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桶装导热油的卸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59928发布日期:2023-04-26 16:29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桶装导热油的卸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卸油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桶装导热油的卸油装置。


背景技术:

1、导热油,又称热载体油,英文名称为heat transfer oil,是用于间接传递热量的一类热稳定性较好的专用油品。 由于其具有加热均匀,调温控制准确,能在低蒸汽压下产生高温,传热效果好,节能,输送和操作方便等特点,近年来被广泛用于各种场合,而且其用途和用量越来越多。

2、油桶是用于盛油的容器,一般为铁皮或塑料材质做成圆筒形状,使用广泛,也常用来装载导热油。油桶的桶盖上一般都开设有一个较大口径的卸油孔和一个较小口径的排气孔,卸油孔和排气孔可以通过旋塞封闭,卸油孔主要用于油的进出,排气孔用于排放油桶内的气体,避免装油时或桶装油存放及使用中油桶内产生较大压强,排气孔也可以用于进气,避免在油排出时油桶内产生负压,从而便于油桶内油的排出;目前桶装导热油在卸油时,一般采用卸油泵插入油桶抽油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容易使导热油接触空气发生氧化,而且抽油的速度较慢。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提高桶装导热油的卸油效率并保证导热油的品质,本申请提供一种桶装导热油的卸油装置。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桶装导热油的卸油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桶装导热油的卸油装置,包括用于输送气体的进气管和用于输送导热油的出油管,所述进气管的端部具有用于可拆卸连接在油桶上的排气孔处的进气接头;所述出油管的端部具有用于可拆卸连接在油桶上的卸油孔处的出油接头;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截止阀。

4、导热油装在油桶内形成桶装导热油,便于运输和存储,油桶的桶盖上分别设置有一个较大口径的卸油孔和一个较小口径的排气孔;桶装导热油在运输或存储时,卸油孔和排气孔均通过旋塞进行封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卸载油桶内的导热油时,可以打开油桶桶盖上的旋塞,利用进气接头将进气管的一端方便快捷的连接在油桶上的排气孔处,利用出油接头将出油管的一端方便快捷的连接在油桶上的卸油孔处。进气管的另一端连接在气源上,该气源向进气管内供给不与导热油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例如氮气、氩气、氦气等其它不活泼气体或惰性气体。气体通过进气管压入油桶内,油桶内产生一定压强后,就会将油桶内的导热油压入出油管,从出油管排出,从而实现卸油的目的;截止阀用于控制进气管中气流的导通和关闭。

5、本申请中利用导热油油桶上原有的卸油孔设计与之相适配的出油接头,利用导热油油桶上原有的排气孔设计与之相适配的进气接头,可以方便的安装进气管和出油管,从而利用气压将油桶内的导热油压出来,气压的大小决定了卸油的速度,能够实现高速卸油,且方便控制;另外,油桶内不会进入氧气等其它能够与导热油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卸油过程中,导热油全程在封闭的通道中传输,保证了导热油的品质。

6、可选的,所述进气接头位于所述进气管的端部或者靠近所述进气管的端部,所述进气接头与所述进气管周向转动连接且两者密封动密封连接,油桶的排气孔孔壁上具有第一内螺纹,所述进气接头的外周面上具有与所述第一内螺纹相配合的第一外螺纹。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进气接头与油桶的排气孔处装配连接,只需要简单的拧动进气接头,即可实现进气接头与油桶的安装及拆卸,操作方便。另外,进气接头位于进气管的端部或者靠近进气管的端部,避免了进气管伸入油桶内与导热油接触,从而造成进气管或导热油的污染。

8、可选的,所述进气管端部具有弯折的镀锌钢管段,所述镀锌钢管段的直径小于进气管本体的直径,所述进气接头连接在镀锌钢管段上。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镀锌钢管段耐低温,耐一定高温和高压,安全性和稳定性好;利用进气接头将镀锌钢管段固连在油桶上后,能够对整个进气管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提高其稳定性。

10、可选的,所述出油接头滑动套设在所述出油管上且两者动密封连接,油桶的卸油孔孔壁上具有第二内螺纹,所述出油接头的外周面上具有与所述第二内螺纹相配合的第二外螺纹。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调整出油接头在出油管上的位置,从而可以调整出油管伸入油桶内的长度,满足多种不同高度规格的油桶。

12、可选的,所述出油管端部具有硬质合金段,所述出油接头设置在所述硬质合金段上,所述硬质合金段的端口设置有过滤网,所述硬质合金段上还设置有提手。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出油管的安装,利于出油管过滤导热油中较大的杂质,提高导热油的品质。

14、可选的,所述进气管上还设有电磁阀,所述卸油装置还包括能够控制电磁阀开启及关闭的控制器,所述电磁阀位于所述截止阀与所述进气接头之间。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截止阀作为主阀门,需要卸油时,打开截止阀供气,再通过控制器控制电磁阀自动化的控制气流的通断时间,从而能够精准的控制通气量以及卸油量的大小,安全高效,控制便捷,精准可靠。

16、可选的,所述进气管上还设有减压阀;所述截止阀为手动阀,所述减压阀位于所述截止阀与所述电磁阀之间。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源供给的气体压强比较大,通过减压阀将气体的压强减压到预定值,既能够满足卸油的压力要求,又能够精准测算卸油速度,从而通过控制器控制电磁阀进行定时控制卸油量。

18、可选的,所述进气管上还设有安全阀和压力表;所述安全阀位于所述电磁阀与所述进气接头之间,所述压力表设置在所述电磁阀与所述安全阀之间。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全阀可以防止油桶内压力过大产生的爆炸危险,压力表可以实时显示进气管内的气体压力值,进一步的提高安全性。

20、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1、1.本申请中利用导热油油桶上原有的卸油孔设计与之相适配的出油接头,利用导热油油桶上原有的排气孔设计与之相适配的进气接头,可以方便的安装进气管和出油管,从而利用气压将油桶内的导热油压出来,气压的大小决定了卸油的速度,能够实现高速卸油,且方便控制。

22、2.本申请中的油桶内不会进入氧气等其它能够与导热油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卸油过程中,导热油全程在封闭的通道中传输,保证了导热油的品质。

23、3.本申请中通过设置电磁阀和控制器,利用控制器控制电磁阀自动化的控制气流的通断时间,从而能够精准的控制通气量以及卸油量的大小,安全高效,控制便捷,精准可靠。

24、4.本申请中通过减压阀将气体的压强减压到预定值,能够满足卸油的压力要求的通同时还能够提高安全性,同时又能够精准测算油桶内的进气速度和卸油速度,从而通过控制器控制电磁阀进行定时,精准控制卸油量。

25、5.本申请中通过设置安全阀,可以防止油桶内压力过大产生的爆炸危险,提高安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桶装导热油的卸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输送气体的进气管(1)和用于输送导热油的出油管(2),所述进气管(1)的端部具有用于可拆卸连接在油桶(11)上的排气孔处的进气接头(3);所述出油管(2)的端部具有用于可拆卸连接在油桶(11)上的卸油孔处的出油接头(4);所述进气管(1)上设置有截止阀(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桶装导热油的卸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接头(3)位于所述进气管(1)的端部或者靠近所述进气管(1)的端部,所述进气接头(3)与所述进气管(1)周向转动连接且两者密封动密封连接,油桶(11)的排气孔孔壁上具有第一内螺纹,所述进气接头(3)的外周面上具有与所述第一内螺纹相配合的第一外螺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桶装导热油的卸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1)端部具有弯折的镀锌钢管段(1a),所述镀锌钢管段(1a)的直径小于进气管(1)本体的直径,所述进气接头(3)连接在镀锌钢管段(1a)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桶装导热油的卸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接头(4)滑动套设在所述出油管(2)上且两者动密封连接,油桶(11)的卸油孔孔壁上具有第二内螺纹,所述出油接头(4)的外周面上具有与所述第二内螺纹相配合的第二外螺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桶装导热油的卸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管(2)端部具有硬质合金段(2a),所述出油接头(4)设置在所述硬质合金段(2a)上,所述硬质合金段(2a)的端口设置有过滤网,所述硬质合金段(2a)上还设置有提手(12)。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桶装导热油的卸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1)上还设有电磁阀(6),所述卸油装置还包括能够控制电磁阀(6)开启及关闭的控制器(7),所述电磁阀(6)位于所述截止阀(5)与所述进气接头(3)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桶装导热油的卸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1)上还设有减压阀(8);所述截止阀(5)为手动阀,所述减压阀(8)位于所述截止阀(5)与所述电磁阀(6)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桶装导热油的卸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1)上还设有安全阀(9)和压力表(10);所述安全阀(9)位于所述电磁阀(6)与所述进气接头(3)之间,所述压力表(10)设置在所述电磁阀(6)与所述安全阀(9)之间。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桶装导热油的卸油装置,涉及卸油装置技术领域,本申请中的卸油装置包括用于输送气体的进气管和用于输送导热油的出油管,进气管的端部具有用于可拆卸连接在油桶上的排气孔处的进气接头;出油管的端部具有用于可拆卸连接在油桶上的卸油孔处的出油接头;进气管上设置有截止阀。本申请中利用导热油油桶上原有的卸油孔设计与之相适配的出油接头,利用导热油油桶上原有的排气孔设计与之相适配的进气接头,可以方便的安装进气管和出油管,从而利用气压将油桶内的导热油压出来,气压的大小决定了卸油的速度,能够实现高速卸油,且方便控制。

技术研发人员:陈晨,卢乃兵,王强,庞文,星月鹏,高起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广核太阳能德令哈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07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