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素识别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99683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核素识别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核素识别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核素识别的装置。
背景技术
核素识别仪的特点在于具有探查、报警和鉴别功能。其通常用于机场、港口、海关、 重要公共场所等领域的放射性安全检查流程中,处于整个流程的第二层次。重点在于对第一层次的通道式放射性物质检测系统的检查结果进行快速地核查,并实现强度确认与核素分辨。然而,鉴于核素识别仪需要用于多种不同的场合,因此对防水、防尘以及防震等方面具有特别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间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相应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具有防水设计的核素识别仪。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具有防尘设计的核素识别仪。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具有防震设计的核素识别仪。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核素识别仪,包括上壳体部分;下壳体部分,其与所述上壳体部分可拆卸地结合以形成一腔体;以及用于执行核素识别的核心电路部分,所述核心电路部分容纳于所述腔体中并定位于所述上壳体部分、下壳体部分之间; 所述上壳体部分、下壳体部分之间的缝隙采用第一防水结构进行密封。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壳体部分设置有输入输出设备和把手,和所述下壳体部分包括电池、探测器、信号放大器、用于允许更换电池的电池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述输入输出设备包括显示器、开关键盘、电源开关、通信接口、用于通信接口的通信接口门以及报警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述输入输出设备和把手中的至少一个与上壳体部分之间的缝隙采用第二防水结构进行密封,所述通信接口门与上壳体部分之间的缝隙和电池门与下壳体部分之间的缝隙中的至少一个采用第三防水结构进行密封。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防水结构、所述第二防水结构和第三防水结构中的至少一个由泡棉、高发泡橡胶和硅橡胶中的一种或它们任意组合制成。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述高发泡橡胶为圆柱形闭孔发泡的三元乙丙橡胶或聚乙烯发泡棉中的一种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述输入输出设备和上壳体部分中至少一个或把手和上壳体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在它们被密封的相应的位置处设置有至少一个凸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述把手和所述上壳体部分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固装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述加固装置为由金属、不锈钢或塑料制成的衬板。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述上壳体部分与下壳体部分之间采用插槽结构进行密封,且在所述槽中设置有第一防水结构以密封所述插槽结构之间的缝隙。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述下壳体部分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减震舱。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述减震舱的至少一个壁上设置有泡棉。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由于采用防水结构进行防水和防尘以及采用减震舱进行防震,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核素识别仪在防水、防尘以及防震方面的性能具有很大的改善,从而可以在各种场合检测放射性物质和进行核素识别。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或其他方面和优点从
以下结合附图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核素识别仪的整体透视图;图2是图1中的核素识别仪的横截面示意图;图3a是图2中的位置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北是图2中的位置b处的放大示意图;图3c是图2中的位置c处的放大示意图;图3d是图2中的位置d处的放大示意图;和图4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核素识别仪的减震设计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核素识别仪为手持式核素识别仪,但是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下文所描述的有关防水、防尘以及防震设计可以应用于不同类型的核素识别仪,而不应当局限于手持式核素识别仪。参见图1-2,本实施例的手持式核素识别仪10,通常包括上壳体部分32、下壳体部分;34以及核心电路部分12。具体地,上壳体部分32和下壳体部分34可以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以形成一个腔体。核心电路部分12可以包括采集板、信号处理板以及电源管理板等相关部件,以完成核素识别。为了便于安装,可以将核心电路部分12所需要的多个部件安装在一个支架部分(未标示)上,从而使得核心电路部分12可以独立调试、安装。在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螺钉或螺栓等紧固装置将支架部分固定到下壳体部分34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和固定下壳体部分34中的部件的作用。另外,根据需要,可以在上壳体部分32上设置有各种输入输出设备,例如显示器 2、开关键盘6、电源开关(未示出)、通信接口 18、用于通信接口 18的通信接口门沈以及报警灯4等。当然,显示器2可以是触摸屏,以同时完成信息的显示和输入。通信接口 18可以用来对上述的手持式核素识别仪10进行充电以及数据的传输等操作。下壳体部分34包括电池22、探测器14、20、信号放大器16以及用于电池22的电池门对。所述电池22可以是充电电池模块(例如是锂电池),且能够通过电池门M被更换且可以通过外接接口(未示出)进行充电。[0033]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在本实用新型中将手持式核素识别仪10设置成三部分,即上壳体部分32、下壳体部分34以及核心电路部分12,核心电路部分12包含有核素识别仪10所必需具备的重要部件。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式核素识别仪10具有独立外协、 便于调试、便于批量生产的优势。本实施例的手持式核素识别仪10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探测器14、20探测放射性物质发射的特征伽马射线,通过核心电路部分12中的各部件的分析和处理,最终在显示器2 上给出放射性物质的核素名称、种类、剂量等信息。根据实际需要,本实施例的手持式核素识别仪10可以包括发现与定位放射源、剂量测量、剂量报警和核素识别等多种功能。进一步地,其可以识别的核素种类包括特殊核材料、工业用核源、医用核源以及天然放射性核素,故其可以在港口、机场、海关、地铁、核电站、科研院所以及其它重要机关等多种场合中使用。鉴于本实施例的核素识别仪10具有上述结构,因此在进行检测时,可以直接将上述核素识别仪10携带至要检测地点即可,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手握把手,单手握持所述核素识别仪10。握持手的大拇指可以控制在把手上的开关键盘6进行开关机,之后可以进行相应的检测操作,在完成探测之后,通过开关键盘6关机即可(当然,也可以通过设置在壳体上的电源开关直接开关机)。因此,本实施例的核素识别仪10操作十分简单、快捷且实用。 当然,可以通过触摸屏设置核素识别仪10,以实现其在剂量率、寻源和核素识别3种工作模式中进行工作。本实施例的手持式核素识别仪10为危机管理提供核材料探查、报警和鉴别手段, 为后果管理提供放射性核素的测量与分析手段,并实现放射性核素的快速定位。在核素识别仪10中可以内置有各种操作平台,以简化操作。通过在壳体上设置有喇叭、报警灯4以及振动装置等实现其能够提供声、光、振动等多种报警提示手段。当然,所述手持式核素识别仪10中可以设置相应的无线电收发装置,以配合远程监控软件实现远程控制与数据传输。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手持式核素识别仪10的上下壳体部分32、34可以由不阻挡或遮蔽放射性物质发射的射线的材料制成,例如可以由塑料制成。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探测器14、10与核心电路部分12和电池22接触的表面可能会至少部分遮挡放射性物质发射的射线,从而影响核素识别仪10的检测结构。因此通常选择不与核素识别仪内部部件相接触的表面作为放射性物质的检测的表面或入口。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核素识别仪10的检测面为与电池相接触的侧面相对的一侧面(即,图1中的左侧的表面)。这样的设计,使得使用者可以直接将该检测面朝向测试地点,就可进行相应的测试。当然,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式核素识别仪10还应当设置有把手8。在本实施例中,因为把手8上设置有开关键盘6,所以把手8通过螺钉等紧固装置固定到上壳体部分32上。 可以理解,如果把手8上未设置有任何装置的话,其也可以与上壳体部分32 —体地形成。考虑到本实用新型的核素识别仪10需要在各种不同环境中使用,为了保持其的工作效率以及能够正常操作,需要对所述核素识别仪10进行防水、防尘以及减震设计。以下参考图3a、3b、3c以及3d对本实用新型的核素识别仪10的防水、防尘设计进行详细的描述。通过上文描述可知,核素识别仪10包括显示器2、把手8、上壳体部分32、下壳体部分34、覆盖通信接口 18的通信接口门沈、允许电池22被更换的电池门M之间的缝隙均需要采用防水结构进行密封。图3a是图2中的位置a处的放大示意图。参见图3a可知,上壳体部分32和下壳体部分34通过插槽的方式进行固定。在本实施例中,上壳体部分32的一端上形成突出,相对应地下壳体部分34的一端上形成凹槽。在配合时,突出配合到凹槽中,在突出和凹槽之间的间隙设置有第一防水结构(例如圆柱形发泡橡胶)52进行防水且密封。圆柱形发泡橡胶在未被压缩之前体积较大,在被压缩时其变形量很大,回弹性好。在实施例中,圆柱形发泡橡胶可以选用闭孔发泡的三元乙丙橡胶和聚乙烯发泡棉中的一种或它们的任意组合,以起到防水作用。图北是图2中的位置b处的放大图。参见图北可知,上壳体部分32与显示器2 之间的缝隙,可以通过设置第二密封结构46进行密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密封结构 46由泡棉制成。优选地,为了增强防水功能,可以在上壳体部分32和显示器2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凸缘48。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仅在上壳体部分32上设置有凸缘48,如图所示。当然,可以根据防水要求,在上壳体部分32上从内到外依次设置有多道凸缘48。图3c是图2中的位置c处的放大示意图。参见图3c可知,把手8通过螺钉60被固定到上壳体部分32上。具体地,如图所示,把手8与上壳体部分32之间的间隙通过第二密封结构46进行密封。当然,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凸缘。另外,在设计时考虑到把手8与上壳体部分32的连接处的受力情况,可以采用加固装置40(例如衬板40)进行加固,以增大受力面积,减少上壳体部分32的变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固装置为由金属、不锈钢或塑料制成的衬板40。图3d是图2中的位置d处的放大示意图。参见图3d,可知用于通信接口 18的通信接口门沈处也用第三防水结构44进行密封。在实施例中,覆盖通信接口 18 的通信接口门26上设置有凹陷,其中容纳了第三防水结构44。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通信接口门沈与所述上壳体部分32接触的两端附近分别设置有凹陷。具体地,所述第三防水结构44是密封条。所述密封条可是塑料和橡胶类的材质。优选地,密封条是硅橡胶密封条,洛氏硬度在40-60之间的硅橡胶由于变形量大,可以被采用以达到较好的防水效果。另外,电池22的电池门M可以采用与通信接口门沈相同的密封方式和密封结构进行密封以起到防水的作用。通过上文的描述可知,所述第一防水结构52、所述第二防水结构46和第三防水结构44中的至少一个由泡棉、高发泡橡胶和硅橡胶中的一种或它们任意组合制成。 通过上述防水结构密封之后,本实施例的核素识别仪10的防水和防尘设计能够达到IPM 等级,从而可以在各种环境中应用。参见图4,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核素识别仪的防震结构进行详细描述。为了起到减震作用,将下壳体部分34中容纳的各重要部件(例如探测器、电池、信号放大器)设置成容纳在独立的减震舱中。根据需要,可以设置任意数量的减震舱。在实施例中,设置了 4个减震舱,第一减震舱82、第二减震舱84、第三减震舱86和第四减震舱88 以分别容纳探测器14、20、信号放大器16以及电池22。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减震效果,可以在各减震舱的舱臂上设置有减震缓冲泡棉。从半正弦冲击峰值强度达15G且震动频率在 IOHz 500Hz范围内的半正弦冲击试验得知,具有上述防震结构的核素识别仪10能满足应用环境条件7M1等级的要求。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是附图中公开的实施例旨在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虽然本总体实用新型构思的一些实施例已被显示和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总体实用新型构思的原则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以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权利要求1.一种核素识别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部分;下壳体部分,其与所述上壳体部分可拆卸地结合以形成一腔体;以及用于执行核素识别的核心电路部分,所述核心电路部分容纳于所述腔体中并定位于所述上壳体部分、下壳体部分之间,其中所述上壳体部分、下壳体部分之间的缝隙采用第一防水结构进行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素识别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部分设置有输入输出设备和把手,和所述下壳体部分包括电池、探测器、信号放大器、用于允许更换电池的电池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素识别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输出设备包括显示器、开关键盘、电源开关、通信接口、用于通信接口的通信接口门以及报警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核素识别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输出设备和把手中的至少一个与上壳体部分之间的缝隙采用第二防水结构进行密封,所述通信接口门与上壳体部分之间的缝隙和电池门与下壳体部分之间的缝隙中的至少一个采用第三防水结构进行密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核素识别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输出设备和上壳体部分中至少一个或把手和上壳体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在它们被密封的相应的位置处设置有至少一个凸缘。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核素识别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和所述上壳体部分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固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核素识别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装置为由金属、不锈钢或塑料制成的衬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素识别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部分与下壳体部分之间采用插槽结构进行密封,且在所述槽中设置有第一防水结构以密封所述插槽结构之间的缝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素识别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部分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减震舱。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核素识别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舱的至少一个壁上设置有泡棉。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核素识别仪,包括上壳体部分;下壳体部分,其与所述上壳体部分可拆卸地结合以形成一腔体;以及用于执行核素识别的核心电路部分,所述核心电路部分容纳于所述腔体中并定位于所述上壳体部分、下壳体部分之间;所述上壳体部分、下壳体部分之间的缝隙采用第一防水结构进行密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核素识别仪能够在需要防水和防尘的环境中使用,以对该环境进行放射性物质检测。
文档编号G01T1/00GK201945689SQ20102070050
公开日2011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31日
发明者李悦, 杨小辉, 王珍华, 蒲中奇, 薛昕 申请人: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