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水器过压保护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808363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排水器过压保护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排水器过压保护装置,其包括:一壳体,其上端面分别设有一枢接部及一出水口,出水口处安装有出水管,壳体的下端面开设有一排污口,排污口上密封连接有排污管,壳体的侧壁上另开设有一通孔;一内筒,内筒的上端面为封闭端,其下端面设有中心孔,并相邻于中心孔设有多个液流孔,各液流孔在内筒的下端面上沿周向均布;一液流管部,液流管部的内端通过中心孔凸伸于内筒的内腔中,其外端通过壳体的通孔伸出壳体,液流管部的外侧壁与壳体的侧壁及内筒的下端面分别密封连接;一密封部,位于壳体的内腔中,其一端通过开口销枢接于壳体的枢接部处,其另一端承托于内筒上端,当密封部以开口销为转动轴向上转动时,能对应封堵出水口。
【专利说明】一种排水器过压保护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煤气管道排水设施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过压保护器,尤其是一种排水器过压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煤气输送管道中,通常会在管道上安装排水器。在长时间使用中,管道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积水和污垢,需要通过排水器排放出去,但是煤气压力不能超过排水器的水封高度,否则煤气就可能会击穿水封造成煤气大量泄漏。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煤气管网压力波动较大,超出水封压力的煤气过压现象时有发生,还有的排水器由于结构不合理等原因造成水分挥发,从而导致水封高度下降,导致排水器的水封高度不足以封住过压煤气,造成水封被击穿,引发煤气从排水器的出水口逸出,由此可见,煤气过压泄漏以及排水器的水分挥发现象都会引发煤气泄漏的恶性事故,直接威胁生产、设备和人身安全。
[0003]有鉴于此,本设计人根据多年从事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生产设计经验,研制出一种排水器过压保护装置,以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排水器过压保护装置,能防止煤气过压泄漏以及排水器的水分挥发,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0005]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排水器过压保护装置,其包括:
[0006]一壳体,所述壳体的上端面分别设有一枢接部及一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处安装有出水管,所述壳体的下端面开设有一排污口,所述排污口上密封连接有排污管,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另开设有一通孔;
[0007]—内筒,位于所述壳体的内腔中,所述内筒的上端面为封闭端,其下端面设有中心孔,并相邻于所述中心孔设有多个液流孔,各所述液流孔在所述内筒的下端面上沿周向均布;
[0008]一液流管部,所述液流管部的内端通过所述中心孔凸伸于所述内筒的内腔中,其外端通过所述壳体的通孔伸出所述壳体,所述液流管部的外侧壁与所述壳体的侧壁及所述内筒的下端面分别密封连接;
[0009]一密封部,位于所述壳体的内腔中,其一端通过开口销枢接于所述壳体的枢接部处,其另一端承托于所述内筒上端,并与所述出水口的位置相对应,当所述密封部以所述开口销为转动轴向上转动时,能对应封堵所述出水口。
[0010]如上所述的排水器过压保护装置,其中,所述液流管部包括第一竖直管、第一弯管、第一水平管、第二弯管及第二竖直管,所述第一竖直管及第一弯管位于所述壳体之外,所述第二弯管及第二竖直管位于所述壳体内,其中,所述第一水平管穿设于所述通孔,其外侧壁与所述壳体的侧壁密封连接,其外端通过所述第一弯管与所述第一竖直管的下端相连接,其内端通过所述第二弯管与所述第二竖直弯管的下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竖直管穿设于所述中心孔,其外侧壁与所述内筒的下端面密封连接。
[0011]如上所述的排水器过压保护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竖直管的上端设有一管帽,所述管帽包括一缓流板以及至少两连板,各所述连板沿周向均布在所述缓流板的表面上,其上下两端对应与所述缓流板及所述第二竖直管的上端焊接固定,所述缓流板与所述第二竖直管之间形成有过流通道,所述过流通道对应连通所述内筒的内腔及所述第二竖直管的内腔。
[0012]如上所述的排水器过压保护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竖直管的上端与第二水平管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出水管的自由端进一步连设有出水弯管。
[0013]如上所述的排水器过压保护装置,其中,所述排污管的自由端以及所述第二水平
管的另一端分别套设固定有一法兰。
[0014]如上所述的排水器过压保护装置,其中,所述枢接部包括一孔部、一套管、一上密封板及两枢耳,所述孔部位于所述壳体的上端面,所述套管的下端焊接固定在所述孔部的周壁处,其上端盖设固定有所述上密封板,两所述枢耳位于所述套管的内腔中,并相对设置在所述上密封板的下表面,所述枢耳上设有供所述开口销对应穿设的枢孔;
[0015]所述密封部包括有一 “人”字形连接板、一定位平板及一硅橡胶垫片,所述连接板的头部通过所述开口销枢接于两所述枢耳之间,其尾部的两端头之间固定有所述定位平板,所述硅橡胶垫片胶结固定于所述定位平板的上表面,当所述连接板以所述开口销为转动轴向上转动时,所述硅橡胶垫片能对应封堵所述出水口。
[0016]如上所述的排水器过压保护装置,其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一筒状结构,其包括一第一上盖板、一第一下盖板及一第一圆筒,所述第一上盖板及第一下盖板相对密封固定于所述第一圆筒的上端口及下端口处,并对应形成所述壳体的上端面及下端面;
[0017]所述内筒为一筒状结构,其包括一第二上盖板、一第二下盖板及一第二圆筒,所述第二上盖板及第二下盖板相对密封固定于所述第二圆筒的上端口及下端口处,并对应形成所述内筒的上端面及下端面。
[0018]如上所述的排水器过压保护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上盖板及第一下盖板与所述第一圆筒之间焊接固定,所述第二上盖板及第二下盖板与所述第二圆筒之间焊接固定。
[0019]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排水器过压保护装置,设备体积小,安装维修方便,使用寿命长;通过将本实用新型连接于排水器的出水口,能有效制止由于煤气过压造成的煤气泄漏和排水器水分挥发,避免排水器的水封被击穿,本实用新型防止煤气过压的功能显著,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另外,在实际工作中,通过硅橡胶垫片对应封堵壳体的出水口,不会在出水口处沉积污垢,确保本实用新型在长时间使用后,仍能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水器过压保护装置的俯视图;
[00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水器过压保护装置的侧视图;
[0022]图3为沿图1中A-A线的剖面图;
[0023]图4为图1中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4]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壳体的俯视图;
[0025]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壳体的侧视图;[0026]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壳体的剖视图;
[0027]图8为沿图7中B-B线的剖面图;
[0028]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壳体中枢接部的上枢耳的平面示意图;
[0029]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内筒的剖视图;
[0030]图11为沿图10中C-C线的剖面图;
[0031]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密封部的平面示意图;
[0032]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密封部的侧视图;
[0033]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液流管部的管帽的仰视图;
[0034]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中液流管部的管帽的侧视图。
[0035]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0036]I 壳体Ia 第一上盖板
[0037]Ib 第一下盖板Ic 第一圆筒
[0038]11 枢接部111孔部
[0039]112套管113上密封板
[0040]114枢耳115枢孔
[0041]12 出水口13 出水管
[0042]14 排污口15 排污管
[0043]16 通孔17 出水弯管
[0044]2 内筒2a 第二上盖板
[0045]2b 第二下盖板2c 第二圆筒
[0046]21 中心孔22 液流孔
[0047]3 液流管部 31 第一竖直管
[0048]32 第一弯管 33 第一水平管
[0049]34 第二弯管 35 第二竖直管
[0050]36 管帽361缓流板
[0051]362连板37 第二水平管
[0052]4 密封部 40 开口销
[0053]41 连接板 42 定位平板
[0054]43 硅橡胶垫片5 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0055]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5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水器过压保护装置的俯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水器过压保护装置的侧视图;图3为沿图1中A-A线的剖面图;图4为图1中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壳体的俯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壳体的侧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壳体的剖视图;图8为沿图7中B-B线的剖面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壳体中枢接部的上枢耳的平面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内筒的剖视图;图11为沿图10中C-C线的剖面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密封部的平面示意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密封部的侧视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液流管部的管帽的仰视图;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中液流管部的管帽的侧视图。
[0057]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排水器过压保护装置,包括有一壳体1、一内筒
2、一液流管部3及一密封部4,其中:
[0058]请一并参见图5至图7,所述壳体I的上端面分别设有一枢接部11及一出水口 12,所述出水口 12处安装有出水管13,所述壳体I的下端面开设有一排污口 14,所述排污口 14上密封连接有排污管15,所述壳体I的侧壁上另开设有一通孔16 ;
[0059]所述内筒2位于所述壳体I的内腔中,如图10、图11所示,所述内筒2的上端面为封闭端,其下端面设有中心孔21,并相邻于所述中心孔21设有多个液流孔22,各所述液流孔22在所述内筒2的下端面上沿周向均布;
[0060]所述液流管部3的内端通过所述中心孔21凸伸于所述内筒2的内腔中,其外端通过所述壳体I的通孔16伸出所述壳体1,所述液流管部3的外侧壁与所述壳体I的侧壁及所述内筒2的下端面分别密封连接;
[0061]如图3、图4所示,密封部4位于所述壳体I的内腔中,其一端通过开口销40枢接于所述壳体I的枢接部11处,其另一端承托于所述内筒2上端,并与所述出水口 12的位置相对应,当所述密封部4以所述开口销40为转动轴向上转动时,能对应封堵所述出水口 12。
[0062]请参见图1至图3,所述液流管部3包括第一竖直管31、第一弯管32、第一水平管33、第二弯管34及第二竖直管35,所述第一竖直管31及第一弯管32位于所述壳体I之外,所述第二弯管34及第二竖直管35位于所述壳体I内,其中,所述第一水平管33穿设于所述通孔16,其外侧壁与所述壳体I的侧壁密封连接,所述第一水平管33的外端通过所述第一弯管32与所述第一竖直管31的下端相连接,其内端通过所述第二弯管34与所述第二竖直弯管35的下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竖直管35穿设于所述中心孔21,其外侧壁与所述内筒2的下端面密封连接。
[0063]其中,所述第二竖直管35的上端设有一管帽36,请一并参见图14、图15,所述管帽36包括一缓流板361以及至少两连板362 (图中示意性的设置了 4个),各所述连板361沿周向均布在所述缓流板361的表面上,其上下两端对应与所述缓流板361及所述第二竖直管35的上端焊接固定,所述缓流板361与所述第二竖直管35之间形成有过流通道(图中未标示),所述过流通道对应连通所述内筒2的内腔及所述第二竖直管35上端。当该第二竖直管35的出水流速过高时,通过设置管帽,能有效避免水流直接冲击内筒的上端面,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006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竖直管31的上端与第二水平管37的一端相连接,而所述出水管13的自由端进一步连设有出水弯管17,以便于与其他装置相连接。
[0065]另外,所述排污管15的自由端以及所述第二水平管37的另一端分别套设固定有一法兰5,更便于使用,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0066]较佳地,如图7至图9所示,所述枢接部11包括一孔部111、一套管112、一上密封板113及两枢耳114,所述孔部111位于所述壳体I的上端面,所述套管112的下端焊接固定在所述孔部111的周壁处,其上端盖设固定有所述上密封板113,两所述枢耳114位于所述套管112的内腔中,并相对设置在所述上密封板113的下表面,所述枢耳114上设有供所述开口销40对应穿设的枢孔115,其中,为了达到更佳的使用效果,在图示的优选结构中,所述孔部111与所述出水口 12呈相对设置;
[0067]请一并参见图12、图13,所述密封部4包括有一“人”字形连接板41、一定位平板42及一硅橡胶垫片43,所述连接板41的头部41a通过所述开口销40枢接于两所述枢耳114之间,其尾部的两端头41b之间固定有所述定位平板42,所述硅橡胶垫片43胶结固定于所述定位平板42的上表面,当所述连接板41以所述开口销40为转动轴向上转动时,所述硅橡胶垫片43能对应封堵所述出水口 12。
[0068]另外,如图7所不,所述壳体I为一筒状结构,包括一第一上盖板la、一第一下盖板Ib及一第一圆筒Ic,所述第一上盖板Ia及第一下盖板Ib相对密封固定于所述第一圆筒Ic的上端口及下端口处,并对应形成所述壳体I的上端面及下端面,由此,所述枢接部11、出水口 12位于所述第一上盖板Ia上,所述出水口 12位于该第一圆筒Ic上,而排污口 13则开设在所述第一下盖板Ib上;
[0069]请参见图10,所述内筒2为一筒状结构,其包括一第二上盖板2a、一第二下盖板2b及一第二圆筒2c,所述第二上盖板2a及第二下盖板2b相对密封固定于所述第二圆筒2c的上端口及下端口处,并对应形成所述内筒2的上端面及下端面。结合前述内容可知,所述中心孔21及液流孔22均设置于所述第二下盖板2b上。
[0070]其中,优选所述上盖板Ia及下盖板Ib与所述第一圆筒Ic之间焊接固定,所述第二上盖板2a及第二下盖板2b与所述第二圆筒2c之间焊接固定。本实用新型在具体组装时,预先将第二竖直管35及管帽36装设于内筒2的内腔中,再焊接固定该第二上盖板2a及第二下盖板2b,随后,一并放置在外壳I中,待第一水平管33、第二弯管34及第二竖直管35连接后,再将所述第一上盖板Ia及第一下盖板Ib相对密封固定于所述第一圆筒Ic的上端口及下端口处即可,之后,再连接第一竖直管33、第二水平管37等部件,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的组装过程简单方便,便于生产制造。
[007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排水器过压保护装置,在实际应用中,预先向该壳体内注满水,并通过第二水平管37连接于排水器的出水口处,并将所述壳体I的排污管15封堵(具体可参见图3),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0072]当煤气压力正常时,排水器正常工作,其排出的管道冷凝水经液流管部3进入内筒2内,再由壳体I的出水口 12流出;
[0073]当煤气压力过高时,水流及煤气在短时间内会大量进入本实用新型内,在该煤气及水流的高压力下,密封部4的连接板41以开口销40为转动轴上行,并通过硅橡胶垫片43对应封堵壳体I的出水口 12,使排水器停止排水,防止排水器的水封被击穿,以保护排水器,待煤气压力降低后,本实用新型内的气体和水将回流到排水器中,继而壳体I上的出水口 12打开,重新实现正常的排水作业。
[007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排水器过压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器过压保护装置包括: 一壳体,所述壳体的上端面分别设有一枢接部及一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处安装有出水管,所述壳体的下端面开设有一排污口,所述排污口上密封连接有排污管,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另开设有一通孔; 一内筒,位于所述壳体的内腔中,所述内筒的上端面为封闭端,其下端面设有中心孔,并相邻于所述中心孔设有多个液流孔,各所述液流孔在所述内筒的下端面上沿周向均布; 一液流管部,所述液流管部的内端通过所述中心孔凸伸于所述内筒的内腔中,其外端通过所述壳体的通孔 伸出所述壳体,所述液流管部的外侧壁与所述壳体的侧壁及所述内筒的下端面分别密封连接; 一密封部,位于所述壳体的内腔中,其一端通过开口销枢接于所述壳体的枢接部处,其另一端承托于所述内筒上端,并与所述出水口的位置相对应,当所述密封部以所述开口销为转动轴向上转动时,能对应封堵所述出水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器过压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流管部包括第一竖直管、第一弯管、第一水平管、第二弯管及第二竖直管,所述第一竖直管及第一弯管位于所述壳体之外,所述第二弯管及第二竖直管位于所述壳体内,其中,所述第一水平管穿设于所述通孔,其外侧壁与所述壳体的侧壁密封连接,其外端通过所述第一弯管与所述第一竖直管的下端相连接,其内端通过所述第二弯管与所述第二竖直弯管的下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竖直管穿设于所述中心孔,其外侧壁与所述内筒的下端面密封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器过压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竖直管的上端设有一管帽,所述管帽包括一缓流板以及至少两连板,各所述连板沿周向均布在所述缓流板的表面上,其上下两端对应与所述缓流板及所述第二竖直管的上端焊接固定,所述缓流板与所述第二竖直管之间形成有过流通道,所述过流通道对应连通所述内筒的内腔及所述第二竖直管的内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水器过压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直管的上端与第二水平管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出水管的自由端进一步连设有出水弯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水器过压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的自由端以及所述第二水平管的另一端分别套设固定有一法兰。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排水器过压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枢接部包括一孔部、一套管、一上密封板及两枢耳,所述孔部位于所述壳体的上端面,所述套管的下端焊接固定在所述孔部的周壁处,其上端盖设固定有所述上密封板,两所述枢耳位于所述套管的内腔中,并相对设置在所述上密封板的下表面,所述枢耳上设有供所述开口销对应穿设的枢孔; 所述密封部包括有一 “人”字形连接板、一定位平板及一硅橡胶垫片,所述连接板的头部通过所述开口销枢接于两所述枢耳之间,其尾部的两端头之间固定有所述定位平板,所述硅橡胶垫片胶结固定于所述定位平板的上表面,当所述连接板以所述开口销为转动轴向上转动时,所述硅橡胶垫片能对应封堵所述出水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水器过压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一筒状结构,其包括一第一上盖板、一第一下盖板及一第一圆筒,所述第一上盖板及第一下盖板相对密封固定于所述第一圆筒的上端口及下端口处,并对应形成所述壳体的上端面及下端面; 所述内筒为一筒状结构,其包括一第二上盖板、一第二下盖板及一第二圆筒,所述第二上盖板及第二下盖板相对密封固定于所述第二圆筒的上端口及下端口处,并对应形成所述内筒的上端面及下端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器过压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一筒状结构,其包括一第一上盖板、一第一下盖板及一第一圆筒,所述第一上盖板及第一下盖板相对密封固定于所述第一圆筒的上端口及下端口处,并对应形成所述壳体的上端面及下端面; 所述内筒为一筒状结构,其包括一第二上盖板、一第二下盖板及一第二圆筒,所述第二上盖板及第二下盖板相对密封固定于所述第二圆筒的上端口及下端口处,并对应形成所述内筒的上端面及下端面。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排水器过压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盖板及第一下盖板与所述第一圆筒之间焊接固定,所述第二上盖板及第二下盖板与所述第二圆筒之间焊接固定。·
【文档编号】F17D5/00GK203641893SQ201320858836
【公开日】2014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4日
【发明者】李巍, 刘红娟, 杨永, 包儒涵, 柴凤飞, 王世芹 申请人:北京京诚泽宇能源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