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程材料试件用传感器对位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95025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工程材料试件用传感器对位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位安装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工程材料试件用传感器对位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道路、地质、桥梁、材料工程等技术领域的不断发展,对上述各技术领域中所使用各种工程材料的抗拉抗压模量测试、抗压应力与应变关系测试等测试要求越来越精确,上述工程材料包括道路工程浙青混凝土材料、岩土、沙石等多种材料。现如今,对上述工程材料进行抗拉抗压模量测试或者抗压应力与应变关系测试测试时,均需使用传感器对测试过程中被测试件相应的应力、应变参数进行测试。实际测试之前,需对测试过程中所使用的传感器进行精确安装,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度。因而,现如今急需一种能准确地对位安 装传感器以提高测试精度的装置,尤其是抗拉抗压模量测定以及抗压应力与应变关系测定或研究中,传感器的准确安装要求更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工程材料试件用传感器对位安装装置,其结构简单、加工制作及拆装方便、使用操作方便且使用效果好、测试结果准确,能简便实现传感器的精确对位安装。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工程材料试件用传感器对位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部开有供被测试件安装的试件安装孔的底盘、多个分别从不同角度将预先安装好的子弹打入所述被测试件的打孔器和将需安装传感器固定于已打入所述被测试件的子弹上的传感器固定夹,所述传感器固定夹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传感器固定夹的数量与需安装传感器的数量相同;多个所述打孔器上均安装有一个打孔模块,所述打孔模块包括安装于打孔器上的子弹安装板,所述子弹安装板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所述子弹的子弹安装孔。上述一种工程材料试件用传感器对位安装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打孔器包括外侧限位挡块和位于外侧限位挡块内侧的内部挡块,所述外侧限位挡块的底部固定于底盘上,外侧限位挡块与内部挡块呈平行布设;所述外侧限位挡块与内部挡块之间通过两根呈平行布设的水平杆进行连接,两根所述水平杆的后部均固定在外侧限位挡块上,两根所述水平杆自所述内部挡块中穿过,且内部挡块能沿两根所述水平杆进行前后移动,所述外侧限位挡块与内部挡块之间设置有在弹簧控制扣在限位作用下处于压缩状态的受压弹簧。上述一种工程材料试件用传感器对位安装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子弹的弹壳上带有螺纹孔;所述传感器固定夹包括用于固定所述需安装传感器的传感器安装套和将传感器安装套连同需安装传感器固定于已打入所述被测试件的子弹上的旋紧螺钉,所述旋紧螺钉与所述螺纹孔相配合使用。上述一种工程材料试件用传感器对位安装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外侧限位挡块与内部挡块均为长方体挡块;所述子弹安装板为安装于内部挡块内侧中部的长条状安装板,所述长条状安装板与内部挡块呈垂直布设。上述一种工程材料试件用传感器对位安装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长条状安装板通过螺钉三安装于内部挡块上,且所述长条状安装板的中部开有多个供所述螺钉三安装的螺纹安装孔二;多个所述子弹安装孔由上至下布设于所述长条状安装板的竖向中心线上。上述一种工程材料试件用传感器对位安装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弹簧控制扣的后端部固定在外侧限位挡块上,且弹簧控制扣的前端部通过临时限位件临时固定在内部挡块上。上述一种工程材料试件用传感器对位安装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弹簧控制扣的后端部通过螺钉一固定在外侧限位挡块上,外侧限位挡块上开有多个供螺钉一安装的螺纹安装孔一;所述临时限位件为螺钉二,所述弹簧控制扣的前端部设置有扣装于螺钉二的挂钩。上述一种工程材料试件用传感器对位安装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试件安装孔包括位于底盘中部且供正方体试件安装的方形安装槽,所述方形安装槽中部开有供圆柱形试件安装的圆环形安装孔。上述一种工程材料试件用传感器对位安装装置,其特征是多个所述打孔器呈均匀布设,且多个所述打孔器的数量为四个。上述一种工程材料试件用传感器对位安装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外侧限位挡块底部设置有安装杆,且所述底盘上对应设置有供所述安装杆安装的安装孔。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I、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加工制作及拆装方便。2、使用操作简便,能简便实现传感器地准确定位安装。3、传感器安装精度非常高,且安装误差极小。4、使用操作简便,通过类似射击的方法将带螺纹孔的子弹打入试件内部,且可根据试件尺寸要求可以任意改变带螺纹孔的子弹的射入位置,简便精准,适用于多种测试实验的前期定位。5、适用范围广,适用于多种尺寸与多种形状的测试试件。6、使用效果好且测试结果准确,射击定位方式能很大程度的满足传感器安装精度要求。7、适用面广,有效解决了目前道路、地质、桥梁、材料工程等许多行业中,多种工程材料模量、属性测试中遇到的传感器安装精度问题。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加工制作及拆装方便、使用操作方便且使用效果好、测试结果准确,能简便实现传感器的精确对位安装。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采用底盘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采用打孔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采用打孔模块的结构示意图。[0028]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采用传感器固定夹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一底盘;1-1 一方形安装孔;1-2—方形安装槽;1-3—圆环形安装孔;2—打孔器;2-1—外侧限位挡块;2-2—内部挡块; 2-3—水平杆;2-4—受压弹簧;2-5—螺钉一;2-6—螺纹安装孔一;2-7—螺钉二;2-8一挂钩;2-9—长条形安装孔;3—打孔模块;3-1—子弹安装板;3-2—子弹安装孔;3-3—螺纹安装孔二 ;4-1 一传感器安装套;4-2—旋紧螺钉;4-3—紧固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中部开有供被测试件安装的试件安装孔的底盘I、多个分别从不同角度将预先安装好的子弹打入所述被测试件的打孔器2和将需安装传感器固定于已打入所述被测试件的子弹上的传感器固定夹,所述传感器固定夹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传感器固定夹的数量与需安装传感器的数量相同。结合图4,多个所述打孔器2上均安装有一个打孔模块3,所述打孔模块3包括安装于打孔器2上的子弹安装板3-1,所述子弹安装板3-1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所述子弹的子弹安装孔3-2。如图3所示,所述打孔器2包括外侧限位挡块2-1和位于外侧限位挡块2-1内侧的内部挡块2-2,所述外侧限位挡块2-1的底部固定于底盘I上,外侧限位挡块2-1与内部挡块2-2呈平行布设。所述外侧限位挡块2-1与内部挡块2-2之间通过两根呈平行布设的水平杆2-3进行连接,两根所述水平杆2-3的后部均固定在外侧限位挡块2-1上,两根所述水平杆2-3自所述内部挡块2-2中穿过,且内部挡块2-2能沿两根所述水平杆2-3进行前后移动,所述外侧限位挡块2-1与内部挡块2-2之间设置有在弹簧控制扣2-3在限位作用下处于压缩状态的受压弹簧2-4。本实施例中,所述外侧限位挡块2-1与内部挡块2-2均为长方体挡块。实际布设安装时,所述子弹安装板3-1为安装于内部挡块2-2内侧中部的长条状安装板,所述长条状安装板与内部挡块2-2呈垂直布设。本实施例中,所述长条状安装板通过螺钉三安装于内部挡块2-2上,且所述长条状安装板的中部开有多个供所述螺钉三安装的螺纹安装孔二 3-3 ;多个所述子弹安装孔3-2由上至下布设于所述长条状安装板的竖向中心线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内部挡块2-2的内侧中部设置有供所述长条状安装板安装的长条形安装孔2-9。所述弹簧控制扣2-3的后端部固定在外侧限位挡块2-1上,且弹簧控制扣2-3的前端部通过临时限位件临时固定在内部挡块2-2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弹簧控制扣2-3的后端部通过螺钉一 2-5固定在外侧限位挡块2-1上,外侧限位挡块2-1上开有多个供螺钉一 2-5安装的螺纹安装孔一 2-6。所述临时限位件为螺钉二 2-7,所述弹簧控制扣2-3的前端部设置有扣装于螺钉二 2-7的挂钩2-8。结合图5,所述子弹的弹壳上带有螺纹孔;所述传感器固定夹包括用于固定所述需安装传感器的传感器安装套4-1和将传感器安装套4-1连同需安装传感器固定于已打入所述被测试件的子弹上的旋紧螺钉4-2,所述旋紧螺钉4-2与所述螺纹孔相配合使用。本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安装套4-1由长条状钢板弯曲而成,且传感器安装套4-1上设置有紧固螺钉4-3。本实施例中,所述打孔器2的数量为四个。实际使用过程中,可根据具体需要,对打孔器2的数量进行相应调整。如图2所示,所述外侧限位挡块2-1底部设置有安装杆,且所述底盘I上对应设置有供所述安装杆安装的安装孔。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杆的横截面为方形,且所述安装孔为方形安装孔1-1。所述试件安装孔包括位于底盘I中部且供正方体试件安装的方形安装槽1-2,所述方形安装槽1-2中部开有供圆柱形试件安装的圆环形安装孔1-3。本实施例中,所述圆环形安装孔1-3的直径与方形安装槽1-2的边长相等。所述底盘I的形状为正方形。实际加工时,所述底盘I的边长为385mm,方形安装孔1-1的长35mm且其宽30mm。所述圆环形安装孔1-3的外径为150mm且其内径为30mm,方形安装槽1_2的边长为150mm。所述长条状安装板的长150mm、宽25mm且厚度10mm。所述螺纹安装孔二 3_3的数量为4个且其孔径为4mm。所述子弹安装孔3-2的数量为6个。所述外侧限位挡块2_1与内部挡块2-2的长度均为150mm,宽度均为30mm且其高度均为30mm。 实际使用过程中,所述打孔器2进行子弹发射之前,所述弹簧控制扣2-3处于扣合状态,且受压弹簧2-4处于完全压缩状态;待被测试件与子弹与安装完成后,瞬间拨开弹簧控制扣2-3,以便打孔器2施加瞬间射击力,将带螺纹孔的子弹打入被测试件内;随后,将装有需安装传感器的所述传感器固定架紧固固定于所述子弹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工程材料试件用传感器对位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部开有供被测试件安装的试件安装孔的底盘(I)、多个分别从不同角度将预先安装好的子弹打入所述被测试件的打孔器(2)和将需安装传感器固定于已打入所述被测试件的子弹上的传感器固定夹,所述传感器固定夹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传感器固定夹的数量与需安装传感器的数量相同;多个所述打孔器(2)上均安装有一个打孔模块(3),所述打孔模块(3)包括安装于打孔器(2)上的子弹安装板(3-1),所述子弹安装板(3-1)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所述子弹的子弹安装孔(3-2)。
2.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工程材料试件用传感器对位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孔器(2)包括外侧限位挡块(2-1)和位于外侧限位挡块(2-1)内侧的内部挡块(2-2),所述外侧限位挡块(2-1)的底部固定于底盘(I)上,外侧限位挡块(2-1)与内部挡块(2-2)呈平行布设;所述外侧限位挡块(2-1)与内部挡块(2-2)之间通过两根呈平行布设的水平杆(2-3)进行连接,两根所述水平杆(2-3)的后部均固定在外侧限位挡块(2-1)上,两根所述水平杆(2-3)自所述内部挡块(2-2)中穿过,且内部挡块(2-2)能沿两根所述水平杆(2-3)进行前后移动,所述外侧限位挡块(2-1)与内部挡块(2-2)之间设置有在弹簧控制扣(2-3)在限位作用下处于压缩状态的受压弹簧(2-4)。
3.按照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工程材料试件用传感器对位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弹的弹壳上带有螺纹孔;所述传感器固定夹包括用于固定所述需安装传感器的传感器安装套(4-1)和将传感器安装套(4-1)连同需安装传感器固定于已打入所述被测试件的子弹上的旋紧螺钉(4-2),所述旋紧螺钉(4-2)与所述螺纹孔相配合使用。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工程材料试件用传感器对位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限位挡块(2-1)与内部挡块(2-2)均为长方体挡块;所述子弹安装板(3-1)为安装于内部挡块(2-2)内侧中部的长条状安装板,所述长条状安装板与内部挡块(2-2)呈垂直布设。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工程材料试件用传感器对位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条状安装板通过螺钉三安装于内部挡块(2-2)上,且所述长条状安装板的中部开有多个供所述螺钉三安装的螺纹安装孔二(3-3);多个所述子弹安装孔(3-2)由上至下布设于所述长条状安装板的竖向中心线上。
6.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工程材料试件用传感器对位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控制扣(2-3 )的后端部固定在外侧限位挡块(2-1)上,且弹簧控制扣(2-3 )的前端部通过临时限位件临时固定在内部挡块(2-2)上。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工程材料试件用传感器对位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控制扣(2-3 )的后端部通过螺钉一(2-5 )固定在外侧限位挡块(2-1)上,外侧限位挡块(2-1)上开有多个供螺钉一(2-5)安装的螺纹安装孔一(2-6);所述临时限位件为螺钉二(2-7),所述弹簧控制扣(2-3)的前端部设置有扣装于螺钉二(2-7)的挂钩(2-8)。
8.按照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工程材料试件用传感器对位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件安装孔包括位于底盘(I)中部且供正方体试件安装的方形安装槽(1-2),所述方形安装槽(1-2)中部开有供圆柱形试件安装的圆环形安装孔(1-3)。
9.按照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工程材料试件用传感器对位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打孔器(2)呈均匀布设,且多个所述打孔器(2)的数量为四个。
10.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工程材料试件用传感器对位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限位挡块(2-1)底部设置有安装杆,且所述底盘(I)上对应设置有供所述安装杆安装的安装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程材料试件用传感器对位安装装置,包括中部开有供被测试件安装的试件安装孔的底盘、多个分别从不同角度将预先安装好的子弹打入所述被测试件的打孔器和将需安装传感器固定于已打入所述被测试件的子弹上的传感器固定夹,所述传感器固定夹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传感器固定夹的数量与需安装传感器的数量相同;多个所述打孔器上均安装有一个打孔模块,所述打孔模块包括安装于打孔器上的子弹安装板,所述子弹安装板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所述子弹的子弹安装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加工制作及拆装方便、使用操作方便且使用效果好、测试结果准确,能简便实现传感器的精确对位安装。
文档编号G01D11/16GK202793438SQ201220486928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3日
发明者李晓军 申请人:西安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