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广布型复杂岩性油气藏成藏模式评价系统和方法

文档序号:5942997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广布型复杂岩性油气藏成藏模式评价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ー种油气成藏研究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油气地质理论认 为,油气聚集成藏多分布于盆地构造高部位的圈闭中。油气的勘探实践证明,位于构造高部位中的油气储量是非常有限的,且在相当一部分圈闭不含油气。20世纪70年代,在北美很多盆地的向斜和构造的下倾部位发现了许多特大型天然气藏。复杂岩性油气藏的勘探技术和方法与常规的构造油气藏有本质差异,其分布与目前的构造样式没有必然的联系,常规地震资料解释和处理不再是最有效手段。针对复杂岩性油气藏的特点,希望提出针对不同类型岩性油藏的勘探模式及其配套的精细勘探技术系列,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和不断创新的工作思路,加强勘探理论的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针对广布型复杂岩性油气藏成藏模式评价系统和研究方法,并应用在西湖凹陷成藏研究中。西湖凹陷平湖组砂岩主要为低渗透储层,且平湖组优质煤系烃源岩与致密低渗储层呈紧密的“千层饼”状或“包容”式接触关系,源岩中长期大量的生气,直接排替地层水进入低滲透储集层中,同时烃类又不可能借助砂体进行长距离的侧向运移,形成就地取材式成藏模式,为复杂岩性油气藏成藏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西湖凹陷平湖组三四段到花港组上段,“下气上水成藏”特征明显,平湖组三四段主要为饱含气带,而到花港组上段大面积为水层(图I)。花港组主要为中高孔渗储层,且与烃源岩多呈不等厚互层,这种接触关系导致了储集层无法与气源岩充分接触,无法形成“气泵式”供气的动态气水平衡,但位于低渗储层上部可为岩性油气藏提供高孔渗饱含水带,起到封闭油气藏的作用。“断层裂缝疏导”是烃类运移疏导和形成岩性油气藏充注的必要动カ条件,在上倾储层连续的背景下,油气藏底部缺乏连续可动水(储层多为油气层和干层),沿构造上倾方向变为正常的油气藏,两者之间为油气水共存带(图2)。


图I.气水分布与油藏模式图2.广布型复杂岩性油气藏成藏模式评价系统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涉及的一种广布型复杂岩性油气藏成藏模式评价系统和方法,以西湖凹陷为例,共包括五步步骤一,复杂岩性油气藏烃源灶条件分析;西湖凹陷平湖组和花港组煤系烃源岩发育,分布广,厚度大,尤其是平湖组和花港组下段煤层和暗色泥岩烃源岩较发育,有机质属于III型生气型腐殖干酪根,有机质丰度较高,估计总生烃量可达2200X 108t,大约在44Ma时开始大量生烃,趋势明显,至今仍在生排烃,是“全天候”的优质烃源岩,特别是平湖组下部,同时包括古新统未掲示层位,现今仍具有巨大的生烃潜力,烃源岩的持续供烃为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步骤ニ,储集层与生储组合分析;西湖凹陷平湖组砂岩主要为低渗透储层,且平湖组优质煤系烃源岩与致密低渗储层呈紧密的“千层饼”状或“包容”式接触关系,源岩中长期大量的生气,直接排替地层水进入低滲透储集层中,同时烃类又不可能借助砂体进行长距离的侧向运移,形成就地取材式成藏模式,为岩性油气藏聚集成藏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花港组主要为中高孔渗储层,且与烃源岩多呈不等厚互层,这种接触关系导致了储集层无法与气源岩充分接触,无法形成“气泵 式”供气的动态气水平衡,但位于低渗储层上部可为岩性油气藏提供高孔渗饱含水带,起到封闭油气的作用。步骤三,广布型复杂岩性油气藏生成、运移与聚集-埋藏史分析;西湖凹陷平湖组烃源岩普遍在始新世末期进入生烃门限,在渐新世末期达到生烃高峰。目前在西部斜坡带烃源岩仍多处于成熟阶段;花港组烃源岩大部分在早-中中新世开始生烃,于中新世末期-上新世进入生烃高峰期,目前大部分地区仍主要处于石油和湿气大量生成的成熟阶段。研究区整体存在三期油气充注,第一期为油气充注时间推测为渐新世末期-中新世,第二期油气充注时间为晚中新世,第三期油气充注时间为上新世-第四纪;西湖凹陷两侧斜坡的断鼻、断块及地层不整合等圈闭主要受瓯江运动和玉泉运动控制,中央反转构造带背斜圈闭主要由花港运动和龙井运动控制形成,圈闭形成时期多早于或与主力烃源岩生排烃高峰期一致;步骤四,油气的保存成藏条件分析;西湖凹陷煤系烃源岩在低成熟阶段即已开始生烃,以生气为主,生油为辅。平湖组主力烃源岩在始新世末期进入生烃门限,中新世之前达到生排烃高峰;花港组下段烃源岩在早-中中新世开始生烃,晚中新世开始进入生排烃高峰。在平湖组烃源岩进入生排烃高峰期时,平湖组之上地层已达2500m,強烈机械压实使得平湖组低渗透储层大面积形成。中新世末期主要的油气充注期晚于平湖组致密低渗透储层的形成时期,天然气只能依靠驱动压差排驱自由孔隙水或弱束缚水,而致密储层段与含水饱和带的较好物性带之间存在较大界面阻力,气水界面由此形成,导致气水倒置的分布格局。平湖组三四段及其以下地层复杂岩性油气藏发育的饱含气带、平湖组一二段和花港组下段为区域气水过渡带,花港组上段则为渗透性饱含水帯。步骤五,在对西湖凹陷生储盖研究的基础上,对油气藏发育有利区带进行预测。
权利要求
1.本发明涉及一种广布型复杂岩性油气藏成藏模式评价系统和方法,分析复杂岩性油气藏成藏的特有模式,建立“近源高压供烃、断层裂缝疏导、下气上水成藏”的ー种广布型复杂岩性油气藏成藏模式。近源高压供烃是岩性油气藏油气系统形成和存在的前提条件,特别是形成广布性油气藏,近源烃源灶是必要前提;断层裂缝疏导是烃类运移疏导和形成岩性油气藏充注的必要动条件;下气上水成藏是广布型复杂岩性油气藏成藏典型特征,在上倾储层连续的背景下,油气藏底部缺乏连续可动水(储层多为油气层和干层),沿构造上倾方向变为正常的油气藏,两者之间为油气水共存帯。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广布型复杂岩性油气藏成藏模式,其特征是所述的“近源高压供烃”是岩性油气藏油气系统形成和存在的前提条件,特别是形成广布性油气藏,近源烃源灶是必要前提。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广布型复杂岩性油气藏成藏模式,“断层裂缝疏导”是烃类运移疏导和形成岩性油气藏充注的必要动カ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广布型复杂岩性油气藏成藏模式,“下气上水成藏”是广布型复杂岩性油气藏成藏典型特征,并反映了岩性油气藏保存和改造的平衡过程。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针对广布型复杂岩性油气藏成藏模式评价系统和研究方法,分析复杂岩性油气藏成藏的特有模式,建立“近源高压供烃、断层裂缝疏导、下气上水成藏”的一种广布型复杂岩性油气藏成藏模式。近源高压供烃是岩性油气藏油气系统形成和存在的前提条件;断层裂缝疏导是烃类运移疏导和形成岩性油气藏充注的必要动力条件;下气上水成藏是广布型复杂岩性油气藏成藏典型特征,在上倾储层连续的背景下,油气藏底部缺乏连续可动水(储层多为油气层和干层),沿构造上倾方向变为正常的油气藏,两者之间为油气水共存带。该成藏评价系统的提出,为岩性油气藏的勘探提供了理论支持,并展示了岩性油气藏广阔的勘探前景。
文档编号G01V9/00GK102681027SQ20121004673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8日
发明者任伟伟, 唐明明, 张金亮, 徐发, 李存磊, 李德勇, 王春艳, 谢俊 申请人:北京师范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