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精度感温探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34805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高精度感温探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温度探测技术领域,特别是适用于测温精度高、流体温度变化快的测 温需求的一种高精度感温探头。
背景技术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是工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最普遍、最重要的 热工参数之一。测量温度方法有接触式测量和非接触式测量之分。接触式测量是选择某一 介质与被测物体相接触,并进热交换,两者达到热平衡状态时,通过测量介质的相关物理量 (例如液体的体积,热电偶的热电势,导体的电阻等),得到被测物体的物理量参数。在温度 探测技术即主要为探头利用技术领域中,探头形式主要有膨胀类、电阻类、热电类、显色类 等,特别是电阻类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针对温度这一重要而普遍的参数,人们做了不少探索与创新,但是很多因素制约 着温度探测的准确性,例如传统探头的金属感温探头部分嵌于保护套管内部不与外界直 接接触,加之信号传递中的一些外界环境温度干扰,无可避免会产生一定的测量误差;而保 护套管与测温介质温度往往不一致,保护套管就会在温差作用下散热或者吸热,从而导致 了测量的延时,探测过程反应迟钝;在材料的选择上,套管材料须满足一定的硬度,密封,耐 腐蚀等条件,由于材料本身特性,保护套管与感温探头不容易实现连接,连接探头与套管的 材料更加挑剔,其需要导热系数小,黏结性也要满足防断裂等工艺要求。在许多工程领域中对温度测量有较高的要求,例如在地源热泵土壤热响应测试 中,地下埋管进出口水温度差可能会低于2K,此时使用传统的测温探头,精度一般在士 IK 左右,在很多情况下这种温度探头不能准确的测量出进出口水温差,所以这种测温探头不 能满足测量要求。除此以外的很多工程领域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所以急需一种精确而廉 价的测温探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精度感温探头,其通过隔离方式切断感温探头与保护 套管之间的传热联系,同时使感温器件与测温介质直接接触,并同时阻隔信号传递中的干 扰源,解决目前温度探测技术中保温套管影响测温精度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作了进一步分析管 道中流体温度的测量,是热工测量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例如管道中水温度的测量。如 图为测量装置示意图,在管道中流过温度为%的流体,管道周围温度为t2,如果
、<%,就有热量沿着感受件向外导出,这就是导热损失。由于存在导热损失,感受件的温
度、比流体温度tg要低些,即产生了导热误差t.2-is。(由于保护套管或测温管的直径不
大,可假定感受件和其外面的保护套管或测温管的温度一致,都是tg)。根据传热学原理,可 以得到导热误差的关系式为
权利要求
1.一种高精度感温探头,包括探头部分的感温丝,与感温丝连接、用于传递电信号的导 线,保护套管,其特征是,探头部分还包括探头保护层(4),感温丝位于探头保护层内,感温 丝(1)与探头保护层(4)之间设有感温填充材料(9);导线穿过保护套管内部,导线与保护 套管之间设有导线隔热填充材料(8);探头保护层与保护套管之间通过密封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精度感温探头,其特征是,导线(3)外围设有绝缘保护内层(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精度感温探头,其特征是,保护套管(2)和绝缘保护内层 (7)之间还设有绝缘保护外层(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属的高精度感温探头,其特征是,导线隔热填充材料(8)设在保护 套管(2 )与绝缘保护外层(6 )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精度感温探头,其特征是,保护套管(2)与密封圈(5) 之间为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精度感温探头,其特征是,探头保护层(4)与密封圈 (5)之间为硅胶粘合剂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精度感温探头,其特征是,导线隔热填充材料(8)为聚氨酯 材料,其将绝缘保护外层(6)与保护套管(2)之间的空隙全部填满。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精度感温探头,其特征是,感温填充材料(9)为有一 定的机械强度,并且热容比较小,导热系数较大的陶瓷材料,其将感温丝(1)与探头保护层 (4)之间的空隙全部填满。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精度感温探头,该感探头包括探头部分的感温丝,与感温丝连接、用于传递电信号的导线,保护套管,探头部分感温丝的外部设有探头保护层,感温丝与探头保护层之间填充感温材料;导线穿过保护套管内部;探头保护层与保护套管之间通过密封圈连接。本发明通过采用上述新型封装隔离技术,消除保护套管以及封装材料造成的感温延迟,并阻断环境温度对感温器件的传热干扰,可以确保探头只受被测流体的温度场作用,探头测量温度就是被测流体的当时准确温度,测温精度高、反应速度快。该技术特别适用于测温精度、流体温度变化快的场合,例如对行腔内流体、循环流体的温度测量。
文档编号G01K7/00GK102062642SQ20101059156
公开日2011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16日
发明者乔卫来, 安二铭, 庞丽颖, 徐相梅, 朱晟, 陈九法, 陈军伟, 高龙 申请人:东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