,硬质薄片顶在(7)锁紧扛杆的长力臂上,新型水龙头的工作原理,见
图1,在管道无水时,(18)变动隔膜处于平衡,(7)锁紧螺杆松懈不对(5)滑筒锁紧,(5)滑筒及(8)阀芯基体处于能够左右自由滑动状态,在(15)复位弹簧作用下,滑筒和阀芯基体被压向右边,使(11)阀片橡皮紧贴(16)阀门座,(1)操作手柄处在关闭位置上,龙头呈全关闭状态。此时可见到阀芯总体左端部离开(20)阻尼缸的缸底,缸内容积变大,当管道来水时,水流经(20)阻尼缸左外方孔进入龙头内部,使(18)变动隔膜下方压力增大,变动隔膜向上凸起,顶起(7)锁紧扛杆左端长力臂,使其右端向下压紧(5)滑筒,使阀芯总体被锁紧在任何位置上。向右扳动(1)操作手柄,就使阀芯总体向左位移,龙头由零呈大开度,由于锁紧系统的作用,(11)阀芯橡皮停留在零至大开度的任何位置,见图2,此时自来水从阻尼缸右方孔流向(16)阀门座外侧,通过水咀流出龙头,龙头处于强制供水状态,只要管道内有水压存在,龙头就永远开启着,若需关闭,需将(1)操作手柄向左侧扳回关闭位置,由于阀芯总体各部位压力均衡及(1)操作手柄有扛杆作用,不论启闭都很轻便自如,加之阻尼系统的作用及(13)中心小孔孔径设计合理,(8)阀芯基体设有锥形先导塞等原因,龙头在启闭过程中内部水压变化,流速变化均较平稳,消除了现行龙头常有的水锤现象避免了噪声干扰,此时若将(2)变动顶杆向下旋入即将(7)锁紧扛杆的左端压下,其右端即松懈了对(5)滑筒及阀芯总体的锁紧,在被压缩的(15)复位弹簧及被拉伸的(25)密封隔膜等还原力作用下,阀芯总体即向右侧(关闭)方向移动,阻尼缸内容积变大,在(10)U形密封件的作用下,流入阻尼缸内的水只能经(17)通道垫圈从(13)中心小孔注入,调整(3)调整螺丝的锥面位置以改变中心小孔通道的截面积,从而改变阻尼缸内容积变化速度,即可以控制龙头自动关闭的时间及每次开启期间的供水量,其控制时间在1.5秒至3分钟范围,此时龙头为定量供水自动关闭,当将(2)变动顶杆向上旋出时,即放松了对(7)锁紧扛杆左端的压力,如果同时再将(13)中心小孔通道的截面积调大,则龙头即具手动使用功能,开启迅速,开度理想,管道无水时,即能自动关闭,新型水龙头与现行螺杆式龙头相比有以下优点1、可定量供水,定时关闭,用户可方便地自行调节其定时定量,2、龙头在任何操作状态下,遇到管道停水时,都能自动返回关闭状态避免了水患及水的浪费,3、阀芯基体设有锥形先导塞,启闭平稳,能防止“水锤现象”,避免了噪声干扰,4、操作区与内部水流通道完全隔离,无泄漏现象,防止水质污染,使用卫生,5、阀芯橡皮承受的压力低,减小了变形和磨损,延长了使用周期,6、开启迅速,开度理想,特别在水压低时,水流量比较大,7、以光杆取代螺杆,以弹片压接代替螺纹旋接,简化了加工工艺,减少了冷加工切削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水龙头,是由(1)操作手柄、(2)变动顶杆、(3)调整螺丝、(4)固定螺母、(5)滑筒、(6)龙头基体、(7)锁紧扛杆、(8)阀芯基体、(10)U形密封件、(11)阀芯橡皮、(12)活塞、(14)O形密封圈、(15)复位弹簧、(16)阀门座、(17)通道垫圈、(18)变动隔膜、(19)硬质薄片、(20)阻尼缸、(23)密封件、(24)孔用弹片、(25)密封隔膜、(27)套筒、(28)套筒等部件组成,其特征在于(1)、(6)龙头基体分前(6B)后(6A)两部分,中间靠(23)密封件与(24)孔用弹片压嵌结合成一个整体,(2)、(6)龙头基体左侧空腔放置(20)阻尼缸,阻尼缸底部左外方有(21)左外方孔,阻尼缸右方有(22)右方孔,这些方孔是位于阻尼缸的侧壁上,阻尼缸右端部靠在(16)阀门座上,阻尼缸的左端部置于龙头基体左内腔壁上,(16)阀门座右侧紧靠(23)密封件,(3)、由(8)阀芯基体、(12)活塞、(10)U形密封件、(17)通道垫圈、(11)阀芯橡皮、(3)调整螺丝、(14)O形密封圈、(15)复位弹簧、(27)套筒、(28)套筒、(25)密封隔膜、(5)滑筒等部件组成阀芯总体,(8)阀芯基体左前方由外螺纹与(12)活塞作螺纹连接,并靠(9)锥形先导塞依次把(11)阀芯橡皮、(17)通道垫圈、(10)U形密封件、(12)活塞压紧,(8)阀芯基体右端外露部外螺纹与(4)固定螺母旋接,(14)O形密封圈套在(3)调整螺丝中部,安放在(8)阀芯基体内腔,(3)调整螺丝左端成锥面形,对准(13)中心小孔,右端外露部设有一字槽,供螺丝刀调节,其外螺纹与阀芯基体右端内螺纹旋接,(15)复位弹簧套在(8)阀芯基体中部,复位弹簧左端压在(16)阀门座上,右端由(8)阀芯基体的(26)突出部压紧,(15)复位弹簧外面是(27)套筒,套筒中开有6个方孔,可让水流通过并与龙头咀相通,套筒左端压在(16)阀门座上,右端压在(25)密封隔膜外沿,(28)套筒左端压在(25)密封隔膜内沿,右端与(5)滑筒顶部、(4)固定螺母紧靠成一体,(4)、有一个(1)操作手柄,它是一个扛杆,短力臂一端与(5)滑筒作拨动结合,(5)、有一个(7)锁紧扛杆,其左端长力臂位于(2)变动顶杆下方,(19)硬质薄片上方,右端短力臂在(5)滑筒上方,(6)、(2)变动顶杆可沿其螺纹轴线上下旋动,向下时,压紧(7)锁紧扛杆,使右端短力臂向上提起,放松了对(5)滑筒的压迫,(7)、(18)变动隔膜一面朝向水压区,另一面外露等压区并与(19)硬质薄片接触,硬质薄片顶在(7)锁紧扛杆的长力臂上,(8)、(8)阀芯基体设有(9)锥形先导塞。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水龙头,涉及液体流量控制技术,由龙头基体、阀芯总体、阻尼缸、操作手柄、变动顶杆、滑筒等组成,它通过操作手柄推动阀芯总体在阻尼缸内滑动启闭龙头,开启迅速,开度理想,可定量供水,自动关闭,节水节能,防止发生水锤现象,避免噪声干扰,防止水质污染,配件加工工艺简单,加工量少。
文档编号F16K31/52GK2072171SQ9020569
公开日1991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1990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1990年4月29日
发明者池清源 申请人:池清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