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假人肩部力传感器替代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29354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假人肩部力传感器替代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被动安全试验领域,尤其是涉及ー种用于替换假人肩部カ传感器的假人肩部カ传感器替代块。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汽车的普及,交通事故发生的也越来越頻繁,因此改进汽车设计,从而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课题,由于不可能把真人用于实验之中,因此出现了用于碰撞试验的试验假人来替代真人进行试验。碰撞实验假人是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实验仪器,它可以模仿人的外形和内部结构,用于研究汽车碰撞对车内驾乘人员的损伤情況,碰撞试验时对假人损伤情况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比对分析,对人体损伤指数和生命保障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从而模拟出真人受到的伤害情況,以检验车辆的安全性能。发生交通事故时,由于现有汽车的结构设计,汽车侧面的吸能构件较少,若撞击部位在汽车侧面,对乘客的危害非常大,因而对汽车侧面安全性能的检验尤为重要,为了评价汽车侧面碰撞的安全系数,需采集侧面碰撞过程中假人侧面头部,肩部,肋骨,腹部,髋部等关键部位的伤害数据。其中假人肩部的伤害数据由肩部カ传感器模块采集输出,一般假人两侧的肩部均会安装肩部カ传感器模块,由于侧碰试验只需用到单侧的肩部カ传感器,另 ー侧的肩部力传感器模块将被闲置,碰撞试验中,闲置的肩部力传感器模块同样存在损坏的风险,且传感器受温度,湿度的影响很大,试验中灯光照明,碰撞产生的能量等都会对传感器或多或少产生影响,导致闲置的肩部カ传感器模块的损坏,浪费了实验材料,大大增加了试验成本。如公开号为CN1822969A的中国发明专利提供的ー种侧面碰撞识别装置或压カ 传感器,其中为该压カ传感器对应配置一个作为似真性传感器的机械式开关,该机械式开关最好布置在该压カ传感器的外壳中。侧面碰撞识别装置,带有ー个设置在汽车侧部的压力传感器和ー个似真性传感器,其特征为,似真性传感器设计成一个附设于压カ传感器的外壳的开关。该专利存在着闲置的肩部力传感器容易损坏、増大了试验成本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针对现有肩部力传感器所存在的容易损坏、増大了试验成本的问题,提供ー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避免肩部カ传感器损坏,能够有效降低试验成本的假人肩部カ传感器替代块。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假人肩部力传感器替代块,其包括由刚性材料制造的块体,块体呈四方体形,块体的前侧面上开设有与假人肩部配合使用的凹槽,块体上开设有若干螺栓孔,块体通过设置在螺栓孔内的螺栓与假人肩部连接,块体的后侧面上开设有与假人手臂连接的安装孔,块体的端面上开设有贯通块体并与假人肩部上的张紧带配合使用的固定孔。现有肩部力传感器模块的前端为由特殊塑料包覆的カ传感器,后端为刚性材料构成的模块,总所周知,在同样的撞击力作用下,塑料的受カ性能相比刚性模块明显处于弱势,因而新设计出的肩部カ传感器替代块应全部由刚性材料制造,刚性材料制造的肩部力传感器替代块结构强度高,有较好的耐冲击性能,试验中不易损坏。肩部力传感器替代块的前侧与假人肩部连接,后侧与假人手臂连接,块体上还设置了用于固定假人肩部上的张紧带的固定孔,张紧带固连在肩部力传感器替代块上,张紧带用于调整假人手臂的摆放角度及位置,这样肩部力传感器替代块即可替代试验中闲置的肩部カ传感器,降低了成本。作为优选,所述的凹槽设置于块体前侧面的中部,凹槽为通槽,螺栓孔有六个,六个螺栓孔对称设置于块体上凹槽的两侧。假人肩部的一端卡接在块体上的凹槽内,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牢靠。作为优选,所述的块体上还设置有与假人手臂上的卡槽卡接的定位球,设置安装孔的块体侧面上开设有能够容纳定位球的定位孔,定位球与定位孔滚动连接。试验过程中, 假人手臂需要相对肩部カ传感器摆放一定角度,现有假人手臂上设置了若干均布的卡槽, 肩部力传感器上设置了与卡槽卡配的钢球,当钢球滑移至卡槽内时,假人手臂即可相对肩部力传感器定位,以实现假人手臂的灵活摆放;肩部カ传感器替代块替换肩部力传感器后, 肩部力传感器替代块上也应设置相同作用的定位球,定位球起到运动衔接作用,定位球可在块体上的定位孔内滚动,当定位球运动到卡槽内时,假人手臂锁止,从而让手臂摆放在一定的角度。作为优选,所述的定位孔有两个,两个定位孔沿着凹槽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两个定位孔对称设置于安装孔的两侧,两个定位孔内均设置有定位球。两个定位球均用来定位,与单个定位球定位相比更加稳定。作为优选,所述的块体的端面上设置有若干吸能孔,吸能孔为通孔。碰撞试验过程中,受撞击力及摩擦力作用,肩部カ传感器替代块将会发热,而在块体上设置吸能孔,吸能孔使块体的散热面积变大,有利于块体内部热量的分散,另外肩部力传感器替代块能够更好的吸能,不易发生压溃变形而损坏。作为优选,所述的吸能孔有六个,六个吸能孔对称设置于固定孔的两侧。六个吸能孔对称设置于固定孔的两侧。结构稳定,吸能效果好,且散热效果较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使用肩部力传感器替代块替换闲置的肩部力传感器,避免了闲置肩部カ传感器损坏,能够有效降低试验成本;2、肩部力传感器替代块上设置了定位球,假人手臂摆放灵活;3、肩部カ传感器替代块由刚性材料制造,结构强度高, 有较好的耐冲击性能,因而不易损坏;4、肩部カ传感器替代块上开设吸能孔,能够提高吸能性能,又可以较好散热。

附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ー种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_块体、2-凹槽、3-螺栓孔、4-安装孔、5-固定孔、6-定位球、7-定位孔、8_吸能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ー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如说明书附图1、2所示,一种假人肩部力传感器替代块,其包括呈四方体形的块体1,块体I由铝合金制造而成,块体I的前侧面上开设有与假人肩部配合使用的凹槽2,凹槽2位于块体I前侧面的中部,凹槽2为通槽,块体I上开设有六个螺栓孔3,六个螺栓孔3 对称设置于块体I上凹槽2的两侧,块体I通过设置在螺栓孔3内的螺栓与假人肩部连接, 块体I的后侧面上开设有安装孔4,块体I与假人手臂转动连接,假人手臂上围成一圈均匀分布有八个卡槽,块体I上沿凹槽2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两个定位孔7,两个定位孔7对称设置于安装孔4的两侧,两个定位孔7内均咬合有定位球6,定位球6与定位孔7滚动连接,定位球6与卡槽卡接,块体I的端面上开设有贯通块体I并与假人肩部上的张紧带配合使用的固定孔5,块体I的端面上还开设有六个吸能孔8,吸能孔8为通孔,六个吸能孔8对称设置于固定孔5的两侧。侧碰试验时,当撞击位于汽车左侧面吋,则位于左侧座位上的试验假人右侧肩部的カ传感器被闲置。拆下假人右侧肩部的カ传感器,将假人肩部嵌合在块体I的凹槽2内, 并使用螺栓固定,再将假人手臂固定于块体I的安装孔4内,使定位球6与假人手臂上的卡槽对准,再将假人肩部上的张紧带固定于固定孔5内,肩部力传感器替代块替换闲置的左侧肩部カ传感器,右侧肩部カ传感器将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正常工作,这样既不影响试验数据,又能够防止闲置肩部力传感器试验时的损坏,有效降低了试验成本。另外可通过转动假人手臂,使块体I上的定位球6与假人手臂上的卡槽卡接,假人手臂即可摆放不同角度,试验时使用较为灵活。应理解,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假人肩部力传感器替代块,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由刚性材料制造的块体(1),块体(I)呈四方体形,块体(I)的前侧面上开设有与假人肩部配合使用的凹槽(2),块体(I)上开设有若干螺栓孔(3),块体(I)通过设置在螺栓孔(3)内的螺栓与假人肩部连接,块体(I) 的后侧面上开设有与假人手臂连接的安装孔(4),块体(I)的端面上开设有贯通块体(I)并与假人肩部上的张紧带配合使用的固定孔(5)。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假人肩部力传感器替代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槽(2) 设置于块体(I)前侧面的中部,凹槽(2)为通槽,螺栓孔(3)有六个,六个螺栓孔(3)对称设置于块体(I)上凹槽(2)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ー种假人肩部カ传感器替代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块体 (I)上还设置有与假人手臂上的卡槽卡接的定位球(6),设置安装孔(4)的块体(I)侧面上开设有能够容纳定位球(6)的定位孔(7),定位球(6)与定位孔(7)滚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ー种假人肩部力传感器替代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孔(7)有两个,两个定位孔(7)沿着凹槽(2)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两个定位孔(7)对称设置于安装孔(4)的两侧,两个定位孔(7)内均设置有定位球(6)。
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ー种假人肩部力传感器替代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块体(I)的端面上设置有若干吸能孔(8),吸能孔(8)为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ー种假人肩部力传感器替代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能孔(8)有六个,六个吸能孔(8)对称设置于固定孔(5)的两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替换假人肩部力传感器的假人肩部力传感器替代块。该替代块包括由刚性材料制造的块体,块体呈四方体形,块体的前侧面上开设有与假人肩部配合使用的凹槽,块体上开设有若干螺栓孔,块体通过设置在螺栓孔内的螺栓与假人肩部连接,块体的后侧面上开设有与假人手臂连接的安装孔,块体的端面上开设有贯通块体并与假人肩部上的张紧带配合使用的固定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使用肩部力传感器替代块替换闲置的肩部力传感器,避免了闲置肩部力传感器损坏,能够有效降低试验成本;2、肩部力传感器替代块由刚性材料制造,结构强度高,有较好的耐冲击性能,因而不易损坏。
文档编号G01M17/007GK202351051SQ201120442140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0日
发明者刘卫国, 吴成明, 张毅, 赵福全, 韩刚 申请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