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装抽真空充氮压塞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23458发布日期:2022-10-04 23:55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灌装抽真空充氮压塞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灌装压塞一体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灌装抽真空充氮压塞一体机。


背景技术:

2.在对输液瓶进行生产的过程中,经常需要使用到灌装抽真空充氮压塞一体机,现有技术中的灌装抽真空充氮压塞一体机在使用时虽然可以完成对输液瓶的高速自动化灌装和封盖工作,但是在灌装完成时,灌装嘴内的药液容易滴落在设备中,不仅造成了药液的浪费,而且会对设备造成污染,使得使用效果不够理想,因此,研究一种新的灌装抽真空充氮压塞一体机来解决上述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灌装抽真空充氮压塞一体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灌装抽真空充氮压塞一体机在灌装完成时,灌装嘴内的药液容易滴落在设备中,不仅造成了药液的浪费,而且会对设备造成污染,使得使用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
5.(二)技术方案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灌装抽真空充氮压塞一体机,包括灌装压塞一体机,所述灌装压塞一体机的下侧设置有出液头,所述出液头的下表面与两个灌装管的顶端相连通,两个所述灌装管分别位于出液头下表面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灌装管的内部均设置有防回流结构,两个所述灌装管的两侧与防流出装置的两端相连通,所述防流出装置设置在出液头的下表面。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防流出装置包括两个电动推杆,两个所述电动推杆的顶端与出液头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电动推杆的底端与固定盘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灌装管上侧的部分设置为软管。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固定盘的内部与圆形筒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圆形筒的内部设置有密封塞,所述密封塞的上表面与活动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圆形筒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底端与密封塞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圆形筒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个单向管的一端相连通,两个所述单向管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灌装管的两侧相连通,所述圆形筒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收集壳。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圆形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下表面与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球塞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球塞设置在圆形筒的底部。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防回流结构包括锥形斗,所述锥形斗固定连接在灌装管的内表面,所述锥形斗内壁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支撑杆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与密封球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球设置在锥形斗的底部。
12.(三)有益效果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4.1、该灌装抽真空充氮压塞一体机,通过设置防流出装置,在灌装管完成灌装进行上提运动时,使得防流出装置可以将灌装管底部残留的液体进行抽吸,避免灌装管的内部残留液体,进而防止残留的液体易滴落在灌装压塞一体机的表面,造成污染的问题,同时防止液体滴落造成浪费的问题,从而使得本装置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性。
15.2、该灌装抽真空充氮压塞一体机,通过设置第三弹簧、密封球和锥形斗,在第三弹簧的弹性复位力作用下,使得密封球可以向上复位,进而可以封闭锥形斗的开口,使得灌装管保持密封状态,避免液体流出,同时防止液体吸入圆形筒内部。
16.3、该灌装抽真空充氮压塞一体机,通过设置圆形筒和收集壳,且圆形筒的底部和收集壳之间螺纹连接,使得收集壳可以与圆形筒实现连接的目的,保证了收集壳的稳定放置,同时使得收集壳可以进行良好的收集操作,从而可以对液体进行回收利用的目的。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出液头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圆形筒立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灌装管立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灌装压塞一体机、2出液头、3防流出装置、31电动推杆、32密封塞、33第一弹簧、34活动杆、35单向管、36收集壳、37固定盘、38圆形筒、39第二弹簧、310球塞、311固定杆、4灌装管、5防回流结构、51锥形斗、52支撑杆、53第三弹簧、54密封球。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23.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灌装抽真空充氮压塞一体机,包括灌装压塞一体机1,灌装压塞一体机1的下侧设置有出液头2,出液头2的下表面与两个灌装管4的顶端相连通,两个灌装管4分别位于出液头2下表面的左右两侧,通过设置出液头2,从而便于进行排液灌装的作业,两个灌装管4的内部均设置有防回流结构5,两个灌装管4的两侧与防流出装置3的两端相连通,防流出装置3设置在出液头2的下表面。
24.具体的,如图3所示,防流出装置3包括两个电动推杆31,通过设置电动推杆31,从而可以控制固定盘37上下运动的工作,两个电动推杆31的顶端与出液头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两个电动推杆31的底端与固定盘3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灌装管4上侧的部分设置为软管,通过设置灌装管4,且灌装管4的部分为软管,从而使得单向管35可以顺利活动的工作,同时通过灌装管4从而便于进行灌装的作业,固定盘37的内部与圆形筒38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圆形筒38的内部设置有密封塞32,密封塞32的上表面与活动杆34的底端固定连接,圆形
筒38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33,通过设置第一弹簧33,使得第一弹簧33的弹性力可以带动密封塞32向上复位,从而可以进行吸液的操作,第一弹簧33的底端与密封塞3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圆形筒38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个单向管35的一端相连通,通过设置单向管35,且单向管35为单向流通管,进而可以防止液体回流至灌装管4的内部,同时防止灌装过程液体进入圆形筒38内部,两个单向管35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灌装管4的两侧相连通,圆形筒38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收集壳36,通过设置收集壳36,从而便于对液体的回收利用,同时通过收集壳36和圆形筒38之间的螺纹连接便于进行拆卸的工作,圆形筒38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杆311,固定杆311的下表面与第二弹簧39的一端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二弹簧39,使得第二弹簧39的弹性力可以带动球塞310封闭圆形筒38的底部,保持圆形筒38在抽液过程中的密封性,第二弹簧39的另一端与球塞31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球塞310设置在圆形筒38的底部。
25.具体的,如图4所示,防回流结构5包括锥形斗51,锥形斗51固定连接在灌装管4的内表面,锥形斗51内壁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支撑杆52的两端固定连接,支撑杆5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53,通过设置第三弹簧53和密封球54,使得第三弹簧53可以带动密封球54向上封闭锥形斗51,从而可以防止液体的流出,第三弹簧53的一端与密封球5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密封球54设置在锥形斗51的底部。
2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27.s1、使用时,则通过出液头2可以将液体排入灌装管4内,使得液体压力顶开密封球54,使得第三弹簧53产生形变,使得液体通过灌装管4的底部进行排放灌装;
28.s2、灌装完成后,则通过灌装压塞一体机1的控制结构控制出液头2及灌装管4向上运动,出液头2停止出液,使得第三弹簧53的弹性力带动密封球54封闭锥形斗51,同时控制电动推杆31带动固定盘37向下移动,使得活动杆34与出液头2的底部分离;
29.s3、然后第一弹簧33控制密封塞32向上运动,进而通过单向管35将灌装管4内部液体吸入圆形筒38的内部,再控制电动推杆31缩短,使得固定盘37和圆形筒38上移动,使得活动杆34与出液头2的底部产生挤压运动,使得单向管35封闭,使得球塞310通过压力顶开,使得液体排入收集壳36进行收集。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