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14549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调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得到一定的二次压力的调压机构、且具有可连接用于供给压力流体的供给连接件的连接器的调压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在液化气利用设备、气体供给设备等中,作为高压气体减压用装置广泛采用也称为压力调节器(regulator)或调节器(governor)的调压装置。这些调压装置构成为用膜片(diaphragm)检测二次压力,具有与膜片的偏位连动地动作的调节阀,使调节阀动作,以达到即使一次压力变动、二次压力也一定的状态,从而得到预定的二次压力。
但是,当向上述的调压装置导入压力流体时,需要设置可装拆地连接用于供给压力流体的供给连接件的连接器。
并且,在将连接件连接在该连接器上时,对应其连接动作而打开连接件侧的阀机构,并使其动作以供给压力流体,但此时,伴随该连接动作,若调压机构的膜片受到偏位的力,则调压功能受到破坏,有可能供给压力比设定压力高的流体。
另外,在相对连接器装拆连接件时,残留在调压机构内部的压力流体会回流而漏出,存在对周围造成污染等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调压机构及连接器的调压装置,可在不受连接件的连接动作影响的状态下确保良好的调压功能,且可阻止伴随连接件的拆装操作而产生流体回流。
本发明的调压装置,包括内置有调压机构的本体部、以及设置在该本体部上、与送入加压流体的供给连接件连接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具有对应于所述供给连接件的连接动作使该供给连接件的阀机构打开的连接部件,所述调压机构具有对应于膜片的偏位而动作、将导入的压力流体调压为预定的二次压力的调整阀,所述连接部件与所述调整阀形成为相互分离。
本发明的调压装置中,所述阀机构在大致中央具有作为该阀机构的轴的操纵阀,所述连接部件由沿连接动作方向延伸的联动突起构成,在所述连接器与供给连接件连接时,该联动突起的前端部与所述操纵阀接触而使其打开。
此时,优选的情况是所述调压机构具有大致圆筒状的导入部件,该导入部件在连接动作方向的预定位置具有向内突出的隔壁部,该隔壁部在大致中央具有所述联动突起,该联动突起在两侧具有贯穿所述隔壁部的连通孔。更优选的情况是在所述隔壁部的所述供给连接件的连接侧的面上固接有圆盘状的除尘用过滤器,该过滤器供所述联动突起贯穿,并堵住所述连通孔。
或者,优选的情况是所述调压机构具有大致圆筒状的导入部件,该导入部件在连接动作方向的预定位置具有向内方突出的隔壁部,该隔壁部在大致中央具有供所述联动突起贯穿的开口,在与所述供给连接件的连接侧相反的一侧具有大致筒状的接头,该接头内收容有具有所述联动突起的塞柱。更优选的情况是所述接头在与所述供给连接件的连接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具有罩住该端部的除尘用过滤器。
另外,优选的情况是所述导入部件的围住所述联动突起的内周面具有越向所述供给连接件侧则开口直径越大的锥度。
另外,在本发明的调压装置中,可以在所述调压机构的所述调整阀的内侧和外侧具有阻止流体回流的两个止回阀。
本发明的另一调压装置,包括内置有调压机构的本体部、以及设置在该本体部上、与送入加压流体的供给连接件连接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压机构具有对应于膜片的偏位而动作、将导入的压力流体调压为预定的二次压力的调整阀、以及在该调整阀的内侧和外侧阻止流体回流的两个止回阀。
优选的情况是,所述两个止回阀包括设置在所述调整阀的内侧、伴随所述膜片的偏位而关闭的低压动作侧的第一止回阀;以及设置在所述调整阀的外侧、受到从内部喷出的压力而关闭的第二止回阀。
所述第二止回阀优选由堵住通路的开口的弹性板构成。优选的情况是,所述弹性板的内部为发泡体,表面具有非透气性的表皮。
本发明的调压装置可以构成为所述膜片的外周部被从所述连接器侧的第一面和该第一面相反侧的第二面这两侧夹持在与所述第一面一起形成收容所述压力流体的调压室的本体外壳和与所述第二面一起形成与大气连通的大气室的盖体外壳之间,所述本体外壳在所述膜片侧的面上设置有收容该膜片的凹部。
另外,优选的情况是所述本体外壳在与所述调压室相对的面上至少设置有一个供所述收容的压力流体通过的通过槽。更优选的情况是所述调压室具有将调压为所述预定的二次压力的压力流体排出的出口,所述通过槽设置在隔着所述连接动作方向的中心轴与所述出口相反的位置。
采用上述本发明的调压装置,由于对应于供给连接件的连接动作使该供给连接件的阀机构打开的连接器的连接部件与对应于膜片的偏位而动作、将导入的压力流体调压为预定的二次压力的调整机构的调整阀形成为相互分离,因此,调整阀、膜片等不会对应于连接器与连接件的连接动作而动作,可维持良好的调压功能,不会排出二次压力高于设定压力的流体,可提高动作可靠性。
另外,采用本发明的另一调压装置,在调压机构的调整阀的内侧和外侧具有阻止流体回流的两个止回阀,因此,即使在调压机构内部的压力为低压或高压时,也可迅速且可靠地防止流体回流引起的泄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调压装置的连接器的分离状态的整体剖视图。
图2是图1的连接器结构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3是具有供给连接件的压力容器的立体图。
图4是固缚机构的主要零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供给连接件的连接动作中的最大推入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供给连接件与连接器连接后的锁定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锁定解除状态下的供给连接件与致动部件的关系的剖视立体图。
图8是从图7变为锁定状态的剖视立体图。
图9是调压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表示第二止回阀的另一实施例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图10的例子中的压力流体导入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12是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调压机构沿经过其中心的轴线周围的圆周切掉约90°的范围、且局部分解示出的局部剖视分解立体图。
图13是将图12的调压机构的上部放大示出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4是将组装后的图12的调压机构的下部沿经过其中心的轴线周围的圆周切掉约90°的范围、且局部放大示出的局部剖视放大立体图。
图15是表示供给连接件的连接动作中的最大推入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调压装置的连接器的分离状态的整体剖视图,图2是图1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3是具有供给连接件的压力容器的立体图,图4是连接器的固缚机构(束缚机构)的主要零件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表示连接器的连接动作中的最大推入状态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连接器的锁定状态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连接器的锁定解除状态的剖视立体图,图8是从图7变为锁定状态的剖视立体图,图9是调压机构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上下左右以附图的朝向为准,但实际的设置方向除了可以是使图1的中心线的延伸方向为上下方向(上下可以相反)的纵向配置外,也有时是使该中心线为水平方向的横向配置。
图1及图2的实施例的调压装置1具有本体部11,该本体部11具有将供给压力流体调整为一定的二次压力的调压机构5(调节机构),在设置在该本体部11上的连接器2上可拆装地连接有供给连接件3,该供给连接件3设置在以加压状态供给流体的燃料盒等压力容器12上。
所述本体部11设置在使用液体燃料等流体的燃料电池等上,在从压力容器12向该本体部11供给流体F时,通过连接器2的固缚机构4(棘爪机构)将供给连接件3连接为锁定状态。供给连接件3具有阀机构6,该阀机构6在塞子状的供给连接口部31处具有被弹簧62向关阀方向施力的操纵阀61。
并且,在所述连接器2的内部插入、连接供给连接件3的前端部,对应该供给连接件3的连接动作,供给连接件3的操纵阀61进行后退移动而打开,随着该压力流体的送入,本体部11的调压机构5进行动作,调压为一定的二次压力的流体从调压装置1排出。另外,在上述连接动作中,伴随用于连接供给连接件3的推入操作,固缚机构4的第二环44移动,并与供给连接件3的一部分卡合而以锁定状态保持在连接器2上,分离时,伴随供给连接件3的接下来的推入操作,第二环44进一步移动而解除锁定状态,并设置成如下机构通过解除弹簧47将连接器2和供给连接件3强制地分离。
下面对各部分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首先,如图2的剖视图、图9的分解立体图所示,调压装置1的本体部11的调压机构5包括由盖体外壳51和本体外壳53夹持的膜片52;与本体外壳53连接、导入一次压力的流体(液体或气体)的导入部件54;与膜片52连动地将一次压力向二次压力减压调整的调整阀55;防止流体漏出的第一止回阀56(低压用止回阀)及由弹性板形成的第二止回阀57(高压用止回阀);以及除尘用的过滤器58。
所述第一止回阀56也作为调整阀发挥作用。并且,调整阀55及第一止回阀56与膜片52的偏位对应地连动,通过互相相反的开闭动作将一次压力调压为二次压力,针对该一次压力变化的调压特性在调整阀55和第一止回阀56上为相反特性。由此,一次压力作用在调整阀55的投影面积上的压力损失、以及二次压力作用在第一止回阀56的投影面积上的压力损失沿同一方向施加在所述膜片52上,通过两者的调压特性的组合,对与一次压力变动对应的压力损失变动所引起的二次压力的调压误差进行补偿,从而使二次压力一定。而且,相对膜片52的偏位,调整阀55及第一止回阀56的开闭动作相反,从而可消除由两者的安装位置误差引起的调压变动,因为制作精度缓和,从而可实现制造简单化。
在所述调压机构5的导入部件54的外周部设置有连接器2的固缚机构4,如图2所示,该固缚机构4包括固接在所述本体外壳53上的支架本体41及棘爪支架42;配设在该棘爪支架42内的第一~第三环43、44、45;沿轴向自由滑动的弹簧支架46;以及解除弹簧47。
并且,对应于所述供给连接件3的连接动作,第四环44旋转一步(coma),对供给连接件3进行卡合锁定,通过接下来的供给连接件3的推入动作,第四环44进一步旋转一步,将卡合锁定解除,通过解除弹簧47的施力将供给连接件3强制地分离。上述第一步输送是通过环间的斜面的推压而在旋转方向上作用有力来进行的。
设置在压力容器12头部的供给连接件3具有在连接部本体30的中央内置有阀机构6的连接口部31,在连接口部31的外周具有沿轴向突设的连接筒部32。并且,如图3所示,在连接筒部32的前端外周具有等间隔地突出的锁定用卡合突起321,可与第四环44的锁定用突起444卡合。另外,图1、图2中,连接筒部32的截面位置左右不同。
在连接筒部32的离开前端的预定位置上具有向外侧呈环状突出的推压台阶部322,如后所述,对应于连接移动与第一环43的内周突起433抵接地沿轴向移动。另外,具有比推压台阶部322还向所述卡合突起321突出的花键轴状的凸部323,在与卡合突起321之间形成有供第二环44转动的环状空间,且与连接器2的棘爪支架42下部内周的纵槽426卡合以防止旋转。
连接口部31形成为管状,在前端部外周安装有由O形环形成的密封部件33,在贯穿连接部本体30的下端部311紧固安装有螺母35,在内周的中间台阶部312上滑动自如地配设有阀机构6的操纵阀61。在比中间台阶部312突出的操纵阀61的下端安装有由O形环形成的阀体63。操纵阀61的头部的凹部可与导入部件54的联动突起544(连接部件)的前端抵接,在头部的背面部与中间台阶部312之间以压缩状态安装有弹簧62(回位弹簧),向闭阀方向施力。
下面参照图2及图4对连接器2的固缚机构4的结构进行说明。图4下端所示的棘爪支架42形成为筒状,筒部420的上端部固定在该图上端所示的支架本体41上。在该棘爪支架42的筒部420的内面具有从一端开始沿轴向延伸到大致中间位置的周向的四个第一导向槽421、在该第一导向槽421之间从上端面开始内外贯穿的L字状卡合槽422、在下端部侧的内周等间隔地配置多个(12个)棘爪凸部423、以及在该沿轴向延伸的棘爪凸部423之间在内周面上等间隔地配置的多个(12个)第二导向槽424,在棘爪凸部423的上端部具有倾斜面和卡扣台阶部,从卡扣台阶部的上端向第二导向槽424也同样为倾斜面。
第一环43(滑动环)具有在环状基部431的外周等间隔地配置的多个(12个)导向突起432、以及在内周的与导向突起432相同的位置上配置的内周突起433,上下端面形成为平坦状。外周的导向突起432始终插入在棘爪支架42的第二导向槽424中,该第一环43不能旋转,仅可上下移动。上升时,供给连接件3的连接筒部32的推压台阶部322的上端可与内周突起433的下表面抵接,通过该推压,第一环43沿轴向向上运动。另外,所述连接筒部32的卡合突起321可穿过内周突起433间的纵槽。
第二环44(锁定环)具有在环状基部441的外周等间隔地突出的多个(12个)导向突起442、在上表面等间隔地具有多个(12个)倾斜面的滑动爪部443、以及在内周等间隔地突出的多个(12个)锁定用突起444,向旋转方向d进行旋转动作。外周的导向突起442和内周的锁定用突起444位于周向的相同位置,两者在环状基部441的下部连接,设置成在旋转方向d的前方高、后方低的倾斜面。另外,上表面上突出的滑动爪部443的上表面同样设置成在旋转方向d的前方高、后方低的倾斜面。
外周的导向突起442插入在棘爪支架42的第二导向槽424中,引导第二环44沿轴向滑动,该导向突起442在第二环44的向上移动量较大时从第二导向槽424中拔出,从而第二环44可进行旋转。通过该旋转,当在导向突起442的下端倾斜面可抵接在棘爪凸部423的倾斜面或卡扣台阶部的上端倾斜面上的状态下下降时,通过这些倾斜面间的接触而进一步旋转,在导向突起442的前端卡扣在卡扣台阶部上的锁定状态或导向突起442插入第二导向槽424中的分离状态下,该旋转停止。另外,内周的锁定用突起444因伴随连接动作的转动而向供给连接件3的连接筒部32的锁定用卡合突起321的内侧移动,可进行卡合锁定。
第三环45(导向环)具有在环状基部451的外周等间隔地配置的四个导向突起452、以及在下端面具有棘爪状的斜面的爪齿453。导向突起452插入棘爪支架42的第一导向槽421中,该第三环45可沿轴向上下移动(不能旋转),其下端位置通过第一导向槽421的下端部与导向突起452卡扣来进行限制,与第二环44分离。下端面的爪齿453与第二环44上表面的滑动爪部443抵接,通过斜面间的接触使第二环44转动。
弹簧支架46由圆筒状的上部筒部461和外径比其小的下部筒部462构成,内部以压缩状态安装有解除弹簧47,上部筒部461的下端外周台阶部463从上方与第二环44的锁定用突起444抵接并施力。由此,防止离开第三环45后的第二环44在分离时晃动。
另外,弹簧支架46的下部筒部462插入第一环43~第三环45的内部,向下方延伸到棘爪支架42的内部,在支撑解除弹簧47的底面的中央具有开口,在开口内插入供给连接件3的连接口部31。另外,下部筒部462的下端部可与供给连接件3的连接部本体30的内端面324抵接,通过供给连接件3的连接动作,弹簧支架46可克服解除弹簧47而沿轴向向上移动。
解除弹簧47是以压缩状态安装在弹簧支架46与连接器2的本体外壳53的凸缘部下表面之间的螺旋弹簧,通过弹簧支架46将第三环45压下,且向脱离方向、分离方向对供给连接件3施力。
支架本体41固定在连接器2的膜片52上,且固接在本体外壳53上。该支架本体41具有由下部的环体411连接的等间隔地向上方延伸的多个(四个)固定部412、以及固定部412间的纵槽部413,在向固定部412的上端的外方向突出的凸缘部414上形成有固接用的螺孔415,另外,在凸缘部414下方的各固定部412的外表面具有向外方突出的四个销状突起416。该销状突起416可与棘爪支架42的L字状卡合槽422卡合,以进行组装。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支架本体41与棘爪支架42的卡合使用了上述结构,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采用下述方法在棘爪支架42的第一导向槽421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设置大致椭圆形状的椭圆孔,在支架本体41的外周面设置可与该椭圆孔卡合的卡扣爪416’(参照图15),将支架本体41在不旋转的情况下推入棘爪支架42,从而将所述卡扣爪不可取下地嵌合在所述椭圆孔中。
下面对调压机构5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本体外壳53和盖体外壳51隔着膜片52接合,从而其内部空间被划分出调压室530和大气室510。膜片52在受到调压室530的二次压力后可根据与大气室510的压力差来进行弹性偏位,在其中心部,在大气室510侧固接有支持件521,在调压室530侧固接有轴522,可对应于膜片52的偏位而一体地沿轴向移动。
轴522包括固接于膜片52且位于调压室530内的凸起部523、以及从该凸起部523的前端沿轴向延长的轴部524,在该轴部524的前端具有周槽部525,在该周槽部525中安装有由O形环构成的调整阀55,另外,在所述轴部524的基端部分、即在凸起部523的前端面安装有由O形环(弹性体)构成的第一止回阀56。
支持件521的与膜片52紧贴的凸缘部中心的螺栓部贯穿膜片52的中心,紧固在相反侧的轴522上。另外,设置在盖体外壳51的筒状部511内部的压力设定用调压弹簧513的一端部抵接在支持件521上,调压弹簧513的另一端部与螺合于筒状部511且可调整位置的调压螺钉512(调节器)抵接,对应于该调压螺钉512的轴向位置的调整,对调压弹簧513施加于膜片52的施力进行调整。
下端部位的导入部件54包括外周的筒部541;中间的隔壁部542;向隔壁部542的下方突出、作为使所述操纵阀61联动动作的联动部件的联动突起544;以及贯穿该联动突起544两侧的隔壁部542而成的连通孔543。
并且,在导入部件54的隔壁部542的上表面配设有高压关闭用的第二止回阀57,该第二止回阀57可堵住连通孔543的开口,由橡胶板、复合板等弹性板形成。即,在调压室530的二次压力高到某种程度的状态下,在供给连接件3分离时,利用该二次压力,第二止回阀57堵住连通孔543而作为止回阀发挥作用,防止流体向外部漏出。
导入部件54的筒部541的上端部隔着O形环532可拆装地接合在所述本体外壳53的前端筒部的外周,筒部541的另一端部侧嵌装在供给连接件3的连接口部31的前端外周的密封部件33上,用于导入加压流体。
本体外壳53在前端筒部的内部具有可供轴522的轴部524滑动地插入的分隔壁53a,该分隔壁53a的外、内部由调整阀55及第一止回阀56来开闭。伴随轴部524的前进移动,调整阀55打开,伴随后退移动,第一止回阀56打开,进行相反的开闭动作。另外,在调压室530的压力较低的状态下,在供给连接件3分离时,第一止回阀56因该二次压力而关闭,作为阻止流体回流的止回阀发挥作用。
在调压室530的侧部设置有将调压后的二次压力的气体经由筒部件531排出的排出口514,在该排出口514上连接有将调压后的流体导向燃料电池的导管515。
在将供给连接件3连接在连接器2上时,所述导入部件54的联动突起544的前端推压操纵阀61而使其打开。该联动突起544是固接在导入部件54的隔壁部542上、与跟膜片52连动的轴部524分离的结构,在连接动作中不会受到膜片52偏位的力。即,可利用轴部524的前端使操纵阀61联动动作,但此时,若保持推入力以使最大推入状态继续,则由于膜片52偏位,从而调压功能损坏,有可能供给压力比设定二次压力高的流体,但由于膜片52与联动突起544分离,从而可确保调压功能,阻止压力比设定二次压力高的流体的供给。
在所述导入部件54的隔壁部542的下表面夹装有用于除去送入的流体中的尘埃等异物的过滤器58。该过滤器58是具有内孔58a的圆板状,外径比隔壁部542的外径稍大,且内径比联动突起544的基端部直径稍小,通过从下方插入安装在导入部件54上,可固定而不会脱落。
该过滤器58的材质例如是空隙率为85%、网眼平均直径为30μm、厚度为1mm的LDPE(低密度聚乙烯)发泡体。通过将过滤器58夹装在流体通路中,可防止供给流体中存在的细小垃圾混入,可防止调压用的调整阀55及第一止回阀56的调压动作、第二止回阀57等的防止回流动作产生不良,且也可防止本体部11的致动部件的动作不良。发泡体的材质选自聚乙烯、聚丙烯、聚氧甲撑、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丙烯腈中的至少一种。
下面对压力容器12的结构进行说明。压力容器12包括头部设置有供给连接件3的连接部本体30的容器本体102;形成在该容器本体102的内部、收容流体F的贮藏室103;形成在容器本体102的内部、在端部与贮藏室103相互连通、封入有产生用于推出流体F的应力的压缩气体G的气室104;移动自如地配设在贮藏室103内、分隔流体F和压缩气体G的活塞状隔壁部件105;以及在隔壁部件105进行下降移动时被压缩在隔壁部件105与容器本体102的底部之间的弹性体108。
容器本体102具有外容器121、对底部进行密闭的盖体122、以及在外容器121的内部配设成两层结构的内容器123。在内容器123的下端部形成有纵向延伸的缺口111,可使内容器123的内部与外容器121的内部、即贮藏室103与气室104连通。内容器123的上端部嵌合安装在紧固连接口部31的下端部311的螺母35上,以保持该内容器123。在内容器123上端部的中心部开设有通孔123a,可对应于阀机构6的操纵阀61的开闭动作将贮藏室103内的流体F排出以进行供给。
另外,可滑动地嵌入在内容器123内的隔壁部件105由本体151和弹性密封部件152(O形环)构成,密封部件152的外周与气缸状的内容器123的内壁气密性地接触,其上部空间的贮藏室103中封入有流体F。该隔壁部件105作为分隔收容在贮藏室103内的流体F和收容在气室104内的压缩气体的移动隔壁发挥作用,通过作用在背面的压缩气体的压力对前面的流体F进行加压,在操纵阀61打开时,发挥作用将该流体F推出。
压缩气体G向气室104内封入是在供给连接件3的分离状态下、将流体F注入贮藏室103内之前进行的。首先,通过因推入动作而处于打开状态的操纵阀61将压缩气体G注入贮藏室103内,隔壁部件105对应地下降,从图1所示的位置进一步向贮藏室103内注入压缩气体,从而隔壁部件105推压弹性体108使其变形,进一步向贮藏室103的底部移动。在最下方状态下,缺口111的上端部处于隔壁部件105的密封部件152的上方,通过缺口111从贮藏室103向气室104内注入压缩气体。并且,在气室104内达到预定压力时停止压缩气体的注入,然后操纵阀61重新打开,将贮藏室103内的压缩气体排出。相应地,隔壁部件105恢复成对贮藏室103进行密封的状态,并因该气体的排出而上升移动到内容器123的上端,将贮藏室103内的气体全部排出,从而向气室104内封入压缩气体G。然后,将注入装置与供给连接件3连接,一边使隔壁部件105下降一边通过操纵阀61将流体F向贮藏室103内注入,从而得到可喷出地收容流体F的压力容器12。
另外,在压力容器12中作为流体也可收容压缩气体,此时,不使用内容器,直接将气体收容在外容器内。另外,为了得到用于喷出供给流体的内压(一次压力),也可在该流体中混入喷射剂,形成所谓的气雾剂(aerosol)结构。
在上述连接器2与供给连接件3的连接动作中,基本上进行下述动作将供给连接件3的连接口部31插入连接器2的导入部件54中,通过密封部件33的接触来确保密封状态;使供给连接件3的阀机构6打开,使流体的通路连通从而可进行供给;以及使固缚机构4锁定。
这些动作的顺序为在连接时(安装时),首先使密封部件33与导入部件54的筒部541的内表面接触来确保密封性后,通过联动突起544的前端使阀机构6的操纵阀61打开,连通流体的送入通路,接着,固缚机构4的第二环44旋转而成为锁定状态。另一方面,解除时(取下时),固缚机构4的第二环44旋转而解除锁定状态,接着,操纵阀61关闭而阻止连通,最后密封部件33从导入部件54分离而解除密封。
下面参照图5~图8对供给连接件3与连接器2的连接进行说明,其中主要说明固缚机构4的动作。
如图2所示,连接前的分离状态为固缚机构4的弹簧支架46的台阶部463与第二环44的锁定用突起444抵接并进行推压,第一环43及第二环44的导向突起432、442位于棘爪支架42的第二导向槽424内,第二环44不能转动,第三环45处于下降位置被限制的位置。在该状态下,调压机构5的第一止回阀56关闭,供给连接件3的操纵阀61也处于关闭状态。
对应于供给连接件3的推入动作,连接筒部32的锁定用卡合突起321如图7所示地通过第一环43及第二环44的纵槽而移动,弹簧支架46的下端部与供给连接件3的内端面324抵接而被向上推,接着,推压台阶部322与第一环43的下表面抵接并将其向上推。与此同时,第二环44也上升,与因第一导向槽421的下端而停止的第三环45的下表面抵接,该第三环45也被向上推。在此途中,第二环44的导向突起442从棘爪支架42的第二导向槽424的上端伸出而可转动,通过与第三环45的下表面的爪齿453的倾斜面抵接,第二环44受到朝向旋转方向d的力。
图5表示供给连接件3的最大推入状态,在该状态下,第三环45的向上运动受到限制,第二环44通过与第三环45的斜面接触而在第一环43上向旋转方向d旋转,如图8所示,因该第二环44的转动,其锁定用突起444向供给连接件3的连接筒部32的锁定用卡合突起321的内侧移动并卡合,从而锁定为不能拔出移动的状态。在图5的状态下,联动突起544使操纵阀61打开而开始流体的送入。
接着,从最大推入状态开始解除推入动作时,供给连接件3被解除弹簧47向后退方向施力,但供给连接件3的连接筒部32的锁定用卡合突起321与第二环44的锁定用突起444卡合地向下方移动,第三环45及第一环43也一体地向下方移动。接着,在第三环45因第一导向槽421的下端而停止下降时,第二环44与其分离地进一步下降,从而两者的倾斜接触分离,第二环44通过上述旋转而使下端的导向突起442的前端从第二导向槽424的位置开始向棘爪凸部423的倾斜面上移动,并与该与该倾斜面接触,因为第二环44的进一步下降,从而沿其倾斜面进一步转动。
接着,第二环44的导向突起442与卡扣台阶部抵接而停止转动,且停止继续下降,与该第二环44的锁定用突起444卡合的供给连接件3被锁定,处于被不能分离地连接的锁定状态。
图6是该锁定状态的剖视图,由调压机构5调整为预定压力的流体被从排出口514向本体部11侧供给。
接着,从上述锁定状态开始进行解除动作时,重新将供给连接件3推入,第一环43及第二环44向上运动,第二环44的下端部从卡扣台阶部离开而可转动,通过第三环45的爪齿453的斜面而使第二环44转动,伴随之后的供给连接件3的后退移动,第二环44的导向突起442的斜面与从棘爪凸部423的卡扣台阶部到第二导向槽424的斜面接触,通过该斜面接触,第二环44进一步向旋转方向d旋转,旋转到导向突起442插入第二导向槽424内的位置。在该第二环44的旋转位置,如图7所示,卡合突起321与锁定用突起444偏离而与纵槽的位置一致,锁定卡合解除,从而供给连接件3的连接筒部32可进行分离移动,通过解除弹簧47的施力而隔着弹簧支架46进行分离动作,从而突出。
所述调压机构5用于通过调整阀55及第一止回阀56的调压,对应于膜片52的动作,与压力无关地将一次压力减压调整为预定的二次压力,下面对其作用进行说明。
图6表示调压状态,由调整阀55及第一止回阀56调压后的流体向调压室530流入,高精度地减压为二次压力后从排出口514排出。
膜片52被保持在二次压力和大气压的压差引起的施力与调压弹簧513引起的施力相平衡的位置。并且,在二次压力对应从排出口514排出的流体排出量的变动、一次压力的变动等而变化时,与此对应地膜片52的偏位量发生变化,跟随轴522的位置变化,调整阀55及第一止回阀56动作,从互不相同的方向进行开闭动作,将二次压力保持为一定。通过使调压螺钉512动作而使调压弹簧513的施力变化,可设定任意的二次压力。
另外,针对一次压力变化的调整阀55的调压特性与第一止回阀56的调压特性是互相相反的特性,对应一次压力降低的二次压力因调整阀55的调压而上升,因第一止回阀56的调压而降低。并且,在轴522上,轴部524的前端部因一次压力的作用而接受调整阀55的投影面积的压力损失、以及凸起部523因二次压力的作用而接受第一止回阀56的投影面积的压力损失同时作用在使轴522后退的相同方向上,通过两者的调压特性的组合,使相对于一次压力变动的二次压力变动一定。
即,当二次压力流体从调压室530排出而使二次压力降低时,膜片52的轴522前进移动(向图中下方移动),调整阀55向打开方向动作,第一止回阀56向关闭方向动作,一次压力流体被调整阀55减压后流入调压室530,从而二次压力上升,调整第一止回阀56的打开度(压力损失),使该二次压力伴随一次压力的降低而从设定值开始上升,当二次压力为设定值时,通过膜片52的偏位使轴522后退移动(向图中上方移动),调整阀55进行关闭动作以降低流体的导入量,从而进行调压得到一定的二次压力。
并且,考虑到了对应于伴随一次压力变动的调压特性、即从压力容器12供给流体时该压力容器12内的一次压力逐渐降低的调整阀55的受压误差。第一止回阀56进行与调整阀55不同的相反方向的开闭动作,第一止回阀56的压力损失与调整阀55的压力损失方向相同而特性基本相反。该调整阀55的调压特性是相对一次压力的上升而二次压力降低的特性。与此相对,第一止回阀56的调压特性在一次压力较低时抑制二次压力,尤其是在一次压力为零时关阀而成为止回阀,阻止流体回流,在一次压力上升时打开,是相对一次压力的上升而二次压力上升的特性,是与上述调整阀55的调压特性相反的特性。
两调压特性相对于轴522作用在相同方向上,从而调压特性相反的两个调整阀55、56的组合调压特性相对一次压力的变动得到一定的二次压力。即,在伴随来自压力容器12的流体供给而使一次压力降低时,通过作用在调整阀55的压力损失,使二次压力上升的调压特性变成作用在第一止回阀56上的压力损失使二次压力降低的特性,从而两者的合成特性平衡,可通过简单的结构来确保维持在一定的二次压力。
另外,在分离状态及不使用状态下,第一止回阀56及第二止回阀57作为止回阀发挥作用,可防止流体泄漏。
图10及图11表示另一实施例的第二止回阀57’,上述实施例的第二止回阀57是由一块弹性板即橡胶板构成的例子,但该例子的第二止回阀57’由内部为发泡体57a、上下表面具有非透气性的表皮57b的弹性板例如硼材料形成。该第二止回阀57’因由发泡体57a构成而轻量化,因设置表皮57b,没有贯穿上下方向的通气性,在导入口侧的压力比二次压力低、二次压力较高时,通过从图中上方作用的压力可迅速地堵住隔壁部542的连通孔543,可稳定地得到防止回流动作。
该第二止回阀57’可进行压缩变形,在压缩在本体外壳53的接合筒部533的前端与导入部件54的隔壁部542的上表面之间的状态下,如图10所示地进行组装。
图11表示导入有压力流体的状态,通过从连通孔543作用的压力流体的压力,第二止回阀57’进行压缩变形,从而从隔壁部54的上表面离开而使连通孔543敞开,由此流入的压力流体经过第二止回阀57’的外周,经由接合筒部533的前端缺口534流入内周侧,并经由调整阀55流入调压室530。
下面参照图12~图14对本发明的调压机构的另一实施例进行说明。连接器2及压力容器12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本实施例中省略其说明。图12是将本实施例的调压机构7沿经过其中心的轴线Y周围的圆周切掉约90°的范围、且局部分解示出的局部剖视分解立体图,图13是将图12的调压机构7的上部放大示出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14是将组装后的图12的调压机构7的下部沿轴线Y周围的圆周切掉约90°的范围、且局部放大示出的局部剖视放大立体图。
如图12所示,调压机构7具有箱体70,该箱体70具有本体外壳73、盖体外壳71、以及安装在本体外壳73上的圆筒形导入部件74。本体外壳73和盖体外壳71分别具有鼓出部73b、71b,且在外周具有相同形状的凸缘73a、71a。在鼓出部73b上形成有位于与轴线Y对应的位置的通孔73d(图13、图14)。本体外壳73和盖体外壳71的凸缘73a、71a互相对接,且凸缘73a、71a通过螺钉紧固(未图示)等接合。
在本体外壳73的凸缘73a的对接面70a(图12)上沿凸缘73a内侧的整个周向形成有凹部73c。在该凹部73c中配置有膜片72,通过凸缘73a、71a的接合,膜片72被推压到两个凸缘73a、71a之间固定。通过形成该凹部73c,膜片72被保持在固定位置,因此,在进行上述接合及上述推压固定时,膜片72被卷曲地组装,可减少流体泄漏等不良情况的产生。
膜片72例如是由橡胶等构成的具有弹性的基本为平板状的部件,具有以轴线Y为中心形成为圆形的弯曲挠曲部72a(图13)。另外,在膜片72的与轴线Y对应的部分上穿设有圆形的开口72b(图13)。从膜片72的弯曲挠曲部72a开始在内侧的上表面配置有支持件721。
另一方面,隔着膜片72在支持件721的相反侧配置有轴722。另外,在此,上下指图12~图14中的上下方向。
支持件721具有与膜片72的上表面接触的平板部721a(图13)、以及从该平板部721a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部721b。支持件721可以为轻量的部件、例如聚氧甲撑(POM)制的部件,也可为金属制的部件。突出部721b的上表面形成为平坦面。另外,在突出部721b上沿轴线Y形成有内螺纹721c(图13)。
轴722具有位于膜片72的下表面的平板部722a(图13)、以及沿轴线Y分别沿平板部722a的上下方向延伸的轴部722b、722c(图13)。轴部722b经由膜片72的开口72b向上方突出,轴部722c经由本体外壳73的通孔73d(图13、图14)向下方延伸。在轴部722b上形成有外螺纹722d,与上述支持件721的内螺纹721c螺合,从两个面对膜片72进行紧固。由此,膜片72夹持在支持件721与轴722之间构成为一体。另外,在支持件721与膜片72之间可以夹设摩擦系数较小的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制的薄膜723(图13)。由此,在将支持件721螺合在轴部722b上时,可减少因紧固时产生的摩擦力等而使膜片72变形的情况。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地夹设有薄膜723,但在上述实施例的调压机构5中,也可同样地夹设这种薄膜。
在盖体外壳71的鼓出部71b的内表面,在与突出部721b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凸部711。凸部711的前端即下表面与支持件721的上表面相同形成为平坦形状。在凸部711的中央形成有与外部连通的小孔711a(图13)。外部通常为大气压,因此,鼓出部71b内的空间维持在大气压,该空间成为大气室710。
在支持件721的突出部721b及盖体外壳71的凸部711的外周配置有调压弹簧713。该调压弹簧713隔着支持件721始终以预定的压力向下方推压膜片72。在调压机构7处于通常的使用状态时,在凸部711的下表面与支持件721的突出部721b的上表面之间确保有间隙G(图13)。由此,若流体的供给压力过高,后述的轴722的轴部722c被向上方推压,支持件721的突出部721b的上表面与盖体外壳71的凸部711的下表面抵接,从而可防止膜片72过度变形。
在盖体外壳71上形成有从鼓出部71b沿横向鼓出的伸出部71c(图12)。在该伸出部71c上形成有从该伸出部71c向外部延伸的导管715,该导管715形成有排出口714。另外,在盖体外壳71上由隔壁71d形成有与排出口714连通的圆柱形的空间710a(图12)。另一方面,在与空间710a对应的本体外壳73的部分上由隔壁73d形成有大致圆柱状的空间730a。在图12及图13中,可以看到隔壁73d的端面73d’(图13),隔壁73d的另一端面位于与该端面73d’相对的位置上,端面相互间互动,在两者之间构成槽73e(图13、图14)。在与空间730a相邻的本体外壳73上形成有朝上的大致环状的台阶部730b。另外,在膜片72上对应于空间710a、730a形成有圆形的开口72c(图12)。在空间710a、730a中,贯穿膜片72的开口72c配置有具有凸缘731a的筒部件731。此时,筒部件731的凸缘731a设置在台阶部730b上。筒部件731的长度方向尺寸确定为在下端与鼓出部73b的内面(图13、图14)之间留有间隙,构成将经由槽73e的流体导向排出口714的通路。即,该通路构成将收容在后述的调压室730内的压力流体排出的出口。筒部件731例如由聚氧甲撑制成。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盖体外壳71上形成伸出部71c、排出口714及导管715,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能将收容在后述调压室内的流体向外部(例如燃料电池等)供给的结构即可,例如也可在本体外壳73上设置伸出口、排出口及导管。
在本体外壳73的鼓出部73b与轴722及膜片72之间形成有空间即调压室730。在贯穿鼓出部73b的通孔73d向下方突出的轴722的轴部722c的前端部形成有周槽部725(图13),且在该周槽部725中安装有调整阀75。该调整阀75被膜片72沿上下方向驱动,将经由轴部722c与通孔73d之间的流体的流动截断或导通,以调整调压室730内的流体压力。另外,如上所述,由于膜片72具有弹性,所以弹性引起的膜片72的振动等可能会使轴522即安装有调整阀75的轴部722c倾斜,此时会使鼓出部73b下表面的阀座受到损伤,有可能引起压力控制不良,因此,轴722的平板部722a的外周由本体外壳73的隔壁73d及鼓出部73b的内周面倾斜地支撑。这样,由于在距离膜片72比较近的位置倾斜地支撑,所以可进一步减少轴722c的倾斜。
另外,在本体外壳73的上表面即与调压室730相对的面上,如图14所示,在从内侧向外隔着轴部722c与所述出口相对的位置上,以从所述间隙延伸的形态设置有供经由所述间隙的流体通过的通过槽732。由此,在从所述压力容器12供给的流体的压力较低时,由于所述调整阀75打开而轴722向下方移动,所以轴722的平板部722a的下表面与本体外壳73的上表面接触,可防止流体难于流动。另外,由于通过槽73设置在隔着轴部722c与所述出口相对的位置上,流体可在调压室730的宽范围内进行流动,所以气体不易残留在调压室730内,可减少膜片72的异常振动(所谓的颤动(chattering),以下称为颤动),可提高调压机构7的动作稳定性。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地形成有通过槽732,但也可在上述实施例的调压机构5的本体外壳53上形成这种通过槽。
另外,本实施例的调压室730基本仅由膜片72与轴722的移动空间及流体的流路形成。通常,在气体等压缩性流体的压力控制中,若由于阀的开闭动作或紊流等而产生具有瞬间的压力差的输入,则流体易于振动,为了抑制该振动引起的膜片的颤动,作为吸收所述压力差的缓冲器需要将调压室充分地加大,但例如若为液体这种非压缩性流体,则流体不易引起振动,因此,可减小调压室730的容积,从而形成上述的调压室730。另外,调压室730的设计可根据收容在该调压室730内的流体来适当地变更。
另外,在本体外壳73的鼓出部73b上向下方突设有围住轴部722c的前端部的环状壁73f。在环状壁73f的基端外周形成有环状槽73f’(图13),在该槽73f’中安装有O形环733。在环状壁73f的外周例如形成有未图示的螺纹,可与导入部件74螺合。
导入部件74是与所述压力容器12的供给连接件3(参照图1)连接的部件,在其长度方向的中间具有隔壁部742。在该隔壁部742上形成有收容后述的塞柱76的联动突起76c的开口743。另外,围住所收容的联动突起76c的内周面、即处于隔壁部742下方的内周面具有越向下方则开口直径越大的锥度(在此由于锥度比较小,故图中没有表现出来)。由此,与供给连接件3进行连接时,可将所述阀机构6圆滑地插入,可提高操作性。在此,该锥度设置成在与所述供给连接件3连接时,在阀机构6的操纵阀61打开之前,被密封部件33密封。另外,由所述内周面与隔壁部742形成的角为C面744。由此,可减少导入部件74内的死角,可减少供给连接件3连接及取下时流体的泄漏。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形成有所述锥度及所述C面,但也可在上述实施例的调压机构5的导入部件54上形成这种锥度及C面。
并且,在隔壁部742与鼓出部73b之间从上方开始配置有过滤器78、接头77、压缩螺旋弹簧(以下仅称为弹簧)79及塞柱76。
接头77例如是由聚氧甲撑制成的具有上壁77a的大致筒状。在接头77的上壁77a的中央形成有孔77b,在上壁77a与下端77c之间形成有向外方伸出的环状凸缘77d。
过滤器78在圆形板状部78a的外周垂下有环状壁78b,扣在接头77的上壁77a上。通过形成这种形状,在将过滤器78设置在导入部件74上时,可容易进行过滤器78的定位等,可提高操作性。另外,所述环状壁78b对接头77的外周进行密封,从而经由接头77的后述流路的流体不会从所述孔77b泄漏,能可靠地经过过滤器78。另外,过滤器78配置在隔壁部743的上方,从而在连接及取下供给连接件3时,不会与阀机构6接触,因此,可减少过滤器78脱落的可能性。另外,流体通过过滤器78时的流体通过面积可根据孔77b的大小而变更,若加大该流体通过面积,则可提高流体的流速。由此,在为燃料电池内部没有燃料(流体)这种初始状态时等,可迅速地供给流体。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过滤器78形成为上述形状,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为板状。另外,过滤器78的材质与上述实施例的过滤器58相同,省略其说明。
在组装状态下,接头77的凸缘77d与本体外壳73的环状壁73f的下端抵接,过滤器78夹持在环状壁73f的向下台阶部73g与接头77的上壁77a之间。过滤器78的上部形成为供轴722的轴部722c的前端部突出的中间调压室730’(图14)。在接头77的内表面形成有上下方向连续的槽77e(图13),该槽77e在接头77的内周互相间隔地形成有多条。这些槽77e是供所供给的加压流体经过的流路。
所述塞柱76是由不锈钢或聚氧甲撑制成的销状,在其上部附近具有圆板状凸缘76a。向凸缘76a的上方突出的上部轴76b具有可插入到弹簧79内侧的直径。向凸缘76a的下方突出的下部轴76c越向塞柱76的下端越细。即,形成有锥度,形成为尖细形状。在下部轴76c的凸缘76a附近套设有O形环761。该下部轴76c成为使所述操纵阀61联动动作的用作联动部件的联动突起76c。该联动突起76c具有调整阀75,是与跟膜片72连动的轴部722c分离的结构,在连接动作中不会受到膜片72偏位的力。即,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由于膜片72与联动突起76c分离,从而可确保调压功能,阻止供给压力比设定二次压力高的流体。
当将导入部件74组装在环状壁73f上时,弹簧79与塞柱76保持在接头77的上壁77a与导入部件74的隔壁部742之间。此时,塞柱76的凸缘76a被弹簧79向下方施力,O形环761被推压到凸缘76a与隔壁部742之间。在供给连接件3没有连接到导入部件74上的状态下,该O形环761因弹簧79的施力而处于与隔壁部742及凸缘76a紧贴的状态。由此,可防止调压机构7内的加压流体从塞柱76的联动突起76c与隔壁部742的开口743之间向外部泄漏。该机构是独立于调压阀725的结构,因此,不会受到流体的二次压力和二次压力设定等的影响。
下面参照图15对将供给连接件3连接在上述调压机构7上使用的情况进行说明。图15表示连接有供给连接件3的调压机构7的截面。另外,图15中以截面示出主要部分。如图15所示,当将供给连接件3安装在调压机构7上时,塞柱76被操纵阀61向上方推压。此时,由于塞柱76即联动突起76c和具有调整阀75、跟膜片72联动的轴部722c是分离形成的,所以所述推压产生的力不会施加在膜片72上,因此,不会影响调压功能。
于是,被O形环761密封的导入部件74的开口743打开,加压流体依次经过开口743、接头77内侧的槽77e及过滤器78。在供给连接件3的连接初始状态下,由于调压室730内的流体压力较低,所以膜片72处于被调压弹簧713向下方施力的状态。因此,对本体外壳73的通孔73d进行密封的调整阀75向从通孔73d向下方离开的方向移动,从而通孔73d处于解除其密封的状态。因此,经过构成流路的所述通路、过滤器78、中间调压室730’、通孔73d与轴部722c之间、调压室730及筒部件731的流体从排出口714向燃料电池供给。
在通常的使用状态下,膜片72设定为相对于所供给的流体的压力、例如900KPa~1MPa,通过调压弹簧713使调压室730内为预定压力。即,在从供给连接件3供给的流体的压力高于应供给的流体的压力时,克服调压弹簧713的施力,调压室730内的流体将膜片72向上方推压。结果是,轴722的轴部722c向上方移动,调整阀75对本体外壳73的通孔73d进行密封,阻止加压流体继续向调压室730内流入。从加压流体侧施加在膜片72上的压力不仅有调压室730内的压力,还有在中间调压室730’内施加在调整阀75上的力。即,调压阀的投影面积X的中间调压室730’内的一次压力施加在调整阀75上,因此,由于上述加压流体的压力,调整阀75关闭,调整阀75埋入阀座中而变形。在调压室730内的压力变低时,由于调压弹簧713的施力,轴722的轴部722c下降而使通孔73d打开,加压流体可重新流入调压室730内。
这样,膜片72会相对流体压力的变动而不断地上下移动。但是,该上下移动的移动量极小、例如约为0.3mm,因此,所述间隙G、即支持件721的突出部721b的上表面与盖体外壳71的凸部711的下表面之间的尺寸基本维持为一定。另外,在加压流体流动着的状态下,显示出调整阀75与本体外壳73接触的形态,但实际上,在调整阀75与本体外壳73之间具有极其微小的间隙,可供加压流体通过。
权利要求
1.一种调压装置,包括内置有调压机构的本体部、以及设置在该本体部上、与送入加压流体的供给连接件连接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具有对应于所述供给连接件的连接动作使该供给连接件的阀机构打开的联动部件;所述调压机构具有对应于膜片的偏位而动作、将导入的压力流体调压为预定的二次压力的调整阀;所述连接部件与所述调整阀分开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机构在大致中央具有该阀机构的轴的操纵阀;所述连接部件由沿连接动作方向延伸的联动突起构成,在所述连接器与供给连接件连接时,该联动突起的前端部与所述操纵阀接触而使阀机构打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压机构具有大致圆筒状的导入部件;该导入部件在连接动作方向的预定位置具有向内突出的隔壁部;该隔壁部在大致中央具有所述联动突起,该联动突起在两侧具有贯穿所述隔壁部的连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压机构具有大致圆筒状的导入部件;该导入部件在连接动作方向的预定位置具有向内突出的隔壁部;该隔壁部在大致中央具有供所述联动突起贯穿的开口,在连接所述供给连接件侧的相反侧具有大致筒状的接头,该接头内收容有具有所述联动突起的塞柱。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调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调压机构的所述调整阀的内侧和外侧还具有阻止流体回流的两个止回阀。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调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部件的围住所述联动突起的内周面具有越向所述供给连接件侧则开口径越大的锥度。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隔壁部的连接所述供给连接件一侧的面上固接有圆盘状的除尘用过滤器,该过滤器供所述联动突起贯穿,并堵住所述连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在连接所述供给连接件一侧的相反侧的端部具有罩住该端部的除尘用过滤器。
9.一种调压装置,包括内置有调压机构的本体部、以及设置在该本体部上、与送入加压流体的供给连接件连接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压机构具有对应于膜片的偏位而动作、将导入的压力流体调压为预定的二次压力的调整阀、以及在该调整阀的内侧和外侧阻止流体回流的两个止回阀。
10.根据权利要求5或9所述的调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止回阀包括设置在所述调整阀的内侧、伴随所述膜片的偏位而进行关闭动作的低压动作侧的第一止回阀;以及设置在所述调整阀的外侧、受到从内部喷出的压力而进行关闭动作的第二止回阀。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调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止回阀由盖住通路的开口的弹性板构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调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板的内部为发泡体,表面具有非透气性的表皮。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调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的外周部被从所述连接器侧的第一面和该第一面相反侧的第二面这两侧夹持在本体外壳和盖体外壳之间,其中,所述本体外壳与所述第一面一起形成收容所述压力流体的调压室,所述盖体外壳与所述第二面一起形成与大气连通的大气室;所述本体外壳在所述膜片侧的面上设置有收容该膜片的凹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调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外壳在与所述调压室相对的面上至少设置有一个供所述收容的压力流体通过的通过槽。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调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压室具有用于排出调压为所述预定的二次压力的压力流体的出口,所述通过槽设置在隔着所述连接动作方向的中心轴与所述出口相反的位置上。
全文摘要
为了确保良好的调压功能以不受连接件的连接动作的影响,且送入流体时阻止伴随连接件的拆装操作而产生流体回流,在具有调压机构及连接器的调压装置中具有连接器(2),该连接器(2)与向内置有调压机构(5)的本体部(11)送入加压流体的供给连接件(3)连接。连接器(2)具有对应于供给连接件(3)的连接动作使阀机构(6)打开的联动部件(544),调压机构(5)具有对应于膜片(52)的偏位而动作、将压力流体调压为二次压力的调整阀(55),联动部件(544)与调整阀(55)分开形成。在调整阀(55)的内侧和外侧具有阻止流体回流的两个止回阀(56、57)。
文档编号F17C13/00GK101048715SQ20058003686
公开日2007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14日
发明者中村保昭, 臼井秀人, 小见山聪, 广富光男 申请人:株式会社东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