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气安全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80668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燃气安全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安全阀,特别是一种与燃气炉具配套的安全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煤气和液化石油气作为民用燃料使用越来越普及。但是在使用燃气中易造成中毒或爆炸等事故,究其原因,主要有①炉具由于风吹、水溢而熄火,又未及时关闭,燃气从炉具内流出;②液化石油气钢瓶或管道到炉具的接管破裂,接头不实或橡胶软接管被烧断,而在炉具燃烧过程中快速漏气;③管道煤气到户的总阀门之后部位有缓慢漏气,总阀门关不死或未关闭使燃气泄漏逐步积累。针对上面第①原因,在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利用热电偶、电磁阀来保持阀门开启的安全阀。之后又在中国专利文献中公开了这种安全阀。这种安全阀由阀体、阀杆组件、阀瓣、电磁阀组件、热电偶组成,电磁阀失电释放时,其上的复位弹簧通过推动衔铁上移来推动阀瓣上移,隔离开阀体上的进气孔和出气孔;外力作用下下移的阀杆推动阀瓣下移,并使电磁阀上的衔铁与铁心接触,同时压缩其复位弹簧,燃气从进气孔流进至出气孔流出,炉具点火燃烧,热电偶在高温下产生电流使电磁阀得电,其衔铁与铁心吸合在一起,阀瓣保持处于开启状态。当炉具自行熄火,热电偶产生的电流迅速减小,当电磁阀电磁吸力小于复位弹簧的作用力时,复位弹簧通过衔铁来推动阀瓣上移,切断进气孔和出气孔的通路,关闭气源。这种安全阀对第②和③原因造成的事故隐患无法予以消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燃气使用安全的安全阀。
本实用新型结构包括阀体(1)、阀杆组件(2)、阀瓣(3)、电磁阀组件(4)、热电偶(5);电磁阀组件(4)安装在阀体(1)下空腔(1B)内,其复位弹簧(4B)顶压上端的衔铁(4A);阀瓣(3)置于衔铁(4A)的上方,阀瓣(3)上侧为密封面,与阀座(1E)相匹配,在阀座(1E)下方的下空腔(1B)与进气孔(1A)相通,阀座(1E)上方的上空腔(1C)与出气孔(1D)相通;阀杆组件(2)置于上空腔(1C)内,其阀杆(2D)位于阀瓣(3)的上方;外力作用下下移的阀杆(2D)推压阀瓣(3)、衔铁(4A)下移至衔铁(4A)与电磁阀组件(4)中的铁芯接触,同时压缩复位弹簧(4B),高温条件下热电偶(5)所产生的电流使电磁阀组件(4)吸合,衔铁(4A)保持与铁芯接触;电磁阀组件(4)释放,其复位弹簧(4B)推动衔铁(4A)和阀瓣(3)上移至与阀座(1E)相接触,其技术关键是在开启状态时的阀瓣(3)位于进气孔(1A)孔口的上部位,阀瓣(3)与下空腔(1B)之间有一通燃气的空隙(K)。
所述的空隙(K)截面积可为7mm2至20mm2。
在前述的第①原因出现时,与已有技术一样能自行关闭,切断气源。在第②原因出现时,炉具可能仍在继续燃烧,燃气超量快速冲出,在阀瓣(3)上下形成较大的压力差,克服阀瓣(3)的自重立即推动阀瓣(3)上移至与阀座(1E)接触压紧为止,切断气源,之后约过5秒至10秒,复位弹簧(4B)再推动衔铁(4A)上移顶住阀瓣(3)。
本实用新型巧妙地设计出开启状态的阀瓣(3)与进气孔(1A)的相对位置及通气截面积,使燃气在正常燃烧过程中能保持开启状态,在超量出气时,立即切断气源,在炉具熄火时能迅速关闭气源,确保燃气使用的安全。本实用新型实质上是将已有的燃气安全阀原理与止回阀原理相结合,能分别起到当出现前述第①和第②原因而漏气时自行及时关闭,切断气源。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同时节省材料,降低制造成本。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剖视图。
图2为
图1中M-M半剖视图。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详细说明。阀体(1)具有左下侧的进气孔(1A)、右上侧的出气孔(1D)和上空腔(1C)、下空腔(1B),上空腔(1C)与下空腔(1B)以阀座(1E)为界,进气孔(1A)与下空腔(1B)相通,出气孔(1D)与上空腔(1C)相通。阀瓣(3)具有一导向结构,其正上方为阀杆(2D),阀瓣(3)正下方为衔铁(4A)。阀杆组件(2)可包括阀杆(2D)、密封圈(2C)、压簧(2B)和按套(2A),压簧(2B)置于阀体(1)上空腔(1C)内,其下端由上空腔(1C)孔颈挡住,上端顶住按套(2A),阀杆(2D)与按套(2A)固定连接在一起,阀杆(2D)下端直径略大,套上密封圈(2C)后挡在上空腔(1C)孔颈下侧,以形成上密封。电磁阀组件(4)结构包括衔铁(4A)、复位弹簧(4B)、铁芯、线圈及连接构件(4C),衔铁(4A)结构为“工”字形,其下端面置于连接构件(4C)内与铁芯匹配(图中未画出),其上端面同连接构件(4C)之间放置复位弹簧(4B),并与阀瓣(3)接触。电磁阀组件(4)的电连接及与热电偶的连接与已有技术一致,不赘述。阀瓣(3)在开启状态时,处于进气孔(1A)孔口的上方,燃气从阀瓣(3)与下空腔(1B)之间的空隙(K)通过。所述的空隙(K)截面积可为7mm2至20mm2,加大下空腔(1B)和阀瓣(3)直径可适当增大所述截面积,减轻阀瓣(3)自重可适当增大所述的截面积。反之,则应适当减少截面积。实施例中,选用空隙(K)截面积为10mm2,这时可选用下空腔(1B)直径为13mm,阀瓣(3)外周为圆(直径约为12.5mm)。本实用新型安全阀工作过程为按下按套(2A),阀杆(2D)下移,推动阀瓣(3)和衔铁(4A)下移,至衔铁(4A)与铁芯接触,燃气从进气孔(1A)进入,通过阀瓣(3)与下空腔(1B)间的空隙(K)到阀座(1E),再从出气孔(1D)流出,点燃炉具,热电偶(5)在高温下产生电流,使电磁阀组件得电,衔铁(4A)与铁芯吸合,阀瓣(3)因自重作用保持在开启状态,达到正常供气燃烧。一旦前述第①种情况出现,热电偶(5)产生的电流迅速减少,直至为零,衔铁(4A)在复位弹簧(4B)的作用下迅速上移,推动阀瓣(3)上移至与阀座(1E)接触,切断气源。一旦前述第②种情况出现时,燃气从出气孔(1D)冲出,使阀瓣(3)上下压强差较大,形成较大的压力差,克服阀瓣(3)的自重,推动阀瓣(3)上移,至与阀座(1E)接触,立即切断气源。
另外,在阀体(1)进气孔(1A)孔壁上固定连接有压力表(6),见图2,以显示燃气的进气压力。一旦前述第③种情况出现时,先关闭炉具,再关闭管道到户的总阀门,压力表(6)显示的压力会逐浙降低,提醒用户检查总阀门之后的各部位,并予以调整修复,直至压力表长时间保持稳定不变。这对于管道供气且封闭的厨房间(特别是北方用户)显得非常重要,有效地避免了缓慢漏气而发生的事故。
权利要求1.一种燃气安全阀,结构包括阀体(1)、阀杆组件(2)、阀瓣(3)、电磁阀组件(4)、热电偶(5);电磁阀组件(4)安装在阀体(1)下空腔(1E)内,其复位弹簧(4B)顶压上端的衔铁(4A);阀瓣(3)置于衔铁(4A)的上方,阀瓣(3)上侧为密封面,与阀座(1E)相匹配,在阀座(1E)下方的下空腔(1B)与进气孔(1A)相通,阀座(1)上方的上空腔(1C)与出气孔(1D)相通;阀杆组件(2)置于上空腔(1C)内,其阀杆(2D)位于阀瓣(3)的上方;外力作用下下移的阀杆(2D)推压阀瓣(3)、衔铁(4A)下移至衔铁(4A)与电磁阀组件(4)中的铁芯接触,同时压缩复位弹簧(4B),高温条件下热电偶(5)所产生的电流使电磁阀组件吸合,衔铁(4A)保持与铁芯接触;电磁阀组件(4)释放,其复位弹簧(4B)推动衔铁(4A)和阀瓣(3)上移至与阀座(1E)相接触,其特征是在开启状态时的阀瓣(3)位于进气孔(1A)孔口的上部位,阀瓣(3)与下空腔(1B)之间有一通燃气的空隙(K)。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阀,其特征是所述的空隙(K)截面积为7mm2至20mm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阀,其特征是所述的空隙(K)截面积为10mm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阀,其特征是决定所述的空隙截面积的下空腔(1B)直径为13mm,阀瓣(3)外周为圆。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安全阀,其特征是在阀体(1)进气孔(1A)孔壁上固定连接有压力表(6)。
专利摘要一种燃气安全阀,属于安全阀类,结构包括有阀体、阀杆组件、阀瓣、电磁阀组件、热电偶,阀杆组件下移推压阀瓣及电磁阀组件中的衔铁下移接触铁芯,高温条件下热电偶(5)所产生的电流使电磁阀组件吸合,阀瓣保持在开启状态,电磁阀组件释放使衔铁和阀瓣上移切断气源,开启状态的阀瓣位于进气孔上方,阀瓣与下空腔间有一空隙。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分别在炉具熄火和炉具接管破裂时自行迅速切断气隙。
文档编号F16K17/06GK2326799SQ9820982
公开日1999年6月30日 申请日期1998年1月26日 优先权日1998年1月26日
发明者金衍忠 申请人:戴家秀, 金衍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