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误差因子确定的设备、方法、程序、和记录介质,及设有该设备的输出校正设备和反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31791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误差因子确定的设备、方法、程序、和记录介质,及设有该设备的输出校正设备和反射 ...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通过将生成信号的信号源与向多个端口中的任意端口输 出所生成的信号的开关相组合构造而成的开关-分支信号源进行校准。
背景技术
传统上,测试器件(DUT)已有测得电路参数(诸如S参数)(参照 专利文献l:例如日本特开专利公开No.Hll-38054)。
具体地,信号经由DUT从信号源被传送至接收单元。信号被接收单元 接收。通过测量接收单元所接收到的信号获得DUT的S参数和频率特性是 可能的。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诸如信号源与DUT等测量系统之间的失配而在测 量中产生测量系统误差。这些测量系统误差包括Ed——由桥路方向所引起 的误差,Er——由于频率跟踪所引起的误差;以及Es——由于源失配所引 起的误差。
这种情况下,根据例如专利文献1能够校正误差。这种方式的校正被 称为校准。现在将给出该校准的简单描述。校准件被连接到信号源以实现 三种类型的状态开路、短路、以及负载(标准负载ZO)。在这些状态中, 从各校准件反射回的信号被桥路获取以得到与三种类型的状态相对应的三 种类型的S参数。从这三种类型的S参数获取三种类型的变量Ed、 Er、和
Es,并随后对其进行校正。
应注意,Er被表示为和信号输入有关的误差Erl与和信号反射有关的 误差Er2的乘积。这种情况下,可将功率计连接到信号源以测量功率,由 此测量误差Erl和Er2 (参照专利文献2:例如WO 2004/049564文本)。
上述校准可被应用于开关分支信号源。应该注意到,开关分支信号源 是生成信号的信号源与向多个端口中的任意端口输出所生成的信号的开关 的组合。若以上校准被应用于开关分支信号源,则将对相应的多个端口实 现包括开路状态、断路状态、以及负载状态(采用标准负载ZO)的三种状 态,且根据需要还将连接功率计。这种情况下,每次测量DUT的电路参数时都要测量Ed、 Erl、 Er2、 及Es是较为繁琐的。因此,希望记录在特定时刻测得的Ed、 Erl、 Er2、及 Es,并在每次测量电路参数时使用所记录的Ed、 Erl、 Er2、及Es来校正 DUT的电路参数。
然而,在测量Ed、 Erl、 Er2、及Es的时间点与测量DUT的电路参数 的时间点之间可能已经出现了测量系统的长期改变或故障。测量系统的长 期改变或故障可能导致Ed、 Erl、 Er2、及Es在被测量之后发生改变。这种 情形下,使用所记录的Ed、 Erl、 Er2、及Es进行校正不可能是精确校正。
在测量DUT的电路参数时,可确定Ed、 Erl、 Er2、及Es是否已经改 变,因为它们是通过实际测量Ed、 Erl、 Er2、及Es来进行了测量的。然而, 这样就不能避开实际测量Ed、 Erl、 Er2、及Es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容易地实施对诸如开关分支信号源等信号发生系统的 校准。
发明公开
根据本发明, 一种误差因子确定设备包括误差因子记录单元,记录信号 发生系统中的误差因子,该信号发生系统包括用于生成信号的信号发生单元和 用于输出信号的输出端子;反射系数推导单元,基于当信号正从输出端子输出 时信号的测量结果、及记录在误差因子记录单元中的误差因子来推导输出端子 的反射系数;以及真/假确定单元,基于导出反射系数、及反射系数的真值确定 所记录的误差因子为真还是为假。
根据如此构造的误差因子确定设备,误差因子记录单元记录信号发生系统 中的误差因子,该信号发生系统包括用于生成信号的信号发生单元和用于输出 信号的输出端子。反射系数推导单元基于当信号正从输出端子输出时信号的测 量结果、及记录在误差因子记录单元中的误差因子来推导输出端子的反射系 数。真/假确定单元基于导出反射系数、及反射系数的真值确定所记录的误差因 子为真还是为假。
根据本发明, 一种误差因子确定设备包括误差因子记录单元,记录信号 发生系统中的误差因子,该信号发生系统包括用于生成信号的信号发生单元和 用于输出信号的多个输出端子;反射系数推导单元,基于当信号正从输出端子 输出时信号的测量结果、及记录在误差因子记录单元中的误差因子来推导多个输出端子的各反射系数;以及真/假确定单元,基于导出反射系数彼此是否一致 确定所记录的误差因子为真还是为假,其中信号的测量结果是在多个输出端子 的各反射系数彼此一致时获得的。
根据如此构造的误差因子确定设备,误差因子记录单元记录信号发生系统 中的误差因子,该信号发生系统包括用于生成信号的信号发生单元和用于输出 信号的多个输出端子。反射系数推导单元基于当信号正从输出端子输出时信号 的测量结果、及记录在误差因子记录单元中的误差因子来推导多个输出端子的 各反射系数。真/假确定单元基于导出反射系数彼此是否一致确定所记录的误差 因子为真还是为假。信号的测量结果是在多个输出端子的各反射系数彼此一致 时获得的。
根据本发明, 一种误差因子确定设备包括误差因子记录单元,记录信号 发生系统中的误差因子,该信号发生系统包括用于生成信号的多个信号发生单 元和用于输出信号的单个输出端子;反射系数推导单元,基于当信号正从输出 端子输出时信号的测量结果、及记录在误差因子记录单元中的误差因子来推导 输出端子分别对应这多个信号发生单元的反射系数;以及真/假确定单元,基于 导出反射系数彼此是否一致确定所记录的误差因子为真还是为假。
根据如此构造的误差因子确定设备,误差因子记录单元记录信号发生系统 中的误差因子,该信号发生系统包括用于生成信号的多个信号发生单元和用于 输出信号的单个输出端子。反射系数推导单元基于当信号正从输出端子输出时 信号的测量结果、及记录在误差因子记录单元中的误差因子来推导输出端子分 别对应多个信号发生单元的反射系数。真/假确定单元基于导出反射系数彼此是 否一致确定所记录的误差因子为真还是为假。
根据本发明的误差因子确定设备,信号的测量结果可包括在生成误差因子 前信号的测量结果、和信号的反射的测量结果。
根据本发明的误差因子确定设备,信号可以是在校准工具连接至输出端子 时测得的;且校准工具可实现包括开路状态、短路状态、标准负载状态、及任 意负载状态的任意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误差因子确定设备,信号发生系统可包括将信号放大的放大 器,该误差因子确定设备包括放大因子记录单元,记录放大器的放大因子;放大因子推导单元,基于当信号正从输出端子输出时信号的测量结果及信号的 功率推导放大因子;以及放大因子真/假确定单元,基于所记录的放大因子和导 出放大因子确定所记录的放大因子为真还是为假。
根据本发明的误差因子确定设备,真/假确定单元可基于确定所记录的误
差因子为真还是为假的结果来建议对误差因子进行测量或报告信号发生系统 故障。
根据本发明的误差因子确定设备,这多个输出端子可以是同一类型;且信 号可以是在多个输出端子处于非连接状态时测得的。
根据本发明的误差因子确定设备,信号可以是在同一校准工具连接至这多 个输出端子时测得的;且校准工具可实现包括开路状态、短路状态、标准负载 状态、及任意负载状态的任意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输出校正设备,可包括根据本发明的误差因子确定设备 和基于被真/假确定单元确定为真的误差因子调节信号功率的信号功率调节单 元。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反射系数测量设备可包括根据本发明的误差因子确定 设备;以及反射系数测量单元,当测试器件连接至输出端子时基于在生成误差 因子之前信号的测量结果、信号的反射的测量结果、及被真/假确定单元确定为 真的误差因子来测量测试器件的反射系数。
根据本发明, 一种误差因子确定方法包括误差因子记录步骤,记录信号 发生系统中的误差因子,该信号发生系统包括用于生成信号的信号发生单元和 用于输出信号的输出端子;反射系数推导步骤,基于当信号正从输出端子输出 时信号的测量结果、及在误差因子记录步骤中记录的误差因子来推导输出端子 的反射系数;以及真/假确定步骤,基于导出反射系数、及反射系数的真值确定 所记录的误差因子为真还是为假。
根据本发明, 一种误差因子确定方法包括误差因子记录步骤,记录信号 发生系统中的误差因子,该信号发生系统包括用于生成信号的信号发生单元和 用于输出信号的多个输出端子;反射系数推导步骤,基于当信号正从输出端子 输出时信号的测量结果、及在误差因子记录步骤中记录的误差因子来推导多个 输出端子的各反射系数;以及真/假确定步骤,基于导出反射系数彼此是否一致确定所记录的误差因子为真还是为假,其中信号的测量结果是在多个输出端子 的各反射系数彼此一致时获得的。
根据本发明, 一种误差因子确定方法包括误差因子记录步骤,记录信号 发生系统中的误差因子,该信号发生系统包括用于生成信号的多个信号发生单 元和用于输出信号的单个输出端子;反射系数推导步骤,基于当信号正从输出 端子输出时信号的测量结果、及在误差因子记录步骤中记录的误差因子来推导 输出端子分别对应这多个信号发生单元的反射系数;以及真/假确定步骤,基于 导出反射系数彼此是否一致确定所记录的误差因子为真还是为假。
本发明是一种由计算机执行以实施误差因子确定过程的指令程序,包括 误差因子记录步骤,记录信号发生系统中的误差因子,该信号发生系统包括用 于生成信号的信号发生单元和用于输出信号的输出端子;反射系数推导步骤, 基于当信号正从输出端子输出时信号的测量结果、及在误差因子记录步骤中记 录的误差因子来推导输出端子的反射系数;以及真/假确定步骤,基于导出反射 系数、及反射系数的真值确定所记录的误差因子为真还是为假。
本发明是一种由计算机执行以实施误差因子确定过程的指令程序,包括 误差因子记录步骤,记录信号发生系统中的误差因子,该信号发生系统包括用 于生成信号的信号发生单元和用于输出信号的多个输出端子;反射系数推导步 骤,基于当信号正从输出端子输出时信号的测量结果、及在误差因子记录步骤 中记录的误差因子推导多个输出端子的各反射系数;以及真/假确定步骤,基于 导出反射系数彼此是否一致确定所记录的误差因子为真还是为假,其中信号的 测量结果是在这多个输出端子的各反射系数彼此一致时获得的。
本发明是一种由计算机执行以实施误差因子确定过程的指令程序,包括
误差因子记录步骤,记录信号发生系统中的误差因子,该信号发生系统包括用
于生成信号的多个信号发生单元和用于输出信号的单个输出端子;反射系数推 导步骤,基于当信号正从输出端子输出时信号的测量结果、及在误差因子记录 步骤中记录的误差因子来推导输出端子分别对应这多个信号发生单元的反射 系数;以及真/假确定步骤,基于导出反射系数彼此是否一致确定所记录的误差 因子为真还是为假。
本发明是一种具有由计算机执行以实施误差因子确定过程的指令程序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误差因子记录步骤,记录信号发生系统中的误差因子, 该信号发生系统包括用于生成信号的信号发生单元和用于输出信号的输出端 子;反射系数推导步骤,基于当信号正从输出端子输出时信号的测量结果、及 在误差因子记录步骤中记录的误差因子来推导输出端子的反射系数;以及真/ 假确定步骤,基于导出反射系数、及反射系数的真值确定所记录的误差因子为 真还是为假。
本发明是一种具有由计算机执行以实施误差因子确定过程的指令程序的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误差因子记录步骤,记录信号发生系统中的误差因子,
该信号发生系统包括用于生成信号的信号发生单元和用于输出信号的多个输 出端子;反射系数推导步骤,基于当信号正从输出端子输出时信号的测量结果、 及在误差因子记录步骤中记录的误差因子来推导多个输出端子的各反射系数; 以及真/假确定步骤,基于导出反射系数彼此是否一致确定所记录的误差因子为 真还是为假,其中信号的测量结果是在多个输出端子的各反射系数彼此一致时 获得的。
本发明是一种具有由计算机执行以实施误差因子确定过程的指令程序的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误差因子记录步骤,记录信号发生系统中的误差因子, 该信号发生系统包括用于生成信号的多个信号发生单元和用于输出信号的单 个输出端子;反射系数推导步骤,基于当信号正从输出端子输出时信号的测量 结果、及在误差因子记录步骤中记录的误差因子来推导输出端子分别对应这多 个信号发生单元的反射系数;以及真/假确定步骤,基于导出反射系数彼此是否 一致确定所记录的误差因子为真还是为假。
附图简述


图1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信号发生系统100的配置;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信号发生系统100的信号流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的配置的功能框图;
图4示出了其中校准工具62被连接至输出端子19a、以及混频器16a和 16b分别连接至端子21a和21b的状态;
图5是表示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处于图4中所示状态的信号流图;图6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开关分支信号源IO的配置的示图7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开关分支信号源10的信号流图8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的配置的功能框图9示出了其中校准工具62被连接至输出端子19a、以及混频器16a和 16b分别连接至端子21a和21b的状态;
图10示出了其中校准工具62被连接至输出端子19b、以及混频器16a和 16b分别连接至端子21a和21b的状态;
图11示出了其中校准工具62被连接至输出端子19c、以及混频器16a和 16b分别连接至端子21a和21b的状态;
图12示出了其中校准工具62被连接至输出端子19d、以及混频器16a和 16b分别连接至端子21a和21b的状态;
图13(a)是表示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处于图9中所示状态的信号流图,图 13(b)是表示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处于图10中所示状态的信号流图,图13(c) 是表示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处于图11中所示状态的信号流图,以及图13(d) 是表示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处于图12中所示状态的信号流图14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信号发生系统100的配置;
图15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信号发生系统100的信号流图16是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的配置的功能框
图17示出了其中校准工具62被连接至输出端子19a、混频器16a和16b 分别连接至端子21a和21b、以及信号发生单元12a连接至放大器13的状态;
图18示出了其中校准工具62被连接至输出端子19a、混频器16a和16b 分别连接至端子21a和21b、以及信号发生单元12b连接至放大器13的状态;
图19(a)是表示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处于图17中所示状态的信号流图, 以及图19(b)是表示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处于图18中所示状态的信号流图20示出了当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被用作输出校正设备1时输出校正设 备1的配置的示例;
图21示出了当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被应用于反射系数测量设备2时反射 系数测量设备2的配置的示例;图22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的操作的流程图23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的真/假确定单元
28的操作的流程图24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的操作的流程图;图25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的真/假确定单元28的操作的流程图26是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的操作的流程以及
图27是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的真/假确定单元28的操作的流程图。
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模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接触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
第一实施例
图1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信号发生系统100的配置。信号发生系统IOO包括信号发生单元12、放大器13、桥路14a和14b、混频器16a和16b、以及输出端子19a。
信号发生单元12生成信号(诸如高频信号)。放大器13将信号发生单元12生成的信号放大。
桥路14a接收放大器13的输出,并将输出分支为两个方向。混频器16a接收桥路14a的输出之一,并用具有预定本地频率的本地信号与其相乘。应注意,本地信号并未示出。混频器16a的输出可被考虑为在信号发生系统100中产生误差因子之前信号的测量结果。
桥路14b接收桥路14a输出中的另一输出并将其直接输出。应注意,桥路14b接收来自输出侧的信号反射(反射信号),并将该反射信号提供给混频器16b。混频器16b将反射信号与本地信号相乘。应注意,本地信号并未示出。混频器16b的输出可被考虑为反射信号的测量结果。由于反射信号是来自输出侧的信号的反射,所以反射信号的测量结果也可被考虑为该信号的测量结果。
信号从输出端子19a被输出。这种情形下,来自输出端子19a的输出的S参数用al标示,而返回输出端子19a的输出的反射的S参数用bl标示。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信号发生系统100的信号流图。
在图2中,SG标示信号发生单元12的输出,Rl标示混频器16a的输出,以及R2标示混频器16b的输出。此外,以下关系成立Rl=SGxL,如图2所示,其中L (S参数)是放大器13的放大因子。
参照图2,观察到在信号发生系统100中生成了误差因子Ella、 E12a、E21a、以及E22a (S参数)。
图3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的配置的功能框图。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包括端子21a和21b、误差因子记录单元22、放大因子推导单元23、反射系数推导单元24、放大因子记录单元25、真值输入单元26、真/假确定单元28、以及放大因子真/假确定单元29。
端子21a是连接至信号发生系统100的混频器16a的端子。端子21b是连接至信号发生系统100的混频器16b的端子。
误差因子记录单元22记录信号发生系统100的误差因子Ella、 E12a、E21a、及E22a。这种情形下,误差因子Ella、 E12a、 E21a、及E22a由Eija(i=l或2, j=l或2)标示。
放大因子推导单元23基于在信号正从输出端子19a输出时信号的测量结果R1和信号的功率SG将放大因子L推导为I^R1/SG。应注意,信号的功率SG的值从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的外部被馈送至放大因子推导单元23。此外,信号的测量结果Rl经由端子21a被馈送至放大因子推导单元23。
放大因子记录单元25记录放大器13的放大因子。
真值输入单元26输入输出端子19a的反射系数的真值Xt。应注意,输出端子19a的反射系数的真值Xt在测量信号之前已经已知。
真/假确定单元28基于反射系数推导单元24推导出的反射系数Xm和反射系统的真值Xt来确定误差因子记录单元22中所记录的误差因子Eija为真还是为假。具特而言,若Xm和Xt彼此一致,则真/假确定单元28确定误差因子Eija为真。真/假确定单元28—旦确定误差因子Eija为假,就建议对误差因子Eija进行测量或者报告信号发生系统100的失败。例如,即使真/假确定单元28确定误差因子Eija为假,但Xm与Xt之间的差异在预定范围内,则真/假确定单元28确定这是由于信号发生系统100的长期变化所引起的,并建议对误
差因子Eija进行测量。例如,若真/假确定单元28确定误差因子Eija为假,且 Xm与Xt之间的差异超过预定范围,则真/假确定单元28确定这是由于信号发 生系统100的故障所引起的,并如此报告。
应注意,其中Xm与Xt彼此一致的情形意味着Xn^Xt的情形。然而,即 使Xrr^Xt不成立,但Xm与Xt之间的差异在所准许的范围内,则认为Xm与 Xt彼此一致。
放大因子真/假确定单元29基于放大因子记录单元25中记录的放大因子 和放大因子推导单元23推导出的放大因子来确定所记录的放大因子为真还是 为假。若所记录的放大因子与推导出的放大因子彼此一致(彼此相等),则放 大因子真/假确定单元29确定记录在放大因子记录单元25中的放大因子为真。 放大因子真/假确定单元29 —旦确定所记录的放大因子为假,就建议对所记录 的放大因子进行测量或者报告信号发生系统100的失败。例如,即使放大因子 真/假确定单元29确定所记录的放大因子为假,但若两者之间的差异在预定范 围内,则放大因子真/假确定单元29确定这是由于信号发生系统100的长期变 化所引起的,并建议对放大因子进行测量(或可能建议将推导出的放大因子记 录在放大因子记录单元25中)。此外,例如,若放大因子真/假确定单元29 确定所记录的放大因子为假,且它们两者间的差异超过预定范围,则放大因子 真/假确定单元29确定这是由于信号发生系统100的故障所引起的,并如此报

即使所记录的放大因子不等于推导出的放大因子,但若它们两者之间的差 异在所准许的范围内,就认为所记录的放大因子与推导出的放大因子彼此一 致。
反射系数推导单元24在信号从信号发生系统100的输出端子19a输出的 状态下经由端子21a和21b接收信号的测量结果Rl和R2。
参照图4,将给出端子21a和21b接收什么测量结果的简单描述。参照图 4,当信号从输出端子19a输出且校准工具62 (开路、短路、标准负载、或任 意负载)被连接到输出端子19a时,端子21a和21b分别接收信号(在生成误 差因子Eija之前)的测量结果和反射信号(由校准工具62所反射的信号)的测量结果。尽管校准工具62在图4所示的示例中被连接至输出端子19a,但可 什么也不连接到输出端子19a (非连接状态)。非连接状态比连接校准工具62 的情形更容易实现,因此较优地实现非连接状态。应注意,反射所引起的相位 变化在非连接状态下为零。
此外,校准工具62 (短路)实现短路状态(反射系数h全反射)。这种 情形下,反射所引起的相位变化为180度。校准工具62 (标准负载)表示校准 工具62具有实现反射系数为零的状态的标准负载。校准工具62 (任意负载) 表示校准工具62具有不能匹配其阻抗的负载。
此外,反射系数推导单元24基于信号的测量结果Rl和R2以及记录在误 差因子记录单元22中的误差因子Eija推导出输出端子19a的反射系数Xm。
现在将参照图22和23中的流程图给出第一实施例的操作的描述。图22 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的操作的流程图。图23是示 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的真/假确定单元28的操作的流程 图。
首先,将校准工具62附连至信号发生系统100的输出端子19a (S10)。 此外,将信号发生系统100的混频器16a连接至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的端子 21a,并将信号发生系统100的混频器16b连接至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的端子 21b。
图4示出了其中校准工具62被连接至输出端子19a、以及混频器16a和 16b分别连接至端子21a和21b的状态。应注意,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的端子 21a和21b、及反射系数推导单元24之外的其他组件未在图4中示出。Rl是 在生成误差因子Eija之前信号的测量结果。R2是反射信号的测量结果。Rl和 R2是信号的测量结果。
应注意,反射信号是信号(al)从输出端子19a输出并随后被校准工具 62反射的结果信号(bl)。此外,被校准工具62反射的信号(bl)被馈送至 桥路14b。馈送至桥路14b的反射信号被馈送至混频器16b,并与本地信号相 乘。混频器16b的输出为R2。
此外,在生成误差因子Eija之前的信号被馈送至桥路14a。馈送至桥路14a 的信号被馈送至混频器16a,并与本地信号相乘。混频器16a的输出为Rl。这样,测得R1和R2 (S12)。
测得的输出Rl和R2被馈送至反射系数推导单元24。 图5是表示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处于图4中所示状态的信号流图。在图 5中,以下等式(l)成立
R2/Rl=Ella + (E21a E12a X) / (1-E22a X) (1)
应注意,X标示校准工具62的负载系数。校准工具62是实现以下状态的 公知工具开路、短路、标准负载Z0、以及任意负载(参照专利文献l)。 以下等式(2)是通过对等式(1)求解X所得到的。 X=l / (E22a + ((E21a E12a) / (R2/R1-El la)) (2)
反射系数推导单元24将信号的测量结果Rl和R2赋给等式(2)。此外,反 射系数推导单元24读取记录在误差因子记录单元22中的误差因子Eija,并将 读出的误差因子Eija赋给等式(2)。结果,反射系数推导单元24推导出校准工 具62的负载因子,即输出端子19a的反射系数X (S14)。
导出的反射系数X为Xm,如上所述。因此,导出的反射系数Xm被推想 为与反射系数X的真值Xt相一致。若Xm与Xt彼此不一致,则认为误差因子 Eija为假。换言之,记录在误差因子记录单元22中的误差因子Eija与在测量 信号时信号发生系统ioo的误差因子Eija不一致。则认为该现象是由于例如信 号发生系统100的长期变化或故障所引起的。
推导出的反射系数Xm被馈送至真/假确定单元28。此外,输出端子19a 的反射系数X的真值Xt经由真值输入单元26被馈送至真/假确定单元28。真/ 假确定单元28将推导出的反射系数Xm与真值Xt彼此相比较(S16)。
现在将参照图23中的流程图给出真/假确定单元28的操作的描述。
真/假确定单元28确定推导出的反射系数Xm与反射系数的真值Xt彼此 是否相一致(S160)。若Xm与Xt彼此相一致(步骤S160中为"是"),则 真/假确定单元28确定记录在误差因子记录单元22中的误差因子Eija为真 (S161)。
若Xm与Xt彼此不相一致(步骤S160中为"否"),则真/假确定单元 28确定记录在误差因子记录单元22中的误差因子Eija为假(S162)。
这种情形下,即使Xm与Xt彼此不相一致,但Xm与Xt之间的差异在预定范围内(步骤S164中为"是"),则真/假确定单元28确定该差异是由信 号发生系统100的长期变化所引起的,并建议对误差因子Eija进行测量(S166)。 例如,真/假确定单元28致使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的显示器(未示出)显示建 议对误差因子Eija进行测量的消息(例如,"校准信号发生系统")。
若Xm与Xt彼此不相一致,且Xm与Xt之间的差异不在预定范围内(步 骤S164中为"否"),则真/假确定单元28确定信号发生系统100已经故障, 并如此报告(S168)。例如,真/假确定单元28致使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的 显示器(未示出)显示消息(例如,"信号发生系统己经故障")。
现在将给出对确定记录在放大因子记录单元25中的放大器13的放大因子 为真还是为假的确定的操作的描述。
如上所述地执行校准工具62的附连(S10) , R1和R2的测量(S12)。 然后,信号的功率SG和测得的R1被馈送至放大因子推导单元23。放大因子 推导单元23将放大因子推导为L=R1/SG。然后,放大因子真/假确定单元29 基于放大因子记录单元25中记录的放大因子和放大因子推导单元23推导出的 放大因子来确定所记录的放大因子为真还是为假。
根据第一实施例,能够通过在其反射系数已知的校准工具62连接至输 出端子19a时、或什么也不连接到输出端子19a (非连接状态)时(应注意 在非连接状态中输出端子19a的反射系数己知)测量R1和R2来确定记录 在误差因子记录单元22中的误差因子Eija为真还是为假。
换言之,由于能够确定记录在误差因子记录单元22中的误差因子Eija为 真还是为假,却无需在于输出端子19a上实现开路、短路、和负载(标准负载 ZO)三个状态下测量误差因子Eija及连接功率计,所以确定误差因子Eija为 是真还是为假非常容易。
若确定误差因子Eija为真,则记录在误差因子记录单元22中的误差因子 Eija可被用作信号发生系统100的误差因子。由于无需测量误差因子Eija,所 以能够减少校准所需的劳动。
此外,若确定误差因子Eija为假,则必需测量信号发生系统100的误差因 子。然而,由于无需每次测量测试器件的电路参数时测量误差因子,所以能够 减少校准所需的工作。第二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是涉及其中信号源110经由开关18连接至多个输出端子19a、 19b、 19c和19d的开关分支信号源(信号发生系统)IO的实施例。应注意, 在对第二实施例中的信号进行测量之前无需知晓相应的多个输出端子19a、 19b、 19c和19d上的反射系数。然而,相应多个输出端子19a、 19b、 19c及 19d上的反射系数必需彼此相一致(反射系数的值相等)。
在以下章节中,相同组件用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标示,并且不 做详细解释。
图6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开关分支信号源10的配置的示图。开关 分支信号源IO包括信号源110、开关18、以及输出端子19a、 19b、 19c、和 19d。
信号源110用以生成信号。信号源110包括信号发生单元12、放大器13、 桥路14a和14b、以及混频器16a和16b。信号发生单元12、放大器13、桥路 14a和14b、以及混频器16a和16b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那些相同,故略去其描 述。
开关18连接至信号源110,并从多个输出端子19a、 19b、 19c、和19d中
的任意一个输出信号。
输出端子19a、 1%、 19c、和19d中的任意一个通过开关18连接至信号 源110。随后,连接至信号源110的输出端子输出信号。
这种情形下,若信号从输出端子19a输出,则来自输出端子19a的输出的 S参数为al,而反射回到输出端子19a的输出的S参数为bl。
若信号从输出端子19b输出,则来自输出端子19b的输出的S参数为a2, 而反射回到输出端子19b的输出的S参数为b2。
若信号从输出端子19c输出,则来自输出端子19c的输出的S参数为a3, 而反射回到输出端子19c的输出的S参数为b3。
若信号从输出端子19d输出,则来自输出端子19d的输出的S参数为a4, 而发射回到输出端子19d的输出的S参数为b4。
图7(a)到7(d)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开关分支信号源10的信号流图。图7(a)是当信号源110连接至输出端子19a时的信号流图。图7(b)是当信号源110连 接至输出端子19b时的信号流图。图7(c)是当信号源110连接至输出端子19c 时的信号流图。图7(d)是当信号源110连接至输出端子19d时的信号流图。
在图7(a)到7(d)中,SG标示信号发生单元12的输出,Rl标示混频器16a 的输出,以及R2标示混频器16b的输出。此外,以下关系成立Rl=SGxL, 如图7所示,其中L (S参数)是放大器13的放大因子。
参照图7(a),观察到若信号源110连接至输出端子19a,则生成误差因子 Ella、 E12a、 E21a、及E22a(S参数)。误差因子Ella、 E12a、 E21a、及E22a
被称为第一端口误差因子。
参照图7(b),观察到若信号源110连接至输出端子19b,则生成误差因子 Ellb、 E12b、 E21b、及E22b (S参数)。误差因子Ellb、 E12b、 E21b、及 E22b被称为第二端口误差因子。
参照图7(c),观察到若信号源IIO连接至输出端子19c,则生成误差因子 Ellc、 E12c、 E21c、及E22c(S参数)。误差因子Ellc、 E12c、 E21c、及E22c 被称为第三端口误差因子。
参照图7(d),观察到若信号源110连接至输出端子19d,则生成误差因子 Elld、 E12d、 E21d、及E22d (S参数)。误差因子Elld、 E12d、 E21d、及 E22d被称为第四端口误差因子。
图8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的配置的功能框图, 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包括端子21a和21b、误差因子记录单元22、放大因子 推导单元23、反射系数推导单元24、放大因子记录单元25、真/假确定单元28、 以及放大因子真/假确定单元29。
端子21a和21b、放大因子推导单元23、放大因子记录单元25、及放大 因子真/假确定单元29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那些相同,故略去其描述。
误差因子记录单元22记录第一端口误差因子Eija,第二端口误差因子 Eijb、第三端口误差因子Eijc、以及第四端口误差因子Eijd,它们是开关分支 信号源(信号发生系统)IO的误差因子。
反射系数推导单元24基于当信号正分别从输出端子19a、 19b、 19c、和 19d输出时信号的测量结果Rl和R2、以及记录在误差因子记录单元22中的误差因子Eija、 Eijb、 Eijc、及Eijd来推导输出端子19a、 19b、 19c、和19d的 相应反射系数Xam、 Xbm、 Xcm、及Xdm。应注意,信号的测量结果Rl和 R2是在多个输出端子19a、 19b、 19c、和19d的相应反射系数彼此一致时获得 的。
具体而言,反射系数推导单元24基于当信号正从输出端子19a输出时信 号的测量结果Rl和R2、及记录在误差因子记录单元22中的误差因子Eija来 导出输出端子19a的反射系数Xam (参照图9)。
反射系数推导单元24基于当信号正从输出端子19b输出时信号的测量结 果Rl和R2、及记录在误差因子记录单元22中的误差因子Eijb来导出输出端 子19b的反射系数Xbm (参照图10)。
反射系数推导单元24基于当信号正从输出端子19c输出时信号的测量结 果R1和R2、及记录在误差因子记录单元22中的误差因子Eijc来导出输出端 子19c的反射系数Xcm (参照图ll)。
反射系数推导单元24基于当信号正从输出端子19d输出时信号的测量结 果R1和R2、及记录在误差因子记录单元22中的误差因子Eijd来导出输出端 子19d的反射系数Xdm (参照图12)。
参照图9、 10、 11、和12,相同的校准工具62被连接至相应的多个输出 端子19a、 19b、 19c、和19d。因此,能够实现其中这多个输出端子19a、 19b、 19c、及19d的相应反射系数彼此一致的状态。校准工具62与第一实施例中中 的那些相同,因此省略其描述。
此外,若这多个输出端子19a、 19b、 19c、和19d为相同类型,则能够通 过使多个输出端子19a、 1%、 19c、和19d处于非连接状态来实现其中多个输 出端子19a、 19b、 19c、和19d的相应反射系数彼此一致的状态。应注意,其 中多个输出端子19a、 1%、 19c、和19d具有相同类型的状态意味着这些端子 具有相同的反射系数。
应注意,图13(a)到13(d)是示出了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分别处于图9、 10、 11和12中所示状态下的信号流图。
真/假确定单元28基于由反射系数推导单元24导出的反射系数Xam、 Xbm、 Xcm、及Xdm是否彼此一致来确定记录在误差因子记录单元22中的误差因子Eija、 Eijb、 Eijc、及Eijd为真还是为假。
具特而言,若Xam、 Xbm、 Xcm、及Xdm彼此一致,则真/假确定单元 28确定误差因子Eija、 Eijb、 Eijc、及Eijd为真。真/假确定单元28—旦确定 误差因子Eija、 Eijb、 Eijc、及Eijd为假,就建议对误差因子Eija、 Eijb、 Eijc、 及Eijd进行测量或者报告开关分支信号源(信号发生系统)IO的失败。
例如,即使真/假确定单元28确定误差因子Eija、 Eijb、 Eijc、及Eijd为假, 但Xam、 Xbm、 Xcm、及Xdm之间的差异在预定范围内,则真/假确定单元28 确定这是由于开关分支信号源10的长期变化所引起的,并建议对误差因子 Eija、 Eijb、 Eijc、及Eijd进行测量。
例如,若真/假确定单元28确定误差因子Eija、 Eijb、 Eijc、及Eijd为假, 且Xam、 Xbm、 Xcm、及Xdm之间的差异超过预定范围,则真/假确定单元 28确定这是由于开关分支信号源10的故障所引起的,并如此报告。
其中Xam、 Xbm、 Xcm 、及Xdm彼此一致的情形意味着其中 Xam=Xbm=Xcm=Xdm的情形。然而,即使Xam=Xbm=Xcm=Xdm不成立,但 Xam、 Xbm、 Xcm、及Xdm之间的差异在所准许的范围内,则认为Xam、 Xbm、 Xcm、及Xdm彼此一致。Xam、 Xbm、 Xcm、及Xdm之间的差异意味着Xam、 Xbm、 Xcm、及Xdm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异。
现在将参照图24和25中的流程图给出第二实施例的操作的描述。图24 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的操作的流程图。图25是示 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的真/假确定单元28的操作的流程 图。
首先,将校准工具62附连至开关分支信号源10的输出端子(例如19a) (S20)。此外,将开关分支信号源10的混频器16a连接至误差因子确定设备 20的端子21a,并将开关分支信号源10的混频器16b连接至误差因子确定设 备20的端子21b。此外,开关18将信号源110与输出端子19a彼此连接在一起。
图9示出了其中校准工具62被连接至输出端子19a、以及混频器16a和 16b分别连接至端子21a和21b的状态。应注意,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的端子 21a和21b、及反射系数推导单元24之外的其他组件未在图9中示出。Rl是在生成误差因子Eija之前信号的测量结果。R2是反射信号的测量结果。Rl和 R2是信号的测量结果。
应注意,反射信号是信号(al)从输出端子19a输出并随后被校准工具 62反射的结果信号(bl)。此外,被校准工具62反射的信号(bl)经由开关 18被馈送至桥路14b。馈送至桥路14b的反射信号被馈送至混频器16b,并与 本地信号相乘。混频器16b的输出为R2。
此外,在生成误差因子Eija之前的信号被馈送至桥路14a。馈送至桥路14a 的信号被馈送至混频器16a,并与本地信号相乘。混频器16a的输出为Rl。
这样,测得R1和R2 (S22)。
测得的输出Rl和R2被馈送至反射系数推导单元24。
图13(a)是表示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处于图9中所示状态的信号流图;在 图13(a)中,上式(l)成立。应注意,X标示校准工具62的负载系数。上式(2) 是通过对式(l)求解X而获得的。
反射系数推导单元24将信号的测量结果Rl和R2赋给等式(2)。此外,反 射系数推导单元24读取记录在误差因子记录单元22中的误差因子Eija,并将 读出的误差因子Eija赋给等式(2)。结果,反射系数推导单元24推导出校准工 具62的负载因子,即输出端子19a的反射系数X (S24)。
导出的反射系数X为Xam,如上所述。
然后,校准工具62被附连至另一输出端子(S26),直至校准工具62已 被附连至所有输出端子19a、 1%、 19c、和19d (步骤S25中为"是")。
例如,校准工具62被附连至开关分支信号源10的输出端子19b (S26)。 此外,开关18将信号源110与输出端子19b彼此连接在一起。
图10示出了其中校准工具62被连接至输出端子19b、以及混频器16a和 16b分别连接至端子21a和21b的状态。应注意,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的端子 21a和21b、及反射系数推导单元24之外的其他组件未在图IO中示出。Rl是 在生成误差因子Eijb之前信号的测量结果。R2是反射信号的测量结果。Rl和 R2是信号的测量结果。
应注意,反射信号是信号(a2)从输出端子19b输出并随后被校准工具 62反射的结果信号(b2)。此外,被校准工具62反射的信号(b2)经由开关18被馈送至桥路14b。馈送至桥路14b的反射信号被馈送至混频器16b,并与 本地信号相乘。混频器16b的输出为R2。
此外,在生成误差因子Eijb之前的信号被馈送至桥路14a。馈送至桥路14a 的信号被馈送至混频器16a,并与本地信号相乘。混频器16a的输出为Rl。
这样,测得R1和R2 (S22)。
测得的输出Rl和R2被馈送至反射系数推导单元24。
图B(b)是表示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处于图10中所示状态的信号流图。 '在图13(b)中,上式(l)成立。应注意,X标示校准工具62的负载系数。上式(2) 是通过对式(l)求解X而获得的。
反射系数推导单元24将信号的测量结果Rl和R2赋给等式(2)。此外,反 射系数推导单元24读取记录在误差因子记录单元22中的误差因子Eijb,并将 读出的误差因子Eijb赋给等式(2)。结果,反射系数推导单元24推导出校准工 具62的负载因子,即输出端子19a的反射系数X (S24)。
导出的反射系数X为Xbm,如上所述。
此外,校准工具62被附连至开关分支信号源10的输出端子19c (S26)。 此外,开关18将信号源IIO与输出端子19c彼此连接在一起。
图11示出了其中校准工具62被连接至输出端子19c、以及混频器16a和 16b分别连接至端子21a和21b的状态。应注意,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的端子 21a和21b、及反射系数推导单元24之外的其他组件未在图11中示出。Rl是 在生成误差因子Eijc之前信号的测量结果。R2是反射信号的测量结果。Rl和 R2是信号的测量结果。
应注意,反射信号是信号(a3)从输出端子19c输出并随后被校准工具 62反射的结果信号(b3)。此外,被校准工具62反射的信号(b3)经由开关 18被馈送至桥路14b。馈送至桥路14b的反射信号被馈送至混频器16b,并与 本地信号相乘。混频器16b的输出为R2。
此外,在生成误差因子Eijc之前的信号被馈送至桥路14a。馈送至桥路14a 的信号被馈送至混频器16a,并与本地信号相乘。混频器16a的输出为Rl。
这样,测得R1和R2 (S22)。
测得的输出Rl和R2被馈送至反射系数推导单元24。图13(C)是表示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处于图11中所示状态的信号流图。
在图13(c)中,上式(l)成立。应注意,X标示校准工具62的负载系数。上式(2) 是通过对式(l)求解X而获得的。
反射系数推导单元24将信号的测量结果Rl和R2赋给等式(2)。此外,反 射系数推导单元24读取记录在误差因子记录单元22中的误差因子Eijc,并将 读出的误差因子Eijc赋给等式(2)。结果,反射系数推导单元24推导出校准工 具62的负载因子,即输出端子19a的反射系数X (S24)。
导出的反射系数X为Xcm,如上所述。
此外,校准工具62被附连至开关分支信号源10的输出端子19d (S26)。 此外,开关18将信号源UO与输出端子19d彼此连接在一起。
图12示出了其中校准工具62被连接至输出端子19d、以及混频器16a和 16b分别连接至端子21a和21b的状态。应注意,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的端子 21a和21b、及反射系数推导单元24之外的其他组件未在图12中示出。Rl是 在生成误差因子Eijd之前信号的测量结果。R2是反射信号的测量结果。Rl和 R2是信号的测量结果。
应注意,反射信号是信号(a4)从输出端子19d输出并随后被校准工具 62反射的结果信号(b4)。此外,被校准工具62反射的信号(b4)经由开关 18被馈送至桥路14b。馈送至桥路14b的反射信号被馈送至混频器16b,并与 本地信号相乘。混频器16b的输出为R2。
此外,在生成误差因子Eijd之前的信号被馈送至桥路14a。馈送至桥路14a 的信号被馈送至混频器16a,并与本地信号相乘。混频器16a的输出为Rl。
这样,测得R1和R2 (S22)。
测得的输出Rl和R2被馈送至反射系数推导单元24。
图13(d)是表示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处于图12中所示状态的信号流图。
在图13(d)中,上式(l)成立。应注意,X标示校准工具62的负载系数。上式(2)
是通过对式(l)求解X而获得的。
反射系数推导单元24将信号的测量结果Rl和R2赋给等式(2)。此外,反
射系数推导单元24读取记录在误差因子记录单元22中的误差因子Eijd,并将
读出的误差因子Eijd赋给等式(2)。结果,反射系数推导单元24推导出校准工具62的负载因子,即输出端子19a的反射系数X (S24)。 导出的反射系数X为Xdm,如上所述。
这样,若校准工具62已曾被附连至相应输出端子19a、 19b、 19c、和19d (步骤S25中为"是"),则随后由真/假确定单元28将导出的反射系数Xam、 Xbm、 Xcm、及Xdm彼此作比较(S28)。
应注意,导出的反射系数Xam、 Xbm、 Xcm、及Xdm被馈送至真/假确定 单元28。
信号的测量结果Rl和R2是在多个输出端子19a、 19b、 19c、和19d的相 应反射系数彼此一致时获得的。因此,导出的反射系数Xam、 Xbm、 Xcm、及 Xdm被推想为与多个输出端子19a、 19b、 19c、和19d的反射系数的真值Xt 相 一 致。因此,Xam 、 Xbm 、 Xcm 、及Xdm被推想为彼此 一 致 (Xam=Xbm=Xcm=Xdm)。
若Xam、 Xbm、 Xcm、及Xdm彼此不一致,则可认为记录在误差因子记 录单元22中的误差因子Eija、 Eijb、 Eijc、及Eijd为假。换言之,记录在误差 因子记录单元22中的误差因子Eija、 Eijb、 Eijc、及Eijd与测量信号时开关分 支信号源(信号发生系统)10的误差因子Eija、 Eijb、 Eijc、及Eijd不一致。 则认为该现象是由于例如开关分支信号源10的长期变化或故障所引起的。
因此,可基于Xam、 Xbm、 Xcm、及Xdm彼此是否一致来确定记录在误 差因子记录单元22中的误差因子Eija、 Eijb、 Eijc、及Eijd为真还是为假。
若反射系数的真值Xt在信号测量之前己知,则还可基于Xam与Xt是否 一致、Xbm与Xt是否一致、Xcm与Xt是否一致、及Xdm与Xt是否一致来 确定记录在误差因子记录单元22中的误差因子Eija、 Eijb、 Eijc、及Eijd为真 还是为假。以上描述给出了将第一实施例的思想应用至开关分支信号源10。
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无需知晓反射系数的真值Xt。
现在将参照图25中的流程图给出真/假确定单元28的操作的描述。
真/假确定单元28确定导出的反射系数Xam、 Xbm、 Xcm、及Xdm彼此 是否一致(S280)。若Xam、 Xbm、 Xcm、及Xdm彼此一致(步骤S280中为 "是"),则真/假确定单元28确定记录在误差因子记录单元22中的误差因子 Eija、 Eijb、 Eijc、及Eijd为真(S281)。若Xam、 Xbm、 Xcm、及Xdm彼此不一致(步骤S280中为"否"), 则真/假确定单元28确定记录在误差因子记录单元22中的误差因子Eija、Eijb、 Eijc、及Eijd为假(S282)。
这种情形下,即使Xam、 Xbm、 Xcm、及Xdm彼此不一致,但Xam、 Xbm、 Xcm、及Xdm之间的差异在预定范围内(步骤S284中为"是"),则真/假确 定单元28确定该差异是由开关分支信号源IO的长期变化所引起的,并建议对 误差因子Eija、 Eijb、 Eijc、及Eijd进行测量(S286)。例如,使误差因子确 定设备20的显示器(未示出)显示建议对误差因子Eija、 Eijb、 Eijc、及Eijd 进行测量的消息(例如,"校准信号源")。
这种情形下,若Xam、 Xbm、 Xcm、及Xdm彼此不一致,且Xam、 Xbm、 Xcm、及Xdm之间的差异不在预定范围内(步骤S284中为"否"),则真/ 假确定单元28确定该差异是由开关分支信号源10的故障所引起的,并如此报 告(S288)例如,真/假确定单元28致使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的显示器(未 示出)显示消息(例如,"信号发生系统己经故障")。
现在将给出对确定记录在放大因子记录单元25中的放大器13的放大因子 为真还是为假的确定的操作的描述。
如上所述地执行校准工具62的附连(S20和S26),R1和R2的测量(S22)。 然后,信号的功率SG和测得的R1被馈送至放大因子推导单元23。放大因子 推导单元23将放大因子推导为L=R1/SG。然后,放大因子真/假确定单元29 基于放大因子记录单元25中记录的放大因子和放大因子推导单元23推导出的 放大因子来确定所记录的放大因子为真还是为假。
根据第二实施例,能够通过测量其中相同校准工具62连接至输出端子 19a、 19b、 19c、和19d的状态下、或什么也不连接至输出端子19a、 19b、 19c、 和19d的状态下(非连接状态)(假定输出端子19a、 19b、 19c、和19d具有 相同反射系数)的R1和R2来确定记录在误差因子记录单元22中的误差因子 Eija、 Eijb、 Eijc、及Eijd为真还是为假。此外,即使不知晓输出端子19a、 19b、 19c、和19d的反射系数的真值Xt也可作出确定。
换言之,由于能够确定记录在误差因子记录单元22中的误差因子Eija、 Eijb、 Eijc、及Eijd为真还是为假,却无需在输出端子19a、 19b、 19c、和19d上实现开路、短路、和负载(标准负载Z0)三个状态下测量误差因子Eija、 Eijb、 Eijc、和Eijd及进一步连接功率计,所以确定误差因子Eija、 Eijb、 Eijc、 和Eijd为真还是为假非常容易。
若确定误差因子Eija、 Eijb、 Eijc、和Eijd为真,则记录在误差因子记录 单元22中的误差因子Eija、 Eijb、 Eijc、和Eijd可被用作开关分支信号源(信 号发生系统)10的误差因子。由于无需测量误差因子Eija、 Eijb、 Eijc、和Eijd, 所以能够减少校准所需的工作。
此外,若确定误差因子Eija、 Eijb、 Eijc、和Eijd为假,则必需测量开关 分支信号源(信号发生系统)IO的误差因子。然而,由于无需每次测量测试器 件的电路参数时测量误差因子,所以能够减少校准所需的劳动。
第三实施例
第三实施例是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信号发生系统100具有多个信号发生 单元12 (信号发生单元12a和12b)的情形下所设的实施例。应注意,根据第 三实施例,无需在信号测量之前知晓输出端子19a的反射系数。
图14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信号发生系统100的配置。信号发生单元 lOO包括开关ll、信号发生单元12a和12b、放大器13、桥路14a和14b、混 频器16a和16b、以及输出端子19a。
在以下章节中,相同组件用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标示,并且不 做详细解释。
多个信号发生单元12a和12b与信号发生单元12相同。信号发生单元12a 和12b的输出分别由SG1和SG2来标示。
开关11将信号发生单元12a或12b中的任意一者连接至放大器13。因此, 由信号发生单元12a生成的信号或由信号发生单元12b生成的信号被馈送至放 大器13。
放大器13、桥路14a和14b、以及混频器16a和16b、以及输出端子19a 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那些相同,故略去其描述。应注意,输出端子19a是和第一 实施例中一样的单输出端子。
图15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信号发生系统100的信号流图。在图15中,混频器16a和16b的输出分别由Rl和R2标示。此外,以下 关系成立Rl=SGlxLl,如图15(a)中所示。此外,以下关系成立R2=SG2 x L2,如图15(b)中所示。应注意,Ll和L2 (S参数)是放大器13的放大因子。 由于分别由信号发生单元12a和12b生成的信号之间的频率差异,放大器13 的放大因子取不同值(L1禾BL2)。
参照图15,观察到在信号发生系统100中生成了误差因子Ella、 E12a、 E21a、以及E22a (S参数)。
图16是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的配置的功能框 图。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包括端子21a和21b、误差因子记录单元22、放大 因子推导单元23、反射系数推导单元24、放大因子记录单元25、真/假确定单 元28、以及放大因子真/假确定单元29。
端子21a和21b以及误差因子记录单元22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那些相同, 故因此略去其描述。
放大因子推导单元23基于当信号正从输出端子19a输出时信号的测量结 果Rl、及信号的功率SG1和SG2将放大因子Ll和L2推导为L1=R1/SG1、 及L2=R1/SG2。应注意,信号的功率SG1和SG2的值从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 的外部被馈送至放大因子推导单元23。此外,信号的测量结果Rl经由端子21a 被馈送至放大因子推导单元23。
放大因子记录单元25记录放大器13的放大因子Ll和L2。
放大因子真/假确定单元29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故略去其描述。
反射系数推导单元24在信号从信号发生系统100的输出端子19a输出的 状态下经由端子21a和21b接收信号的测量结果Rl和R2。此外,反射系数推 导单元24从误差因子记录单元22读取误差因子Eija。此外,反射系数推导单 元24基于信号的测量结果Rl和R2、以及误差因子Eija来推导输出端子19a 的反射系数Xml和Xm2。应注意,Xml是在信号发生单元12a连接至放大器 13时导出的(参照图17和19)。此外,Xm2是在信号发生单元12b连接至放 大器13时导出的(参照图18和19)。换言之,反射系数推导单元24分别针 对信号发生单元12a和12b导出输出端子19a的反射系数Xml和Xm2。
图19(a)和19(b)是表示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分别处于图17和18中所示状态下的信号流图。
此外,图17和18示出了其中校准工具62附连至输出端子19a的示例。 然而,也可什么都不连接输出端子19a (非连接状态)。非连接状态比连接校 准工具62的情形更容易实现,因此较优地实现非连接状态。应注意,反射所 引起的相位变化在非连接状态下为零。校准工具62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 因此省略其描述。
应注意,其中信号发生单元12a连接至放大器13的输出端子19a的状态 与其中信号发生单元12b连接至放大器13的输出端子19a的状态是相同的。
例如,当信号发生单元12a连接至放大器13时,校准工具62连接至输出 端子19a。在这种情形下,当信号发生单元12b连接至放大器13时,校准工具 62 (或具有同校准工具62相同的反射系数的校准工具)要被连接至输出端子 19a。
例如,当信号发生单元12a连接至放大器13时,什么也不连接至输出端
子19a。在这种情形下,当信号发生单元12b连接至放大器13时,什么也不连
接至输出端子19a。
真/假确定单元28基于由反射系数推导单元24导出的反射系数Xml与 Xm2是否彼此一致来确定记录在误差因子记录单元22中的误差因子Eija为真 还是为假。
具特而言,若Xml与Xm2彼此一致,则真/假确定单元28确定误差因子 Eija为真。真/假确定单元28—旦确定误差因子Eija为假,就建议对误差因子 Eija进行测量或者报告信号发生系统100的失败。
例如,即使真/假确定单元28确定误差因子Eija为假,但Xml与Xm2之 间的差异在预定范围内,则真/假确定单元28确定这是由于信号发生系统100 的长期变化引起的,并建议对误差因子Eija进行测量。
此外,例如,若真/假确定单元28确定误差因子Eija为假,且Xml与Xm2 之间的差异超过预定范围,则真/假确定单元28确定这是由于信号发生系统100 的故障引起的,并如此报告。
应注意,其中Xml与Xm2彼此一致的情形意味着Xml=Xm2的情形。然 而,即使关系Xml-Xm2不成立,但Xml与Xm2之间的差异在所准许的范围 内,则认为Xml与Xm2彼此一致。现在将参照图26和27中的流程图给出第三实施例的操作的描述。图26 是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的操作的流程图。图27是示 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的真/假确定单元28的操作的流程 图。
首先,将校准工具62附连至信号发生系统100的输出端子19a (S30)。 此外,将信号发生系统100的混频器16a连接至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的端子 21a,并将信号发生系统100的混频器16b连接至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的端子 21b。
此外,开关11将某一信号发生单元(诸如信号发生单元12a)连接至放 大器13 (S31)。
图17示出了其中校准工具62被连接至输出端子19a、混频器16a和16b 分别连接至端子21a和21b、以及信号发生单元12a连接至放大器13的状态。 应注意,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的端子21a和21b、及反射系数推导单元24之 外的其他组件未在图17中示出。Rl是在生成误差因子Eija之前信号的测量结 果。R2是反射信号的测量结果。R1和R2是信号的测量结果。
应注意,反射信号是信号(al)从输出端子19a输出并随后被校准工具 62反射的结果信号(bl)。此外,被校准工具62反射的信号(bl)经由开关 18被馈送至桥路14b。馈送至桥路14b的反射信号被馈送至混频器16b,并与 本地信号相乘。混频器16b的输出为R2。
此外,在生成误差因子Eija之前的信号被馈送至桥路14a。馈送至桥路14a 的信号被馈送至混频器16a,并与本地信号相乘。混频器16a的输出为Rl。
这样,测得R1和R2 (S32)。
测得的输出Rl和R2被馈送至反射系数推导单元24。
图19(a)是表示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处于图17中所示状态的信号流图。
在图19(a)中,上式(l)成立。应注意,X标示校准工具62的负载系数。上式(2)
是通过对式(l)求解X而获得的。
反射系数推导单元24将信号的测量结果Rl和R2赋给等式(2)。此外,反
射系数推导单元24读取记录在误差因子记录单元22中的误差因子Eija,并将
读出的误差因子Eija赋给等式(2)。结果,反射系数推导单元24推导出校准工具62的负载因子,即输出端子19a的反射系数X (S34)。 导出的反射系数X为Xml,如上所述。
然后,另一信号发射单元被连接至放大器13 (S36),直至所有信号发生 单元12a和12b都己被连接至放大器13 (步骤S35中为"是")。
例如,开关11将另一信号发生单元(诸如信号发生单元12b)连接至放 大器13。
图18示出了其中校准工具62被连接至输出端子19a、混频器16a和16b 分别连接至端子21a和21b、以及信号发生单元12b连接至放大器13的状态。 应注意,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的端子21a和21b、及反射系数推导单元24之 外的其他组件未在图18中示出。Rl是在生成误差因子Eija之前信号的测量结 果。R2是反射信号的测量结果。R1和R2是信号的测量结果。
应注意,反射信号是信号(al)从输出端子19a输出并随后被校准工具 62反射的结果信号(bl)。此外,被校准工具62反射的信号(bl)经由开关 18被馈送至桥路14b。馈送至桥路14b的反射信号被馈送至混频器16b,并与 本地信号相乘。混频器16b的输出为R2。
此外,在生成误差因子Eija之前的信号被馈送至桥路14a。馈送至桥路14a 的信号被馈送至混频器16a,并与本地信号相乘。混频器16a的输出为Rl。
这样,测得R1和R2 (S32)。
测得的输出Rl和R2被馈送至反射系数推导单元24。
图19(b)是表示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处于图18中所示状态的信号流图。 在图19(b)中,上式(l)成立。应注意,X标示校准工具62的负载系数。上式(2) 是通过对等式(l)求解X所得到的。
反射系数推导单元24将信号的测量结果Rl和R2赋给等式(2)。此外,反 射系数推导单元24读取记录在误差因子记录单元22中的误差因子Eija,并将 读出的误差因子Eija赋给等式(2)。结果,反射系数推导单元24推导出校准工 具62的负载因子,即输出端子19a的反射系数X (S34)。
导出的反射系数X为Xm2,如上所述。
这样,若所有信号发生单元12a和12b都己被连接至放大器13 (步骤35 中为"是"),则由真/假确定单元28将导出的反射系数Xml与Xm2相互作比较(S38)。
应注意,导出的反射系数Xml和Xm2被馈送至真/假确定单元28。
信号的测量结果Rl和R2是针对单输出端子19a获得的。导出的反射系 数Xml和Xm2被推想为与输出端子19a的真值Xt相一致。因此,Xml禾卩Xm2 被推想为彼此一致(Xml=Xm2)。
若Xml与Xm2彼此不一致,则可认为记录在误差因子记录单元22中的 误差因子Eija为假。换言之,记录在误差因子记录单元22中的误差因子Eija 与在测量信号时信号发生系统100的误差因子Eija不一致。则认为该现象是由 于例如信号发生系统100的长期变化或故障所引起的。
因此,可基于Xml与Xm2彼此是否一致来确定记录在误差因子记录单元 22中的误差因子Eija为真还是为假。
若反射系数的真值Xt在信号测量之前已知,则还可基于Xml与Xt是否 一致、以及Xm2与Xt是否一致来确定记录在误差因子记录单元22中的误差 因子Eija为真还是为假。以上描述给出了将第一实施例的思想应用至根据第三 实施例的信号发生系统100。
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无需知晓反射系数的真值Xt。
现在将参照图27中的流程图给出真/假确定单元28的操作的描述。
真/假确定单元28确定导出的反射系数Xml与Xm2彼此是否一致(S380)。 若Xml与Xm2相一致(步骤S380中为"是"),则真/假确定单元28确定 记录在误差因子记录单元22中的误差因子Eija为真(S381)。
若Xml与Xm2彼此不相一致(步骤S380中为"否"),则真/假确定单 元28确定记录在误差因子记录单元22中的误差因子Eija为假(S382)。
这种情形下,即使Xml与Xm2彼此不相一致,但Xml与Xm2之间的差 异在预定范围内(步骤S384中为"是"),则真/假确定单元28确定该差异 是由信号发生系统100的长期变化所引起的,并建议对误差因子Eija进行测量 (S386)。例如,使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的显示器(未示出)显示建议对误 差因子Eija进行测量的消息(例如,"校准信号发生系统")。
若Xml与Xm2彼此不相一致,且Xml与Xm2之间的差异不在预定范围 内(步骤S384中为"否"),则真/假确定单元28确定信号发生系统100已经故障,并如此报告(S388)。例如,真/假确定单元28致使误差因子确定设 备20的显示器(未示出)显示消息(例如,"信号发生系统已经故障")。
现在将给出对确定记录在放大因子记录单元25中的放大器13的放大因子 为真还是为假的确定的操作的描述。
如上所述地实施校准工具62的附连(S30)、信号发生单元的连接(S31 和S36)以及Rl和R2的测量(S32)。然后,信号的功率SG1和SG2以及测 得的Rl被馈送至放大因子推导单元23。放大因子推导单元23将放大因子Ll 推导为L1-R1/SG1,并将放大因子L2推导为L2二R1/SG2。然后,放大因子真 /假确定单元29基于放大因子记录单元25中记录的放大因子和放大因子推导单 元23推导出的放大因子来确定所记录的放大因子为真还是为假。
根据第三实施例,能够通过在校准工具62连接至输出端子19a或什么也 不连接至输出端子19a (非连接状态)时测量Rl和R2来确定记录在误差因子 记录单元22中的误差因子Eija为真还是为假。此外,即使不知晓输出端子19a 的反射系数的真值Xt也可作出确定。
换言之,由于能够确定记录在误差因子记录单元22中的误差因子Eija为 真还是外假,却无需在输出端子19a上实现开路、短路、和负载(标准负载 ZO)三个状态下测量误差因子Eija及连接功率计,所以确定误差因子Eija为 真还是为假非常容易。
若确定误差因子Eija为真,则记录在误差因子记录单元22中的误差因子 Eija可被用作信号发生系统100的误差因子。由于无需测量误差因子Eija,所
以能够减少校准所需的工作。
此外,若确定误差因子Eija为假,则必需测量信号发生系统100的误差因 子。然而,由于无需每次测量测试器件的电路参数时测量误差因子,所以能够 减少校准所需的工作。
现在将给出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的应用形式的示例的描述。
图20示出了当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被用作输出校正设备1时输出校正设 备1的配置的示例。
信号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开关分支信号源10的输出端子19d输出。此外, 信号的功率将被调节至一目标。在这种情形下,必需在考虑第四端口误差因子Eijd的影响的情况下调节放大器13的增益。
输出校正设备1的输出包括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和信号功率调节单元
30。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的具体描述已经给出,而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从误 差因子记录单元22中读取第四端口误差因子Eijd,并将读出的第四端口误差 因子Eijd馈送至信号功率调节单元30。应注意,第四端口误差因子Eijd已被 真/假确定单元28确定为真。
信号功率调节单元30基于误差因子确定设备30馈送的第四端口误差因子 Eijd来调节信号功率。例如,信号功率调节单元30通过调节例如放大器13的 增益来调节信号功率。该调节可将从输出端子19d输出的信号的功率调节至一 目标。
应注意,必需将来自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的第一端口误差因子Eija馈送 至信号功率调节单元30以便将从输出端子19a输出的信号的功率调节至一目 标。信号功率调节单元30基于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馈送的第一端口误差因子 Eija来调节信号功率。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从误差因子记录单元22读取第一 端口误差因子Eija,并将读出的第一端口误差因子Eija馈送至信号功率调节单 元30。应注意,第一端口误差因子Eija已被真/假确定单元28确定为真。
应注意,必需将来自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的第二端口误差因子Eijb馈送 至信号功率调节单元30以便将从输出端子19b输出的信号的功率调节至一目 标。信号功率调节单元30基于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馈送的第二端口误差因子 Eijb来调节信号功率。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从误差因子记录单元22读取第二 端口误差因子Eijb,并将读出的第二端口误差因子Eijb馈送至信号功率调节单 元30。应注意,第二端口误差因子Eijb已被真/假确定单元28确定为真。
应注意,必需将来自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的第三端口误差因子Eijc馈送 至信号功率调节单元30以便将从输出端子19c输出的信号的功率调节至一目 标。信号功率调节单元30基于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馈送的第三端口误差因子 Eijc来调节信号功率。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从误差因子记录单元22读取第三 端口误差因子Eijc,并将读出的第三端口误差因子Eijc馈送至信号功率调节单 元30。应注意,第三端口误差因子Eijc己被真/假确定单元28确定为真。
现在将给出其中代替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开关分支信号源10将从根据第一和第三实施例的信号发生系统100输出的信号的功率调节至一目标的情形的描
述。在这种情形下,必需在考虑第一端口误差因子Eija的影响的情况下调节放 大器13的增益。同时在这种情形下,输出校正设备1的配置与上述相同。信 号功率调节单元30基于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馈送的第一端口误差因子Eija来 调节信号功率。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从误差因子记录单元22读取第一端口误 差因子Eija,并将读出的第一端口误差因子Eija馈送至信号功率调节单元30。 应注意,第一端口误差因子Eija已被真/假确定单元28确定为真。
图21示出了当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被应用于反射系数测量设备2时反射 系数测量设备2的配置的示例。
假定测试器件(DUT) 66连接至开关分支信号源10的输出端子19以测 量DUT66的反射系数。能够基于R1和R2获得DUT66的反射系数。在这种 情形下,必需在考虑第四端口误差因子Eijd的影响的情况下获取反射系数。
反射系数测量设备2包括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和反射系数测量单元40。 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的具体描述已经给出,而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从误差因 子记录单元22中读取第四端口误差因子Eijd并将读出的第四端口误差因子 Eijd馈送至反射系数测量单元40。应注意,第四端口误差因子Eijd已被真/假 确定单元28确定为真。
反射系数测量单元40基于在生成第四端口误差因子Eijd之前信号测量的 结果R1、由被DUT66反射的信号产生的信号的测量的结果R2 (由被DUT反 射的信号产生的信号经由开关18和桥路14b被馈送至混频器16b)、以及误差 因子确定设备20所馈送的第四端口误差因子Eijd来测量DUT 66的反射系数。
为了测量连接至输出端子19a的DUT66的反射系数,第一端口误差因子 Eija从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被馈送至反射系数测量单元40。反射系数测量单 元40基于Rl和R2、以及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馈送的第一端口误差因子Eija 来测量DUT 66的反射系数。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从误差因子记录单元22读 取第一端口误差因子Eija,并将读出的第一端口误差因子Eija馈送至反射系数 测量单元40。应注意,第一端口误差因子Eija已被真/假确定单元28确定为真。
为了测量连接至输出端子19b的DUT66的反射系数,第二端口误差因子 Eijb从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被馈送至反射系数测量单元40。反射系数测量单元40基于R1和R2、以及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馈送的第二端口误差因子Eijb 来测量DUT 66的反射系数。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从误差因子记录单元22读 取第二端口误差因子Eijb,并将读出的第二端口误差因子Eijb馈送至反射系数 测量单元40。应注意,第二端口误差因子Eijb已被真/假确定单元28确定为真。
为了测量连接至输出端子19c的DUT66的反射系数,第三端口误差因子 Eijc从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被馈送至反射系数测量单元40。反射系数测量单 元40基于Rl和R2、以及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馈送的第三端口误差因子Eijc 来测量DUT 66的反射系数。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从误差因子记录单元22读 取第三端口误差因子Eijc,并将读出的第三端口误差因子Eijc馈送至反射系数 测量单元40。应注意,第三端口误差因子Eijc己被真/假确定单元28确定为真。
现在将给出其中代替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开关分支信号源10将测试器件 (DUT) 66连接至根据第一和第三实施例的信号发射系统100的输出端子19a 且要测量DUT66的反射系数的情形的描述。在这种情形下,必需在考虑第一 端口误差因子Eija的影响的情况下获取反射系数。同时在该情形下,反射系数 测量设备2的配置与上述相同。反射系数测量单元40基于R1和R2、以及误 差因子确定设备20馈送的第一端口误差因子Eija来测量DUT 66的反射系数。 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从误差因子记录单元22读取第一端口误差因子Eija,并 将读出的第一端口误差因子Eija馈送至反射系数测量单元40。应注意,第一 端口误差因子Eija己被真/假确定单元28确定为真。
在以上实施例中,己经给出了仅有一个信号发生系统IOO (第一和第三实 施例)或仅有一个开关分支信号源10 (第二实施例)的情形的描述。然而,即 使存在两个或更多信号发生系统100,根据以上实施例的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 可连接至各信号发生系统100并仍可使用。然而,即使存在两个或更多开关分 支信号源10,根据以上实施例的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可连接至各开关分支信 号源10并仍可使用。
此外,上述实施例可用以下方式实现。计算机设有CPU、硬盘、以及介 质(诸如软盘(注册商标)和CD-ROM)读取器,且介质读取器被致使读取记 录有实现上述相应组件(诸如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的程序的介质,由此将该 程序安装在硬盘上。该方法还可实现上述功能。
权利要求
1. 一种误差因子确定设备,包括误差因子记录装置,记录信号发生系统中的误差因子,所述信号发生系统包括用于生成信号的信号发生单元和用于输出所述信号的输出端子;反射系数推导装置,基于当所述信号正从所述输出端子输出时所述信号的测量结果、及记录在所述误差因子记录装置中的所述误差因子来推导所述输出端子的反射系数;以及真/假确定装置,基于所述导出反射系数、及所述反射系数的真值确定所记录的误差因子为真还是为假。
2. —种误差因子确定设备,包括误差因子记录装置,记录信号发生系统中的误差因子,所述信号发生系统 包括用于生成信号的信号发生单元和用于输出所述信号的多个输出端子;反射系数推导装置,基于当所述信号正从所述输出端子输出时所述信号的 测量结果、及记录在所述误差因子记录装置中的所述误差因子来推导所述多个 输出端子的各反射系数;以及真/假确定装置,基于所述导出反射系数彼此是否一致确定所记录的误差 因子为真还是为假,其中所述信号的所述测量结果是在所述多个输出端子的各反射系数彼此 一致时获得的。
3. —种误差因子确定设备,包括误差因子记录装置,记录信号发生系统中的误差因子,所述信号发生系统 包括用于生成信号的多个信号发生单元和用于输出所述信号的单个输出端子;反射系数推导装置,基于当所述信号正从所述输出端子输出时所述信号的 测量结果、及记录在所述误差因子记录装置中的所述误差因子来推导所述输出 端子分别对应所述多个信号发生单元的反射系数;以及真/假确定装置,基于所述导出反射系数彼此是否一致确定所记录的误差 因子为真还是为假。
4. 如权利要求1到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误差因子确定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的所述测量结果包括在生成所述误差因子前所述信号的测量结果和 所述信号的反射的测量结果。
5. 如权利要求1到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误差因子确定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是在校准工具连接至所述输出端子时测得的;以及 所述校准工具实现包括开路状态、短路状态、标准负载状态、及任意负载状态的任意状态。
6. 如权利要求1到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误差因子确定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发生系统包括将所述信号放大的放大器,所述误差因子确定设备包 括放大因子记录装置,记录所述放大器的放大因子;放大因子推导装置,基于当所述信号正从所述输出端子输出时所述信号的 所述测量结果及所述信号的功率来推导所述放大因子;以及放大因子真/假确定装置,基于所记录的放大因子和所述导出放大因子确定所记录的放大因子为真还是为假。
7. 如权利要求1到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误差因子确定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真/假确定装置基于确定所记录的误差因子为真还是为假的结果建议对所 述误差因子进行测量、或报告所述信号发生系统故障。
8.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误差因子确定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输出端子为相同类型;以及所述信号是在所述多个输出端子处于非连接状态时测得的。
9.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误差因子确定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是在同一校准工具连接至所述多个输出端子时测得的;以及 所述校准工具实现包括开路状态、短路状态、标准负载状态、及任意负载状态的任意状态。
10. —种输出校正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到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误差因子确定设备;以及 信号功率调节装置,基于被所述真/假确定装置确定为真的所述误差因子 调节所述信号的功率。
11. 一种反射系数测量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到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误差因子确定设备;以及 反射系数测量装置,当测试器件连接至所述输出端子时基于在生成所述误 差因子之前所述信号的测量结果、所述信号的反射的测量结果、及被所述真/ 假确定装置确定为真的所述误差因子来测量测试器件的反射系数。
12. —种误差因子确定方法,包括-误差因子记录步骤,记录信号发生系统中的误差因子,所述信号发生系统 包括用于生成信号的信号发生单元和用于输出所述信号的输出端子;反射系数推导步骤,基于当所述信号正从所述输出端子输出时所述信号的 测量结果、及在所述误差因子记录步骤中记录的所述误差因子来推导所述输出 端子的反射系数;以及真/假确定步骤,基于所述导出反射系数、及所述反射系数的真值确定所 记录的误差因子为真还是为假。
13. —种误差因子确定方法,包括误差因子记录步骤,记录信号发生系统中的误差因子,所述信号发生系统 包括用于生成信号的信号发生单元和用于输出所述信号的多个输出端子;反射系数推导步骤,基于当所述信号正从所述输出端子输出时所述信号的 测量结果、及在所述误差因子记录步骤中记录的所述误差因子来推导所述多个 输出端子的各反射系数;以及真/假确定步骤,基于所述导出反射系数彼此是否一致确定所记录的误差 因子为真还是为假,其中所述信号的所述测量结果是在所述多个输出端子的各反射系数彼此 一致时获得的。
14. 一种误差因子确定方法,包括误差因子记录步骤,记录信号发生系统中的误差因子,所述信号发生系统 包括用于生成信号的多个信号发生单元和用于输出所述信号的单个输出端子;反射系数推导步骤,基于当所述信号正从所述输出端子输出时所述信号的 测量结果、及在所述误差因子记录步骤中记录的所述误差因子来推导所述输出 端子分别对应所述多个信号发生单元的反射系数;以及真/假确定步骤,基于所述导出反射系数彼此是否一致确定所记录的误差因子为真还是为假。
15. —种由计算机执行以实施误差因子确定过程的指令程序,包括 误差因子记录步骤,记录信号发生系统中的误差因子,所述信号发生系统包括用于生成信号的信号发生单元和用于输出所述信号的输出端子;反射系数推导步骤,基于当所述信号正从所述输出端子输出时所述信号的测量结果、及在所述误差因子记录步骤中记录的所述误差因子来推导所述输出端子的反射系数;以及真/假确定步骤,基于所述导出反射系数、及所述反射系数的真值确定所记录的误差因子为真还是为假。
16. —种由计算机执行以实施误差因子确定过程的指令程序,包括 误差因子记录步骤,记录信号发生系统中的误差因子,所述信号发生系统包括用于生成信号的信号发生单元和用于输出所述信号的多个输出端子;反射系数推导步骤,基于当所述信号正从所述输出端子输出时所述信号的测量结果、及在所述误差因子记录步骤中记录的所述误差因子来推导所述多个输出端子的各反射系数;以及真/假确定步骤,基于所述导出反射系数彼此是否一致确定所记录的误差因子为真还是为假,其中所述信号的所述测量结果是在所述多个输出端子的各反射系数彼此一致时获得的。
17. —种由计算机执行以实施误差因子确定过程的指令程序,包括 误差因子记录步骤,记录信号发生系统中的误差因子,所述信号发生系统包括用于生成信号的多个信号发生单元和用于输出所述信号的单个输出端子; 反射系数推导步骤,基于当所述信号正从所述输出端子输出时所述信号的测量结果、及在所述误差因子记录步骤中记录的所述误差因子来推导所述输出端子分别对应所述多个信号发生单元的反射系数;以及真/假确定步骤,基于所述导出反射系数彼此是否一致确定所记录的误差因子为真还是为假。
18. —种具有由计算机执行以实施误差因子确定过程的指令程序的计算 机可读介质,包括误差因子记录步骤,记录信号发生系统中的误差因子,所述信号发生系统 包括用于生成信号的信号发生单元和用于输出所述信号的输出端子;反射系数推导步骤,基于当所述信号正从所述输出端子输出时所述信号的 测量结果、及在所述误差因子记录步骤中记录的所述误差因子来推导所述输出 端子的反射系数;以及真/假确定步骤,基于所述导出反射系数、及所述反射系数的真值确定所 记录的误差因子为真还是为假。
19. 一种具有由计算机执行以实施误差因子确定过程的指令程序的计算 机可读介质,包括误差因子记录步骤,记录信号发生系统中的误差因子,所述信号发生系统 包括用于生成信号的信号发生单元和用于输出所述信号的多个输出端子;反射系数推导步骤,基于当所述信号正从所述输出端子输出时所述信号的 测量结果、及在所述误差因子记录步骤中记录的所述误差因子来推导所述多个 输出端子的各反射系数;以及真/假确定步骤,基于所述导出反射系数彼此是否一致确定所记录的误差 因子为真还是为假,其中所述信号的所述测量结果是在所述多个输出端子的各反射系数彼此 一致时获得的。
20. —种具有由计算机执行以实施误差因子确定过程的指令程序的计算 机可读介质,包括误差因子记录步骤,记录信号发生系统中的误差因子,所述信号发生系统 包括用于生成信号的多个信号发生单元和用于输出所述信号的单个输出端子;反射系数推导步骤,基于当所述信号正从所述输出端子输出时所述信号的 测量结果、及在所述误差因子记录步骤中记录的所述误差因子来推导所述输出 端子分别对应所述多个信号发生单元的反射系数;以及真/假确定步骤,基于所述导出反射系数彼此是否一致确定所记录的误差 因子为真还是为假。
全文摘要
一种误差因子确定设备20包括误差因子记录单元,记录信号发生系统100中的误差因子Eija,该信号发生系统100包括用于生成信号的信号发生单元12的信号发生单元12和用于输出信号的输出端子19a;反射系数推导单元24,基于当信号正从输出端子19a输出时信号的测量结果R1和R2及记录在误差因子记录单元中的误差因子Eija来推导输出端子19a的反射系数Xm;以及真/假确定单元,基于导出的反射系数Xm及反射系数的真值确定所记录的误差因子Eija为真还是为假。
文档编号G01R35/00GK101512373SQ20078003250
公开日2009年8月19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06年8月31日
发明者中山喜和, 关根浩幸, 春田将人 申请人:株式会社爱德万测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