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故障指示器上的卡线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55360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故障指示器上的卡线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卡线机构,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故障指示器上的卡线机构。
背景技术
在配电线路中使用的故障指示器,设有卡线机构。现有指示器的卡线结构繁多,均 有以下有待改进的缺点安装时必须使用专用的安装工具;卡线结构磁通回路的可动间隙 较多,影响输出的感应电势;由于接缝较多,一致性相对较差,对于测量电流的精度有影响。 尤其架空导线尺寸有很大的差别,导线中心在整个磁回路中的位置不同,引起感应电势变 化很大,直接影响测量的精度。 如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00年8月9日授权公告的,专利号为CN99244604. X,专利 名称为"电力线路短路故障指示器"的实用新型专利。主要由卡线部分、显示部分及逻辑判 断和控制电路部分组成;卡线部分由销栓、V型垫块、立柱、顶簧等组成;显示部分及逻辑判 断和控制电路部分设于壳体内;立柱的下端连接固定于壳体上端面,其上部开有供销栓穿 入的通孔,顶簧设在壳体端面的中部,其上端连接设有V型垫块;该方案中,卡线部分结构 较为复杂,在安装时需要手动操作安装,十分不便。另外,该方案卡线结构线缆卡固后可动 间隙较多,影响输出的感应电势。 另夕卜,如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02年8月21日授权公告的,专利号为 CN01270963. 8,专利名称为"电力线路短路故障指示器"的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案是包 括指示器本体、卡线部分,其特征是所述的卡线部分包括一个长柱、一个动板和一个短柱, 动板的头部和长柱的上端相接触,长柱和短柱固定地设置在指示器本体上,长柱和短柱在 指示器本体内与信号线圈连接,短柱与动板之间用铰链连接,在铰链轴上设有复位弹簧和 压线弹簧,复位弹簧位于动板的外侧,压线弹簧位于动板的内侧,动板和复位弹簧可转动地 固定在短柱的上端。该方案中起到压紧作用的仅为一个压线弹簧,对于线缆的压紧力有限, 而且基础为点接触,不能很好的降低磁阻,减少漏磁,提高指示器灵敏度的特点。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故障指示器上的 卡线机构。通过储能机构与释能机构的配合动作,安装时不用再手动进行操作,直接将卡线 装置抵靠于线缆上即可实现安装。另外在第一钮簧的基础上增设第二钮簧,第二钮簧从线 缆的下部向上抵押线缆与第一钮簧相下抵押线缆形成相对作用,使线缆更为稳固,可动间 隙小, 一致性高,从而进一步降低磁阻,减少漏磁,提高检测灵敏度。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故障指示器上的卡线机构,包括左 磁板、右磁板、动板,所述左磁板与右磁板之间形成容置线缆的空腔,所述左磁板和右磁板 的一端与线圈连接并固定于故障指示器中,所述动板与右磁板的另一端可转动的配合连 接,在所述右磁板与动板之间连接有可驱使动板转动/复位的复位弹簧,所述左磁板上设 有第一钮簧,所述第一钮簧的一端抵靠于所述左磁板上、作用端抵靠于位于所述空腔内的线缆上,所述左磁板设有储能机构,所述储能机构与所述第一钮簧的作用端相配合使第一 钮簧处于储能状态;所述动板在所述复位弹簧的驱动下作用于所述储能机构使所述第一钮 簧由储能状态转为释能状态;所述右磁板还设有第二钮簧,所述第二钮簧的一端抵靠于所 述右磁板上、作用端位于所述空腔内。 本实用新型还采用如下附属技术方案所述储能机构为设于所述左磁板另一端两 侧的挡块,所述两侧挡块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动板的宽度; 所述左磁板和右磁板的横截面为U形; 所述第一钮簧和第二钮簧均为双钮簧,包括中心臂和两侧长臂,所述左磁板、右磁 板上开有用于安装第一钮簧和第二钮簧的通孔,所述第一钮簧和第二钮簧分别通过轴销穿 过通孔与左磁板、右磁板连接; 所述第一钮簧的中心臂抵靠于所述左磁板上,其两侧长臂向外侧分开、形成夹角, 且分别抵靠于所述挡块上与所述动板相对应; 所述第二钮簧的中心臂抵靠于所述右磁板上,其两侧长臂抵靠于位于所述空腔中 的线缆上; 所述左磁板和右磁板上均开有可使双钮簧的两侧长臂上下移动的豁口 ; 所述动板为L形结构,包括底部和上部,在所述上部与底部连接初向外延伸有防
脱罩,所述防脱罩与底部之间形成与所述右磁板转动配合的空隙; 所述动板包括弯板和盖板,所述弯板为L形,所述盖板的横截面为U形,所述盖板
盖于所述弯板上并与所述弯板之间形成与所述右磁板转动配合的空隙; 所述复位弹簧为O形弹片,两端设有凸起,并分别与右磁板和动板相卡接。 采用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为(1)本实用新型通过动板的宽度大于左磁板
另一端两侧挡块之间的宽度,当动板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向下转动时,动板的前端顶靠卡
于挡块上的第一钮簧,将第一钮簧从挡块上顶开,从而将第一钮簧的储能状态释放,使第一
钮簧下压抵靠于线缆上。复位弹簧、动板以及第一钮簧之间的相互配合动作,卡线装置在安
装时不用再手动进行操作,直接将卡线装置抵靠于线缆上即可实现安装,操作十分方便快
捷。(2)本实用新型在第一钮簧的基础上另外增设第二钮簧,第二钮簧安装于右磁板上,第
二钮簧从线缆的下部向上抵押线缆,与第一钮簧向下抵押线缆形成相互的挤压作用,使线
缆更为稳固,可动间隙小,一致性高,从而进一步降低磁阻,减少漏磁,提高检测灵敏度。(3)
本实用新型将左磁板和右磁板的形状设计为横截面成U形的结构,抗弯折、强度更好,延长
使用寿命,也保证了因为左右磁板的变形而导致的可动间隙增多、影响输出感应电动势。 (4)在第一钮簧和第二钮簧的以及动板的共同作用下,线缆仅有两个可动间隙,其中一个间 隙靠近动板为面接触,可大大减小磁路的磁阻,有效提高输出感应电势,一致性、可靠性进
一步提咼°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磁板正面结构图; 图3为图2的侧面结构图; 图4为图2的横截面示意图;[0021]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右磁板正面结构图; 图6为图5的侧面结构图; 图7为图6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钮簧、第二钮簧所采用的双钮簧结构图; 图9为图8的侧面结构图; 图10为图8仰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动板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述 如图1至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故障指示器上的卡线机构,包 括动板1、左磁板2、右磁板3,所述左磁板2与右磁板3之间形成容置线缆的空腔a。如图 2、图5所示,所述左磁板2和右磁板3的一端分别开有安装孔22和32,安装孔22和安装 孔32之间与线圈8连接并固定于故障指示器中,线圈8为电磁线圈,与故障指示器连接为 故障指示器提供所需的工作电源。 所述动板1与右磁板3的另一端可转动的配合连接,在所述右磁板3与动板1之 间连接有可驱使动板1转动/复位的复位弹簧4。 所述左磁板2上设有第一钮簧5,所述第一钮簧5的一端抵靠于所述左磁板2上、 作用端抵靠于位于所述空腔a内的线缆上,所述左磁板2设有储能机构,所述储能机构与所 述第一钮簧5的作用端相配合使第一钮簧5处于储能状态;所述动板1在所述复位弹簧4 的驱动下作用于所述储能机构使所述第一钮簧5由储能状态转为释能状态;所述右磁板3 还设有第二钮簧6,所述第二钮簧6的一端抵靠于所述右磁板3上、作用端位于所述空腔a 内。这里所述的储能状态是指钮簧在外界作用下处于压縮状态,当外界作用力消失后,该压 縮状态会在钮簧自身的弹性复位下释放。 如图2所示,所述储能机构为设于所述左磁板2另一端两侧的挡块21,所述两侧 挡块21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动板1的宽度。通过设置动板1的宽度大于左磁板2另一端 两侧挡块21之间的宽度,在安装卡线装置时,直接将动板1抵靠线缆9,如图13所示,线缆 9向下抵押动板1到一定位置后,动板1在复位弹簧4的作用下瞬时向下转动复位,动板1 的前端顶靠卡于挡块21上的第一钮簧5,将第一钮簧5从挡块21上顶开,从而将第一钮簧 5的储能状态释放,使第一钮簧5下压抵靠于线缆上9。复位弹簧4、动板1以及第一钮簧 5之间的相互配合动作,卡线装置在安装时不用再手动进行操作,直接将卡线装置抵靠于线 缆上即可实现安装,操作十分方便快捷。 另外,本实用新型在第一钮簧5的基础上另外增设第二钮簧6,第二钮簧6安装于 右磁板3上,第二钮簧6从线缆9的下部向上抵押线缆,与第一钮簧5向下抵押线缆9形 成相互的挤压作用,使线缆更为稳固,可动间隙小, 一致性高,从而进一步降低磁阻,减少漏 磁,提高检测灵敏度。[0037]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左磁板2和右磁板3的横截面为U形。抗弯折、强度更好,延 长使用寿命,也保证了因为左右磁板的变形而导致的可动间隙增多、影响输出感应电动势。 如图8至图9所示,所述第一钮簧5和第二钮簧6均为双钮簧,包括中心臂和两侧长臂。如 图3、图5所示,所述左磁板2、右磁板3上开有用于安装第一钮簧5和第二钮簧6的通孔c, 如图1、图13、图14所示,所述第一钮簧5和第二钮簧6分别通过轴销7穿过通孔c与左磁 板2、右磁板3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钮簧5的中心臂51抵靠于所述左磁板2上,如图10所 示,其两侧长臂52向外侧分开、形成夹角,且分别抵靠于所述挡块21上与所述动板1相对 应。当动板1在复位弹簧1的作用下向下转动顶靠到挡块21上的长臂52时,长臂被其顶 开,由于两侧长臂向外侧分开形成夹角,因此在顶开的过程中,两侧长臂52就会与挡块21 分离,从而由储能状态转为势能状态,长臂52向下复位从而下压线缆9。 所述第二钮簧6的中心臂61抵靠于所述右磁板3上,其两侧长臂62抵靠于位于所 述空腔a中的线缆9上。当线缆9进入空腔a中,且第一钮簧5的两侧长臂52复位下压, 共同作用使线缆的固定更为稳固,在第一钮簧5和第二钮簧6的以及动板1的共同作用下, 线缆仅有两个可动间隙,其中一个间隙靠近动板为面接触,可大大减小磁路的磁阻,有效提 高输出感应电势,一致性、可靠性进一步提高。 如图2、图3所示,所述左磁板2和右磁板3上均开有可使双钮簧的两侧长臂上下 移动的豁口 b。安装第一钮簧5时,轴销7穿过左磁板2上的通过c和第一钮簧5连接,两 侧长臂52从豁口 b中穿出,并将两侧长臂52转动到与左磁板2上的挡块21相卡合的位置。 当安装卡线装置时,将动板1对准线缆9并向上抵押,线缆9会反向向下抵押动板l,动板1 在线缆9的抵押下转动,复位弹簧4驱动动板1转动,使动板1的前端顶靠位于挡块21上 的两侧长臂52,使长臂52与挡块21分开,完成由储能状态向释能状态的转换,从而向下抵 押进入空腔a中的线缆9,如图13、图14所示的过程。 如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板1的其中一种结构,所述动板1为L形结 构,包括底部11和上部12,在所述上部12与底部11连接处向外延伸有防脱板121,所述防 脱板121与底部11之间形成与所述右磁板3转动配合的空隙a'。当动板1与右磁板3的 另一端连接时,将右磁板3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的空隙a'中即可。动板1在复位弹簧的作用 下绕着右磁板3转动。 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板1的另一种结构,所述动板1包括弯板11 和盖板12,所述弯板11为L形,所述盖板12的横截面为U形,所述盖板12盖于所述弯板 11上并与所述弯板11之间形成与所述右磁板3转动配合的空隙a'。当动板1与右磁板3 的另一端连接时,将右磁板3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的空隙a'中即可。动板1在复位弹簧4的 作用下绕着右磁板3转动。 在上述结构中,如图7所示,复位弹簧4为0形的形状,两端设有凸起,如图1、图6 所示,动板1上设有卡口 ,右磁板3上设有卡口 31 ,复位弹簧4分别与动板1和右磁板3相 卡接。 这样就构成了封闭回路,此时卡线槽口 (图中用水平阴影线表示输配电网导线的 支承部位)向上露出,这就是说,沿箭头方向往上推动接触联片3,由于开闭弹簧5的拉力
作用,使卡线机构变成如图中双点划线所示的打开状态,向上露出的槽口,将导线放入该 槽口,然后向上推动指示器,由于导线对槽口向下的压力作用,使接触联片3弹回到闭合状
6态,下压簧6就将导线压在接触联片3的槽口内,这样也就构成封闭磁路,将导线的电流信 号传输给逻辑判断电路,为指示器提供电源和电流信号。当要从导线上取下指示器时,只要 将其沿导线垂直方向下拉,导线向上产生_个推动作用力,首先顶开下压簧6,然后顶开接 触联片3,由于开闭弹簧5的拉力作用,使弹簧卡线机构变成打开状态,露出槽口,取下指示 器。因此,工作人员可以在不接触导线的情况下,输配电网也不需要停电,就能快速方便地 将指示器装到导线上或从其上拆下。
权利要求一种用于故障指示器上的卡线机构,包括动板(1)、左磁板(2)、右磁板(3),所述左磁板(2)与右磁板(3)之间形成容置线缆的空腔(a),所述左磁板(2)和右磁板(3)的一端与线圈(8)连接并固定于故障指示器中,所述动板(1)与右磁板(3)的另一端可转动的配合连接,在所述右磁板(3)与动板(1)之间连接有可驱使动板(1)转动/复位的复位弹簧(4),所述左磁板(2)上设有第一钮簧(5),所述第一钮簧(5)的一端抵靠于所述左磁板(2)上、作用端抵靠于位于所述空腔(a)内的线缆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磁板(2)设有储能机构,所述储能机构与所述第一钮簧(5)的作用端相配合使第一钮簧(5)处于储能状态;所述动板(1)在所述复位弹簧(4)的驱动下作用于所述储能机构使所述第一钮簧(5)由储能状态转为释能状态;所述右磁板(3)还设有第二钮簧(6),所述第二钮簧(6)的一端抵靠于所述右磁板(3)上、作用端位于所述空腔(a)内。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卡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机构为设于所述左磁板(2)另一端两侧的挡块(21),所述两侧挡块(21)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动板(1)的宽度。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磁板(2)和右磁板(3)的横截面为U形。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钮簧(5)和第二钮簧(6)均为双钮簧,包括中心臂和两侧长臂,所述左磁板(2)、右磁板(3)上开有用于安装第一钮簧(5) 和第二钮簧(6)的通孔(c),所述第一钮簧(5)和第二钮簧(6)分别通过轴销(7)穿过通孔(c)与左磁板(2)、右磁板(3)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钮簧(5)的中心臂(51)抵靠于所述左磁板(2)上、其两侧长臂(52)向外侧分开、形成夹角,且分别抵靠于所述挡块(21)上与所述动板(1)相对应。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卡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钮簧(6)的中心臂(61)抵靠于所述右磁板(3)上,其两侧长臂(62)抵靠于位于所述空腔(a)中的线缆(9)上。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卡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磁板(2)和右磁板(3)上均开有可使双钮簧的两侧长臂上下移动的豁口 (b)。
8. 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卡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板(1)为L形结构,包括底部(11)和上部(12),在所述上部(12)与底部(11)连接处向外延伸有防脱板(121),所述防脱板(121)与底部(11)之间形成与所述右磁板(3)转动配合的空隙(a')。
9. 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卡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板(1)包括弯板(11)和盖板(12),所述弯板(11)为L形,所述盖板(12)的横截面为U形,所述盖板(12)盖于所述弯板(11)上并与所述弯板(11)之间形成与所述右磁板(3)转动配合的空隙(a')。
10.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卡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4)为0形弹片,两端设有凸起,并分别与右磁板(3)和动板(1)相卡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故障指示器上的卡线机构,包括左磁板、右磁板、动板和空腔,左磁板上设有第一扭簧,第一扭簧的一端抵靠于左磁板上、作用端抵靠于线缆上,左磁板设有储能机构,储能机构与第一扭簧作用端相配合;右磁板还设有第二扭簧,第二扭簧的一端抵靠于右磁板上、作用端位于空腔内。本实用新型设置动板宽度大于左磁板另一端两侧挡块之间的宽度,当动板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向下转动时,动板的前端顶靠第一扭簧的长臂,将长臂从挡块上顶开,将第一扭簧的储能状态释放,下压抵靠于线缆上。复位弹簧、动板以及第一扭簧之间的相互配合动作,卡线装置在安装时不用再手动进行操作,直接将卡线装置抵靠于线缆上即可实现安装,操作十分方便快捷。
文档编号G01R1/02GK201540306SQ20092017991
公开日2010年8月4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9日
发明者张斌, 王艳 申请人:北京科锐配电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