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充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08425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移动充氨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充氨设备,包括:支撑架;设置于支撑架上且能够转动的连动杆,连动杆一端设置有氨气导入口和氨气导入通道;可转动装配于连动杆上的储氨罐;连通氨气导入通道和储氨罐的氨气进口的氨气输送管;设置于氨气导入口的氨气导入阀;连通氨气导入阀和氨气源的氨气进管;其中,氨气导入阀包括:一端与氨气进管连通的空心管,外套设于空心管且能够绕空心管转动的壳体,壳体设置于连动杆上并与氨气导入口连通,且壳体和空心管密封相连。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充氨设备,避免了氨气进管随储氨罐转动,进而避免了影响连续充氨;同时,也有效保证了整个移动充氨设备长期正常工作。
【专利说明】移动充氨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用储氨罐充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移动充氨设备。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工业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汽车尾气是污染源之一。汽车尾气中存在较多的氮氧化物,为了提高环保性能,采用SCR(Selective Catalyst Reduction,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固体氨作为还原剂的一种,可以有效还原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固体储氨罐用于固体还原剂的储存。生产制作该固体储氨罐,应用到一种移动充氨设备。
[0003]移动充氨设备主要包括:支撑架,设置于支撑架上且能够转动的连动杆,可转动装配于连动杆上的储氨罐。在充氨过程中,连动杆绕其轴线转动,同时储氨罐也在竖直平面内转动(通常为180°左右转动)。
[0004]目前,将氨气进管直接连接在储氨罐的氨气进口处,氨气进管与氨气源连通。由于在充氨过程中储氨罐会发生转动,会带动氨气进管一起转动,导致氨气进管较易打弯以及与其他部件发生摩擦,会使氨气进管部分隔断或者破裂和脱落,出现不能输入氨气或者漏氨气现象,影响连续充氨。
[0005]综上所述,如何避免氨气进管随储氨罐转动,以避免影响连续充氨,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充氨设备,避免氨气进管随储氨罐转动,以避免影响连续充氨。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移动充氨设备,包括:支撑架,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且能够转动的连动杆,可转动装配于所述连动杆上的储氨罐;所述连动杆的一端设置有氨气导入口和氨气导入通道;
[0009]所述移动充氨设备还包括:连通所述氨气导入通道和所述储氨罐的氨气进口的氨气输送管,设置于所述氨气导入口的氨气导入阀,连通所述氨气导入阀和所述氨气源的氨气进管;
[0010]其中,所述氨气导入阀包括:一端与所述氨气进管连通的空心管,外套设于所述空心管且能够绕所述空心管转动的壳体,所述壳体设置于所述连动杆上并与所述氨气导入口连通,且所述壳体和所述空心管密封相连。
[0011]优选的,上述移动充氨设备中,所述壳体通过轴承与所述空心管转动相连,所述轴承包括:固定于所述空心管上的内圈,与内圈转动相连且固定于壳体内的外圈;
[0012]所述氨气导入阀还包括:轴向定位所述轴承的轴向定位件。
[0013]优选的,上述移动充氨设备中,所述轴向定位件包括:与所述壳体的端面固定相连的端盖,套设于所述空心管上且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卡簧;所述端盖和所述卡簧分别位于所述轴承的两端。
[0014]优选的,上述移动充氨设备,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空心管和所述壳体之间的支撑环,所述支撑环的端面与所述外圈抵接。
[0015]优选的,上述移动充氨设备中,所述壳体具有放置腔和与所述连动杆螺纹连接的内螺纹孔;其中,所述空心管的一端置于所述放置腔内,所述内螺纹孔连通空心管的内孔和所述氨气导入口。
[0016]优选的,上述移动充氨设备中,所述空心管与所述壳体通过密封圈组件密封相连。
[0017]优选的,上述移动充氨设备中,所述密封圈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空心管和所述壳体之间的密封座和两个J型密封圈,设置于所述密封座和所述壳体之间的O型密封圈,两个所述J型密封圈分别设置于所述密封座的两端且均套设于所述空心管和所述壳体之间。
[0018]优选的,上述移动充氨设备中,所述空心管与所述氨气进管通过螺纹连接。
[0019]优选的,上述移动充氨设备中,所述壳体靠近所述连动杆的一端呈渐缩状,且自远离所述连动杆的一端向靠近所述连动杆的一端渐缩。
[0020]优选的,上述移动充氨设备中,储氨罐的数目至少为两个,且所述氨气输送管具有若干分支管,所述分支管的数目与所述储氨罐的数目相同。
[002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充氨设备中氨气的流向为:氨气自氨气源经氨气进管进入氨气导入阀中,将氨气导入阀进入连动杆的氨气导入口,经连动杆的氨气导入通道流至氨气输送管,然后流至储氨罐的氨气进口。
[002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充氨设备,将氨气进管通过氨气导入阀安装在连动杆上,氨气导入阀的空心管与氨气进管连通,氨气导入阀的壳体与连动杆的氨气导入口连通,壳体设置于连动杆上且能够绕空心管转动,则充氨过程中连动杆转动,壳体随着连动杆一起转动,空心管以及与空心管相连的氨气进管不转动,从而避免了氨气进管随储氨罐转动,即避免了氨气进管与其他部件发生磨损或者氨气进管打弯,进而避免了影响连续充氨。
[0023]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充氨设备,避免了氨气进管随储氨罐转动,则有效提高了氨气进管的使用寿命,进而有效保证了整个移动充氨设备长期正常工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充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氨气的流向;
[002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充氨设备中氨气导入阀的结构示意图。
[0027]上图1-2 中:
[0028]I为支撑架、2为水槽、3为冷却水出管、4为储氨罐、5为连动杆、6为氨气导入阀、61为空心管、62为端盖、63为轴承、64为壳体、641为放置腔、642为内螺纹孔、65为O型密封圈、66为J型密封圈、67为密封座、68为支撑环、69为卡簧、7为氨气进管、8为氨气输送管、81为分支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充氨设备,避免了氨气进管随储氨罐转动,进而避免了影响连续充氨。
[003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充氨设备,包括:支撑架I ;设置于支撑架I上且能够转动的连动杆5,连动杆5的一端设置有氨气导入口和氨气导入通道;可转动装配于连动杆5上的储氨罐4 ;连通氨气导入通道和储氨罐4的氨气进口的氨气输送管8 ;设置于氨气导入口的氨气导入阀6 ;连通氨气导入阀6和氨气源的氨气进管7 ;其中,氨气导入阀6包括:一端与氨气进管7连通的空心管61,外套设于空心管61且能够绕空心管61转动的壳体64 ;壳体64设置于连动杆5上并与氨气导入口连通,且壳体64和空心管61密封相连。
[0032]需要说明的是,氨气导入阀6的空心管61与氨气进管7固定相连,氨气导入阀6的壳体64与连动杆5固定相连。壳体64绕空心管61转动时,空心管61不转动,即空心管61固定。壳体64和空心管61之间动密封。
[003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充氨设备中氨气的流向为:氨气自氨气源经氨气进管7进入氨气导入阀6中,经氨气导入阀6进入连动杆5的氨气导入口,经连动杆5的氨气导入通道流至氨气输送管8,然后流至储氨罐4的氨气进口。
[003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充氨设备,将氨气进管7通过氨气导入阀6安装在连动杆5上,氨气导入阀6的空心管61与氨气进管7连通,氨气导入阀6的壳体64与连动杆5的氨气导入口连通,壳体64设置于连动杆5上且能够绕空心管61转动,则充氨过程中连动杆5转动,壳体64随着连动杆5 —起转动,空心管61以及与空心管61相连的氨气进管7不转动,从而避免了氨气进管7随储氨罐4转动,即避免了氨气进管7与其他部件发生磨损或者氨气进管7打弯,进而避免了影响连续充氨。
[0035]同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充氨设备,避免了氨气进管7随储氨罐4转动,则有效提高了氨气进管7的使用寿命,进而有效保证了整个移动充氨设备长期正常工作。
[0036]需要说明的是,连动杆5与储氨罐4同时转动,由于氨气输送管8连接连动杆5上的氨气导入通道和储氨罐4的氨气进口,则氨气输送管8与连动杆5和储氨罐4相对固定,因此氨气输送管8也不会与其他部件发生摩擦以及打弯现象,即氨气输送管8不会影响连续充氨。
[0037]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充氨设备中,壳体64绕空心管61转动,存在多种实现方式。优选的,壳体64通过轴承63与空心管61转动相连,轴承63包括:固定于空心管61上的内圈,与内圈转动相连且固定于壳体64内的外圈;氨气导入阀6还包括:轴向定位轴承63的轴向定位件。需要说明的是,轴承63的外圈转动时,轴承63的内圈不转动,即轴承63的内圈固定。这样,当连动杆5转动时,壳体64和轴承63的外圈一起转动,轴承63的内圈和空心管61固定不动。
[0038]优选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充氨设备中,轴向定位件包括:与壳体64的端面固定相连的端盖62,套设于空心管61上且位于壳体64内部的卡簧69 ;端盖62和卡簧69分别位于轴承63的两端。需要说明的是,端盖62的端面与轴承63的外圈抵接,卡簧69的端面与轴承63的内圈抵接,当连动杆转动时,卡簧69固定,端盖62随着壳体64转动。当然,也可通过其他部分和结构实现对轴承63的轴向定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地限定。
[0039]为了提高稳定性,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充氨设备,还包括:套设于空心管61和壳体64之间的支撑环68,该支撑环68的端面与外圈抵接。这样,通过支撑环68的设置,提高了轴承63的稳定性,同时也提高了空心管61和壳体64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0040]进一步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充氨设备中,壳体64具有放置腔641和与连动杆5螺纹连接的内螺纹孔642 ;其中,空心管61的一端置于放置腔641内,空心管61的另一端外伸于壳体64且与氨气进管7连通,内螺纹孔642连通空心管61的内孔和氨气导入口。当然,壳体64也可选择其他方式与连动杆5相连,例如管接头等,只要能够实现固定相连且连通即可。
[0041]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充氨设备中,壳体64和空心管61密封相连,存在多种方式和结构。优选的,空心管61与壳体64通过密封圈组件密封相连。为了便于设置,优先选择密封圈组件包括:套设于空心管61和壳体64之间的密封座67和两个J型密封圈66,设置于密封座67和壳体64之间的O型密封圈65,两个J型密封圈66分别设置于密封座67的两端且均套设于空心管61和壳体64之间。需要说明的是,密封圈组件设置在轴承63远离端盖62的一侧。当然,也可选择其他类型的密封圈实现密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地限定。优选的,当设置卡簧69和J型密封圈66时,支撑环68位于卡簧69和J型密封圈66之间。
[0042]为了便于氨气导入阀6与氨气进管7的连接,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充氨设备中,空心管61与氨气进管7通过螺纹连接。具体的,空心管61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当然,二者也可采用管接件进行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地限定。
[0043]优选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充氨设备中,壳体64靠近连动杆5的一端呈渐缩状,且自远离连动杆5的一端向靠近连动杆5的一端渐缩。这样,便于实现氨气导入阀6与连动杆5的连接。
[0044]为了提高充氨效率,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充氨设备中,储氨罐4的数目至少为两个,且氨气输送管8具有若干分支管81,分支管81的数目与储氨罐4的数目相同。优选的,储氨罐4的数目为四个,氨气输送管8具有四个分支管81。
[0045]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充氨设备中,用于冷却储氨罐4的冷却水经冷却水出管3导出,并排至水槽2中,通常水槽2位于连动杆5的下方。
[0046]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移动充氨设备,包括:支撑架(I),设置于所述支撑架(I)上且能够转动的连动杆(5),可转动装配于所述连动杆(5)上的储氨罐(4);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动杆(5)的一端设置有氨气导入口和氨气导入通道; 所述移动充氨设备还包括:连通所述氨气导入通道和所述储氨罐(4)的氨气进口的氨气输送管(8),设置于所述氨气导入口的氨气导入阀(6),连通所述氨气导入阀(6)和所述氨气源的氨气进管(7); 其中,所述氨气导入阀(6)包括:一端与所述氨气进管(7)连通的空心管(61),外套设于所述空心管(61)且能够绕所述空心管(61)转动的壳体(64),所述壳体(64)设置于所述连动杆(5)上并与所述氨气导入口连通,且所述壳体(64)和所述空心管(61)密封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充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64)通过轴承(63)与所述空心管(61)转动相连,所述轴承(63)包括:固定于所述空心管(61)上的内圈,与内圈转动相连且固定于壳体(64)内的外圈; 所述氨气导入阀(6)还包括:轴向定位所述轴承(63)的轴向定位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充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定位件包括:与所述壳体(64)的端面固定相连的端盖(62),套设于所述空心管(61)上且位于所述壳体(64)内部的卡簧(69);所述端盖(62)和所述卡簧(69)分别位于所述轴承(63)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充氨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空心管(61)和所述壳体(64 )之间的支撑环(68 ),所述支撑环(68 )的端面与所述外圈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充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64)具有放置腔(641)和与所述连动杆(5)螺纹连接的内螺纹孔(642);其中,所述空心管(61)的一端置于所述放置腔(641)内,所述内螺纹孔(642 )连通空心管(61)的内孔和所述氨气导入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充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管(61)与所述壳体(64)通过密封圈组件密封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充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空心管(61)和所述壳体(64)之间的密封座(67)和两个J型密封圈(66),设置于所述密封座(67)和所述壳体(64)之间的O型密封圈(65),两个所述J型密封圈(66)分别设置于所述密封座(67)的两端且均套设于所述空心管(61)和所述壳体(64)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充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管(61)与所述氨气进管(7)通过螺纹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充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64)靠近所述连动杆(5)的一端呈渐缩状,且自远离所述连动杆(5)的一端向靠近所述连动杆(5)的一端渐缩。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充氨设备,其特征在于,储氨罐(4)的数目至少为两个,且所述氨气输送管(8)具有若干分支管(81),所述分支管(81)的数目与所述储氨罐(4)的数目相同。
【文档编号】F17C13/00GK203743826SQ201320889733
【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7日
【发明者】唐守军, 孙红雷, 邢昌林, 何雨, 于翔宇, 李双 申请人:吉林省众鑫汽车装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