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快速获得伪距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GPS定位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快速定位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GPS终端定位最少需要如下要素:星历、GPS时间、伪距。为了缩短首次定位的时间,一般的做法是缩短获取星历的时间和缩短获取GPS时间的时间。在辅助定位技术中,辅助服务器向终端提供的信息可以包括星历、GPS时间、卫星的仰角方位角、参考位置,卫星的多普勒频率等。目前技术中快速获取星历的办法大概有两种:其一,使用保存的历史星历;其二,使用辅助系统快速传输星历。而快速获取GPS时间的方法大概也有两种:其一,使用RTC计时,GPS启动时直接读取RTC时间;其二,通过辅助系统获取GPS时间。通过使用这些方法,使GPS首次定位时间从几十秒缩短至几秒,而这几秒中内,GPS主要在获取各卫星的伪距。其中,伪距的真实含义为各卫星到达接收机的时间差,忽略伪距数值的大小,只关心各个值之间的差。比如四颗卫星的伪距分别为:lmS、2mS、5mS、3mS,各个数字加减一个常数后不影响定位结果。故上面的伪距也可写作:0mS、lmS、4mS、2mS,我们称这两种写法对应的伪距相同。目前,获取伪距的主要步骤包括:1.终端捕获卫星的频率和相位;2.终端跟踪卫星的频率和相位,并输出导航比特;3.终端对导航比特使用校验或者寻找子帧帧头的办法进行同步;4.同步后即可计算卫星的相对伪距;这种传统的方法让用户必须等待几秒时间才能获得首次定位结果。如果想更快速的获得定位结果,这种方法就无能为力了。
发明内容
为了便于发明内容的叙述,先做如下说明:1.按照光速为30万公里计算,同一时刻,距离150公里的两个终端对于同一颗卫星的伪距相差不会大于0.5ms。2.由于卫星靠近或远离终端的分速度不会超过1KM/S,在根据说明I的介绍,同一个终端对于同一卫星的伪距在150秒内变化量不会超过0.5ms。3.基于上面两项说明,多数情况下,我们很容易达到条件:由I和2所共同引起的伪距变化不会大于0.5ms。下面叙述中默认满足该条件。本发明针对背景所述的一些不足,同时根据上述的说明,提出了一种快速获得卫星伪距的方法,以缩短首次定位时间。其方案如下:1.终端获得误差小于0.5ms的粗略伪距。2.终端分析卫星信号,获得相位值,使用相位值计算精确伪距中的小数部分。3.终端使用精确伪距的小数部分调整如上的粗略伪距,以获得精确的实际伪距。
其中,步骤I获得粗略伪距的方法可以是:辅助定位系统中的服务器端实时跟踪卫星并实时更新、记录卫星的伪距,当终端请求辅助定位时,服务器端向用户定位终端发送伪距信息作为终端自身的粗略伪距。由于服务器端的接收机距离用户终端的距离一般不会超过100KM,且发送时间延迟不会超过10S,所以该粗略伪距的精度可以比0.5ms精度更精确。其中,步骤I获得粗略伪距的方法也可以是:根据卫星的星历和GPS时间计算出卫星的位置,并根据用户终端的参考位置计算用户终端和卫星之间的距离,转换为以毫秒表示的伪距。这里的用户终端的参考位置可以是终端自身保存的一些历史位置,也可以是辅助服务器向用户终端发送的参考位置。这里的GPS时间可以是用户终端计时的RTC时间,也可以是辅助服务器向用户终端发送的当前GPS时间。由于辅助服务器提供的参考位置一般为位置服务器的位置,其距离用户的距离一般不会超过100KM,且发送时间延迟不会超过10S,而用户终端自身保存的历史位置多数情况下也可以认为在100KM之内,且GPS时间的传输延迟和RTC时间的精度也不会超过10S,所以该粗略伪距的精度可以比0.5ms精度更精确。其中,步骤2分析卫星的信号的具体方法为捕获卫星信号,得到对应的卫星的相位值,并进行跟踪,当跟踪模块有大于等于四颗卫星在跟踪,各个卫星同一时刻的相位值可以作为计算精确伪距所用的相位值;如果支持多颗卫星并行捕获,且所有需要捕获的卫星几乎在同一时刻完成捕获,则捕获到的相位值可作为计算精确伪距所用的相位值。其中,步骤3的调整粗略伪距的方法可以如下:A.从各个粗略伪距中选出一个作为参考伪距,记录各个粗略伪距和参考伪距的小数部分之差;B.用各个卫星捕获的相位计算精确伪距对应的小数部分,并代替粗略伪距的小数部分,选择和步骤A相同的参考伪距,同样记录各个伪距和参考伪距的小数部分之差;C.将步骤A记录的伪距小数部分之差和步骤B记录的伪距小数部分之差进行比较,如果步骤A的伪距差与步骤B的伪距差相差大于0.5ms,则整数部分加Ims ;如果步骤A的伪距差与步骤B的伪距差相差小于-0.5ms,则整数部分减lms。其中,步骤B调整了小数部分,而步骤C调整了整数部分。通过使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法,定位终端的用户不再需要等待几秒钟的过程,开机后立即可以定位,大大节省了首次启动的时间。而且,本发明还可以使用在降低功耗的方面。有如此快的启动速度就不怕省电模式对定位的影响了,可以有更长的时间让模块处于关闭阶段。根据本发明,还可以设计一种只有捕获模块的借助辅助信息的导航定位终端。具体实现方案方案I在没有辅助的情况下,假设GPS终端设有RTC时钟,且保存有历史可用星历、历书和历史定位位置,假设有4颗卫星,RTC时间准确,且上次位置和当前位置相差在50公里之内,伪距表示范围在0-20ms之内,方法为从全部伪距中找出一个最小伪距,然后各个伪距全部减去该最小伪距,得到0-20ms范围内的伪距。则快速启动时,获得伪距的具体方法为:1.根据历书计算当前时刻各个卫星的仰角,判断卫星是否可见,下面的步骤只针对可见卫星;
2.终端根据RTC时间和卫星星历计算卫星的位置;3.计算上次的用户位置和各个卫星位置的距离,并转换为以毫秒表示的伪距值。假设转换后结果为
;4.假设并选择第一个伪距为参考伪距,则计算得到小数部分的差为
;5.对可见的卫星进行捕获,得到卫星的多普勒频率和相位值,并注册跟踪;6.当有4颗以上的卫星在跟踪时,在同一时刻记录各跟踪卫星的相位值,假设该相位值以1023chip为周期,一个周期为lms,且相位值的单位为chip ;7.根据“相位值/1023”计算精确伪距的小数部分,假设结果分别为
,选择和步骤3同一个卫星的伪距作为参考伪距,其小数部分的差为
;8.使用步骤7计算的小数部分代替步骤3的小数部分,结果为
;9.步骤4的小数部分差和步骤7的小数部分差进行比较,其中最后一个伪距差
0.62ms与-0.37ms相差0.99ms,大于0.5ms,则将整数部分加I。其最终调整后的伪距为:
;方案2假设启动过程使用AGPS系统,其方法如下:1.辅助信息服务器根据提供参考位置、GPS时间、星历,以及卫星的仰角方位角、
多普勒频率;2.终端根据GPS时间和卫星星历计算卫星的位置;3.终端计算参考位置和各个卫星之间的距离,并转换为单位为ms对应的伪距值;4.后面的步骤和方案I的步骤4到步骤9 一致;方案3假设GPS终端的捕获模块可以同时捕获多颗卫星,则方法可以如下:1.同方案I的步骤I到步骤4 ;2.GPS终端的捕获模块对4颗可见卫星进行并行捕获,几乎同时分别得到各个卫星的相位值,此相位值作为计算精确伪距的小数部分使用的相位值;3.后面的步骤和方案I的步骤7到步骤9 一致;
权利要求
1.一种快速得到卫星伪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方法如下: A.终端获得比0.5ms精度更精确的各个卫星的粗略伪距; B.终端分析GPS信号,得到各个卫星相位值; C.终端使用相位值计算精确伪距的小数部分,并对上述的粗略伪距进行调整获得精确的伪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步骤A,其特征在于:粗略的相对伪距是AGPS的服务器端的接收机实时跟踪卫星所得的伪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步骤A,其特征在于:粗略的相对伪距是根据参考位置、GPS时间和星历数据计算得到卫星到参考位置的伪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参考位置,其特征在于:具体为终端自身保存的历史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参考位置,其特征在于:具体为AGPS过程辅助服务器提供的参考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GPS时间,其特征在于:具体为终端自身的RTC时间。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GPS时间,其特征在于:具体为AGPS过程中服务器提供的GPS时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步骤B,其特征在于:终端通过捕获得到多颗卫星的相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步骤B,其特征在于:终端经过捕获和跟踪卫星,获得卫星同一时刻的相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步骤C,其特征在于调整过程具体包括: D.从各个粗略伪距中选出一个作为参考伪距,并记录各个伪距和参考伪距的小数部分之差; E.用各个卫星捕获的相位计算精确伪距的小数部分,并代替粗略伪距对应的小数部分,得到新的伪距,选择和步骤D相同的参考伪距,记录各个伪距和参考伪距的小数部分之差; F.将步骤D记录的小数部分之差和步骤E记录的小数部分之差进行比较,如果步骤D的伪距差与步骤E的伪距差相差大于0.5ms,则步骤E得到的伪距的整数部分减Ims ;如果步骤D的伪距差与步骤E的伪距差相差小于-0.5ms,则步骤E得到的伪距的整数部分加lms。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快速获取伪距的方法,主要用于GPS的启动过程中缩短首次定位时间的方法,其方法包括获得精度在0.5ms范围以内的粗略伪距;分析GPS信号,得到卫星的相位值;根据相位值计算精确伪距对应的小数部分;使用精确的伪距对应的小数部分对粗略伪距进行微调,得到当前时刻当前位置的精确伪距。使用本发明后,开机后立即可以定位,大大节省了首次启动的时间。而且,在低功耗设计方面,由于有如此快的启动速度,可以有更长的时间让模块处于关闭阶段。根据本发明,还可以设计一种只有捕获模块的借助辅助信息的导航定位终端。
文档编号G01S19/33GK103197329SQ20121000496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6日
发明者杨海珠 申请人:杨海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