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氢气输送用复合管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39378发布日期:2023-11-17 17:28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氢气输送用复合管道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氢气输送管道,具体涉及一种氢气输送用复合管道。


背景技术:

1、化石能源消耗带来的能源枯竭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势在必行。尽管可再生能源储量丰富,分布广泛,但存在着波动剧烈,尤其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呈现周期性的变化。氢气是一种有效的储能方式:在可再生能源发电高峰期将电能转换为化学能储存在氢气当中,在用电高峰期将氢气携带的能量通过燃料电池重新转换为电能以供使用。因此氢气的制备、储存、运输等技术受到了相关研究人员的重视。

2、目前,在氢气输送的过程中,由于管道的材质性能,决定了氢气的泄露检测装置一般位于管道的外部,当氢气发生泄漏时,不能在管道内及时第一时间检测氢气的泄漏量,需要等氢气泄露在管道外部才能发现,且现有氢气检测报警机构一般只采用一个闭合回路使报警机构发出警报,如果闭合回路在报警过程损坏或出现其他故障不能一直报警,则会中断报警消息的发出,影响工作人员找到泄露的位置,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 217634493 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氢气管路泄漏检测防护装置以及氢气检测仪,该专利的检测头位于氢气管道的外部,即当泄露的氢气逸出管道的外部时才能被检测到,故检测时效性低,且该检测头并未与报警机构连接,报警不及时,容易导致工作人员发现延迟。

3、因此,提供一种氢气浓度传感器在管道内且报警机构具有两个闭合回路的氢气输送用复合管道,已是一个知道研究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一种氢气输送用复合管道,包括管道本体,还包括位于管道本体且用于检测氢气泄露的氢气浓度传感器、与氢气浓度传感器通过无线信号连接的微处理器、与微处理器连接且用于检测管道本体是否泄露氢气并及时发出报警信号的报警机构,微处理器和报警机构均位于管道本体的外部,所述报警机构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且与微处理器连接的开关、与开关通过导线连接的电磁铁、与电磁铁底部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且相对于电磁铁的底部转动的衔铁、与电磁铁的导线另一端连接的电源、与电源连接的蜂鸣器、与电源通过导向连接的第一触头、与蜂鸣器通过导线连接的第二触头、与第一触头连接且使第一触头移动并与第二触头接触导电的驱动机构,开关、电磁铁、电源和蜂鸣器通过导线串联组成第一串联电路,电源、蜂鸣器、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通过导线串联组成第二串联电路,微控制器控制开关闭合,则第一串联电路闭合,蜂鸣器发出报警信号,同时衔铁通过驱动机构使第二串联电路闭合,则蜂鸣器发出持续报警信号,避免开关中间断报警导致操作人员不能及时发现。

2、所述电磁铁包括铁芯、缠绕在铁芯外表面的线圈,线圈的两端分别通过导线与开关和电源连接。

3、所述铁芯为开口向下的u型铁,铁芯的左侧缠绕线圈,铁芯的左侧底部通过第一连接件与衔铁活动连接,电磁铁得电后,衔铁与电磁铁的右侧吸合,则衔铁的右端向上移动并与铁芯的右侧吸合固定,则衔铁向上移动的过程中触动驱动机构工作,并使第一触头向第二触头移动,则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接触导电。

4、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位于衔铁的上方的第一连接杆、与第一连接杆的顶部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的左端固定连接的第一钩体、与第一钩体相配合的第二钩体、与第二钩体的左侧面固定连接的第三连接杆,第一触头与第三连接杆的左端固定连接,第一触头的左侧面通过弹簧与壳体的内侧面连接,第二连接杆的右端通过第二连接件与壳体的内侧面转动连接。

5、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底部位于电磁铁底部的上方,电磁铁得电后将衔铁吸合,衔铁向上移动推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向上移动,则第一钩体和第二钩体分离,此时弹簧拉动第一触头向左移动,则使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接触导电,则第二串联电路闭合,蜂鸣器发出报警信息。

6、所述管道本体包括内层管、套设在内层管外表面的隔离层、套设在隔离层外表面的加强层、套设在加强加强层外表面的保护层,所述加强层采用碳纤维材质,所述氢气浓度传感器嵌入加强层内。

7、所述内层管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材质,所述隔离层采用高分子阻隔材料,所述保护层采用塑料材质。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氢气浓度传感器位于加强层内,当隔离层和内层发生裂缝时,则氢气逸出并通过裂缝进入加强层内,位于加强层内的氢气浓度传感器通过无线信号将检测的浓度发送至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控制报警机构进行报警,报警及时,避免导致工作人员发现延迟,报警机构的两个闭合回路的设置,可使蜂鸣器持续发出报警信号,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间断报警导致操作人员不能及时发现,提高了氢气管路的安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氢气输送用复合管道,包括管道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管道本体内且用于检测氢气泄露的氢气浓度传感器、与氢气浓度传感器通过无线信号连接的微处理器、与微处 理器连接且用于检测管道本体是否泄露氢气并及时发出报警信号的报警机构,微处理器和报 警机构均位于管道本体的外部,所述报警机构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且与微处理器连接的开 关、与开关通过导线连接的电磁铁、与电磁铁底部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且相对于电磁铁的底 部转动的衔铁、与电磁铁的导线另一端连接的电源、与电源连接的蜂鸣器、与电源通过导向连接的第一触头、与蜂鸣器通过导线连接的第二触头、与第一触头连接且使第一触头移动并 与第二触头接触导电的驱动机构,开关、电磁铁、电源和蜂鸣器通过导线串联组成第一串联 电路,电源、蜂鸣器、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通过导线串联组成第二串联电路,微控制器控制 开关闭合,则第一串联电路闭合,蜂鸣器发出报警信号,同时衔铁通过驱动机构使第二串联 电路闭合,则蜂鸣器发出持续报警信号,避免开关中间断报警导致操作人员不能及时发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气输送用复合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铁包括铁芯、缠绕 在铁芯外表面的线圈,线圈的两端分别通过导线与开关和电源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氢气输送用复合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芯为开口向下的 u型 铁,铁芯的左侧缠绕线圈,铁芯的左侧底部通过第一连接件与衔铁活动连接,电磁铁得电后, 衔铁与电磁铁的右侧吸合,则衔铁的右端向上移动并与铁芯的右侧吸合固定,则衔铁向上移 动的过程中触动驱动机构工作,并使第一触头向第二触头移动,则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接触导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气输送用复合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位于衔铁 的上方的第一连接杆、与第一连接杆的顶部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的左端固 定连接的第一钩体、与第一钩体相配合的第二钩体、与第二钩体的左侧面固定连接的第三连 接杆,第一触头与第三连接杆的左端固定连接,第一触头的左侧面通过弹簧与壳体的内侧面 连接,第二连接杆的右端通过第二连接件与壳体的内侧面转动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氢气输送用复合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底部位于 电磁铁底部的上方,电磁铁得电后将衔铁吸合,衔铁向上移动推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 向上移动,则第一钩体和第二钩体分离,此时弹簧拉动第一触头向左移动,则使第一触头和 第二触头接触导电,则第二串联电路闭合,蜂鸣器发出报警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气输送用复合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本体包括内层管、 套设在内层管外表面的隔离层、套设在隔离层外表面的加强层、套设在加强加强层外表面的保护层,所述加强层采用碳纤维材质,所述氢气浓度传感器嵌入加强层内。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氢气输送用复合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管采用高密度聚乙 烯材质,所述隔离层采用高分子阻隔材料,所述保护层采用塑料材质。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氢气输送用复合管道,包括管道本体,还包括位于管道本体且用于检测氢气泄露的氢气浓度传感器、与氢气浓度传感器通过无线信号连接的微处理器、与微处理器连接且用于检测管道本体是否泄露氢气并及时发出报警信号的报警机构,本技术的氢气浓度传感器位于加强层内,当隔离层和内层发生裂缝时,则氢气逸出并通过裂缝进入加强层内,位于加强层内的氢气浓度传感器通过无线信号将检测的浓度发送至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控制报警机构进行报警,报警机构的两个闭合回路的设置,可使蜂鸣器持续发出报警信号,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间断报警导致操作人员不能及时发现,提高了氢气管路的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德宝,赵聪,张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北宇通特种胶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3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