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透水系数测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94497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混凝土透水系数测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混凝土透水系数测定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透水性混凝土透水系数测定工具。
背景技术
[0002]普通的混凝土没有良好的透水性和透气性,用这样的混凝土铺筑的路面缺乏透水性和透气性,给城市的生态环境带来诸多负面的影响。由于雨水不能渗入地下,致使地表植物严重缺水而难以正常生长;不透气的路面很难与空气进行热量、水分的交换,缺乏对城市地表温度、湿度的调节能力,产生所谓的“热岛现象”。此外,不透水的道路表面容易积水,降低了道路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雨水只能通过下水管道汇入河流,大大加重了排水设施的负担,当短时间内集中降雨时,容易造成城市内 劳。为此,透水性混凝土应运而生,透水性混凝土是一种多孔状混凝土,其组份和配比与普通混凝土不同,具有透气、透水的特点,作为环境友好型的混凝土,透水性混凝土的研究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用透水性混凝土铺筑道路时,要考虑地质条件、荷载等级、景观要求、环境情况、施工条件等诸多因素,因此,在工程上测定混凝土透水性能(透水系数)具有重要意义。[0004]现有的混凝土透水系数测定仪主要由测试筒I和储水槽2组成,其结构如图I、图2、图3所示,测试筒I由一整体圆筒构成,测试时,被测的混凝土试件3要从测试筒底端口 4推入测试筒I下部一定高度位置,其目的是使试件3的底面与测试筒底端口 4之间预留出一定的距离,形成渗透空间5,在测试筒I的底部开有透水孔6,以便进入渗透空间5中的水能够进入储水槽2中,测试筒I的上部设置有溢流管7,储水槽2的上部设置有溢流管8。 混凝土透水系数测定仪利用试验模拟的形式进行混凝土透水系数测定,并按照下述公式计算得到透水系数[0005]kT= (QL) / (AHt)[0006]式中kT——为T°C时试样的透水系数(mm/s);[0007]Q——时间t秒内渗出的水量(mm);[0008]L——试样的厚度(mm);[0009]A混凝土试件3的上表面积(mm2);[0010]H-水位差(mm);[0011]t-时间(S),[0012]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发现,由于测试筒I是一个整体,难以将混凝土试件3装入测试筒I下部一定高度位置,而且测试完成后,又难以取出,其原因是为保证试验模拟与实际情况不会出入太大,混凝土试件3的横截面积要尽量接近测试筒I的横截面积,为防止混凝土试件3的侧面出现渗水,混凝土试件3装入测试筒I前,还要在其侧面涂沫一薄层石蜡或凡士林或其它防水密封材料,使混凝土试件3侧面不漏水,水仅从混凝土试件3的上表面向下表面进行渗透,从下表面进入渗透空间5中。为保证试验模拟的准确性,每次测定时,要使用三块混凝土试件3进行透水试验模拟,结果以三块试件的平均值表示,也就是说,一次测定试验要取、放混凝土试件3至少六次。[0013]测试筒I是由透明的有机玻璃制成,抗压能力有限,如果用力太小,混凝土试件3 难以从测试筒I中退出,如果用力太大,容易在有机玻璃内壁面造成划痕,给下次使用时造成密封困难。[0014]综上所述可知,现有的测试筒因为结构不合理,存在操作难度大,使用不方便,测量精度低的问题,还容易对测试筒造成损害,缩短了其使用寿命。实用新型内容[001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是提供一种混凝土透水系数测定装置,结构合理,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测量精度高,使用寿命长。[001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0017]一种混凝土透水系数测定装置,包括测试筒和储水槽,测试筒设置在储水槽的内部,其特征是所述测试筒由上、下筒体构成,上筒体的上部设置有溢流口,上筒体的底部设置有底凸耳,下筒体的顶部设置有顶凸耳,顶凸耳与底凸耳数量相同,位置对应,所述底凸耳和顶凸耳的端面都开有凹槽,这些凹槽中都嵌装有永久磁铁块,且底凸耳凹槽中永久磁铁块底面的极性与顶凸耳凹槽中永久磁铁块顶面的极性相反,上筒体的底部与下筒体的顶部通过永久磁铁块的吸引力连接在一起,所述下筒体的侧壁上设置有透水孔。[0018]所述底凸耳凹槽中永久磁铁块的底面与底凸耳的端面平齐,所述顶凸耳凹槽中永久磁铁块的顶面与顶凸耳的端面平齐。[0019]所述底凸耳凹槽中永久磁铁块的底面略低于底凸耳的端面,所述顶凸耳凹槽中永久磁铁块的顶面略低于顶凸耳的端面。[0020]所述底凸耳有三个,顶凸耳有三个。[0021]本实用新型的创新之处在于[0022]将测试筒分为上筒体和下筒体两部分,两部分通过磁铁联接,拆分组装容易,混凝土试件只需要从上筒体的底端口推入,混凝土试件的底面与上筒体的底面平齐,不需要预留渗透空间,下筒体与上筒体吸合后,下筒体的高度自然形成了渗透空间,由于将测试筒一分为二,混凝土试件放入、取出方便快捷,从而降低了操作难度,提高了测量精度,延长了使用寿命。


图1是现有的混凝土透水系数测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分解图。图3是图1的剖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测试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是上、下筒体以及混凝土试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的仰视图。图8是永久磁铁块与顶凸耳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9是永久磁铁块与底凸耳的组装结构示意图。[0032]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图中标号[0034]I测试筒2储水槽3混凝土试件[0035]4底端口5渗透空间6透水孔[0036]7溢流管8溢流管9测试筒[0037]10上筒体11下筒体12底凸耳[0038]13顶凸耳14凹槽15凹槽[0039]16永久磁铁块17永久磁铁块18端面[0040]19端面20底端口[0041]请参照图4、图5、图6、图7,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混凝土透水系数测定装置,包括测试筒9和储水槽2,测试筒9设置在储水槽2的内部,本实用新型的测试筒9与传统的测试筒I的不同之处在于测试筒9被一分为二,测试筒9由上、下筒体10、11构成如图5所示, 上筒体10的上部设置有溢流管7,下筒体11的侧壁上设置有透水孔6。上筒体10的底部外圆设置有底凸耳12,下筒体11的顶部设置有顶凸耳13,顶凸耳13与底凸耳12数量相同, 位置对应如图6、图7所示,底凸耳12的端面18开有凹槽14如图9所示,顶凸耳13的端面 19开有凹槽15如图8所示,凹槽14中嵌装有永久磁铁块16,凹槽15中嵌装有永久磁铁块 17,且底凸耳12的凹槽14中永久磁铁块16底面的极性与顶凸耳13的凹槽15中永久磁铁块17顶面的极性相反,上筒体10的底部与下筒体11的顶部通过永久磁铁块16、17的吸引力连接在一起。这种联接方式的好处是,将测试筒9分为上筒体10和下筒体11两部分,两部分通过磁铁联接,拆分组装容易,混凝土试件3只需要从上筒体10的底端口 20推入,混凝土试件3的底面与上筒体10的底面平齐,不需要预留渗透空间,下筒体11与上筒体10 吸合后,下筒体11的高度自然形成了渗透空间,由于将测试筒9 一分为二,混凝土试件3放入、取出方便快捷,从而降低了操作难度,提高了测量精度,延长了使用寿命。[0042]为使上筒体10的底面与下筒体11的顶面吻合从而形成牢固可靠的连接,永久磁铁块16的底面可以与底凸耳12的端面18平齐或略低于底凸耳12的端面18,永久磁铁块 17的顶面可以与顶凸耳13的端面19平齐或略低于顶凸耳13的端面19。[0043]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透水系数测定装置与传统的混凝土透水系数测定装置的测量原理相同,请参照图10,使用时,用钢直尺测量测试筒9的水位与储水槽2水位之差(H), 精确至1mm。用温度计测量储水槽2中水的温度(T),透水系数按以下公式计算kT=(QL)/ (AHt)[0044]式中kT——为T°C时试样的透水系数(mm/s);[0045]Q——时间t秒内渗出的水量(mm);[0046]L-试样的厚度(mm);[0047]A—混凝土试件3的上表面积(mm2);[0048]H一水位差(mm);[0049]t—时间(S);[0050]试验结果以三块混凝土试件3的平均值表示。
权利要求1.一种混凝土透水系数测定装置,包括测试筒和储水槽,测试筒设置在储水槽的内部,其特征是所述测试筒由上、下筒体构成,上筒体的上部设置有溢流口,上筒体的底部设置有底凸耳,下筒体的顶部设置有顶凸耳,顶凸耳与底凸耳数量相同,位置对应,所述底凸耳和顶凸耳的端面都开有凹槽,这些凹槽中都嵌装有永久磁铁块,且底凸耳凹槽中永久磁铁块底面的极性与顶凸耳凹槽中永久磁铁块顶面的极性相反,上筒体的底部与下筒体的顶部通过永久磁铁块的吸引力连接在一起,所述下筒体的侧壁上设置有透水孔。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混凝土透水系数测定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底凸耳凹槽中永久磁铁块的底面与底凸耳的端面平齐,所述顶凸耳凹槽中永久磁铁块的顶面与顶凸耳的端面平齐。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混凝土透水系数测定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底凸耳凹槽中永久磁铁块的底面略低于底凸耳的端面,所述顶凸耳凹槽中永久磁铁块的顶面略低于顶凸耳的端面。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混凝土透水系数测定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底凸耳有三个,顶凸耳有三个。
专利摘要一种混凝土透水系数测定装置,包括测试筒和储水槽,测试筒设置在储水槽的内部,测试筒由上、下筒体构成,上筒体的上部设置有溢流口,上筒体的底部设置有底凸耳,下筒体的顶部设置有顶凸耳,顶凸耳与底凸耳数量相同,位置对应,底凸耳和顶凸耳的端面都开有凹槽,这些凹槽中都嵌装有永久磁铁块,且底凸耳凹槽中永久磁铁块底面的极性与顶凸耳凹槽中永久磁铁块顶面的极性相反,上筒体的底部与下筒体的顶部通过永久磁铁块的吸引力连接在一起,下筒体的侧壁上设置有透水孔。本装置结构合理,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测量精度高,使用寿命长。
文档编号G01N15/08GK202814846SQ20122047814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8日
发明者盛之会 申请人:盛之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