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曲线与地震记录全波匹配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81803阅读:6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测井曲线与地震记录全波匹配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地震模型正演模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测井曲线与 地震记录全波匹配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地球物理测井数据常用于约束地震数据进行油气储层预 测,地球物理测井数据与地震数据匹配的技术(以下简称井地匹配技术)精度直接影响油 气储层预测精度。现有井地匹配技术属于褶积模型匹配技术,即将声波测井数据转换成声波速度, 结合密度测井数据生成反射系数序列,反射系数序列与子波的褶积形成井旁地震记录。这种由褶积方法形成的地震记录仅仅是地层一次反射波的结果。主要存在以下 问题(1)没有考虑地震波传播方向并不垂直于地层,事实上,得到的叠后地震记录是由多 角度反射地震波叠加而成的;( 没有考虑层间多次反射波的存在,散射衰减效应被忽略; (3)没有考虑转换波的存在,即地震波在介质分界面上存在纵波与横波能量的相互转化。因此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的缺陷在于技术精度不高,即 合成地震记录与实际井旁地震记录相似度较低(一般低于90% )。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测井曲线与地震记录全波匹配方法及装置,目的在于提升 井地数据匹配精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测井曲线与地震记录全波匹配的方法, 该方法包括获取地震记录;利用反射率法对地震记录进行处理,获得井旁道地震记录;将 井旁道地震记录与测井曲线进行匹配。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测井曲线与地震记录全波匹配的装置,该装置包括获取单元,获取地震记录;处理单元,利用反射率法对地震记录进行处理,获得井旁道地震记录;匹配单元,将井旁道地震记录与测井曲线进行匹配。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进行测井数据与地震数据匹配时,同时考 虑多角度反射地震波、层间多次波及界面转换波,可以提升井地数据匹配精度。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 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测井曲线与地震记录全波匹配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层间多次波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任一区域的反射和透射情况的示意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单层区域的含多次波的演示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双层区域的传播演示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地震波场的合成图;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频率汉明窗和慢度汉明窗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Ricker子波时间域波形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Ricker子波频率域波形示意图;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由模拟测井数据提取的反射系数、褶积记录、反射率法正 演结果的示意图;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三层模型一次波、多次波和转换波记录的示意图;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np5-4井速度和密度测井资料及井旁道地震记录的示意 图;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对np5-4井测井数据分层及用反射率法模拟记录的示意 图;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测井曲线与地震记录全波匹配装置的构成图;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处理单元的构成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 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 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测井曲线与地震记录全波匹配的方法,如图1所示,所述 方法包括步骤101,获取地震记录;步骤102,利用反射率法对地震记录进行处理,获得井旁道地震记录;步骤103,将井旁道地震记录与测井曲线进行匹配。在地震勘探资料中,除了一次反射波、随机干扰以外,还存在着多次波和转换波。 层间多次波又称为内部多次波,是指所有下行反射发生在除自由界面以外的其它反射界面 的多次波。图2是层间多次波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内部多次波的反射界面通常很难精确确 定,因此内部多次波很难预测,也较难进行有效地消除。此外内部多次波具有与有效波相似 甚至更高的速度,这使得内部多次波的压制更为困难。当假设条件不能满足时,多次波就不 但不能被消除,压制措施甚至可能损伤有效波。在实际资料的处理和解释中,多次波的类型一般根据对时间、速度的目测和经验 来确定。但在有些多次波与有效波没有明显的差异,常常难以确定。层间多次波同相轴通常 以不同的正常时差迭加在一次波同相轴之上,和一次有效反射波相干涉,就往往给处理和 解释带来很多麻烦。如果浅、中层存在良好的反射界面并产生多次波,就有可能掩盖了中、 深层的一次反射波。在剖面上多次波较强时,如果在解释中不能正确地把多次波识别出来, 就会造成错误的地质解释。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反射率法正演模拟地震记录,然后做试验分析。反射率法是应
4用最广泛的叠前地震记录计算方法,它能够提供波场的完全解,包括地震波在地层内传播 时形成的一次波、多次波和转换波。以下首先对反射率法的原理进行简单的介绍。基本的反射率算法模拟的层状介质,其上边界是半空间或自由表面,下边界为半 空间。在本实施例中,讨论局限于圆柱坐标系统,χ轴(径向)和ζ轴(纵向)。空间为 均勻介质,而且设χ为射线参数,Z为深度参数。激发和接收点可以在模型的任意处。反射率方法和其它的计算合成记录方法一样,是一种对弹性动力学方程- PCO1U = Nξ + f(L D和关系式
‘ (1.2)求积分的方法。这里的ξ和ζ是无限小的压力和张力。P是密度,U是弹性模量。而f是体力 密度。3是个四阶的弹性张量,在柱空间的均勻介质最通常的形式看作是一个关于垂直轴线 对称的横向同性体。3因此有五个独立的参数。一个经常被忽略的方面是式(1. 2)根本上是个频率域的关系式,既然3的组成通 常是复杂的频率依靠的量。这样假设以时间为变量的一个暂时的傅立叶变换
权利要求
1.一种测井曲线与地震记录全波匹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地震记录;利用反射率法对所述地震记录进行处理,获得井旁道地震记录; 将所述井旁道地震记录与测井曲线进行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反射率法对所述地震记录进行 处理,获得井旁道地震记录,具体包括在频率慢度域求解反射透射系数响应;根据所述反射透射系数响应进行慢度积分和频率积分,得到所述井旁地震记录。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频率慢度域求解反射透射系数响 应,具体包括分别求取自由界面、固体-固体界面和任意区域的反射透射系数; 将所述反射透射系数合成为总的反射透射系数响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反射透射系数响应进行慢度积 分和频率积分,具体包括在频率域将信号与汉明窗相乘;在慢度域采用汉明窗与反射率函数相乘来消除截断效应。
5.一种测井曲线与地震记录全波匹配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获取地震记录;处理单元,利用反射率法对所述地震记录进行处理,获得井旁道地震记录; 匹配单元,将所述井旁道地震记录与测井曲线进行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包括 求解单元,在频率慢度域求解反射透射系数响应;积分单元,根据所述反射透射系数响应进行慢度积分和频率积分,得到所述井旁地震记录。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求解单元具体用于分别求取自由界 面、固体-固体界面和任意区域的反射透射系数;将所述反射透射系数合成为总的反射透 射系数响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积分单元具体用于在频率域将信号 与汉明窗相乘;在慢度域采用汉明窗与反射率函数相乘来消除截断效应。
全文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测井曲线与地震记录全波匹配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地震记录;利用反射率法对地震记录进行处理,获得井旁道地震记录;将井旁道地震记录与测井曲线进行匹配。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同时考虑多角度反射地震波、层间多次波及界面转换波,提升井地数据匹配精度。
文档编号G01V1/28GK102096100SQ20101055921
公开日2011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2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4日
发明者王尚旭 申请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