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径千分尺校准量杆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96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外径千分尺校准量杆套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径千分尺校准量杆套,在校准量杆上依次安装套筒、弹簧、定位环、锁紧环、螺母,使用时将套筒拉回对准外径千分尺的测砧或测微螺杆,然后松开,套筒将校准量杆的杆头与测砧或测微螺杆对接,固定到一起,在进行外径千分尺校准时,可不需要扶着校准量杆进行校准操作。
【专利说明】外径千分尺校准量杆套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量具的辅助工具。

【背景技术】
[0002]在使用外径千分尺测量前,要使用校准量杆对外径千分尺进行校准,需要将校准量杆放在外径千分尺的测砧与微测螺杆之间,一般外径千分尺会附带一个塑料套,用来暂时对接校准量杆与测砧(如图1),但这个塑料套很容易丢失,而且在使用时容易脱落,导致校准量杆掉落损坏。因此操作时需要,一只手扶着测砧一端,另一只手完成校准操作。如果是大型的外径千分尺,需要两个人来操作,一个人手扶着测砧一端,另一个人完成校准操作,使得校对操作很不方便。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量具辅助工具,能安装在校准量杆上,方便校准外径千分尺时将校准量杆固定在外径千分尺上。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该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外径千分尺校准量杆套,包括套筒、弹簧、定位环、锁紧环和螺母。在校准量杆上依次安装有套筒、弹簧、定位环、锁紧环和螺母,定位环上加工有外螺纹、开口槽,锁紧环上加工有内圆锥螺纹孔,定位环的外螺纹旋入锁紧环的内圆锥螺纹孔,使定位环逐渐缩紧,锁紧环将定位环固定在校准量杆的杆头上,用来固定本实用新型的位置;套筒装在校准量杆的杆头上,套筒与定位环之间安装弹簧,套筒可沿杆头滑动,用来对接校准量杆和测砧或测微螺杆;弹簧控制套筒的伸缩;螺母将弹簧、定位环、锁紧环封闭在套筒内,套筒的口部为锥孔。
[0005]套筒在放松状态下受弹簧的弹力作用伸出将校准量杆的杆头包在里面,使用时将套筒拉回,露出校准量杆的杆头,并对准外径千分尺的测砧或测微螺杆,然后松开套筒,套筒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伸出,将校准量杆的杆头和测砧或测微螺杆一同包住,对接在一起,即可将外径千分尺与校准量杆稳定的固定到一起。
[0006]定位环上加工有开口槽,在锁紧环旋入时使开口槽处产生变形,使定位环在校准量杆上固定的更牢固。套筒的口部为锥孔,用于测砧或测微螺杆的导向,便于进入孔内。
[0007]通过本实用新型将校准量杆固定在外径千分尺上之后,操作者可一个人完成校准,不需要再扶着校准量杆。在校准量杆不用时,套筒将校准量杆的杆头包在里面,对校准量杆的杆头起到保护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原外径千分尺校准示意图。
[0009]图2是使用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0010]图3是本实用新型套筒放松状态下剖视图。
[0011]图4是本实用新型套筒拉回状态下剖视图。
[0012]图5是本实用新型打散图。
[0013]图1~5中:1.测砧、2.套筒、3.弹簧、4.定位环、5.锁紧环、6.螺母、7.校准量杆、8.测微螺杆、9.外径千分尺。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5]如图2~5,将螺母(6)、锁紧环(5)、定位环(4)、弹簧(3)、套筒(2)依次装到校准量杆(7)上,将定位环(4)放置到合适位置,将锁紧环(5)旋入,由于其内孔为圆锥螺纹,将定位环(4)锁紧固定在校准量杆上。弹簧(3)装进套筒(2)的内孔里,压到定位环(4)上,将套筒(2 )旋入螺母(6 )内,完成安装。
[0016]校准外径千分尺时,向里拉动套筒(2),露出校准量杆(7)的杆头,对准外径千分尺的测砧(1),松开后套筒(2)受弹簧(3)的弹力弹回原位,将测砧(I)与校准量杆(7)的杆头对接在一起,此时套筒(2)受弹簧(3)弹力不会缩回,操作者可到另一边操作。
[0017]在校准量杆(7)的另一端也安装有本实用新型,操作方法相同,套筒(2)将校准量杆(7)的杆头与测微螺杆(8)对接到一起。将校准量杆(7)与外径千分尺(9)固定在一起后,操作者可开始校准外径千分尺(9 ),不需要再手扶着校准量杆(7 )了。
[0018]在套筒放松状态下,套筒(2)将校准量杆(7)的杆头包在里面,可起到保护杆头的作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外径千分尺校准量杆套,主体为套筒、弹簧、定位环、锁紧环和螺母,其特征是:校准量杆上依次安装套筒、弹簧、定位环、锁紧环和螺母,定位环上有外螺纹、开口槽,锁紧环上有内圆锥螺纹孔,套筒装在校准量杆的杆头上,套筒与定位环之间安装弹簧,螺母将弹簧、定位环、锁紧环封闭在套筒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径千分尺校准量杆套,其特征是:套筒的口部为锥孔。
【文档编号】G01B3-18GK204268993SQ201420544149
【发明者】陈鑫, 黄永强, 任敏 [申请人]青岛海西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