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冷介质储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60877发布日期:2024-01-26 23:23阅读:63来源:国知局
深冷介质储罐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化工存储,尤其是涉及一种深冷介质储罐。


背景技术:

1、在绿色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需要中转和长期大规模贮存液氢、液氧、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等深冷介质,而球罐等储罐作为深冷介质的大容量贮存设备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传统储罐由于进出料、罐体传热等原因,都有不同程度的漏热,造成深冷介质在储罐内受热而产生大量蒸发气,导致储罐内压升高。在以往的储运系统设计中,当罐内蒸汽压力超过设定的安全泄放压力时,通常是将安全阀打开,将深冷介质的蒸发气排放到大气中或火炬,或通过蒸发气压缩机将压缩液化后回收。这些传统方法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物料损耗或增加回收成本,经济性、安全环保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深冷介质储罐,通过将冷却装置的冷却管设置在深冷介质的液面以下,能够对深冷介质进行主动降温,避免深冷介质在容纳腔内蒸发产生大量蒸发气,从而避免将蒸发气体排放到外界时造成的物料损失,更加节能环保,在极大提高安全性的同时具有经济性。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深冷介质储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限定出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存储深冷介质;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冷却管,所述冷却管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冷却管的至少部分管段浸没在所述深冷介质的液面以下;所述冷却管设有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所述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均与外部的冷却介质供应装置连通,冷却介质通过所述介质入口流入所述冷却管,并通过所述介质出口流出所述冷却管。

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深冷介质储罐,通过将冷却装置的冷却管设置在深冷介质的液面以下,使得冷却介质流经冷却管时可以与深冷介质进行热交换,吸收深冷介质的热量,实现对深冷介质的主动降温,避免深冷介质在容纳腔内蒸发产生大量蒸发气,缓解甚至避免储罐内的气压升高,从而避免将蒸发气体排放到外界时造成的物料损失,更加节能环保,在极大提高安全性的同时具有经济性。此外,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在罐体外部设置冷屏来被动降温的方式,本实用新型的深冷介质储罐的冷却效果更好。

4、可选地,所述冷却管为多个,多个所述冷却管包括沿竖直方向间隔布置且相互连通的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管,所述第一冷却管和所述第二冷却管中的其中一个设有所述介质入口,另一个设有所述介质出口。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冷却管和所述第二冷却管各自的至少部分管段呈曲线延伸。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冷却管和所述第二冷却管均包括多个冷却段,多个所述冷却段中彼此相邻的两个的延伸路径不同,且多个所述冷却段处于同一水平高度。

7、可选地,多个所述冷却段包括弧形段和直线段。

8、可选地,所述深冷介质储罐还包括:中央直梯,所述中央直梯沿竖直方向延伸,并设于所述容纳腔的中部;所述第一冷却管和所述第二冷却管均与所述中央直梯固定连接。

9、可选地,所述第一冷却管和所述第二冷却管各自的延伸路径均环绕所述中央直梯。

10、可选地,所述第一冷却管位于所述储罐设计液位高度的15%-30%范围内,和/或,所述第二冷却管位于所述储罐设计液位高度的65%-85%范围内。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罐体包括:内罐体和外罐体,所述外罐体设于所述内罐体的外侧且包覆所述内罐体,所述内罐体与所述外罐体之间具有夹层,所述介质入口和所述介质出口均处于所述夹层内;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的至少部分在所述夹层内延伸,所述进液管与所述介质入口连通,所述出液管与所述介质出口连通。

12、可选地,所述进液管与所述第一冷却管一体成型,和/或,所述出液管与所述第二冷却管一体成型。

13、可选地,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两个夹套,两个夹套分别套设于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所述夹套限定出密闭空间,所述密闭空间处于真空状态。

14、可选地,所述冷却介质包括液氮、液氦中的至少一种。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管为金属管。

16、可选地,所述罐体为球罐。



技术特征:

1.一种深冷介质储罐,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冷介质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管和所述第二冷却管各自的至少部分管段呈曲线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冷介质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管和所述第二冷却管均包括多个冷却段,多个所述冷却段中彼此相邻的两个的延伸路径不同,且多个所述冷却段处于同一水平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深冷介质储罐,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冷却段包括弧形段和直线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冷介质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管和所述第二冷却管各自的延伸路径均环绕所述中央直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冷介质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管位于所述储罐设计液位高度的15%-30%范围内,和/或,所述第二冷却管位于所述储罐设计液位高度的65%-85%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深冷介质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包括:内罐体和外罐体,所述外罐体设于所述内罐体的外侧且包覆所述内罐体,所述内罐体与所述外罐体之间具有夹层,所述介质入口和所述介质出口均处于所述夹层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深冷介质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与所述第一冷却管一体成型,和/或,所述出液管与所述第二冷却管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深冷介质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两个夹套,两个夹套分别套设于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所述夹套限定出密闭空间,所述密闭空间处于真空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深冷介质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为金属管。

11.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深冷介质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为球罐。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深冷介质储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限定出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存储深冷介质;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冷却管,所述冷却管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冷却管的至少部分管段浸没在所述深冷介质的液面以下;所述冷却管设有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所述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均与外部的冷却介质供应装置连通,冷却介质通过所述介质入口流入所述冷却管,并通过所述介质出口流出所述冷却管。根据本技术的深冷介质储罐,将冷却装置的冷却管设置在深冷介质的液面以下,实现对深冷介质的主动降温,避免深冷介质蒸发产生大量蒸发气,从而避免将蒸发气体排放到外界造成物料损失,更加节能环保,兼顾安全性和经济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阳,葛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5
技术公布日:2024/1/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