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检测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67659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过零检测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ー种检测电路,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对电カ网エ频信号过零进行检测的过零检测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的过零检测电路,大多数存在电路结构复杂、成本高,或是检测精度低、功耗大等问题。如图1所示的载波模块中使用的过零检测电路,该过零检测电路虽然结构简单,成本低,但检测精度很低,仅用于载波模块所在相位的识别,不能用于过零通信的同步信号,而且功耗很大,大约为0. 2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过零检测电路存在的结构复杂、成本高、检测精度低、功耗大等上述问题,提供了ー种结构简单、功耗低、检测精度高且功耗小的过零检测电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ー种过零检测电路,该电路包括隔离光耦E1、驱动三极管QlO和ニ级滤波电路,其中,驱动三极管QlO的集电极与隔离光耦El连接,用来控制隔离光耦El的通断,第一级滤波电路与电カ线连接,用于消除电カ线上的干扰,第二级滤波电路与驱动三极管QlO的基极和发射极连接,用于防止驱动三极管QlO误导通。优选的是,第一级滤波电路为由电阻R51、电阻R52和电容C51组成的RC滤波电路,第二级滤波电路为由电阻R54和电容C53组成的RC滤波电路。优选的是,第一滤波电路的输入端串联有ニ极管D51,输出端并联有分压电阻R53,电阻R51、电阻R52和分压电阻R53组成分压电路。优选的是,第二级滤波电路联有储能电容C52,用于为隔离光耦El提供保持电流。优选的是,所述的储能电容C52还并联有稳压管ZD1,用于钳位C52两端的电压为
5.1V。优选的是,第二级滤波电路还并联有保护ニ极管D5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能够将エ频交流电的过零点时刻以脉冲的方式输入至载波电路模块,从而为过零通信以及相位判别提供依据,抗干扰性能强,检测精度高,功耗低,功耗可降低至0. 025W。


附图1为现有技术的电路原理图。附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
的电路原理图。附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ー步说明。
ー种过零检测电路,该电路包括隔离光耦El、驱动三极管QlO和ニ级滤波电路,其中,驱动三极管QlO的集电极与隔离光耦El连接,用来控制隔离光耦El的通断,第一级滤波电路与电カ线连接,用于消除电カ线上的干扰,第二级滤波电路与驱动三极管QlO的基极和发射极连接,用于防止驱动三极管QlO误导通。第一级滤波电路为由电阻R51、电阻R52和电容C51组成的RC滤波电路,第二级滤波电路为由电阻R54和电容C53组成的RC滤波电路。第一滤波电路的输入端串联有ニ极管D51,输出端并联有分压电阻R53,电阻R51、电阻R52和分压电阻R53组成分压电路。第二级滤波电路联有储能电容C52,用于为隔离光耦El提供保持电流。上述储能电容C52还并联有稳压管ZD1,用于钳位C52两端的电压为5.1V。第二级滤波电路还 并 联有保护ニ极管D52。
权利要求
1.ー种过零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电路包括隔离光耦E1、驱动三极管QlO和ニ级滤波电路,其中,驱动三极管QlO的集电极与隔离光耦El连接,用来控制隔离光耦El的通断,第一级滤波电路与电カ线连接,用于消除电カ线上的干扰,第二级滤波电路与驱动三极管QlO的基极和发射极连接,用于防止驱动三极管QlO误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零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一级滤波电路为由电阻R51、电阻R52和电容C51组成的RC滤波电路,第二级滤波电路为由电阻R54和电容C53组成的RC滤波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零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一滤波电路的输入端串联有ニ极管D51,输出端并联有分压电阻R53,电阻R51、电阻R52和分压电阻R53组成分压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零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二级滤波电路联有储能电容C52,用于为隔离光耦El提供保持电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过零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能电容C52还并联有稳压管ZDl,用于钳位C52两端的电压为5.1V。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零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二级滤波电路还并联有保护ニ极管D52。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过零检测电路,该电路包括隔离光耦E1、驱动三极管Q10和二级滤波电路,其中,驱动三极管Q10的集电极与隔离光耦E1连接,用来控制隔离光耦E1的通断,第一级滤波电路与电力线连接,用于消除电力线上的干扰,第二级滤波电路与驱动三极管Q10的基极和发射极连接,用于防止驱动三极管Q10误导通。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能够将工频交流电的过零点时刻以脉冲的方式输入至载波电路模块,从而为过零通信以及相位判别提供依据,抗干扰性能强,检测精度高,功耗可降低至0.025W。
文档编号G01R19/175GK103063904SQ20121058448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30日
发明者王宪贤, 傅涛, 崔健, 胡亚军, 王锐, 张旭华, 聂廷卫, 周健, 胡云 申请人:青岛东软载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