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油泵站管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32636发布日期:2023-11-17 16:19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供油泵站管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供油,尤其涉及一种供油泵站管路系统。


背景技术:

1、凡是用来接收、储存和发放原油或原油产品的企业和单位都称为油库。同时,油库也指用以贮存油料的专用设备,因油料具有的特异性用以相对应的油库进行贮藏。油库是协调原油生产、原油加工、成品油供应及运输的纽带,是国家石油储备和供应的基地,它对于保障国防和促进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2、对于一些重要的储备油库,将储油罐埋藏于地下,可以进一步加强对油库的保护,提高油库的安全性。但是这种储油方式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将储油罐从地上转移到地下后,设置于地面上用于抽油的主泵就从位于储油罐的底部变为了储油罐的上方,这样连通储油罐和主泵之间的管路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段几米长的空腔。由于现在的大功率输油泵不具备自吸功能,这段空腔会导致主泵无法将油料泵出。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供油泵站管路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当油罐埋藏于地下后,主泵由于不具备自吸功能无法吸出油料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供油泵站管路系统,该供油泵站管路系统包括:主管路、启动管路、主泵、副泵、油气分离器以及止回阀,沿油料运动方向,主管路上依次布置有主泵和止回阀,启动管路上依次布置有油气分离器和副泵,启动管路两端均与主管路连通并与止回阀并联。

3、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于主管路上的主阀门单元,主阀门单元位于主管路进油端与主泵之间,用以控制主管路的开启与关闭。

4、进一步的,主阀门单元包括沿油料运动方向依次设置于主管路上的第一阀门、第一过滤器以及第二阀门。

5、进一步的,主阀门单元还包括备用管路以及依次设置于备用管路上的第三阀门、第二过滤器以及第四阀门,备用管路两端均与主管路连通并且与第一阀门、第一过滤器以及第二阀门并联。

6、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于启动管路上的第五阀门和第六阀门,第五阀门位于启动管路的进油端与油气分离器之间,第六阀门位于启动管路的出油端与副泵之间。

7、进一步的,还包括三通阀以及加油管路,三通阀设置于启动管路上,其两端分别连通副泵与第六阀门,其第三端连通加油管路。

8、进一步的,还包括沿油料运动方向设置于加油管路上的减压阀和第七阀门。

9、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于主管路上的第一减震喉和第二减震喉,第一减震喉位于主管路的进油端与主泵之间,第二减震喉位于主泵与止回阀之间。

10、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于主管路上的第一压力传感器、真空表、第二压力传感器以及压力表,沿油料运动方向,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真空表位于第一减震喉与主泵之间,第二压力传感器和压力表位于主泵与第二减震喉之间。

11、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于主管路上的流量计和流量调节阀,流量计位于第二减震喉与止回阀之间,流量调节阀位于止回阀与主管路的出料端之间,启动管路与流量计、止回阀以及流量调节阀并联。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供油泵站管路系统通过设置启动管路和副泵,利用副泵对主泵抽真空,使主泵具备正常工作的条件,再启动主泵将油料抽出,解决了地下油罐的抽油难题。

13、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技术特征:

1.一种供油泵站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主管路、启动管路、主泵、副泵、油气分离器以及止回阀,沿油料运动方向,所述主管路上依次布置有所述主泵和所述止回阀,所述启动管路上依次布置有所述油气分离器和所述副泵,所述启动管路两端均与所述主管路连通并与所述止回阀并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油泵站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主管路上的主阀门单元,所述主阀门单元位于所述主管路进油端与所述主泵之间,用以控制所述主管路的开启与关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油泵站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阀门单元包括沿油料运动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主管路上的第一阀门、第一过滤器以及第二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油泵站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阀门单元还包括备用管路以及依次设置于所述备用管路上的第三阀门、第二过滤器以及第四阀门,所述备用管路两端均与所述主管路连通并且与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一过滤器以及所述第二阀门并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油泵站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启动管路上的第五阀门和第六阀门,所述第五阀门位于所述启动管路的进油端与所述油气分离器之间,所述第六阀门位于所述启动管路的出油端与所述副泵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油泵站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三通阀以及加油管路,所述三通阀设置于所述启动管路上,其两端分别连通所述副泵与所述第六阀门,其第三端连通所述加油管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油泵站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油料运动方向设置于所述加油管路上的减压阀和第七阀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油泵站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主管路上的第一减震喉和第二减震喉,所述第一减震喉位于所述主管路的进油端与所述主泵之间,所述第二减震喉位于所述主泵与所述止回阀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供油泵站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主管路上的第一压力传感器、真空表、第二压力传感器以及压力表,沿油料运动方向,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真空表位于所述第一减震喉与所述主泵之间,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和所述压力表位于所述主泵与所述第二减震喉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供油泵站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主管路上的流量计和流量调节阀,所述流量计位于所述第二减震喉与所述止回阀之间,所述流量调节阀位于所述止回阀与所述主管路的出料端之间,所述启动管路与所述流量计、所述止回阀以及所述流量调节阀并联。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供油泵站管路系统,包括主管路、启动管路、主泵、副泵、油气分离器以及止回阀,沿油料运动方向,主管路上依次布置有主泵和止回阀,启动管路上依次布置有油气分离器和副泵,启动管路两端均与主管路连通并与止回阀并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供油泵站管路系统通过设置启动管路和副泵,利用副泵对主泵抽真空,使主泵具备正常工作的条件,再启动主泵将油料抽出,解决了地下油罐的抽油难题。

技术研发人员:戚中勇,李芮,梅方凯,邓红雨,徐刚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三六一一应急装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