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通量进出液口陶瓷转阀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88801发布日期:2023-07-25 17:09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通量进出液口陶瓷转阀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灌装设备,特别是指一种大通量进出液口陶瓷转阀结构。


背景技术:

1、在化妆品、胶类等液体的灌装生产中,有时需要灌装比较黏稠的液体,为了保持灌装速度,增加过液量,一般是通过扩大进出液管(进出液管一般为圆柱形)的直径来实现,扩大进出液关直径需要投入更多的生产材料,而且配套的连接管也需要更换,从而提高了成本;目前转阀控制流量不仅需要控制压力的大小,而且还需要配备、更换不同直径的输送管,避免炸管或者堵塞,转阀与配合的输送管之间的适配性较差,导致灌装成本高,同时更换管道时也会影响灌装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大通量进出液口陶瓷转阀结构,解决了目前转阀改变灌装速度时成本较高和更换管道影响灌装效率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大通量进出液口陶瓷转阀结构,包括阀体,阀体一侧设有进液口,另一侧设有出液口,阀体外侧设有壳体,壳体的两侧设有进液管,进液管包括导管,导管的内侧壁上设有若干流道,流道用于增加导管内径的横截面积,导管一侧连有喇叭管,其中一个进液管通过喇叭管与进液口连通,另一个进液管通过导管与出液口连通,进液口一端的进液管用于增加进液量,出液口一端的进液管用于增加出液量。

4、其中,进液口一侧的进液管卡接有输送管,输送管与导管相连,输送管端部设有与流道配合的凸起,输送管内设有第一皮管,第一皮管上设有若干限位块,限位块上转动设有压杆,压杆贯穿输送管的外壁,且与输送管螺接,通过设置压杆控制第一皮管的横截面积,当面积大时,流量大,面积小时,流量小,能够匹配不同压力下的液体输送,提高了输送管与转阀调节的适配性,降低了灌装成本。

5、其中,出液口一侧的进液管连有套管,套管内设有第二皮管,第二皮管与喇叭管相连,第二皮管出液端的外壁上设有若干弹簧,弹簧与套管的内壁相连,通过弹簧控制的第二皮管能够通过压力及流量自动控制第二皮管出液口直径的大小,无需更换管道,同时也能够避免管内压力大、流量突然增大造成的炸管和堵塞问题。

6、其中,导管与输送管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套,能够避免漏液、渗液的问题。

7、有益效果

8、本实用新型通过导管和喇叭管组成进出液管,在导管内部挖出若干用于进出液的流道,同时在设置与导管相连的喇叭管,在用料、成本相同的前提下,通过多流道的导管和喇叭管,扩大了管道内径的横截面积,提高了同一时间内管道的流量,从而提高了灌装速度,且保证粘稠液体的输送速度。



技术特征:

1.一种大通量进出液口陶瓷转阀结构,包括阀体,其特征在于:阀体一侧设有进液口(5),另一侧设有出液口(4),阀体外侧设有壳体(1),壳体(1)的两侧设有进液管,进液管包括导管(7),导管(7)的内侧壁上设有若干流道(8),导管(7)一侧连有喇叭管(6),其中一个进液管通过喇叭管(6)与进液口(5)连通,另一个进液管通过导管(7)与出液口(4)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通量进出液口陶瓷转阀结构,其特征在于:进液口(5)一侧的进液管卡接有输送管(9),输送管(9)与导管(7)相连,输送管(9)端部设有与流道(8)配合的凸起,输送管(9)内设有第一皮管(12),第一皮管(12)上设有若干限位块(11),限位块(11)上转动设有压杆(10),压杆(10)贯穿输送管(9)的外壁,且与输送管(9)螺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通量进出液口陶瓷转阀结构,其特征在于:出液口(4)一侧的进液管连有套管(16),套管(16)内设有第二皮管(15),第二皮管(15)与喇叭管(6)相连,第二皮管(15)出液端的外壁上设有若干弹簧(14),弹簧(14)与套管(16)的内壁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通量进出液口陶瓷转阀结构,其特征在于:导管(7)与输送管(9)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套(13)。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大通量进出液口陶瓷转阀结构,用以解决目前转阀改变灌装速度时成本较高和更换管道影响灌装效率的问题。一种大通量进出液口陶瓷转阀结构,包括阀体,阀体一侧设有进液口,另一侧设有出液口,阀体外侧设有壳体,壳体的两侧设有进液管,进液管包括导管,导管的内侧壁上设有若干流道,导管一侧连有喇叭管,其中一个进液管通过喇叭管与进液口连通,另一个进液管通过导管与出液口连通。本技术在稳定成本的前提下,增加了转阀的液体通过量。

技术研发人员:陈铬,孟凡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乡市大昌精密陶瓷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4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