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采集器与电表的级联接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56696阅读:34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力采集器与电表的级联接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系统中采集器的布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力采集器与电表的
级联接线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采集器是电力系统中用来采集电表数据的设备,其可以代替人工对电表的相关电量数据进行自动采集,是居民集中抄表系统的重要组成设备。 采集器采集的对象即电表大部分都是集中安装在居民公用空间的电表箱内。采集器基本上安装在电表周围的地方,例如也安装在电表箱内。按照目前的技术水平,一台采集器可以同时对同一表箱内十几台电表进行数据采集,每台电表都需要通过485总线与采集器进行数据传输。 以往485总线的接线方式就是在现场将准备的导线材料进行剪切,使之长度符合电表之间的接线距离,并且将导线两头剥线露出金属导线。然后,根据采集器下接电表的台数将若干根这样的导线相互之间头尾绞紧,形成一根级联线。级联线上的这些金属导线就成为级联线上的485接入点。这样的级联线在每个电表箱里需要两根,施工的时候需要将两根线的每个节点上的两根金属导线接入电表的485接口里紧固。这样的现场接线操作既费时又费力,而且不便于终端的日常维护。并且一旦下挂电表的数量有改变的话,加装或者拆除这样的级联线中的某一节接线也会比较困难。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现场485总线级联接线工作就成为了整个采集器终端安装接线以及日常维护过程中最费时费力的一道工序。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目前电力采集器连接线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力采集器的接线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电力采集器与电表的级联接线装置,包含至少一电表引出线、至少一采集器引出线以及至少一级联线。电表引出线连接于电表并具有第一连接器,该第一连接器具有第一连接口。采集器引出线连接于电力采集器并具有第二连接器,该第二连接器具有第二连接口。每一级联线包括导线、至少一第三连接器以及至少一第四连接器。第三连接器,连接于导线且具有第三连接口,第四连接器连接于导线且具有第四连接口 ,其中至少部分第三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一一对应连接,至少部分第四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器一一对应相连接,且其中第一连接口与第四连接口相适配,第二连接口与第三连接口相适配。 在上述的电力采集器与电表的级联接线装置中,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三连接器结构相同,所述第二连接器与所述第四连接器结构相同。 在上述的电力采集器与电表的级联接线装置中,两级联线之间通过第三连接器与第四连接器相连。
3[0010] 在上述的电力采集器与电表的级联接线装置中,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三连接
器分别包括第一外壳以及金属插针,第一外壳具有卡钩结构。金属插针的一端插入第一外壳内。 在上述的电力采集器与电表的级联接线装置中,所述电表引出线包括导线及预绝
缘端头,所述金属插针另一端通过导线连接预绝缘端头,所述预绝缘端头连接到所述电表的接线端子排。 在上述的电力采集器与电表的级联接线装置中,所述第二连接器与所述第四连接器分别包括第二外壳和金属插孔。第二外壳具有卡扣结构,金属插孔的一端插入第二外壳内。 在上述的电力采集器与电表的级联接线装置中,所述采集器弓I出线包括导线及预绝缘端头,所述金属插孔另一端通过导线连接预绝缘端头,所述预绝缘端头连接到所述电力采集器的接线端子排。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首先,通过电表引出线、采集器引出线和级联线的组合,适应性和扩展能力较强,可以适应多种环境下的电表安装需求;其次,互相配对的连接器的连接,使安装过程快捷准确,不必在现场进行导线材料的剪切。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详细说明,其中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接线装置示意图。[0017] 图2示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接线装置接线示意图。 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接线装置接线示意图。 图5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接线装置的电表引出线的分解图。 图6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接线装置的采集器引出线的分解图。 图7示出引出线的预绝缘端头连接到电表或采集器的接线端子排的示意图。 图8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接线装置的级联线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图l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接线装置示意图。图2示出图1的局部放大图。参照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的接线装置100包含至少一条级联线10、一条或多条分散的电表引出线20、以及至少一条采集器引出线30。 电表引出线20用于一一对应地连接到各电表。电表引出线20包含用于与各电表连接的预绝缘端头21、导线22以及第一连接器110。导线22连接在预绝缘端头21与第一连接器110之间。 采集器引出线30用于连接到电力采集器。采集器引出线30包含用于与电力采集器连接的预绝缘端头31、导线32以及第二连接器120。导线32连接在预绝缘端头31与第二连接器120之间。[0027] 级联线10用于连接一条或多条电表引出线20以及采集器引出线30。级联线IO包含导线11、一个或多个第三连接器130以及至少一第四连接器140。这些第三、第四连接器均以并联方式连接到导线11上,其中第三连接器130用于和第二连接器120配对连接,第四连接器140用于和第一连接器110配对连接。 上述连接器中,第一连接器110具有第一连接口 116,第二连接器120具有第二连接口 126,第三连接器130具有第三连接口 136,而第四连接器140具有第四连接口 146。为了实现上述配对连接,第一连接口 116与第四连接口 146是相适配的,而第二连接口 126与第三连接口 136是相适配的。这种适配的结构在电气连接上例如是插针和插孔和配合,接插后的插针和插孔的定义和位置一一对应且具有唯一性,这样不会造成混接或误接的错误。可选地在机械结构上可以使用卡钩和卡扣的配合,以增大锁紧力,不易脱落。[0029]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110与第三连接器130的结构可以相同,而第二连接器120与第四连接器140的结构也可以相同。这样,在接线装置中只有两种类型的连接器,这有利于简化接线装置的结构。更重要的,级联线10上的第三连接器130和第四连接器140将可以相互连接,从而实现两条或多条级联线之间的级联。 级联线10、电表引出线20、以及采集器引出线30可以根据现场安装的电表数量和排列方式,自由组合、搭配使用。图3和图4示出的两种不同的组合方式。[0031] 首先参照图3所示,在电表数量较少并且位置在同一水平位置上的情况下,安装连接相对简单。由l条级联线10、4条电表引出线20、和一条采集器引出线30组成接线装置,连接4个电表210和l个采集器220。 其次参照图4所示,在电表数量较多,且在表箱内分布在不同水平位置的情况下,
可以使多条级联线10的通过第三连接器130和第四连接器140首尾对接,组成更长的级联
线,方便扩展。在此实施例中,连接了 11个电表210和l个采集器220。 另外,对于现场有电表未装但表位已留的情况,只要级联线在对应的表位留有连
接器接头,就可以方便将来该表位的电表安装,不需要重新布线,因此该接线装置有较佳的
扩展能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接线装置可以是基于RS485协议,也可以基于其他类似协议。 图5进一步示出电表引出线20的分解图。此电表引出线20可包含呈管状的一对预绝缘端头21、一对导线22以及第一连接器110。其中第一连接器110进一步包含第一外壳112及一对金属插针114。 一对金属插针114的一端插入第一外壳112内作为电连接端,另一端通过两根导线22与一对预绝缘端头21连接。具体地说,两根导线22可以设置成两种颜色的导线,如红色和黑色,红色导线22a表示485A的引出线;黑色导线22b表示485B的引出线,如果接线装置是基于485协议的话。导线22两头剥去绝缘外皮,导线一端插入预绝缘端头21,用端头压线钳压紧紧固,导线另一端与第一连接器110上的金属插针114用压线钳压紧紧固,套入第一外壳112中。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外壳112还具有卡钩结构。[0036] 图6进一步示出采集器引出线30的分解图。此采集器引出线30可包含呈管状的一对预绝缘端头31、一对导线32以及第二连接器120。其中第二连接器120进一步包含第二外壳122及一对金属插孔124。 一对金属插孔124的一端插入第一外壳122内作为电连接端,另一端通过两根导线32与一对预绝缘端头31连接。具体地说,两根导线32可以设置成两种颜色的导线,如红色和黑色,红色导线32a表示485A的引出线;黑色导线32b表示485B的引出线,如果接线装置是基于485协议的话。导线32两头剥去绝缘外皮,导线一端插入预绝缘端头31,用端头压线钳压紧紧固,导线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器120上的金属插孔124用压线钳压紧紧固,套入第二外壳122中。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外壳122还具有卡扣结构。 图7示出引出线的预绝缘端头连接到电表或采集器的接线端子排的示意图。参照图7所示,电表引出线20/采集器引出线30的预结缘端头21/31与电能表210/电力采集器220的接线端子排212/222的其中一接线端子通过螺丝紧固连接。 图8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接线装置的级联线的分解图。级联线的组装方式多样灵活,图8所示的是其中一种方式,级联线10由1个两芯针型的第三连接器130和5个两芯孔型的第四连接器140以及若干段导线组成。 具体地说,级联线10上的第三连接器130的结构与第一连接器110的结构相同,即包括有第一外壳132以及一对金属插针134,并且第三连接器130也包括具有卡钩结构的接口 136。类似地,级联线10上的第四连接器140的结构与第二连接器120的结构相同,即包括有第二外壳142以及一对金属插孔144,并且第四连接器140也包括具有卡扣结构的接口 146。因此第三连接器130和第四连接器140可以相互连接。 级联线10中间的4个第四连接器140的每个金属插孔要连接两根导线(红色导线lla和黑色导线lib),起到级联的作用。级联线10中其余导线与第三、第四连接器130、140的装配和引出线20或30与其对应的第一、第二连接器110、 120的装配一致,在此不再展开描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描述一种用于电力采集器的总线现场级联的接线装置,可以适合目前比较复杂的电能表箱环境,该接线装置在现场施工中能方便施工人员操作,还能便于日后的终端维护和更换时的接线。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权利要求一种电力采集器与电表的级联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至少一电表引出线,连接于所述电表并具有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具有第一连接口;至少一采集器引出线,连接于所述电力采集器并具有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具有第二连接口;至少一级联线,每一级联线包括导线;至少一第三连接器,连接于所述导线且具有第三连接口;以及至少一第四连接器,连接于所述导线且具有第四连接口;其中所述级联线的至少部分第三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级联线的至少部分第四连接器与所述第一连接器一一对应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口与所述第四连接口相适配;所述第二连接口与所述第三连接口相适配。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采集器与电表的级联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 接器与所述第三连接器结构相同,所述第二连接器与所述第四连接器结构相同。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采集器与电表的级联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级联线之 间通过第三连接器与第四连接器相连。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采集器与电表的级联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 接器与所述第三连接器分别包括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具有卡钩结构;以及 金属插针,其一端插入所述第一外壳内。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力采集器与电表的级联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表引 出线包括导线及预绝缘端头,所述金属插针另一端通过导线连接预绝缘端头,所述预绝缘 端头连接到所述电表的接线端子排。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力采集器与电表的级联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 接器与所述第四连接器分别包括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具有卡扣结构;以及 金属插孔,其一端插入所述第二外壳内。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力采集器与电表的级联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器 引出线包括导线及预绝缘端头,所述金属插孔另一端通过导线连接预绝缘端头,所述预绝 缘端头连接到所述电力采集器的接线端子排。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力采集器与电表的级联接线装置,包含至少一电表引出线、至少一采集器引出线以及至少一级联线。电表引出线连接于电表并具有第一连接器,该第一连接器具有第一连接口。采集器引出线连接于电力采集器并具有第二连接器,该第二连接器具有第二连接口。每一级联线包括导线、至少一第三连接器以及至少一第四连接器。第三连接器,连接于导线且具有第三连接口,第四连接器连接于导线且具有第四连接口,其中至少部分第三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一一对应连接,至少部分第四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器一一对应相连接,且其中第一连接口与第四连接口相适配,第二连接口与第三连接口相适配。本实用新型的接线装置具有安装快捷、适应性强的特点。
文档编号G01R11/02GK201508374SQ20092020864
公开日2010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31日
发明者于颖杰, 冯宇刚, 巢献忠, 杨和洲, 沈瑞强 申请人:上海协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