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梯度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64497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重力梯度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重力梯度仪。
背景技术
在地质勘探中使用重力计,以测量地球的重力场的一阶导数。虽然在研制能够测 量地球的重力场的第一导数的重力计时已经实现了一些进展,但是因为从移动车辆的加速 度的时间波动与重力场的空间变化不同时的困难,所以仅利用基于陆地的静止仪器才能够 通常以用于有用勘探的充分精度进行这些测量。重力梯度仪(区别于重力计)用于测量重力场的二阶导数,并且使用需要下降至 正常重力的IO12分之一测量重力之间的差异的传感器。重力梯度仪通常具有形式为响应于重力梯度变化经受扭矩变化的至少一个传感 器质量块的传感器。重力梯度仪已经用于尝试定位沉积物例如包括铁矿和承载碳氢化合物的地质结 构的矿床。如果重力梯度仪能够位于飞行器中进行这种分析,这将是方便的。然而,飞行器 加速度引起比与重力梯度相关联的那些扭矩大得多的扭矩。降低这种飞行器加速度对传感 器的影响提出了一个技术挑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重力梯度仪,包括检测器,该检测器用于检测重力梯度,该检测器包括至少一个可移动的感测元件, 并且该检测器布置成响应于重力梯度的变化而产生信号;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用于在飞行器中支撑检测器,并且该支撑结构包括布置成 减小飞行器加速度向检测器传递的部件;其中该至少一个可移动的感测元件和支撑结构一起布置成当重力梯度仪被机载 并且遭受飞行器加速度时以至少IO7的因子减小飞行器加速度对信号的影响。该至少一个可移动的感测元件可以被以至少两个传感器质量块的形式设置,该至 少两个传感器质量块响应于重力梯度的变化而经历扭矩的变化,由此该至少两个传感器质 量块彼此相对移动;并且其中该信号表示该至少两个传感器质量块的相对移动。该支撑结构可以布置成以至少IO3的因子减小飞行器加速度对信号的影响;并且 其中该至少两个传感器质量块可以布置成以至少IO3的因子减小飞行器加速度对信号的影 响。该支撑结构可以包括反馈控制装置,该反馈控制装置布置成以至少IO2或者至少 IO3的因子减小飞行器加速度对信号的影响。该支撑结构还可以包括前馈控制装置,该前馈控制装置布置成以通常具有10或 者至少5数量级的、在5-100的范围内的因子减小飞行器加速度对信号的影响。该至少一个传感器元件和该支撑结构可以一起布置成以至少5X IO7或者甚至IO8的因子减小飞行器加速度对信号的影响。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至少一个传感器元件布置成围绕轴线旋转并且以如下方式布 置,即,使得该至少一个感测元件的质心在轴线的IOnm或者甚至5nm内。该重力梯度仪在一个实施例中包括用于感测加速度的加速度传感器和用于产生 作为由加速度传感器感测的加速度和调节参数这两者的函数的作用力的致动器,所述调节 参数取决于检测器部件对于所施加的作用力的机械响应性,检测器部件包括检测器,致动 器布置成施加所产生的作用力,从而减小飞行器加速度对信号的影响。该重力梯度仪可以包括用于感测加速度的另一加速度传感器;并且其中该致动器 可以进一步布置成响应于由该另一加速度传感器感测的加速度而产生作用力;并且其中该 另一加速度传感器和致动器布置在反馈装置中。可替代地,该重力梯度仪可以包括用于感测加速度的另一加速度传感器和用于响 应于由该另一加速度传感器感测的加速度产生作用力的另一致动器;并且该另一加速度传 感器和该另一致动器可以布置在反馈装置中。飞行器加速度可以包括线性加速度分量。该至少一个可移动的感测元件可以平 衡,从而当重力梯度仪被机载并且遭受飞行器加速度时以至少IO6或者甚至IO7的因子减小 线性飞行器加速度分量对信号的影响。飞行器加速度还可以包括线性和角加速度分量。该重力梯度仪可以包括至少两 个可移动的感测质量块,所述至少两个可移动的感测质量块布置成当重力梯度仪被机载并 且在飞行器中遭受飞行器加速度时以至少IO3的因子减小飞行器角加速度分量对信号的影 响。该至少两个可移动的感测质量块和支撑结构可以一起布置成当重力梯度仪被机 载并且遭受飞行器加速度时以至少IO7的因子减小线性和角度飞行器加速度分量这两者对 信号的影响。该支撑结构可以包括第一支撑结构部件和第二支撑结构部件,并且该第一支撑结 构部件可以布置成支撑该第二支撑结构部件。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部件中的一个 支撑结构可以布置成以至少0.5X IO1的因子减小飞行器加速度对信号的影响,并且第一支 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部件中的另一个支撑结构可以布置成以至少IO2的因子减小飞行器 加速度对信号的影响。本发明在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检测重力梯度信号的方法,该重力梯度仪包括检测 器,该检测器包括至少一个可移动的感测元件,并且该检测器布置成响应于重力梯度的变 化而产生信号,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使用支撑结构在飞行器中支撑检测器;减小飞行器加速度的影响;并且检测重力梯度信号;其中该至少一个可移动的感测元件和该支撑结构一起布置成当重力梯度仪被机 载并且遭受飞行器加速度时以至少IO7或者甚至IO8的因子减小飞行器加速度对信号的影 响。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本发明将得到更加充分的理解。该说明是 参考附图给出的。


图1是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重力梯度仪的概略视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重力梯度仪的安装架的第一安装件形成部分的 透视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安装架的第二安装件的透视图;图4是从图3所示安装件下面看到的透视图;图5是已组装结构的视图;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例的重力梯度仪的已组装部件的透视图;图7是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传感器质量块的平面视图;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致动器控制的视图;图9是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重力梯度仪的部件的透视图;图10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例的安装架的第一安装件的透视图;图11是图10的安装架的一部分的透视图以示意第一安装件的弯曲薄片的位置和 范围;图12是从下面看到的图10的安装架的透视图;图13是包括第二实施例的第二安装件的、图10的安装架的透视图;图14是第二安装件部件的透视图;图15是从上方看到的、图14的第二安装件部件的透视图;图16是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重力梯度仪的已组装部件的透视图;图17是用于支撑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传感器质量块的壳体部分的平面视 图;图18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重力梯度仪的部件;图19(a)_(f)是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转换器元件的视图;图20是类似于图18但是替代地示出图19的转换器元件之一的视图;图21是有助于解释图22的电路的视图;图22 (a)-(d)是涉及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电路图;图2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调频电路;图M到沈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路;图27是通过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致动器的截面透视图;图观⑷和(b)示出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重力梯度仪的部件;图四和30示出示意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可旋转支撑系统的操作的框图;并 且图30-3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重力梯度仪的部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是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重力梯度仪1的概略视图。重力梯度仪1布置 成相对于地平面竖直定位。在本说明书全文中,地平面与x、y、z坐标系统的x-y平面相一 致,并且重力梯度仪在该实施例中布置成围绕ζ轴旋转并且被以如此方式定向,即,使得重
6力梯度张量的rxy和(rxx-ryy)分量能够得到测量。重力梯度仪1的功能可以简要地总结如下。重力梯度仪在这个实施例中具有两个 基本相同的传感器质量块,该传感器质量块以枢转方式安装在安装架上,从而它们能够相 对于安装架振动。带有安装架的传感器质量块围绕ζ轴旋转并且具有大致等于传感器质量 块的共振频率的一半的角频率。在旋转期间,重力梯度将在传感器质量块上产生作用力,传 感器质量块然后将相对于安装架振动。能够根据传感器质量块彼此相对的振动移动确定重 力梯度张量的分量。在本申请人的共同未决PCT国际专利申请号PCT/AU2006/00U69中描 述了这种测量的一般原理的进一步的细节。图1所示重力梯度仪包括连接到外部支撑结构3 (“外部平台”)的壳体2。外部平 台3布置用于壳体2围绕ζ轴以适当的角频率旋转。此外,外部平台3布置用于调节壳体2 围绕三个正交轴的定向。内部支撑结构(“内部平台”)包括传感器质量块并且位于壳体2 内。内部平台布置用于以如此方式精调围绕ζ轴的旋转,使得围绕ζ轴的外部角加速度向 传感器质量块的传递更多。如由传感器质量块经历的,合成ζ轴旋转具有高的精度,并且通 过处理由重力梯度仪1产生的、示意重力梯度仪的信号,以电子方式降低围绕或者沿着χ和 y轴的任何剩余角加速度。重力梯度仪1布置成以如此方式在飞行器中定位,使得飞行器角加速度对于示意 重力梯度的信号的影响被以至少 ο7、通常IO8或者甚至2X IO8的因子减小。外部平台3包 括平衡架、传感器和致动器并且布置为使得飞行器角加速度的χ、y和ζ轴角加速度分量以 至少0.5X10、10或者更大的因子减小。内部平台也包括平衡架、加速度传感器和致动器并 且布置为使得飞行器角加速度的至少ζ轴分量被减小。将在下面进一步描述的反馈和前馈 类的控制装置的组合以具有IO3-IO4数量级的因子引起飞行器角加速度的冲击减小。此外, 传感器质量块被如此以机械方式和电子方式布置,使得以至少103、通常IO4的因子减小了 飞行器角加速度的分量。传感器质量块被如此布置(平衡),即,使得以至少106、通常IO7的因子减小了飞 行器加速度的线性分量,并且重力梯度仪的支撑结构布置为使得以至少102、通常IO3的因 子减小了飞行器加速度的线性分量。以下将详细地描述重力梯度仪1的部件和功能。参考图2,现在描述第一安装件10。第一安装件10形成图5中示出的可旋转安装 架5的一个部分。安装件10包括基部12和直立周边壁14。周边壁14具有多个切口 16。 基部12支撑榖18。图3和4示出包括周边壁22和顶壁M的第二安装件20。周边壁22具有用于在 壳体2中支撑安装架5的四个凸耳13。顶壁M和周边壁22限定开口观。通过在开口观 中定位榖18并且通过各自的切口 16定位凸耳13,第二安装件20被安装在第一安装件10 上,如在图5中所示。第一安装件10被结合到第二安装件20。弯曲薄片31在第一安装件10中形成,从 而安装件10的主要安装件部分能够相对于安装件10的次要安装件部分围绕弯曲薄片31 枢转。将参考图10到16所示的第二实施例对此更加详细地描述。安装架5安装传感器40 (将在下文中更加详细地描述并且通常形式为质量四重 矩),以围绕ζ轴进行精细旋转调节,从而特别当梯度仪被机载时在进行测量期间稳定梯度仪。如上所述,围绕χ和y轴的旋转稳定在该实施例中是仅由外部平台提供的。重力梯度 仪1布置为使得在使用中安装架5平行于x-y平面定向。图6示出安装在安装架上传感器40。传感器40是由形式为第一传感器质量块 41和垂直于传感器质量块41并且具有与传感器质量块41相同形状的第二传感器质量 块42(在图6中未示出)的第一传感器质量块和第二传感器质量块形成的正交四重响应 器-OQR传感器。传感器质量块41位于第一壳体部分45中,并且传感器质量块42位于第二壳体部 分47中。除了一个相对于另一个旋转90°从而传感器质量块41和42正交之外,传感器质 量块41和第二壳体部分45与传感器42和第二壳体部分47相同。因此将仅仅描述第一壳 体部分45。第一壳体部分45具有端壁51和周边侧壁52a。端壁51由螺钉等(未示出)连接 到第一安装件10的壁14的边沿75 (图2和5)。除了将传感器质量块41结合到壁51的第 二弯曲薄片59之外,传感器质量块41由壁51中的切口 57形成。在图7中的传感器质量 块41的顶视图中放大地示出了第二弯曲薄片59。因此,传感器质量块41能够响应于重力 场的变化相对于第一壳体部分45在x-y平面中枢转。传感器质量块42以与如上所述的相 同的方式安装并且也能够围绕第三弯曲薄片响应于重力场的变化相对于第二壳体部分47 在x-y平面中枢转。第二壳体部分47连接到第一安装件10的基部12 (图2)。传感器质量块41和第一壳体部分45与第二弯曲薄片59 —起是一完整的单块结 构。转换器71 (在图2到4中未示出)设置用于测量传感器质量块41和42的移动并 且用于产生表示在x-y平面中的相对移动并且因此表示重力梯度的输出信号。图8是示出通过围绕ζ轴旋转安装架5而稳定梯度仪的致动器控制的概略框图。 可以是计算机、微处理器等的控制器50向布置成围绕ζ轴旋转安装架5的致动器53和M 输出信号。每一个致动器相对于凸耳13静止地定位并且被联接到第一安装件10,从而致 动器能够相对于凸耳13 (和相对于凸耳13静止的其他部件)利用其他部件以小角度的安 装件10实现旋转。每一个致动器提供线性移动并且如此定位,即,使得线性移动被转变成 安装件10的、小的旋转。将参考图27更加详细地描述致动器。安装架5的位置受到监视, 从而能够向控制器50提供适当的反馈并且能够向致动器提供适当的控制信号,以如为了 在通过或者在飞行器内的或者拖在飞行器后面的空气移动期间稳定支撑件所要求地围绕ζ 轴旋转支撑件10。具体实施例还包括形状类似于传感器质量块41和42但是形状得以调节以实现零 四重矩的角加速度计。线性加速度计是带有用作弯曲铰链的单一微型枢轴的单摆器件。图9是准备在壳体1中安装的重力梯度仪的部件的剖视图,壳体1依次被安装在 外部平台2中。转换器71测量传感器质量块41和42的位移角度并且控制电路(未示出)被配 置为测量在它们之间的差异。在该实施例中,转换器71是将参考图22更加详细地描述的恒电荷电容器。图10到15示出第二实施例,其中同样的部件示意与在前描述的那些同样的部件。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一安装件10具有有效地形成用于接收凸耳(未示出)的狭槽的切口 80,凸耳连接到切口 80中的安装件10并且还连接到图15和16所示第二安装件 20。在该实施例中,凸耳是独立的部件,从而能够使得它们更小,并且比利用第二安装件20 切割更加容易地制成。在图中10制成切口 87,以限定榖18的部分18a。切口 87然后在88处沿着径向向 内并且然后围绕中央部分18c延伸,如由切口 101示出。切口 101然后沿着切割线18d和 18e进入中央部分18c中,以限定内芯18f。内芯18f被弯曲薄片31连接到中央部分18c, 弯曲薄片31是在切割线18e和18d之间的未切部分。部分IOa因此除了部分18a利用弯 曲薄片31结合部分IOa之处形成独立于安装件10的次要安装件部分IOa的、安装件10的 主要安装件部分。部分18a有效地形成轴,以允许部分18a围绕弯曲薄片31沿着ζ方向相 对于部分IOa旋转。如在图11中所示,切削线88从图11所示上端到下端向外渐缩,并且内芯18c以 相应的形状向外渐缩。如从图10、12和13显见地,第一安装件10具有八边形形状而不是如在以前的实 施例中那样是圆状的。图14示出用于在第一安装件10中安装的第二安装件20的部件。如图14和15 最好地示出地,第二安装件20具有与切口 80配准以接收凸耳(未示出)的切口 120。凸 耳能够被螺栓螺接到第二安装件20,该螺栓穿过凸耳并且进入螺栓孔121中。在安装件20 被紧固到第一安装件10之前,凸耳(未示出)被安装到安装件20。在该实施例中,顶壁M设有中央孔137和两个联结孔138a。设置了三个更小的孔 139a,以便如果需要拆解则将第一壳体部分45从部分18a推离。当第二安装件20位于第 一安装件10内时,中央部分18c的上部通过孔137突出,如在图13中最好地示出。安装件 20然后能够被紧固器连接到安装件10,紧固器穿过孔138并且在部分18a中的孔139b (见 图10)中接合。因此,当第一壳体部分45及其相关联传感器质量块41连接到第一安装件10的边 沿75并且第二壳体部分47连接到基部12时,弯曲薄片31允许壳体部分45和47围绕ζ 轴的移动。因此,当第二安装件20固定到部分18a时,第二安装件20能够围绕由弯曲薄片31 限定的ζ轴随着第一安装件10的第一部分IOa枢转,同时由部分18a形成的第二部分保持静止。图16示出壳体1的主体61和半球形端部被移除的连接器69。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第一壳体部分45的平面视图。如从图17显 见地,第一壳体部分45是圆形的,而不是如在图6实施例的情形中是八边形的。第一壳体部分45以与经由位于传感器质量块41的质心处的弯曲薄片59描述的 相同的方式支撑传感器质量块41。传感器质量块41具有V字形(chevron)形状,但是V字 形形状稍微地不同于在以前实施例中的形状并且具有与弯曲薄片59相对的、更圆滑的边 缘41,和与弯曲薄片59相邻的槽形壁部分41f、41g和41h。传感器质量块41的端部具有 接收螺纹构件301的螺纹孔300,螺纹构件301可以形式为插塞例如平头螺钉等。螺纹孔 300与第一壳体部分45的周边壁5 中的孔302配准。孔302使得能够通过螺丝起子或者 其他工具达到插塞301,从而插塞301能够被拧入和拧出螺纹孔300,以调节它们在螺纹孔
9中的位置,以平衡传感器质量块41,从而重心处于弯曲薄片59处。如在图17中绘制地,螺纹孔300相对于水平和竖直方向成45°角。因此,两个螺 纹孔(图17所示30 彼此相对成直角。传感器质量块41和42围绕各自的弯曲薄片被平衡,从而各自的质心从质量块在 使用中围绕其枢转的轴线以小于IOnm或者甚至5nm移位。使用平头螺钉以机械方式实现 了这个平衡并且使用控制在传感器质量块41和42上的作用力的、前馈类装置以电子方式 减小了剩余失衡的效果。图17还示出用于接收用于监视传感器质量块41的移动并且响应于该移动产生信 号的转换器71的一个部分的开口 305。通常,每一个转换器71形式为恒电荷电容器。一 个电容器板通常被安装到传感器质量块41并且另一个电容器板相对于传感器质量块41静 止,从而在电容器板之间限定间隙。传感器质量块的移动改变了该间隙,这依次改变跨接恒 电荷电容器的电压。图18是示出开口 305的、图17的壳体部分的一个部分的更加详细的视图。如能 够从图18看到地,开口 305具有形成凹槽402的肩台401。图19(a)到(f)示出恒电荷电容器转换器71的一些部分。图19(a)所示转换器 包括两个电极。第一电极在该实施例中由处于地电势的传感器质量块41或者42的表面提 供,并且第二电极在图19(a)中示出(板408a)。图19 (b)示出包括没有电接触的两个独立电容器元件408b和407b的第二电容器 电极。同样,第一电极由处于地电势的传感器质量块41或者42提供。电容器元件408b围 绕电容器元件407b。这个布置用于产生将在下面参考图22描述的“虚拟电容器”。图19(c)和(d)示出图19(b)所示实施例的可替代形式并且所示的第二电极分别 地包括相邻的元件408c、407c以及408d和407d。图19(e)和(f)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电容器元件。第二电极分别地包 括三个电容器元件408e、407e、407f以及408f、407g和407h,并且这个布置也用于产生将在 下面描述的“虚拟电容器”。将会理解,在这个实施例的变型中,电容器板可以具有任何其他适当的截面形状。例如,图20示出在开口 305中并且与相应的第二电容器板411相对的电容器元件 407b和408b的位置。在该实施例中电容器元件407b和408b以位于绝缘体409上的金属 箔片的形式设置。板411是金属制的并且位于传感器质量块41上。在该实施例中板411 提供与电容器元件407b和408b相对的一个电容器元件。在此情形中传感器质量块41可 以具有较低的导电性或者可以是电绝缘的。如果以具有足够高的导电性的金属材料的形式设置传感器质量块41,则传感器质 量块41还可以提供电容器元件并且传感器质量块41的一个部分可以不带板411地直接地 与电容器元件407b和408b相对,如以上结合图17所讨论的那样。图21是传感器质量块41和42的视图,示出它们处于它们的“使用中”的配置。位 于开口 305中的转换器由附图标记71a到71e示出。如可以从图21显见地,四个转换器71与传感器质量块41的端部相邻地布置。第 二壳体部分47也具有与传感器质量块42相邻地布置的四个转换器。因此,在梯度仪中设 置了八个转换器71。
现在参考图22和23,现在描述转换器电路360。转换器71a到71e中的每一个是 恒电荷电容器并且包括第一电容器电极。转换器71a到71e中的每一个具有与各自的第一 电容器电极相对地定位并且相对于壳体部分固定到位的第二电容器电极。第一电容器电极 在该实施例中由传感器质量块41或者42的表面提供。例如,每一个转换器71a-71e可以 具有第二电极,该第二电极具有如在图19中所示的类型。传感器质量块41和42的振动移动引起第一电容器电极(传感器质量块41或者 42的表面)相对于第二电容器电极的移动。该移动改变在各自的第一和第二电容器电极之 间的间隙、并且导致跨接恒电荷电容器转换器71a到71e的电压变化。如果转换器具有如在图19(b)到20(d)中所示的类型,则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的每一个电容器元件例如407b和408b之间形成独立的部件转换器。在此情形中,图22 示出用于在第一板和该两个元件之一之间形成的部件转换器的转换器电路并且模拟电路 (被相应地标注)用于在第一电极和另一电容器元件之间形成的部件转换器。如果转换器具有如在图19(e)和19(f)中所示的类型,则在第一电极和三个电容 器元件中的每一个例如408e、408e和407f之间形成独立的部件转换器。图22示出用于在 第一电极和三个元件之一之间形成的部件转换器的转换器电路并且两个模拟电路(被相 应地标注)用于在第一板和其他电容器元件之间形成的部件转换器。利用被施加于此的各自的偏置电压源VBa e γ,每一个恒电荷电容器部件转换器 71a到71e具有独立的偏置电压。图22示出其中电容器元件之一被连接到地电势的部件转 换器71a到71e。如以上所讨论的那样,这些电容器元件是在该实施例中导电并且被连接 到地电势的传感器质量块41和42的表面。由偏置电压源361a到361e提供的电压的极性 和在恒电荷电容器部件转换器71a到71e之间的电互相联接被如此选择,使得如果传感器 质量块41和42沿着相反方向振动,则由所有的转换器产生的电信号被与相同的极性组合。 如果传感器质量块被平衡并且具有相同的机械性质,则沿着相反方向的这种振动通常由重 力梯度产生。如果传感器质量块41和42沿着相同方向移动,则由恒电荷电容器部件转换 器71a到71e产生的电信号的一半具有一个极性并且另一半具有相反的极性。因此,在此 情形中,电信号通常相互抵消。沿着相同方向的这种移动可以例如由重力梯度仪位于其中 的飞行器的突然移动产生,并且因此在图22中示意的转换器电路360减小了这种突然移动 的效果和不与重力梯度有关的多个其他外部作用力或者外部角加速度的效果。组合的电信号被引导到将结合图23描述的低噪声放大器。图22所示的转换器电路360还包括锁定电容器Csa e γ,该锁定电容器布置为使得 所施加的偏置电压VBa0Y不能达到低噪声放大器。锁定电容器36 到36 通常具有大于 各自的恒电荷电容器部件转换器71a到71e的10倍或者甚至大于100倍的电容。此外,转换器电路360包括电阻器I Ba 0 Y363a到36;3e。这些电阻器通常具有非常 高的电阻,例如IGQ或者更大,并且布置成基本上防止电荷流动并且由此提供作为恒电荷 电容器操作的部件转换器71a到71e。被施加到恒电荷电容器的偏置电压产生静电作用力。因此,每一个转换器71a到 71e还能够作为致动器起作用。如果转换器71具有如图19(a)中所示的类型,则图22所示电路360是足够的。然 而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转换器具有如图19(b)到19(d)中所示的类型并且包括两个部件转换器。在此情形中使用了两个电路360,一个用于在第一电极和电容器元件之一之 间形成的部件转换器,并且另一个用于在第一电极和其他电容器元件之间形成的部件转换 器。这在图25中概略地示意出。第一电路360用于测量的意图(差分模式,“DM”)并且第 二电路360用于提供用于外部旋转运动校正的反馈(普通模式,“CM”),这将在下面参考图 28和29描述。可替代地,电路360还可以被如此连接,即,使得“虚拟电容器”得以形成。这将更 加详细地在下面描述并且在图M中概略地示意。在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转换器具有如在图19(e)或者19(f)中所示的类 型并且包括三个部件转换器。在此情形中使用了三个电路360。这在图沈中概略地示意 出。在该实施例中两个电路360用于测量的意图并且布置为使得形成“虚拟电容器”。第三 电路360用于提供用于外部旋转运动校正的反馈。以下将描述传感器质量块41和42的相对机械性质如何能够得到调谐。传感器质 量块41和42的共振频率取决于静电作用力的平方并且因此取决于所施加的偏置电压的平 方。例如,可以使用其中外部作用力被施加到传感器质量块41和42的机械测试设备调谐 共振频率。如果共振频率不是相同的,则偏置电压能够得到调节直至共振频率是相同的。转换器电容器对于感测传感器质量块的移动的敏感度线性地取决于静电作用力 并且由此线性地取决于所施加的偏置电压。因此,调谐共振频率和转换器的敏感度这两者 是可能的。传感器质量块41和42以及它们各自的弯曲薄片被如此以机械方式布置,即,使得 它们的惯性矩足够地类似,并且转换器71得到调节,从而它们的敏感度足够第类似,从而 以IO3到IO4的因子减小了外部角加速度的冲击。结果传感器质量块41和42在IO3分之 一内、通常在IO4分之一内具有几乎相同的共振频率。使用反馈和前馈装置进一步减小了 外部角加速度的冲击。将参考图四和30描述的、反馈和前馈类的装置引起以大致IO3-IO4 的因子减小了外部角加速度的影响。另外,外部平台3包括平衡架以大致5到100的因子、通常以具有数量级为10的 因子减小了外部角加速度的影响。此外,传感器质量块41和42被以机械方式平衡,从而在质心和旋转轴线之间的距 离小于传感器质量块的回转半径的IO6分之一、通常IO7分之一,这要求高水平的机械精度。 使用将在下面描述的前馈类装置,小的剩余失衡(可能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10- 数量级的 距离)被加以考虑。由包括转换器传感器71、加速度传感器(未示出,但是类似于图22(c)所示加速 度传感器721和72 例如另外的电容传感器和控制电子设备的部件形成了前馈环。加速 度传感器相对于壳体部分45或47位于固定的位置处并且当感测到外部线性加速度时,向 控制器(未示出)提供电压。控制器然后引起转换器传感器71产生旨在抵消传感器质量 块41和42由于外部线性加速度而将会经历的扭矩差异的、适当的调节作用力。为此目的, 要求一个机械响应参数,该参数是关于外部线性加速度和抵消由于外部线性加速度产生的 扭矩所要求的、相应的调节作用力的比率的量度。因此,机械响应参数取决于传感器质量块 41和42的质量块偶极矩和各自的弯曲薄片的弹簧常数。通过将在它们的各自的壳体中的 传感器质量块41和42遭受线性加速度,并且然后确定补偿传感器质量块41和42,否则将
12会由于外部线性加速度而经历的扭矩差异所要求的作用力而以试验方式确定了机械响应 参数。因为传感器质量块41和42布置成在χ、y平面中移动,所以仅需要对于在该平面内 的加速度考虑这种失衡。在上述实施例中,转换器传感器71以还作为致动器起作用的电容器的形式设置。 应该理解,在一个可替代实施例中重力梯度仪1还可以包括替代电容器71并且具有相应 的感测和致动功能的、适当的感应线圈。根据该可替代实施例的重力梯度仪包括适合作 为传感器和致动器的感应线圈的功能的电子部件。PCT国际申请号PCT/AU2006/001269 公开了一种具有用于感测传感器质量块的相对运动的感应线圈的重力梯度仪。在PCT/ AU2006/001269中公开的重力梯度仪使用液氦而被冷却,并且感应线圈是超导器件。以下 将描述在PCT/AU2006/00U69中公开的重力梯度仪如何能够适合于考虑上述“质量块偶极 矩”失衡。PCT国际申请NO.PCT/AU2006/001269公开了用于感测传感器杆的运动的线圈装 置(“读出线圈”)和用于调谐传感器杆的机械性质的线圈装置(“弹簧线圈”)。弹簧线圈 中的任何一个可以由如图22(b)中所示的电路替代。超导电路700包括具有感应系数LF并且在使用中携带流动通过热开关704和平 稳电感器706的静态持续电流i0的弹簧线圈702。热开关704用于起初地形成电流iO,其 幅度得以选择以对于各自的传感器质量块提供调频。因为iO是持续的,所以无任何电流需 要在泵引线中流动(除了起初为了形成iO)。弹簧线圈702通常是薄膜,并且具有比弹簧线 圈702小得多的感应系数的镇流线圈706是或者在弹簧线圈后部上的小的薄膜线圈或者可 以简单地由与热开关704及其引线相关联的杂散电感构成。电流iO产生静态作用力。被传送到泵引线中的外部电流i被成比例地分割,以流 动通过LF和LB这两者,从而能够修改由通过弹簧线圈702的电流产生的作用力。图22 (c)分别示出χ和y线性加速度计721和723。加速度计721和723分别包 括线圈722、7M和726、728,并且产生与位于成对线圈之间的传感器质量块的线性加速度 成比例的电流ix和iy。所产生的电流ix和iy被引导到上述感应线圈电路700,从而由弹簧线圈702产生 取决于由加速度计721和723产生的电流的作用力。图22(d)示出示意如何可以将电流注 入弹簧线圈702中的电路图720。以下将描述在重力梯度仪1中使用的电子电路的进一步的细节。图23示出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低噪声放大器的概略电路图。低噪声放大器 电路366用于放大由转换器电路360产生的电信号并且提供主动反馈,以控制转换器以及 传感器质量块41和42的性质。放大器电路366模拟阻抗\并且\的欧姆分量提供由上述恒电荷电容器部件转 换器71a到71e产生的共振电信号的主动减幅。主动减幅减小了共振的Q因子并且由此增 加了能够在其内产生共振的带宽。通过在恒电荷电容器部件转换器71a_71e处产生静电减 幅作用力,电学减幅引起机械减幅。通常,主动减幅得到调节,从而重力梯度仪具有IHz量 级的带宽并且主动减幅的Q因子接近0. 5。阻抗&还具有取决于与模拟电阻器&并联的模拟电容Q的虚拟部件。通过模拟 传感器质量块41和42的枢转联接件的“刚度”变化,该虚拟部件经由恒电荷电容器转换器71a-71e而主动地控制传感器质量块41和42的共振频率,并且由此精调传感器质量块41 和42的共振频率。如上所述,转换器电路360布置为使得其中传感器质量块41和42沿着 相反方向振动的共振振动引起附加电信号。模拟阻抗K的模拟电容Q允许共振精调并且 由此进一步帮助从其中传感器质量块41和42沿着相同方向振动的其他普通模式振动区别 共振振动。在该实施例中,放大器电路366提供引入非常小的热噪声的“冷减幅”。避免了被 动减幅,例如使用传统电阻器的减幅,因为这将引起热噪声。如上所述,恒电荷部件电容器71a_71e可以组合感测和致动器功能。放大器电路 366在感测和致动器功能之间提供主动反馈环并且提供传感器质量块41和42的机械性质 的电子反馈控制。放大器电路366包括输入368和输出369。此外,放大器电路366包括低噪声j_FET 差分放大器370和阻抗Zl、Z2和Ti。低噪声放大器370具有两个输入端子371和372,并 且阻抗\在输出端子369和低噪声放大器输入371之间连接。阻抗&在输出端子369和 低噪声放大器输入372之间连接。阻抗在端子372和公共接地端子373之间连接。放大器电路366利用
权利要求
1.一种重力梯度仪,包括检测器,所述检测器用于检测重力梯度,所述检测器包括至少一个可移动的感测元件, 并且所述检测器布置成响应于重力梯度的变化而产生信号;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用于支撑在飞行器中的所述检测器,并且包括布置成减小飞 行器加速度向所述检测器传递的部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的感测元件和所述支撑结构一起布置成当所述重力梯度仪 被机载且遭受所述飞行器加速度时以至少IO7的因子减小所述飞行器加速度对所述信号的 影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梯度仪,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的感测元件以至少两 个传感器质量块的形式设置,所述至少两个传感器质量块响应于重力梯度的变化而经历扭 矩的变化,由此所述至少两个传感器质量块彼此相对移动;并且其中所述信号表示所述至 少两个传感器质量块的相对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力梯度仪,其中所述支撑结构布置成以至少IO3的因子减 小所述飞行器加速度对所述信号的影响;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两个传感器质量块布置成以至 少IO3的因子减小所述飞行器加速度对所述信号的影响。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重力梯度仪,其中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反馈控制装 置,所述反馈控制装置布置成以至少IO2的因子减小所述飞行器加速度对所述信号的影响。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重力梯度仪,其中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反馈控制装 置,所述反馈控制装置布置成以至少IO3的因子减小所述飞行器加速度对所述信号的影响。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重力梯度仪,其中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前馈控制装置,所述 前馈控制装置布置成以至少5的因子减小所述飞行器加速度对所述信号的影响。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重力梯度仪,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元件和所 述支撑结构一起布置成以至少5X107的因子减小所述飞行器加速度对所述信号的影响。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重力梯度仪,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元件和所 述支撑结构一起布置成以至少IO8的因子减小所述飞行器加速度对所述信号的影响。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重力梯度仪,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元件布置 成围绕轴线旋转;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元件布置成使得所述至少一个感测元件的 质心在所述轴线的IOnm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重力梯度仪,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元件布置成使得所 述至少一个感测元件的质心在所述轴线的5nm内。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重力梯度仪,包括用于感测加速度的加速度传 感器和用于产生作为感测到的加速度和调节参数这两者的函数的作用力的致动器,所述调 节参数取决于检测器部件对于所施加的作用力的机械响应性,所述检测器部件包括所述检 测器,所述致动器布置成施加所产生的作用力,从而减小所述飞行器加速度对所述信号的 影响。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重力梯度仪,包括用于感测所述加速度的另一加速度传感 器;并且其中所述致动器进一步布置成响应于由所述另一加速度传感器感测的加速度而产 生作用力;并且其中所述另一加速度传感器和所述致动器布置在反馈装置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重力梯度仪,包括用于感测所述加速度的另一加速度传感器和用于响应于由所述另一加速度传感器感测的加速度产生作用力的另一致动器;并且其 中所述另一加速度传感器和所述另一致动器布置在反馈装置中。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重力梯度仪,其中所述飞行器加速度包括线性 加速度分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重力梯度仪,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的感测元件被平 衡,以便当所述重力梯度仪被机载并且遭受所述飞行器加速度时以至少IO6的因子减小所 述线性飞行器加速度分量对所述信号的影响。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重力梯度仪,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的感测元件被平 衡,以便当所述重力梯度仪被机载并且遭受所述飞行器加速度时以至少IO7的因子减小所 述线性飞行器加速度分量对所述信号的影响。
1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重力梯度仪,其中所述飞行器加速度包括线性 和角加速度分量。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重力梯度仪,包括至少两个可移动的感测质量块,所述至 少两个可移动的感测质量块布置成当所述重力梯度仪被机载并且在所述飞行器中遭受飞 行器加速度时以至少IO3的因子减小所述飞行器角加速度分量对所述信号的影响。
1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重力梯度仪,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可移动的感测质 量块和所述支撑结构一起布置成当所述重力梯度仪被机载并且遭受飞行器加速度时以至 少IO7的因子减小所述线性和角度飞行器加速度分量这两者对所述信号的影响。
2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重力梯度仪,其中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 结构部件和第二支撑结构部件;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结构部件布置成支撑所述第二支撑 结构部件。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重力梯度仪,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结构部件和第二支撑结构 部件中的一个布置成以至少IO1的因子减小所述飞行器加速度对所述信号的影响,并且所 述第一支撑结构部件和第二支撑结构部件中的另一个布置成以至少IO2的因子减小所述飞 行器加速度对所述信号的影响。
22.—种检测重力梯度信号的方法,所述重力梯度仪包括检测器,所述检测器包括至少 一个可移动的感测元件,并且所述检测器布置成响应于重力梯度的变化而产生信号,所述 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使用支撑结构在飞行器中支撑所述检测器;减小飞行器加速度的影响;并且检测所述重力梯度信号;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的感测元件和所述支撑结构一起布置成当所述重力梯度仪 被机载并且遭受飞行器加速度时以至少IO7的因子减小所述飞行器加速度对所述信号的影 响。
23.根据权利要求M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可移动的感测元件和所述支撑结 构一起布置成当所述重力梯度仪被机载并且遭受飞行器加速度时以至少IO8的因子减小所 述飞行器加速度对所述信号的影响。
全文摘要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重力梯度仪,该重力梯度仪包括用于检测重力梯度的检测器。该检测器包括至少一个可移动的感测元件并且布置成响应于重力梯度的变化而产生信号。该重力梯度仪还包括用于在飞行器中支撑检测器的支撑结构和布置成减小飞行器加速度向检测器传递的部件。该至少一个可移动的感测元件和支撑结构一起布置成当重力梯度仪被机载并且遭受飞行器加速度时以至少107的因子减小飞行器加速度对信号的影响。
文档编号G01V7/16GK102089676SQ200980125453
公开日2011年6月8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25日
发明者弗兰克·若阿欣·范卡恩 申请人:技术资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