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金属壁全容式低温储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24478发布日期:2023-06-01 02:44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金属壁全容式低温储罐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低温压力容器,尤其涉及一种双金属壁全容式低温储罐。


背景技术:

1、随着安全环保理念的持续发展,双金属壁全容式低温储罐在工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且储罐大型化趋势明显。全容式储罐在任何工况条件下(包括内罐泄漏工况),均能够保证液态介质和气态介质不泄漏到环境中,因此不会发生次生灾害。相对于相同容积的预应力混凝土双金属壁全容式低温储罐,双金属壁全容式储罐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建造周期短,单罐投资较少等优点。

2、双金属壁全容式低温储罐包括外罐和内罐,内罐盛装液态低温介质,而液面以上的穹顶空间、外罐中的环隙绝热空间以及外罐罐底绝热空间则内充满气态介质。但是,随着服役时间的增加,储罐环隙绝热空间上部松散的绝热材料会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沉降,从而导致外罐上部的罐壁温度降低;当内罐发生非破坏性泄漏时,部分液态低温介质会进入环隙绝热空间,并沉降至环隙绝热空间底部,造成外罐底部罐壁温度降低,以上两种情况均会导致储罐环隙绝热空间的冷量损失较大,从而影响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双金属壁全容式低温储罐,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双金属壁全容式低温储罐冷量损失较大,影响效益的技术问题。

2、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双金属壁全容式低温储罐,包括:

3、外罐,包括外罐主体和绝热层,所述绝热层设置在所述外罐主体底部;

4、内罐,设置在所述外罐主体中,且设置在所述绝热层上;

5、顶部防护组件,包括第一绝热件,所述第一绝热件环绕设置在所述外罐主体顶部的内壁上;

6、底部防护组件,包括第二绝热件,所述第二绝热件环绕设置在所述外罐主体底部的内壁上,且所述第二绝热件设置在绝热层上。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外罐还包括外罐顶,所述外罐顶设置在所述外罐主体顶部,所述顶部防护组件还包括第三绝热件,所述第三绝热件与所述第一绝热件相连,所述第三绝热件环绕设置在所述外罐顶底部的内壁上。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部防护组件还包括隔离件,所述隔离件设置在所述所述内罐和所述绝热层之间,且所述隔离件的两端延伸出所述内罐并与同侧的所述第二绝热件相连。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绝热件包括第一隔离部、第二隔离部和绝热材料,所述第一隔离部与所述第二隔离部呈夹角设置,且所述第一隔离部与所述外罐主体内壁相连,所述第二隔离部与所述隔离件相连,所述第一隔离部、所述第二隔离部、所述外罐主体内壁以及所述绝热层共同形成绝热腔室,所述绝热材料填充设置在所述绝热腔室中。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离件、所述第一隔离部和所述第二隔离部为金属件。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离件的厚度为3~20mm,所述第一隔离部的厚度为5~16mm,所述第二隔离部的厚度为3~20mm,所述第二隔离部的高度为0.3~10m。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离件、第一隔离部和第二隔离部为金属薄膜和玻璃纤维布组成的布状复合材料。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离件的厚度为0.5~20mm,所述第一隔离部的厚度为0.5~20mm,所述第二隔离部的厚度为0.5~20mm,所述第二隔离部的高度为0.3~10m。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热腔室的宽度为50mm~250mm。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绝热件和第一绝热件为聚氨酯泡沫。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绝热件和所述第一绝热件的宽度为0.5~4m、厚度为20~150mm。

17、本申请有益效果如下:

18、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双金属壁全容式低温储罐,由于设置了顶部防护组件和底部防护组件,顶部防护组件包括第一绝热件,第一绝热件环绕设置在外罐主体顶部的内壁上,因此,当环隙绝热空间上部的绝热材料发生沉降,失去绝热效果时,在第一绝热件的绝热作用下,可降低环隙绝热空间中气态低温介质的冷量损失;底部防护组件包括第二绝热件,第二绝热件环绕设置在外罐主体底部的内壁上,且第二绝热件设置在绝热层上,因此,当内罐发生非破坏性泄漏时,部分液态低温介质会进入环隙绝热空间,并沉降至环隙绝热空间底部后,在第二绝热件的绝热作用下,可降低流出的液态低温介质的冷量损失,从而提高效益。



技术特征:

1.一种双金属壁全容式低温储罐,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金属壁全容式低温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罐还包括外罐顶,所述外罐顶设置在所述外罐主体顶部,所述顶部防护组件还包括第三绝热件,所述第三绝热件与所述第一绝热件相连,所述第三绝热件环绕设置在所述外罐顶底部的内壁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金属壁全容式低温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防护组件还包括隔离件,所述隔离件设置在所述内罐和所述绝热层之间,且所述隔离件的两端延伸出所述内罐并与同侧的所述第二绝热件相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金属壁全容式低温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热件包括第一隔离部、第二隔离部和绝热材料,所述第一隔离部与所述第二隔离部呈夹角设置,且所述第一隔离部与所述外罐主体内壁相连,所述第二隔离部与所述隔离件相连,所述第一隔离部、所述第二隔离部、所述外罐主体内壁以及所述绝热层共同形成绝热腔室,所述绝热材料填充设置在所述绝热腔室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金属壁全容式低温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件、所述第一隔离部和所述第二隔离部为金属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金属壁全容式低温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件的厚度为3~20mm,所述第一隔离部的厚度为5~16mm,所述第二隔离部的厚度为3~20mm,所述第二隔离部的高度为0.3~10m。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金属壁全容式低温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件、第一隔离部和第二隔离部为金属薄膜和玻璃纤维布组成的布状复合材料。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金属壁全容式低温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件的厚度为0.5~20mm,所述第一隔离部的厚度为0.5~20mm,所述第二隔离部的厚度为0.5~20mm,所述第二隔离部的高度为0.3~10m。

9.如权利要求6或8所述的双金属壁全容式低温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热腔室的宽度为50mm~250mm。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金属壁全容式低温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热件和第三绝热件为聚氨酯泡沫。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金属壁全容式低温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热件和所述第三绝热件的宽度为0.5~4m、厚度为20~150mm。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低温压力容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金属壁全容式低温储罐。该低温储罐包括顶部防护组件和底部防护组件,顶部防护组件包括第一绝热件,第一绝热件环绕设置在外罐主体顶部的内壁上,因此,当环隙绝热空间上部的绝热材料发生沉降,失去绝热效果时,在第一绝热件的绝热作用下,可降低环隙绝热空间中气态低温介质的冷量损失;底部防护组件包括第二绝热件,第二绝热件环绕设置在外罐主体底部的内壁上,且第二绝热件设置在绝热层上,因此,当内罐发生非破坏性泄漏时,部分液态低温介质会进入环隙绝热空间,并沉降至环隙绝热空间底部后,在第二绝热件的绝热作用下,可降低流出的液态低温介质的冷量损失,从而提高效益。

技术研发人员:刘博,唐辉永,高贤,程伟,张金伟,龙臻,孔祥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7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