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测碎屑岩隐蔽储层的方法

文档序号:5949081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预测碎屑岩隐蔽储层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勘探开发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把地球化学元素应用于油气勘探开发寻找碎屑岩隐蔽储层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勘探的深入,容易识别的储层越来越少,对隐蔽储层的识别显得十分重要,隐蔽储层是寻找隐蔽油气藏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当前寻找隐蔽储层是一个技术难题诸如怎样在钻遇泥质岩的井区或地震相不容易识别碎屑岩储层存在的地区识别出隐蔽储层分布区。现有技术中从层序地层、沉积相、地球物理、测井等不同侧面利用不同手段研究、探索识别碎屑岩储层的方法,对隐蔽储层的识别还在探索中
发明内容

由于砂岩普遍具有相对的低铝低钒含量,泥岩普遍具有相对的高铝高钒含量,砂岩泥岩具有明显的分区(

图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利用地球化学元素中的铝与钒元素参数,应用于泥质岩的井区或地震相不容易识别碎屑岩储层存在的地区识别出隐蔽储层分布区,为寻找隐蔽储层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建立适用于油气勘探开发寻找碎屑岩隐蔽储层的新方法。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预测碎屑岩隐蔽储层的方法,按照下述步骤进行步骤1,对井区各个单井相同时代地层段进行铝、钒元素含量的分析(侧重泥岩样品),以确定铝钒元素随深度纵向的变化;步骤2,将井区中各井相同时代地层段的铝、钒含量投影在铝(纵坐标)、钒(横坐标)坐标轴上,得到储层预测图(图2),在每个单井中的铝钒坐标图上点群离散会聚为三个带,划分为储层带、过渡带与非储层带,并在图上确认非储层带下限值、过渡带下限值或储层带上限值,非储层带下限值为大于此值主要为泥岩沉积,铝钒含量高于非储层下限值为非储层带,揭示本段欠储层发育;过渡带下限值或储层带上限值,小于此值揭示储层存在,为寻找较好的储层区域,非储层带下限值与过渡带下限值之间为过渡带,预示其源头存在隐蔽储层;步骤3,在各个单井的铝钒元素预测储层坐标图上,筛选出示踪储层的区带,首先筛选出储层带,没有储层带筛选出过渡带,只存在非储层带即选非储层带。如BD13-3-1井(图3)三个带均有沉积,只筛选出储层带为统计数据,BD19-2-2井只存在非储层带即选非储层带为统计数据,ST24-1-1井普遍的点群分布在过渡带(图4),筛选为统计数据,依此把各井代表数据筛选出来,换算相同时代地层段的各单井铝、钒元素含量的乘积,统计其均值,以其铝与钒元素乘积组成的组合元素(AL*V)的平均含量(一般缩小10倍成图),投影在井位中作为内差的数据控制点,绘制AL*V平均含量等值线分布图(图5);步骤4,依步骤2得出的过渡带下限值或储层上限值,非储层下限值转化为铝与钒元素乘积组成的组合元素(AL*V)含量(一般缩小10倍成图),在步骤3绘制的AL*V平均含量等值线分布图(图5)中标定出储层带、过渡带、非储层带分布范围,达到由点推面预测储层的分布区根据划分结果在储层带寻找较好的储层,在过渡区的源头方向识别出隐蔽储层,避免在非储层带解释寻找储层。以下将其应用原理作一陈述在研究中发现物源物的搬运以及碎屑岩储层分布与一些元素有着一定的依存关系,其中铝(Al)与钒(V)元素随碎屑岩由陆向海盆(湖盆)搬运沉积形成储层的过程,携带着砂泥岩分布的敏感信息。跟踪铝(Al)与钒(V)元素低含量变化指示碎屑岩储层的展布,可示踪储层分布区,从井区由点推面可有效识别隐蔽储层区,并且通过实测、挖掘出泥质岩中低铝低钒含量的信息,反映隐蔽储层存在,对地震相不明显的地区给予物质证据是否存在的分析,有效地盘活了储层区,避开非储层区。其应用机理建立在以下四个方面(I)碎屑岩砂岩储层相对碎屑岩泥岩一具有低铝低钒含量分布特征 在南海西区如珠江口盆地WC19-1-2等取心井研究表明砂岩普遍具有铝、钒元素含量低,泥岩普遍具有铝、钒元素含量高的沉积特征(图I)。如分析WC19-1-2井渐新统铝元素(表I ),本段砂岩Al含量较低(I. 83%_4. 81%),砂质泥岩Al含量较高(5. 34%-7. 06%),砾岩(灰质砂岩)铝含量最低(为I. 83% -3. 54%),其次是细砂岩(为3. 86%-4. 81%),具有明显的砂岩储层为低铝含量区,泥质岩为高铝含量的分区。并且显示岩性越粗,铝含量越低,岩性越细,铝含量越高。分析WC19-1-2井渐新统钒元素含量(表1),砂岩相对低钒(V)(为7.04 μ g/g-44. 3μ g/g),砂质泥岩相对高钒(V) (53. 5μ g/g-79. 2μ g/g),钒含量也具有砂岩含量低泥岩含量高的特点。并且在对比砂岩中发现细砂岩钥;含量为33. 8 μ g/g-44. 3 μ g/g,石乐岩、含碌砂岩f凡含量为7. 04 μ g/g-25. 7 μ g/g,具有岩性越粗f凡含量越低,岩性越细f凡含量越高的特点。本段微量元素分析显示碎屑岩中的砂质泥岩普遍具有高钒(V)含量,碎屑岩中的砂岩具有相对低钥;含量,低钥;含量指不储层分布区,碎屑岩环境中的砂岩、泥岩的钥;含量具有明显的分区,指示通过钒含量分析可揭示砂岩、泥岩的分布区。。WC19-1-2井渐新统地层显示碎屑岩中的砂质泥岩普遍具有高铝(Al)高钒(V)含量(Al>5. 34%,V>53. 5μ g/g),碎屑岩中的砂岩具有相对低铝(Al)低钒(V)含量,低铝低钒含量共同指示砂岩储层分布区(Al〈4. 81%,V〈44. 3μ g/g)(表I)。1WC19-1-2井、WC19-1-6井不同岩性招、钥;兀素含量表(岩心)
权利要求
1.一种预测碎屑岩中隐蔽储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步骤1,对井区各个单井相同时代地层段进行铝、钒元素含量的分析(侧重泥岩样品),以确定铝钒元素随深度纵向的变化; 步骤2,将井区中各井相同时代地层段的铝、钒含量投影在铝(纵坐标)、钒(横坐标)坐标轴上,得到储层预测图,在每个单井中的铝钒坐标图上点群离散会聚为三个带,划分为储层带、过渡带与非储层带,并在图上确认非储层带下限值、过渡带下限值或储层带上限值,非储层带下限值为大于此值主要为泥岩沉积,铝钒含量高于非储层下限值为非储层层带,揭示本段欠储层发育;过渡带下限值或储层带上限值,小于此值揭示储层存在,为寻找较好的储层区域,非储层带下限值与过渡带下限值之间为过渡带,预示其源头存在隐蔽储层;步骤3,在各个单井的铝钒元素预测储层坐标图上,筛选出示踪储层的区带,首先筛选出储层带,没有储层带筛选出过渡带,只存在非储层带即选非储层带,依此把各井代表数据筛选出来,换算相同时代地层段的各单井铝、钒元素含量的乘积,统计其均值,以其铝与钒元素乘积组成的组合元素(AL*V)的平均含量,投影在井位中作为内差的数据控制点,绘制 AL*V平均含量等值线分布图; 步骤4,依步骤2得出的过渡带下限值或储层上限值、非储层下限值转化为铝与钒元素乘积组成的组合元素(AL*V)含量,在步骤3绘制的AL*V平均含量等值线分布图中标定出储层带、过渡带、非储层带分布范围,达到由点推面预测储层的分布区根据划分结果在储层带寻找较好的储层,在过渡区的源头方向识别出隐蔽储层,避免在非储层带解释寻找储层。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预测碎屑岩隐蔽储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步骤4中可从储层带挖掘出储层存在的信息,为寻找较好的储层区域,在非储层带下限值以下的过渡带,预示其源头存在隐蔽储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测碎屑岩中隐蔽储层的方法,以泥岩示踪储层,分析泥岩中的铝、钒元素的含量,寻找低铝、低钒含量的层段为示踪储层的层段,由点推面预测隐蔽储层。本发明利用地球化学元素中的铝与钒元素参数,应用于泥质岩的井区或地震相不容易识别碎屑岩储层存在的地区识别出隐蔽储层,为寻找隐蔽储层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建立适用于油气勘探开发寻找碎屑岩隐蔽储层的新方法。
文档编号G01V9/00GK102721984SQ201210170548
公开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8日
发明者吕俏凤, 吴土荣, 唐建, 安东岭, 曹孟贤, 钟家良 申请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