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阀组式程序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84553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三阀组式程序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差压变送器保护装置的三阀组式程序阀。
目前,在用差压变送器测量管道两点之间压差的测量系统中,为了保护差压变送器的安全,普遍在管道与差压变送器之间设置由二个封闭阀和一个平衡阀所组成的三阀组。例如,在图5的测量系统中,为了防止当设置于管道16上的节流装置15开启或关闭时在管道16中两点(与上导管11a和12a的流体输入端A′、B′分别对应的点)之间流体所产生的压差直接冲击差压变送器14而超过其承载能力导致损坏差压变送器14,通常在管道16与差压变送器14之间设有三阀组10,它由分别安装在下导管11与上导管11a之间、下导管12与上导管12a之间的封闭阀10a、10a和安装在平衡导管13上的平衡阀10b所组成。但在这种测量系统中,在测量时,必须在节流装置15开启之前先将三阀组10关闭,以保护差压变送器14,然后打开节流装置15,使管道16中的流体如图6A箭头所示那样处于只进入上导管11a、12a的状态,即测量前的关闭状态。在该状态下,要按顺序先打开平衡阀10b、再打开二个封闭阀10a、10a,成为图6B箭头所示的流体平衡状态。此时,连接下导管11、12的平衡导管13,因平衡阀10b被打开而使两边的下导管11、12中的流体互相流通产生平衡状态,从而下导管11的流体输出端C′和下导管12a的流体输出端D′的压力相等,确保了差压变送器14处于受保护状态。最后,仅将平衡阀10b关闭,保持封闭阀10a、10a的打开状态,如图6C所示,使下导管11、12之间的流体互不流通,这样,与差压变送器14连接的下导管11、12流体输出端C′和D′产生压差,传给差压变送器14,对管道16中的与上导管11a、12a的流体输入端A′、B′相对应的两点的流体压力进行测量。在结束测量而退出差压变送器14的工作状态时,则必须先将图6C所示的测量状态中的平衡阀10b予以打开,使之成为图6B所示的平衡状态,然后关闭封闭阀10a、10a,成为回到图6A所示的关闭状态。当又要测量管道中两点之间流体的压差时,又必须在将平衡阀10b置于打开状态后,再打开封闭阀10a、10a,再关闭平衡阀10b,才能用差压变送器14检测压差。因此,在这种现有的压差测量系统中,虽然三阀组10能对差压变送器14起到保护作用,但存在着如下的缺点无论打开还是关闭三阀组10中的封闭阀10a、平衡阀10b,操作者都必须按上述规定的操作程序来进行,因此,不仅操作麻烦,而且容易发生误操作,使三阀组10形同虚设,从而加速差压变送器14的损坏。
鉴于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便、保证不会发生误操作并可对差压变送器起到保护作用的三阀组式程序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三阀组式程序阀,包括一阀体、一阀芯、安装在所述阀体一端上的一前盖和另一端上的一后盖,安装在所述阀芯的阀杆一端上的手轮,其特点是,在所述阀体的内部形成有第1空间、第2空间、第3空间、第4空间及第5空间,所述第5空间的内壁形成有内螺纹,所述各空间互相连通;在所述阀体的一侧上设有二个分别与所述第1空间和所述第4空间相连通的第1和第2流体输入通道,在所述阀体的另一侧上设有二个分别与所述第2空间和所述第3空间相通的第1和第2流体输出通道;所述阀芯由阀杆和第1圆柱体、第2圆柱体及第3圆柱体构成,在所述第3圆柱体的周面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第5空间的内壁上内螺纹旋接;在所述第2空间的所述阀体内壁上设有第1密封圈,在由所述第2空间与所述第3空间相通的所述阀体内壁所形成的台阶上设有第2密封圈,在所述第4空间的所述阀体内壁上设有第3密封圈。
此外,所述第2空间的直径小于所述第1空间、第3空间、第4空间和第5空间的直径,所述第4空间的直径小于所述第3空间、第5空间的直径,所述第1圆柱体的直径等于所述第2空间的直径而小于所述第2圆柱体、第3圆柱体的直径并小于所述第1空间的直径,所述第2圆柱体的直径等于所述第4空间的直径而小于所述第3圆柱体的直径并小于所述第3空间的直径。
下面,通过一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特点及优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三阀组式程序阀处于关闭状态的剖视图。
图2是三阀组式程序阀的阀芯处于中间位置时各通道相通而使流体产生平衡状态的剖视图。
图3是三阀组式程序阀处于开启状态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三阀组式程序阀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是用现有技术的三阀组构成测量系统的示意图。
图6A是测量系统中现有技术的三阀组呈关闭状态即差压变送器处于非工作状态的示意图;图6B是三阀组全部打开而使流体在测量系统中处于平衡态即差压变送器处于受保护状态的示意图;图6C是在图6B状态下仅关闭平衡阀而使差压变送器处于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三阀组式程序阀20如
图1所示,它包括一阀体1、一阀芯2、安装在阀体1一端上的一前盖3和另一端上的一后盖4、安装在阀芯2的阀杆2g一端2d上的手轮(未图示)。
在阀体1的内部形成有互相连通的第1空间5、第2空间6、第3空间7、第4空间8及第5空间9。第5空间9的内壁形成有内螺纹1w;第2空间6的直径小于第1空间5、第3空间7、第4空间8和第5空间9的直径,第4空间8的直径小于第3空间7、第5空间9的直径。
另外,在阀体1的一侧上设有二个分别与第1空间5和第4空间8相通的第1、第2流体输入通道1A、1B,在阀体1的另一侧上设有二个分别与第2空间6和所述第3空间7相通的第1、第2流体输出通道1C、1D。
阀芯2由阀杆2g和第1圆柱体2c、第2圆柱体2b及第3圆柱体2a构成,且在第3圆柱体2a的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2aw,该外螺纹2aw旋合在第5空间9内壁的内螺纹1w上。
在第2空间6的阀体1内壁上设有第1密封圈10,在由第2空间6与第3空间7相通的阀体1内壁所形成的台阶上设有第2密封圈11,此外,在第4空间8的阀体1内壁上设有第3密封圈12。
另外,第2空间6的直径小于第1空间5、第3空间7、第4空间8和第5空间9的直径;第4空间8的直径小于第3空间7、第5空间9的直径。设置于阀芯2的阀杆2g上的各个圆柱体2a、2b、2c中,第1圆柱体2c的直径等于第2空间6的直径而小于第2圆柱体2b,第2圆柱体2b的直径等于第4空间8的直径而小于第3圆柱体2a的直径并小于第3空间7的直径。
如此,利用第3圆柱体2a周面上的外螺纹2aw与阀体1中的第5空间9内壁上的内螺纹1w相旋合,就可将阀芯2安装在阀体1内,然后,在阀体1的一端连接有一前盖3,通过密封圈13封住第1空间5,在阀体1的另一端连接有一后盖4,其中央形成有直径与阀杆2g相同并使其穿过的通孔4a,它通过密封圈13封住第5空间9,在通孔4a内壁上至少设有一密封圈4b,由此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三阀组式程序阀20。
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的三阀程序阀可处于三种状态,即
图1的关闭状态、图2的中间状态和图3的开启状态。
将第1和第2流体输入通道1A、1B的一端A、B通过管子等参照图5所示那样与测量管道相连接(未图示);将第1和第2流体输出通道1C和1D的一端C、D通过管子等与差压变送器相连(未图示),从而使本实用新型三阀组式程序阀20连接于测量系统中。在该测量系统中,在测量管道中两点的流体压差前,首先如
图1所示,三阀组式程序阀20处于关闭状态。此时,通过旋转安装在阀杆2g一端2d上的手轮(未图示),阀杆2g上的与第5空间9内壁上的内螺纹1w相旋合的第3圆柱体2a就在第5空间中移动,从而带动阀杆2g上的第1圆柱体2c、第2圆柱体2b移动,当第1圆柱体2c处于第2空间6中、第2圆柱体2b处于第4空间8中时(阀芯2处于
图1的最右侧时),第1和第2流体输出通道1C和1D成为互相相通的状态,同时第1和第2流体输入通道1A和1B互不相通,也不与第1和第2流体输出通道1C和1D相通,如此,三阀组式程序阀20呈关闭状态(相当于现有三阀组处于图6A的关闭状态)。
当要测量管道中两点的流体压差时,三阀组式程序阀20处于中间状态。即,继续旋转手轮,当第1圆柱体2c完全处于第1空间5、第2圆柱体2b完全处于第3空间7时,如图2所示,第1和第2流体输入通道1A、1B及第1和第2流体输出通道1C和1D便处于互相相通的状态(阀芯2的第1圆柱体2c和第2圆柱体2b分别移动到第1和第2密封圈10、11的左侧);在该状态下,流体流过第1、第2、第3、第4空间,所述通道的各端A、B、C、D的流体相通,三阀组式程序阀20呈中间状态(相当于现有三阀组处于图6B的流体平衡状态),从而使与第1、第2流体输出通道1C、1D一端C、D相连的差压变送器处于受保护状态。
再继续旋转手轮,当第1圆柱体2c完全处于第1空间5中、第2圆柱体2b处于第3空间7中并且第2圆柱体2b的一端面压住第2密封圈11时,如图3所示,第1流体输入通道1A与第1流体输出通道1C处于互相连通的状态,第2流体输入通道1B与第2流体输出通道1D也处于互相连通的状态,如此,三阀组式程序阀20呈开启状态(相当于现有三阀组处于图6C的封闭阀10a打开、平衡阀10b关闭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就可测量管道中两点的流体压差。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三阀组式程序阀20′处于开启状态的示意图。上述实施例中,阀杆2g上的第3圆柱体2a周面上的外螺纹2aw是与阀体1中的第5空间9内壁上的内螺纹1w相旋合的,但在本实施例中,也可将第3圆柱体2a′周面上的外螺纹2aw旋合在后盖4′的内螺纹4′aw孔4′a中。另外,也可将上述实施例中的第1密封圈10、第3密封圈12分别设在第1圆柱体2c、第2圆柱体2b上,而密封圈4b设在相对于后盖4′中心孔4a′滑动的阀芯2′阀杆2g′上,并把上述实施例中的第3空间7与第4空间8的直径合并成相同直径的第3空间7′,再将第2流体输出通道1D做成二分岔1Da、1Db通道而分别与空间7′相通。这样,也能获得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三种状态。
从上述说明得知,将本实用新型三阀组式程序阀安装到测量系统中,就可获得如下的效果操作者在对管道中的流体压差进行测量时,只需操纵安装在阀芯2g阀杆2d上的手轮,就可自动地对差压变送器14起到保护作用,无需象现有三阀组那样一定要按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故操作简便;本实用新型零件数极少,代替了由三只阀构成的现有三阀组,故结构简单,可降低成本。
权利要求1.一种三阀组式程序阀,包括一阀体、一阀芯、安装在所述阀体一端上的一前盖和另一端上的一后盖、安装在所述阀芯的阀杆一端上的手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体的内部形成有第1空间、第2空间、第3空间、第4空间及第5空间,所述第5空间内壁形成有内螺纹,所述各空间互相连通;在所述阀体的一侧上设有二个分别与所述第1空间和所述第4空间相通的第1和第2流体输入通道;在所述阀体的另一侧上设有二个分别与所述第2空间和所述第3空间相通的第1和第2流体输出通道;所述阀芯由阀杆和第1圆柱体、第2圆柱体及第3圆柱体构成;在所述第3圆柱体的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第5空间内壁上的内螺纹相旋接;在所述第2空间的所述阀体内壁上设有第1密封圈,在由所述第2空间与所述第3空间相通的所述阀体内壁所形成的台阶上设有第2密封圈,在所述第4空间的所述阀体内壁上设有第3密封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阀组式程序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空间的直径小于所述第1空间、第3空间、第4空间和第5空间的直径,所述第4空间的直径小于所述第3空间、第5空间的直径,所述第1圆柱体的直径等于所述第2空间的直径而小于所述第2圆柱体、第3圆柱体的直径并小于所述第1空间的直径,所述第2圆柱体的直径等于所述第4空间的直径而小于所述第3圆柱体的直径并小于所述第3空间的直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阀组式程序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空间的直径等于所述第4空间的直径,而小于第1空间、第3空间、第5空间的直径,所述第1圆柱体的直径等于第2圆柱体的直径,而小于第3圆柱体的直径,所述第2密封圈为径向密封。
专利摘要一种三阀组式程序阀,包括一阀体、一阀芯、一前盖和一后盖、安装在阀芯的阀杆一端上的手轮等,在阀体内部设有各空间互相连通的第1、第2、第3、第4及第5空间,在阀体的一侧上设有二个分别与第1、第4空间相通的第1、第2流体输入通道,在另一侧上设有二个分别与第2、第3空间相通的第1、第2流体输出通道,阀芯由阀杆和第1、第2及第3圆柱体构成。其优点是结构简单,无需按规定的操作程序就可确保差压变送器的安全。
文档编号F16K11/00GK2367850SQ9922645
公开日2000年3月8日 申请日期1999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1999年4月29日
发明者顾仁年 申请人:顾仁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