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头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76986阅读:5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头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缝纫机,具体地说是一种集平缝、包缝于一体的缝纫机。
现代化的服装制作离不开服装机械,而理想的缝纫机械又是服装机械中的主要设备,作为人类进步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缝纫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工具。现有的缝纫机虽然种类繁多、形式各异,但用于服装制作中最常见、使用最广泛的缝纫机来说,主要有二类,一类是平缝机可将二块分开的料子缝合成一体的机器,该机器如

图1所示,它主要包括底座、装在底座上的工作台、面板和壳体、装在壳体上的机头及动力和传动装置,动力由皮带传至曲轴6,曲轴运转,经连杆8,传至下轴9,下轴转动,再经连杆16,传至送布轴25,平缝机进入工作状态;另一类是包缝机,即将因裁剪而造成料子纤维疏松的周边用线迹包裹起来,以限止纤维疏松范围扩大的机器,该机器如图2,动力由皮带传至下轴13,下轴转动,经连杆14,传至针杆轴15,针杆轴运转,带动针杆26作上下运动,包缝机进入工作状态。至目前为止,人们所使用的缝纫机械均为单机形式,但一个普通的制衣过程往往需要涉及到二台缝纫机(包缝机和平缝机)的使用,因而存在占有空间大,携带不方使,价格较贵等不足之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头缝纫机,它可集平缝、包缝的功能于一体,并减少使用空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它以一台普通平缝机的空间容纳平缝机,包缝机及其传动机构和新构思之动力分配机构,虽然平缝部分与包缝部分之传动原理不变,然而因空间位置的大大缩减,且在二种传动机构之外还要另加动力分配的构件,既要保持原来二机种的所有功能,又须显示本发明的特色,因而传动机构的设计与合理安置是至关重要的,下面给出具体的技术方案一种双头多功能缝纫机,它主要包括底座、装在底座上的工作台、面板和壳体,装在壳体上的机头,装在底座及壳体中的电机及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壳体上装有平缝、包缝二个机头及相配合的传动机构,在传动机构中装在电机1轴上的带轮2通过皮带3与紧固于轴4上的带轮5连接,轴4滑套于壳体的轴孔内;曲轴6滑套配装于壳体的轴孔内,连杆8的一端与曲轴6滑套相配,连杆8的另一端与下轴9滑套相配;带轮10上设置有齿,带轮10亦与曲轴6滑套相配,皮带11分别与带轮10、12相连,带轮12固定于下轴13上,下轴13滑配安装于壳体的轴孔之中,连杆14的一端与下轴13滑套相配,连杆14的另一端与针杆轴15滑套相配,针杆轴15滑配安装于壳体的轴孔之中;轴套的外圆上设置有齿,轴套7紧固在曲轴6上,离合器17上设置有齿,离合器17滑套在轴套7上,离合器17上的花键齿与带轮5的花键齿啮合,拨叉18罩于离合器17之部分圆周上,拨叉拨手29的一端穿过壳体和面板,其另一端与拨叉18相嵌后与小轴30滑动相配,小轴30紧固在壳体的轴孔之中。
本发明结构紧凑,整机的体积与普通平缝机相仿,可以将平缝与包缝集于一身,一台机器可达二台机器之功效,此外还在底座下设置有转盘,既减少了使用空间,又节省了金钱,且使用携带均很方便,实为服装制作的理想设备。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平缝机示意2为现有技术中的包缝机示意3为本发明的外形4为本发明的传动结构示意图,由于图4幅面较大,将图4分为图4-A和图4-B表示,其中图4-A的C-C面与图4-B的C-C面相接。
图5为底座的转盘结构示意6为图4中的离合器安装示意图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发明主要包括底座、装在底座上的壳体27和面板、装在壳体上的机头、装在壳体中的电机及传动机构,它与现有技术的区别在于在壳体27上装有平缝机头和包缝机头及与二机头相配合的传动机构,由于受空间的限制,本机只用一个动力源,以紧凑的传动机构实现动力对平缝和包缝系统的分配是其主要的特点在传动机构中电机1固定在壳体内,带轮2与电机1的轴相固定,皮带3分别与带轮2、5相连接,带轮5固定于轴4上,轴4滑套于壳体27的轴孔内,带轮5的花键齿与离合器17上之花键齿合,动力由此传至离合器17;平缝系统的曲轴6滑配安装于壳体27的轴孔内,连杆8与曲轴6滑套相配,带轮10与曲轴6滑套相配,皮带11分别与带轮10、12相连带轮12紧固于包缝系统下轴13上,下轴13滑配安装于壳本27的轴孔之中,连杆14与下轴13滑套相配,连杆14的另一端与针杆轴15滑套相配,针杆轴15滑配安装于壳体27的轴孔之中;轴套7紧固在平缝系统的曲轴6上,离合器17与轴套7滑配相连,拨叉18罩于离合器17之部分圆周上,拨叉扳手29的一端穿越壳体27,面板28,露于壳体外供操作者扳动,另一端与拨叉18相嵌后与小轴30滑动相配,小轴30固紧在壳体的轴孔之中。
本机的动态过程为动力自电机1经带轮2、皮带3传至固定在轴4上的带轮5,由于离合器17外圆圆周上加工有花键齿,与带轮之内圆圆周上的花键齿啮合,动力即由带轮5传至离合器而使之转动,且离合器滑套在轴套7上,在轴向的一定距离内可作自由滑动,由操作者拨动拨叉扳手29(若本机面对操作者,左侧是平缝,右侧是包缝),从而带动拨叉18,控制离合器17在轴套7上作轴向滑动,当离合器17被滑向右侧时,其内圆圆周齿与轴套7上的外圆圆周齿啮含,轴套7带动平缝系统的曲轴6转动,通过连杆8,传至下轴9,下轴运转,再通过连杆16,传送至布轴25、平缝系统进入工作状态,由于在带轮5之右侧,有摩擦轮19与其相靠,通过摩擦传递动力而运转,并带动小轴23运转,作绕线之用途;当离合器17被滑向左侧时,因其端面上的花键齿与带轮之齿啮合,带动带轮10转动,经皮带11、带轮12,使包缝系统下轴13运转,通过连杆14传至针杆轴15,针杆轴运转,带动针杆26作上下运动,包缝系统进入工作状态。当离合器处在图4所示的中间位置,此时平缝与包缝皆处在非工作状态。
此外,考虑到本缝纫机的两个头处在不同的位置,若操作者要改变缝纫性能,势必要调换工位,故设计了转盘机构,使操作者可在同一工位,进行不同性能的缝纫工作,其特征在于在底座33下还设置有转盘24,具体结构采用转盘24上有底板32和转轴22,底板32与转轴22紧配相连,扳手20滑配套在转轴22上旦与钢珠21均置放在底板32的平面上;钢珠座23以滑配套于转轴22上,且复盖在钢珠21上,弹簧31将钢珠座23、钢珠21及底板32压紧,弹簧31套于转轴22上,它保证在扳手20扳动时,给钢珠座23与底板32之间垂直距离的变化留有适量的余地。在实施例中钢珠座23与钢珠21点接触的圆周上分别设置有深浅不一的斜圆弧槽,转盘24扣压于钢珠座之圆槽上。
本转盘机构的使用过程为操作者向左扳动本缝纫机前面(以本机面临操作者之面为前面)下部的扳手20至限定位置(例扳转60度角),该扳手20既起到拨动钢珠21之作用,同时也作钢珠21的定位作用,扳手20带动钢珠21在固定的圆周上转动60度,钢珠的上、下两点分别与底板32及钢珠座23接触,钢珠座与钢珠接触的圆周上设有斜槽,当钢珠沿圆角转动60度之际,钢珠自斜槽的最深处移向最浅处,从而使底板32与钢珠座之间的距离增大,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本缝纫机的支撑依靠四个点(俗称四只脚),而底板不与支撑平面(即台面)相接触,但当扳动扳手后,随着底板与钢珠座距离的增大,底板下沿与台面接触,导致本机的四只脚与台面脱离,此时,轻拨壳体,即可实现本机以底座下之转盘的转触22为中心的水平旋转,使所需的平缝或包缝的工作台到达操作者的工位前,最后将扳手复位,使底板与钢珠座间的距离复原,底板上升离开台面,让本机的支撑仍由四只脚维持,平缝、包缝的工位转换使告结束。
权利要求
1.双头缝纫机,它主要包括底座、装在底座上的壳体、工作台和面板、装在壳体上的机头,装在壳体中的电机及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壳体上装有平缝、包缝二个机头及相配合的传动机构;在传动机构中装在电机(1)轴上的带轮(2)通过皮带(3)与紧固于轴(4)上的带轮(5)连接,轴(4)滑套于壳体的轴孔内;曲轴(6)被滑套配装于壳体的轴孔内,连杆(8)的一端与曲轴(6)滑套相配,连杆(8)的另一端与下轴(9)滑套相配;带轮(10)上设置有齿,带轮(10)亦与曲轴(6)滑套配装,皮带(11)分别与带轮(10)、(12)相连,带轮(12)固定于下轴(13)上,下轴(13)滑配安装于壳体的轴孔之中,连杆(14)的一端与下轴(13)滑套相配,连杆(14)的另一端与针杆轴(15)滑套相配,针杆轴(15)滑配安装于壳体的轴孔之中;轴套(7)的外圆上设置有齿,轴套(7)紧固在曲轴(6)上,离合器(17)上设置有齿,离合器(17)滑套在轴套(7)上,离合器(17)上的齿与带轮(5)的齿啮合,拨叉(18)罩于离合器(17)之部分圆周上,拨叉拨手(29)的一端穿过壳体和面板,其另一端与拨叉(18)相嵌后与小轴(30)滑动相配,小轴(30)紧固在壳体的轴孔之中。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在底座(33)下还设置有转盘(24),具体结构为转盘上有底板(32)和转轴(22),底板(32)与转轴(22)紧配相连,扳手(20)滑配套在转轴(22)上且与钢珠(21)均置放在底板的平面上;钢珠座(23)以滑配套于转轴上,且复盖在钢珠上,弹簧(31)将钢珠座(23)、钢珠(21)及底板(32)压紧,弹簧(31)套于转轴上。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头缝纫机,其特征在于钢珠座(23)与钢珠(21)点接触的圆周上分别设置有深浅不一的斜圆弧槽,转盘(24)扣压于钢珠座之圆槽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头缝纫机,它主要包括底座、装在底座上的壳体和面板、装在壳体上的机头、装在壳体中的电机及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壳体上装有平缝、包缝二个机头及相配合的传动机构,并在底座下设置有转盘。本发明结构紧凑,整机的体积与普通平缝机相仿,可将平缝与包缝集于一身,既减少了使用空间又节省了金钱,且使用携带均很方便,实为服装制作的理想设备。
文档编号F16D11/00GK1187550SQ9710620
公开日1998年7月15日 申请日期1997年1月8日 优先权日1997年1月8日
发明者冯文杰 申请人:周镛, 冯文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