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电站冷却水流量控制管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12085发布日期:2023-12-07 16:31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火电站冷却水流量控制管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火电站冷却水运输管道,特别是一种火电站冷却水流量控制管道。


背景技术:

1、火电站的冷却水系统是为了将发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散发掉,确保发电设备的正常运行,而在整个冷却水系统之中需要去确保冷却水的供应和排放处于稳定和安全的水位范围内,以保证发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防止水位过高或过低造成的损害。因此,就需要一种能够合理控制冷却水流量的装置,使得冷却水得流量能够符合工作的需要前提下还能够有效降低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2、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火电站冷却水流量控制管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3、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如何有效的控制水流分配并且能保证随着水流的变化不会发生泄漏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火电站冷却水流量控制管道,其包括,波动水箱,包括出水口;以及,

5、水泵,包括通过水管与所述出水口固定连接的进水端以及出水端;以及,

6、分流组件,包括与所述出水端固定连接的输送管以及设置于所述输送管内部的调节件;以及,

7、工作组件,包括与所述输送管固定连接的负荷以及与所述负荷内壁固定连接的感应件;以及,

8、防漏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负荷输入端以及所述输送管连接处的防护件以及与所述防护件固定连接的橡胶垫。

9、作为本发明所述火电站冷却水流量控制管道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输送管包括大口径水管以及与所述大口径水管并联的小口径水管,所述大口径水管的一端与所述出水端固定连接,所述大口径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负荷固定连接,所述小口径水管设置于所述大口径水管上。

10、作为本发明所述火电站冷却水流量控制管道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调节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大口径水管内部的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与所述大口径水管内壁连接处设置有扭簧。

11、作为本发明所述火电站冷却水流量控制管道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调节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小口径水管内部的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与所述小口径水管内壁连接处设置有扭簧,所述第一阀门与所述第二阀门之间通过链条固定连接,所述调节件还包括与所述链条配合的转盘。

12、作为本发明所述火电站冷却水流量控制管道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转盘包括设置于所述小口径水管内部的第一卷盘以及与所述第一卷盘固定连接的转手,所述转盘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大口径水管内部的第二卷盘,所述第一卷盘与所述第二卷盘都与所述链条配合,所述第二卷盘通过转轴与所述大口径水管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调节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卷盘同轴连接的齿轮。

13、作为本发明所述火电站冷却水流量控制管道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感应件包括弧形管、辅助板以及与所述辅助板配合的联动桩,所述弧形管以及辅助板均固定安装于所述负荷内壁,所述联动桩与所述负荷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辅助板位于所述弧形管的上方。

14、作为本发明所述火电站冷却水流量控制管道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弧形管包括浮球以及抵桩,所述弧形管靠近内壁一端的端口处设置有栅栏,所述抵桩通过弹性绳与所述弧形管内壁连接。

15、作为本发明所述火电站冷却水流量控制管道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辅助板包括与所述负荷内壁固定连接的安装板、压缩弹簧以及与所述压缩弹簧固定连接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一端呈楔形状,所述定位板的底部设置有卡槽。

16、作为本发明所述火电站冷却水流量控制管道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联动桩包括伸缩柱、楔形桩以及与所述齿轮配合的齿条,所述楔形桩与所述定位板配合,所述联动桩在所述齿条旁的一段为圆柱状。

17、作为本发明所述火电站冷却水流量控制管道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防护件与所述联动桩固定连接,所述防护件包括立柱、活动臂、抵板以及与所述橡胶垫固定连接的限位槽,所述活动臂与所述立柱通过绞支架连接,所述抵板与所述限位槽配合。

18、本发明有益效果为:通过各个零件之间的配合,在工作中,首先通过小口径水管输流,在达到一定水位后,触发动作,关闭小口径水管,打开大口径水管通道,使得波动水箱能够有时间反应,不会导致波动水箱补水流量远小于下游重要负荷的用水量,从而不会出现波动水箱液位快速下降,提高了整体设备的安全性能,同时在流量扩大的同时,能够同时对防漏组件动作,使得连接处的密封性更加强。



技术特征:

1.一种火电站冷却水流量控制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电站冷却水流量控制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301)包括大口径水管(301a)以及与所述大口径水管并联的小口径水管(301b),所述大口径水管(301a)的一端与所述出水端(202)固定连接,所述大口径水管(301a)的另一端与所述负荷(401)固定连接,所述小口径水管(301b)设置于所述大口径水管(301a)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电站冷却水流量控制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302)包括设置于所述大口径水管(301a)内部的第一阀门(302a),所述第一阀门(302a)与所述大口径水管(301a)内壁连接处设置有扭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火电站冷却水流量控制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302)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小口径水管(301b)内部的第二阀门(302b),所述第二阀门(302b)与所述小口径水管(301b)内壁连接处设置有扭簧,所述第一阀门(302a)与所述第二阀门(302b)之间通过链条(302c)固定连接,所述调节件(302)还包括与所述链条(302c)配合的转盘(302d)。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火电站冷却水流量控制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302d)包括设置于所述小口径水管(301b)内部的第一卷盘(302d-1)以及与所述第一卷盘(302d-1)固定连接的转手(302d-2),所述转盘(302d)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大口径水管(301a)内部的第二卷盘(302d-3),所述第一卷盘(302d-1)与所述第二卷盘(302d-3)都与所述链条(302c)配合,所述第二卷盘(302d-3)通过转轴与所述大口径水管(301a)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调节件(302)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卷盘(302d-3)同轴连接的齿轮(302e)。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火电站冷却水流量控制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件(402)包括弧形管(402a)、辅助板(402b)以及与所述辅助板(402b)配合的联动桩(402c),所述弧形管(402a)以及辅助板(402b)均固定安装于所述负荷(401)内壁,所述联动桩(402c)与所述负荷(401)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辅助板(402b)位于所述弧形管(402a)的上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火电站冷却水流量控制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管(402a)包括浮球(402a-1)以及抵桩(402a-2),所述弧形管(402a)靠近内壁一端的端口处设置有栅栏,所述抵桩(402a-2)通过弹性绳与所述弧形管(402a)内壁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火电站冷却水流量控制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板(402b)包括与所述负荷(401)内壁固定连接的安装板(402b-1)、压缩弹簧(402b-2)以及与所述压缩弹簧(402b-2)固定连接的定位板(402b-3),所述定位板(402b-3)的一端呈楔形状,所述定位板(402b-3)的底部设置有卡槽(402b-4)。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火电站冷却水流量控制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桩(402c)包括伸缩柱(402c-1)、楔形桩(402c-2)以及与所述齿轮(302e)配合的齿条(402c-3),所述楔形桩(402c-2)与所述定位板(402b-3)配合,所述联动桩(402c)在所述齿条(402c-3)旁的一段为圆柱状。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火电站冷却水流量控制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件(501)与所述联动桩(402c)固定连接,所述防护件(501)包括立柱(501a)、活动臂(501b)、抵板(501c)以及与所述橡胶垫(502)固定连接的限位槽(501d),所述活动臂(501b)与所述立柱(501a)通过绞支架连接,所述抵板(501c)与所述限位槽(501d)配合。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火电站冷却水运输管道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火电站冷却水流量控制管道,包括波动水箱、水泵、分流组件、工作组件以及防漏组件,通过向波动水箱之中输入除盐水,水泵向分流组件之中运输,分流组件在开始动作之前,先将小口径水管内部的第二阀门打开,将除盐水运输至工作组件之中,使得波动水箱能够有时间反应,不会导致波动水箱补水流量远小于下游重要负荷的用水量,从而不会出现波动水箱液位快速下降,分流组件包括与出水端固定连接的输送管以及设置于输送管内部的调节件,工作组件包括与输送管固定连接的负荷以及与负荷内壁固定连接的感应件,防漏组件包括设置于负荷输入端以及输送管连接处的防护件以及与防护件固定连接的橡胶垫。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鸿,曹贵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呼伦贝尔安泰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汇流河发电厂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