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重式雨量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53030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称重式雨量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测量技术,特别是一种称重式雨量器。
背景技术
水文和气象部门需要对降雨量进行测量,现行的测量方法有两种,一是人工测量法,其测量精度低且工作量大,不能满足水文测量要求;二是采用仪器自动进行测量,目前使用的有两种雨量器,一是浮子式雨量器,二是翻斗式雨量器,前者是将降雨量数据记录在纸上,不能转化为电子信号和电子数据,给降雨量记录的电子化造成困难;翻斗式雨量器满足了电子化记录降雨量的需要,但当降雨量大时,由于翻斗翻转不及,造成溢漏,给雨量记录带来误差,近年来研究出的模块式雨量器采取加大翻斗容积的办法,解决了溢漏问题,但却不能满足水文对0.1mm精度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一种能满足水文测量精度要求又能实现电子化记录降雨量的称重式雨量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它包括有一个接雨筒,其特征在于接雨筒底部设有与其连通的管,该管的另一端插在雨量器壳体上称重板上的储雨水筒内,接雨筒和管支撑在地面上,在雨量器壳体内设有与称重板连接的压力传感器,该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与A/D转换器电连接,计算器芯片的输入端分别与A/D转换器和控制按钮及时钟电路电连接,上述计算器芯片的输出端与显示器连接。上述雨量器的数据存储器的输入端与A/D转换器的输出端电连接,其输出端与计算器芯片的输入端电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电子称重和数据存储及数字显示技术,因而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测量精度高且观测直观,使用方便的优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原理方框图。图中,1.雨量器壳体2.显示屏3.控制按钮4.储雨水筒5.管子6.漏斗7.接雨筒五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称重式雨量器,包括有一个雨量器壳体1,壳体的上表面上设有一称重板,储雨水筒4置于该称重板上,接雨筒7用标准雨量筒进行改造而成,筒内设有一漏斗6,弯曲的管子5的上端与接雨筒底部的漏斗口连接,其下端插在储雨水筒4内,但不与储雨水筒相接触,接雨筒和管子可支撑在地面上。该雨量器采用S9-LCD压力传感器进行称重,其压力信号经ICC7135A/D转换为毫米雨量数字信号,分别输入到AT89C52计算器芯片和24CW256P数据存储器中,计算器芯片将某时刻所测量的降雨量信号通过CD4514显示集成块,将该时刻的年、月、日、时、分测得的降雨量显示在显示屏2上。当接雨筒直径为20厘米时,降雨量为0.1毫米,其重量为3.1416克,通过转换可将称得的雨水重量转化为降雨量。为了消除雨滴降落的动能对称重的影响,采用接雨水筒不接触储雨水筒的结构形式,确保测量的精度。该称重式雨量器,通过操纵控制按钮3可以随时将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过去测量的降雨量显示在显示屏上。
权利要求1.称重式雨量器,它包括有一个接雨筒,其特征在于接雨筒底部设有与其连通的管,该管的另一端插在雨量器壳体上称重板上的储雨水筒内,接雨筒和管支撑在地面上,在雨量器壳体内设有与称重板连接的压力传感器,该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与A/D转换器电连接,计算器芯片的输入端分别与A/D转换器和控制按钮及时钟电路电连接,上述计算器芯片的输出端与显示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称重式雨量器,其特征在于数据存储器的输入端与A/D转换器的输出端电连接,其输出端与计算器芯片的输入端电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称重式雨量器,它包括有一个接雨筒,其特征在于接雨筒底部设有与其连通的管,该管的另一端插在雨量器壳体上称重板上的储雨水筒内,接雨筒和管支撑在地面上,在雨量器壳体内设有与称重板连接的压力传感器,该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与A/O转换器电连接,计算器芯片的输入端分别与A/O转换器和控制按钮及时钟电路电连接,上述计算器芯片的输出端与显示器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电子称重和数据存储及数字显示技术,因而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测量精度高且观测直观,使用方便的优点。
文档编号G01W1/14GK2553390SQ0227804
公开日2003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02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2002年6月17日
发明者孙孝波, 朱玉祥, 叶丙效 申请人:孙孝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