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条式定时器的检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55762阅读:6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条式定时器的检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条式定时器的检验装置。
背景技术
发条式定时器是一种以发条为主要储能元件的定时器,广泛应用于电烤箱、洗衣机等广品上。目前,发条式定时器的检验过程均是人工手动完成,存在效率低,误差大等诸多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发条式定时器检验过程中存在的人工操作效率低、误差大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发条式定时器的检验装置。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发条式定时器的检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固设在所述底座上的依次连接的装夹机构、反馈和控制机构以及执行机构;所述装夹机构包括装夹槽,所述装夹槽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反馈和控制机构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执行机构包括拧紧装置、电机、滑块、导轨、气缸和PLC控制系统,所述拧紧装置与所述电机输出轴相连,所述电机设在所述滑块上,所述滑块设在所述导轨上且可沿所述导轨滑动,所述导轨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气缸设在所述底座上且其输出轴与所述滑块连接,所述PLC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电磁阀控制所述气缸推动所述滑块在所述导轨上滑动。进一步,所述电机安装在电机安装板上,所述电机安装板安装在所述滑块上。进一步,所述气缸安装在所述气缸安装架上,所述气缸安装架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上。进一步,所述装夹槽的长度和宽度与定时器的长度和宽度相同;装夹槽的高度不超过定时器前端伸出轴的高度。进一步,所述拧紧装置通过螺栓与所述电机输出轴连接。进一步,所述滑块的尾部通过螺纹和螺母与所述气缸输出轴相连。进一步,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安装所述装夹槽、传感器、导轨以及气缸安装架的安装孔。进一步,所述拧紧装置包括旋转轴、端盖、球、弹簧和套筒,所述端盖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套筒上,所述旋转轴设置在所述套筒内,所述球设在所述套筒中的槽内,所述槽开在所述旋转轴下端的所述套筒上,所述弹簧一端固定在所述球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槽的底部。本发明所述传感器的类型是光电传感器,使用距离2m,可检测O. 85mm的微小物体。本发明的工作过程为将需要检验的定时器放置于装夹槽内,所述PLC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电磁阀控制所述气缸推动所述滑块,即同时推动所述电机沿所述导轨向前移动,直至所述拧紧装置前端的卡片刚好顶到定时器的伸出轴,然后所述PLC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电机旋转,直至所述拧紧装置前端的卡片刚好卡进定时器伸出轴前端的小槽内,这样既完成了整个定位过程。接下来,所述电机带动所述拧紧装置和定时器的伸出轴继续旋转,直至定时器内部的发条拧到死,然后继续增大扭转力,这时所述拧紧装置就会打滑,从而保护发条不被拧断,当所述电机带动所述拧紧装置旋转10圈后所述PLC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电机反转,直至定时器伸出轴上的销第一次到达水平位置,同时,所述传感器会将这个信息传给所述PLC控制系统,然后所述PLC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电机再继续转两圈,然后所述电机停止旋转,所述PLC控制系统控制所述气缸带动所述电机返回到初始位置,等待定时器定时完成后,结束一次完整的检验过程。本发明所述拧紧装置是靠旋转轴与球接触来传递力的,当电机将发条拧到死时,进一步增大电机的扭转力时,由于旋转轴与球的接触面是斜面,所以它们之间的摩擦力不 足以客服这个扭转力时,就会出现打滑,从而保护发条不至于被拧断。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I、可以自动完成整个检验过程,提高生产效率;2、如有需要,可以同时对多条生产线进行检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3、替代了手工,提高了精确度。


图I是本发明整体结构主视图。图2是本发明整体结构俯视图。图3是本发明与定时器接口的状态图A。图4是本发明与定时器接口的状态图B。图5是本发明拧紧装置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拧紧装置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图I至图6,发条式定时器的检验装置,包括底座11,固设在所述底座11上的依次连接的装夹机构、反馈和控制机构以及执行机构;所述装夹机构包括装夹槽I,所述装夹槽I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11上;所述反馈和控制机构包括传感器3,所述传感器3安装在所述底座11上;所述执行机构包括抒紧装置4、电机5、滑块7、导轨8、气缸9和PLC控制系统,所述拧紧装置4与所述电机5输出轴相连,所述电机5设在所述滑块7上,所述滑块7设在所述导轨8上且可沿所述导轨8滑动,所述导轨8安装在所述底座11上,所述气缸9设在所述底座11上且其输出轴与所述滑块7连接,所述PLC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电磁阀控制所述气缸9推动所述滑块7在所述导轨8上滑动。进一步,所述电机5安装在电机安装板6上,所述电机安装板6安装在所述滑块7上。 进一步,所述气缸9安装在所述气缸安装架10上,所述气缸安装架10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11上。进一步,所述装夹槽I的长度和宽度与定时器2的长度和宽度相同;装夹槽I的高度不超过定时器2前端伸出轴的高度。进一步,所述拧紧装置4通过螺栓与所述电机5输出轴连接。进一步,所述滑块7的尾部通过螺纹和螺母与所述气缸9输出轴相连。进一步,所述底座11上开设有安装所述装夹槽I、传感器3、导轨8以及气缸安装架10的安装孔。进一步,所述拧紧装置4包括旋转轴12、端盖13、球14、弹簧15和套筒16,所述端盖13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套筒16上,所述旋转轴12设置在所述套筒16内,所述球14设在所述套筒16中的槽内,所述槽开在所述旋转轴12下端的所述套筒16上,所述弹簧15一端固定在所述球14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槽的底部。本发明所述传感器3的类型是光电传感器,使用距离2m,可检测O. 85mm的微小物体。本发明的工作过程为将需要检验的定时器2放置于装夹槽I内,所述PLC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电磁阀控制所述气缸9推动所述滑块7,即同时推动所述电机5沿所述导轨8向前移动,直至所述拧紧装置4前端的卡片刚好顶到定时器2的伸出轴,然后所述PLC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电机5旋转,直至所述拧紧装置4前端的卡片刚好卡进定时器2伸出轴前端的小槽内,这样既完成了整个定位过程。接下来,所述电机5带动所述拧紧装置4和定时器2的伸出轴继续旋转,直至定时器2内部的发条拧到死,然后继续增大扭转力,这时所述拧紧装置4就会打滑,从而保护发条不被拧断,当所述电机5带动所述拧紧装置4旋转10圈后所述PLC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电机5反转,直至定时器2伸出轴上的销第一次到达水平位置,同时,所述传感器3会将这个信息传给所述PLC控制系统,然后所述PLC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电机5再继续转两圈,然后所述电机5停止旋转,所述PLC控制系统控制所述气缸9带动所述电机5返回到初始位置,等待定时器2定时完成后,结束一次完整的检验过程。本发明所述拧紧装置4是靠旋转轴12与球14接触来传递力的,当电机5将发条拧到死时,进一步增大电机5的扭转力时,由于旋转轴12与球14的接触面是斜面,所以它们之间的摩擦力不足以客服这个扭转力时,就会出现打滑,从而保护发条不至于被拧断。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发明构思的实现形式的列举,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也及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
权利要求
1.发条式定时器的检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固设在所述底座上的依次连接的装夹机构、反馈和控制机构以及执行机构; 所述装夹机构包括装夹槽,所述装夹槽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上; 所述反馈和控制机构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底座上; 所述执行机构包括拧紧装置、电机、滑块、导轨、气缸和PLC控制系统,所述拧紧装置与所述电机输出轴相连,所述电机设在所述滑块上,所述滑块设在所述导轨上且可沿所述导轨滑动,所述导轨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气缸设在所述底座上且其输出轴与所述滑块连接,所述PLC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电磁阀控制所述气缸推动所述滑块在所述导轨上滑动。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条式定时器的检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安装在电机安装板上,所述电机安装板安装在所述滑块上。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条式定时器的检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安装在所述气缸安装架上,所述气缸安装架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上。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条式定时器的检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夹槽的长度和宽度与定时器的长度和宽度相同。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条式定时器的检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拧紧装置通过螺栓与所述电机输出轴连接。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条式定时器的检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的尾部通过螺纹和螺母与所述气缸输出轴相连。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条式定时器的检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安装所述装夹槽、传感器、导轨以及气缸安装架的安装孔。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条式定时器的检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拧紧装置包括旋转轴、端盖、球、弹簧和套筒,所述端盖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套筒上,所述旋转轴设置在所述套筒内,所述球设在所述套筒中的槽内,所述槽开在所述旋转轴下端的所述套筒上,所述弹簧一端固定在所述球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槽的底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条式定时器的检验装置,包括底座,固设在所述底座上的依次连接的装夹机构、反馈和控制机构以及执行机构;所述装夹机构包括装夹槽,所述装夹槽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反馈和控制机构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执行机构包括拧紧装置、电机、滑块、导轨、气缸和PLC控制系统,所述拧紧装置与所述电机输出轴相连,所述电机设在所述滑块上,所述滑块设在所述导轨上且可沿所述导轨滑动,所述导轨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气缸设在所述底座上且其输出轴与所述滑块连接,所述PLC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电磁阀与所述气缸相连。本发明可自动完成整个检验过程,提高生产效率,代替了人工操作,提高了精确度。
文档编号G01M13/00GK102854008SQ20121030419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4日
发明者张宪, 李文昊, 赵章风, 钟江 申请人:浙江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