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针型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79757阅读:561来源:国知局
高压针型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针型阀,具体是一种高压管线上用于取样、放空操作的高压针型阀。
【背景技术】
[0002]高压管线在使用过程中,往往需要利用高压针型阀对管线内的液体进行放空、取样操作,目前使用的普通针型阀采取了锥形密封,其密封面只是一条线。当针型阀处地流程中间时,由于期前后均有液体存在,因此使用寿命很长,但当针型阀用于放空、取样操作时,其出口一端长期与大气相通,因此阀芯经常处于水和大气混合的环境中,阀芯密封线极易受到腐蚀,进而导致阀门关不严,出现滴、漏现象,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一种能够延长阀芯使用寿命的高压针型阀。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种高压针型阀,包括阀体,在阀体出口端连接有止回装置的进口端。
[000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突出的特点是:
[0007]在延长阀芯使用寿命的同时,也减少了现场因阀芯不严造成”滴、漏”现象所带来的安全风险。
[0008]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0009]止回装置中的座体上装有弹簧座,弹簧座通过中心轴装有止回阀片,止回阀片与弹簧座之间装有套装在中心轴上的弹簧,止回阀片设在靠近阀体的出口端。
[0010]止回装置座体的出口端设置有内螺纹。
[0011]阀体出口端通孔与止回装置进口端的通孔相等。
[0012]阀体与止回装置焊接固定。
[0013]弹簧为压簧。
[0014]止回阀片为锥形结构,与座体内的锥形部位的通孔相适应。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阀体I;阀芯2;止回阀片3;中心轴4;压簧5 ;弹簧座6 ;止回装置7。
[0017]【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目的仅在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内容】,因此,所举之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19]参见图1,在阀体I的出口端焊接固定有止回装置7的进口端,止回装置7中的座体上装有弹簧座6,弹簧座6通过中心轴4装有止回阀片3,止回阀片3为锥形结构,与座体内的锥形部位的通孔相适应,止回阀片3与弹簧座6之间装有套装在中心轴4上的压簧5,止回阀片3设在靠近阀体I的出口端,利用压簧5使止回阀片3处于常闭状态,止回装置7的座体的出口端设置有内螺纹,阀体I出口端通孔与止回装置7进口端的通孔相等。
[0020]阀体I的进口端的内螺纹与管线上短节相连接,当打开阀门后,使管线内液体依次流经阀体I的进口端、阀芯2、到达止回阀片3,止回阀片3后面有压簧5,由于压簧5的弹性,使止回阀片3长期处于关闭状态,当高压水碰到止回阀片3后,就顶开止回阀片3,经止回装置7的出口端流出。
[0021]当放空或取样结束后,关闭针型阀,在阀门关闭时,止回阀片3在压簧5作用下迅速关闭,使止回阀片3前的腔室充满液体,大气无法进入腔室,止回装置7的座体的出口端设置有内螺纹,便于与其他管件相连。
[0022]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将止回装置与高压针型阀组合,使高压针型阀的出口通道始终充满液体,因此使高压针型阀的阀芯也始终处于液体充满的环境中,相对于水和大气混合环境,阀芯受腐蚀的速率减小,使用寿命延长。
[002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其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高压针型阀,包括阀体,其特征在于:在阀体出口端连接有止回装置的进口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针型阀,其特征在于:止回装置中的座体上装有弹簧座,弹簧座通过中心轴装有止回阀片,止回阀片与弹簧座之间装有套装在中心轴上的弹簧,止回阀片设在靠近阀体的出口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针型阀,其特征在于:止回装置座体的出口端设置有内螺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针型阀,其特征在于:阀体出口端通孔与止回装置进口端的通孔相等。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针型阀,其特征在于:阀体与止回装置焊接固定。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压针型阀,其特征在于:弹簧为压簧。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压针型阀,其特征在于:止回阀片为锥形结构,与座体内的锥形部位的通孔相适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针型阀,具体是一种高压管线上用于取样、放空操作的高压针型阀。包括阀体,在阀体出口端连接有止回装置的进口端。本实用新型在延长阀芯使用寿命的同时,也减少了现场因阀芯不严造成”滴、漏”现象所带来的安全风险。
【IPC分类】F16K1/00, F16K27/02, F16K15/18, F16K27/10
【公开号】CN205190775
【申请号】CN201521050857
【发明人】陈平君, 焦光辉, 马波, 李松, 赵群, 岳振江, 刘文朝, 王林林, 陶桂林, 韦超
【申请人】陈平君
【公开日】2016年4月27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