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管式吸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73225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夹管式吸冲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冲器,其设于飞行器的座椅下方,用于在紧急迫降或类似的飞行意外中吸收冲击力,维护乘客的安全。
飞机的飞行速度很高,因此当发生非正常着陆或受到意外正面冲撞时,在降落或滑行中的乘客与座椅都会产生向下向前的冲力。因此,在飞机的座椅下方一般设置有吸冲器,以吸收该向前的冲撞力量,而使座椅与乘客所受的冲力降低,维护其安全。
这种现有的吸冲器,一般主要是依靠塑性变形来吸收座椅所受的冲撞能量。目前各型飞机上所使用的吸冲器各不相同,如


图1所示的“翻肠式”,其由一内管10与外管11所构成。该内管10为一翻肠状的双层管体,且该内管10的外缘与该外管11的内部前缘固接。
该吸冲器当座椅结构中产生冲撞时,其内、外管会产生相对应的反向拉伸,如图2所示,而该内管10在受拉伸时需要能量以产生翻肠变形,从而可分摊座椅与乘客所产生的冲量,藉此减少乘客受冲力影响而受伤的可能性,以维护其身体安全。
图3为另一种常见的座椅吸冲器,其由内、外管12、13套合而成。该内管12外壁的适当位置处紧束有适当线径的螺旋件14,该螺旋件14与外管13的内壁形成极紧密的配合。该内外管12、13在受力后,该内管12会相对于外管13而被拉出,其间藉该螺旋件14对外管13内壁所产生的摩擦,而达到吸冲的目的,其中图3中假想线所示位置为拉伸前螺旋件14的位置。
由上述
图1及图3所示的吸冲器,具有相同的两大缺点1、在制造上,因材料的稳定性及尺寸公差对于冲力吸收的影响极为敏锐,故不易控制各成品吸收冲击能力的可靠度。
2、在设计上,必须以实验方式取得其冲击吸收能力的多寡。当要做变更吸冲能力的设计时,又必须重新以实验方式取得新的数据,如此造成变更设计上的困难。
另外,美国第5,152,578号专利示出一种座椅吸冲器,其如图4所示,其设计目的在于能容易地变更吸冲能力。该吸冲器由一内管15及一外管16构成,该外管16之一端为口径逐渐扩大的喇叭口17,该内管之一端连设有一锥体18,当该内、外管15、16受力而相对拉伸时,该内管16的锥体18会扩大外管16的口径,使外管16产生塑性变形(如图6所示),以吸收冲量。其间,为了能确实得知其吸冲能力乃于该锥体上设有四个较凸的圆弧区(如图5所示),因此,通过精确地改变四个圆弧区的长度,即可获得所需吸冲能力的设定。
上述设计虽然能实现对吸冲量的容易变更。但由于锥体之圆周长有限,其可变更的范围亦相对地会被局限住,而无法作较大程度的变更。故使用上尚难达理想。
有鉴于现有吸冲器在变更吸冲量的应变能力上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可适应安全设计上的需要,能容易地获得所需的吸冲能力的吸冲器。
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造更为精简,且制造更为简易的吸冲器。
本实用新型提出这样一种吸冲器,其包括有一内管及一外管;其改进在于,该内、外管皆为方形管体,该内管相对应外端面的相对位置上分别设有向内凹陷的凹坑,而该外管相对应在相对二内端面上分别设有可嵌入该内管的凹坑内的圆弧形凸点;该外管凸点的圆弧面方向与内管的拉伸方向相同,且该凸点的周缘的横截面亦为圆弧状;是当内、外管作相对反向拉伸时,外管上的凸点在内管的管壁上形成一塑性变形凹沟状轨迹的。
而且,在所述的吸冲器中,内、外管上所设定的凸点与凹坑数量可为多个,且可为前后设置,或设于另外二端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与功效,兹例举一实施例参考附图详述于后。
图1为现有翻肠式吸冲器的剖示图。
图2为现有翻肠式吸冲器的拉伸后的状态图。
图3为另一现有吸冲器的剖示图。
图4为再一现有吸冲器的侧视图。
图5为图4吸冲器中的一零件的端示图。
图6为图4吸冲器拉伸后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夹管式吸冲器的构造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拉伸状态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构造图。
图10为图9的A-A剖示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内、外管组合的实施例图。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吸冲器,如图7所示,包括有一内管20及一外管30,该内、外管20、30皆为方形管体。该内管20相对应的外端面的相对位置上分别设有一向内凹陷的凹坑21,于内管20末端设有一止挡销24,该外管30相对应在相对二内端面的适当位置处,分别设有圆弧状凸点31,该圆弧状凸点31恰可嵌入该内管20的凹坑21内,该外管30上的圆弧状凸点31为二直交的圆弧形,且其中之一与内管20的拉伸方向相同。
本实用新型在内管20的二相对应外端面的每一个上,可以适当间隔分别设置有二个凹坑21,且该外管30上相对应两内端面则各设置二个圆弧状凸点31,而形成二组凸点31与凹坑21的设计,如图7所示。当该内、外管20、30受力而作相对反方向拉伸时,如图8所示,该外管3上凸点31即在该内管20上形成一凹陷的凹沟22(轨迹),该内管20形成凹沟22的塑性变形所需要的能量,即为将内、外管20、30拉伸所需要能量。如此,即可达到吸冲的目的。
而且,依设计的需要,吸冲力大小可利用上、下、左、右成对及前、后排列成一特定组合的凸点而变化。
例如本实用新型使用如图7所示的上下成对、排列成前后二组的凹坑21与凸点31配合的设计,其吸冲能力可达一组凹坑与凸点设计的吸冲力的两倍。
本实用新型在外管内壁上形成凸点31的方式很多,如
图11所示的实施例,可将设有圆弧状凸点31的片材32四片合围成一管体,并将其上的各凸点31对正,然后嵌入内管20外端面上的凹坑21内,再一并置入外管30内,再在该外管外部以螺丝34旋入该片材32的螺孔33内,而使各片材32的位置固定住。若该位置仅需一组凸点31与凹坑21设计时,则其中一相对片材32上不设凸点31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最大功效在于,当对一组凹坑21与凸点31设计在拉伸实验中取得该内管20塑性变形所需的能量数据后,则在不同吸冲器所需不同吸冲能力的情况下,可迅速获得合适的凹坑21与凸点31的不同数量组合,而不需再去另作实验。此使改变吸冲能力设计所因应的处理方式简单化且精确化。
本实用新型的凸点31的双向周缘皆为圆弧设计,其目的在于动态冲击过程中避免因高速拉伸动作使凸点31挤迫内管20管壁时,造成管壁的割破,而保证挤迫结构为沟状的塑性变形。
本实用新型的外管刚性必然高于内管的硬度,而该内管又可以由与外管不同的材料制成,并可在实验中取得各种材料在一组凹点31与凹坑21的设计下所能达到的吸冲能力。如此,在任何一种吸冲能力的需求下,本实用新型皆可迅速取得正确的选择。
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实现对特定吸冲能力容易而正确的设定,且其在结构上较现有技术更为精简,且更易于制造,实为一种优良的设计。
权利要求1.一种吸冲器,其包括有一内管及一外管;其特征在于,该内、外管皆为方形管体,该内管相对应外端面的相对位置上分别设有向内凹陷的凹坑,而该外管相对应在相对二内端面上分别设有可嵌入该内管的凹坑内的圆弧形凸点;该外管凸点的圆弧面方向与内管的拉伸方向相同,且该凸点的周缘的横截面亦为圆弧状,是当内、外管作相对反向拉伸时,外管上的凸点在内管的管壁上形成一塑性变形凹沟状轨迹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冲器,其特征在于,内、外管上所设定的凸点与凹坑数量可为多个,且可为前后设置,或设于另外二端面上。
专利摘要一种夹管式吸冲器,主要设于飞机座椅下方,而可在紧急迫降或类似意外事故中,吸收就坐乘客所受到的冲击力量,以维护乘客的安全。其主要由内、外管套合而成,于内管的二相对外端面上分别设有相对应的凹坑,而于外管内壁上相对应设有可嵌入该凹坑的圆弧状凸点,当内、外管作相对拉伸后,凸点会在内管上形成凹沟状轨迹而使内管塑性变形,得以吸收能量。本实用新型的吸冲器结构简单、制造容易。
文档编号F16F13/00GK2244115SQ9522257
公开日1997年1月1日 申请日期1995年9月1日 优先权日1995年9月1日
发明者韩伟国, 郑忠雄 申请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