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下电缆故障检测多用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20381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矿井下电缆故障检测多用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井下电缆故障检测多用仪,尤其是矿井下电缆芯线断线检测找寻故障仪器。
背景技术
经文献检索发现,中国专利申请号97105065.1,专利名称为电力电缆故障测试仪,它是由220V AC供电,经中频源变为800HZ,220V中频源经阻抗变为36V AC然后经负载调节电路输出,信号接收部分为一低频信号接收机。但在矿井下使用时,很多矿井在井下不具备220V AC电源,如用变压器变成36V电压,被检测芯线如果对地产生火花,则会产生不必要的危险。在井上检修电缆时误差较大。针对35平方毫米以下易断电缆检测方法不直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矿井下电缆故障检测多用仪,它是由9V干电池供电产生出被测频率,欧姆表测量,仪器找寻故障,最后由声或光的技术分别指示故障点所在位置。机构各支链耦性好,又能满足检测人员方便快捷的工作,而且误差小,为正负5厘米。
本实用新型矿井下电缆故障检测多用仪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它是由音频振荡器、输入阻抗、滤波器、放大器、光驱电路、欧姆耳机、欧姆表构成。K1为仪器开关,K2-1和K2-2构成双联开关,K2-1为音频开关,K2-2为电源开关,其连接方式为集成电路IC1、电阻R1、R2、R3、电容器C1、C2组成音频振荡器,发出1.1KHZ频率,电阻R3起输出短路保护作用。信号经输出插孔SK1送到受试电缆故障芯线一端,由电缆芯线与探头夹之间的分布电容,经过与探头夹相连接的一根单芯屏蔽线上,通过输入插孔SK2耦合到由集成电路IC2、电阻R4、R5、R6、电容器C3组成的输入阻抗中。由于输入阻抗R6的阻值很大,输入阻抗高达10兆欧以利于探头夹检测到微弱信号。集成电路IC3、电容器C4、C5、C6、C7、C8、电阻R6、R7、R8、R9、R10、R11组成四级滤波器。经IC3、R12、R13、C9、C10组成的放大器由耳机插孔SK3经耳机、IC4、R14、R15、R16、R17、C11、C12、C13、可调电阻RW1、发光二极管LED1-5组成光驱电路。用来检测35平方毫米以下的电缆能方便快捷找到故障点。欧姆表头、R18、可调电阻RW2、电源E1为9V、E2为1.5V组成欧姆表输入插孔SK2与一根单芯屏蔽线相连。另一端接入探头夹,探头夹由绝缘材料制成开口活动的圆形夹钳,圆形夹钳内部设有随电缆粗细活动的可调节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耦合用布带。整个电路应加以强屏蔽。首先用欧姆表检测出电缆芯线断线的那一根,把信号一端接到故障芯线上,另一端接到其它好的芯线上。防止感应信号沿着好的芯线传播影响测量准确度,其它芯线应完全接地。由专用探头夹将电缆夹住进行检测。使用时先用探头夹开口处的耦合带大约测试一下,在怀疑断线10厘米处再用探头夹夹住仔细测量,在越接近故障点时声音越弱。如用来检测35平方毫米以下电缆时,使用光驱动电路。在故障点之前五个发光二极管LED1-5全部发光,在越接近故障点时发光二极管由五个发光变成四个或一个发光直至一个都不亮时,检测到的点即为故障点。准确度相当高,误差仅为5厘米。在检测铠钾电缆时,信号一端接到故障芯线上,另一端接到铅皮和好的芯线上,然后接地,其它测试方法相同。
本实用新型矿井下电缆故障检测多用仪的效果是结构简单,操作灵活方便,正负误差小,省事省时,9V干电池为供电源,安全可靠,体积小便于携带,广泛用于矿井下电缆故障检测。


本实用新型矿井下电缆故障检测多用仪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本实用新型矿井下电缆故障检测多用仪的电路图。
图2本实用新型矿井下电缆故障检测多用仪的光驱电路图。
图3本实用新型矿井下电缆故障检测多用仪的欧姆表电路图。
图4本实用新型电缆故障检测多用仪的探头夹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2、3、4、本实用新型矿井下电缆故障检测多用仪,它是由音频振荡器、输入阻抗、滤波器、放大器、光驱电路、欧姆耳机、欧姆表构成。图1中的A与图2中的A相连接,图1中的B与图2中的B相连接,图1中的C与图2中的C相连接,图1中的D与图2中的D相连接,K1为仪器开关,K2-1和K2-2构成双联开关,K2-1为音频开关,K2-2为电源开关,其连接方式为集成电路IC1、电阻R1、R2、R3、电容器C1、C2组成音频振荡器,发出1.1KHZ频率,电阻R3起输出短路保护作用。信号经输出插孔SK1送到受试电缆故障芯线一端,由电缆芯线与探头夹之间的分布电容,经过与探头夹相连接的一根单芯屏蔽线上,通过输入插孔SK2耦合到由集成电路IC2、电阻R4、R5、R6、电容器C3组成的输入阻抗中。由于输入阻抗R6的阻值很大,输入阻抗高达10兆欧以利于探头夹检测到微弱信号。集成电路IC3、电容器C4、C5、C6、C7、C8、电阻R6、R7、R8、R9、R10、R11组成四级滤波器。经IC3、R12、R13、C9、C10组成的放大器由耳机插孔SK3经耳机、IC4、R14、R15、R16、R17、C11、C12、C13、可调电阻RW1、发光二极管LED1-5组成光驱电路。用来检测35平方毫米以下的电缆能方便快捷找到故障点。欧姆表头、R18、可调电阻RW2、电源E1为9V、E2为1.5V组成欧姆表输入插孔SK2与一根单芯屏蔽线相连。另一端接入探头夹,探头夹由绝缘材料制成开口活动的圆形夹钳,圆形夹钳内部设有随电缆粗细活动的可调节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耦合用布带。整个电路应加以强屏蔽。首先用欧姆表检测出电缆芯线断线的那一根,把信号一端接到故障芯线上,另一端接到其它好的芯线上。防止感应信号沿着好的芯线传播影响测量准确度,其它芯线应完全接地。由专用探头夹将电缆夹住进行检测。使用时先用探头夹开口处的耦合带大约测试一下,在怀疑断线10厘米处再用探头夹夹住仔细测量,在越接近故障点时声音越弱。如用来检测35平方毫米以下电缆时,使用光驱动电路。在故障点之前五个发光二极管LED1-5全部发光,在越接近故障点时发光二极管由五个发光变成四个或一个发光直至一个都不亮时,检测到的点即为故障点。准确度相当高,误差仅为5厘米。在检测铠钾电缆时,信号一端接到故障芯线上,另一端接到铅皮和好的芯线上,然后接地,其它测试方法相同。
权利要求1.一种矿井下电缆故障检测多用仪,它是由音频振荡器、输入阻抗、滤波器、放大器、光驱电路、欧姆耳机、欧姆表构成,其特征是连接方式为集成电路IC1、电阻R1、R2、R3、电容器C1、C2组成音频振荡器;信号经输出插孔SK1送到受试电缆故障芯线一端,由电缆芯线与探头夹之间的分布电容,经过与探头夹相连接的一根单芯屏蔽线上,通过输入插孔SK2耦合到由集成电路IC2、电阻R4、R5、R6、电容器C3组成的输入阻抗中;集成电路IC3、电容器C4、C5、C6、C7、C8、电阻R6、R7、R8、R9、R10、R11组成四级滤波器;经IC3、R12、R13、C9、C10组成的放大器由耳机插孔SK3经耳机、IC4、R14、R15、R16、R17、C11、C12、C13、可调电阻RW1、发光二极管LED1-5组成光驱电路;欧姆表头、R18、可调电阻RW2、电源E1为9V、E2为1.5V组成欧姆表输入插孔SK2与一根单芯屏蔽线相连;另一端接入探头夹,探头夹由绝缘材料制成开口活动的圆形夹钳,圆形夹钳内部设有随电缆粗细活动的可调节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耦合用布带,整个电路应加以强屏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井下电缆故障检测多用仪,尤其是矿井下电缆芯线断线检测找寻故障仪器。它是由信号经输出插孔SK1送到受试电缆故障芯线一端,由电缆芯线与探头夹之间的分布电容,经过与探头夹相连接的一根单芯屏蔽线上,通过输入插孔SK2耦合到由IC2、R4、R5、R6、C3组成的输入阻抗中;经IC3、R12、R13、C9、C10组成的放大器由SK3经耳机、IC4、R14、R15、R16、R17、C11、C12、C13、RW1、LED1-5组成光驱电路;欧姆表头、R18、RW2、电源E1为9V、E2为1.5V组成欧姆表输入插孔SK2与一根单芯屏蔽线相连;另一端接入探头夹,探头夹由绝缘材料制成开口活动的圆形夹钳。效果是结构简单,操作灵活方便,9V干电池为供电源,广泛用于矿井下电缆故障检测。
文档编号G01R31/08GK2663997SQ20032012102
公开日2004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27日
发明者董伟, 桑成玉 申请人:董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