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两用轨道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013624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动静两用轨道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量设备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动静两用轨道衡。
背景技术
轨道衡一般分为动态计量和静态计量两种形式,以此来分,使用中的机械台面也分为静态计量机械台面和动态计量机械台面两种类型。轨道衡机械台面是轨道衡产品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在轨道衡系统中起到承受铁路货车力的作用,它是铁路货车称量时的承载体,影响轨道衡的精度高低的主要因素在于秤体机械结构。动态计量的方式速度较快,但其精度相对应静态计量较低,传统的静态计量的机械台面只适用于铁路货车静态计量方式,以13米机械台面的轨道衡系统为例,其无法对货车进行动态称量,因此在相对一般精度要求的货物计量时速度显得较慢。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效率高,精度相对较高的动静两用轨道衡。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动静两用轨道衡,包括机械台面,所述机械台面设置有横向限位装置以及纵向限位装置,所述横向限位装置包括至少一对互不干涉的横向拉杆装置,每对横向拉杆装置包括一左侧横向拉杆装置及一右侧横向拉杆装置,所述左侧横向拉杆装置以及右侧拉杆装置分别对左侧称重主梁以及右侧称重主梁进行横向限位。优选的,所述左侧拉杆装置以及右侧拉杆装置各设置有横限位座、横限位拉杆以及与所述称重主梁固定的限位支架;所述横限位拉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横限位座以及所述限位支架上。优选的,所述横限位拉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横限位座以及所述限位支架铰接固定。优选的,所述拉杆的拉杆头为关节轴承结构。优选的,所述轨道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过度桥,所述纵向限位装置包括设置在轨道衡左右两侧的两条纵向拉杆系统,每条纵向拉杆系统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轨道衡两端的过度桥上。优选的,所述纵向拉杆系统由多段纵向拉杆装置连接而成。优选的,所述纵向拉杆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称重主梁或所述过度桥上的纵限位座、纵限位拉杆以及与所述纵限位座固定的限位支架;所述纵限位拉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相邻的纵限位座上。优选的,纵限位拉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纵限位座铰接固定,所述拉杆的拉杆头为关节轴承结构。优选的,所述称重主梁为箱型焊接结构。[0014]优选的,所述称重主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承载体用于支撑所述过度桥以及所述机械台面上的引线轨;所述称重主梁的下方还设置有称重传感器,所述称重传感器嵌入固定在轨道衡的称重主梁以及基座之间。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全新的双列结构形式对称布置,每列限位部件单独对应左右称重主梁,互不干涉,增加了横向限位的有效长度,两个称重主梁的限位互不影响,降低主梁位移的叠加位移量,有效的降低了主梁的位移;另外,限位部件对称重主梁垂直力无横向侧向力的分解,从而保证传感器的最佳受力状态。拉杆头采用关节轴承结构,全方位转动灵活,具有极强的复位能力,在有效的限制称重主梁位移的同时保证限位部件对称重主梁垂直力无横向侧向力的分解,从而保证传感器的最佳受力状态。纵向限位系统采用超长双铰接结构形式分布于秤体四角,纵向限位部件的拉杆头采用关节轴承结构,全方位转动灵活,具有极强的复位能力,在有效的限制称重主梁位移的同时保证限位部件对称重主梁垂直力无纵向侧向力的分解,从而保证传感器的最佳受力状态。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衡结构简图,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横向拉杆装置结构简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纵向拉杆装置结构简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衡的过度桥设置结构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称重主梁结构简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传感器设置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以具有13米动静两用机械台面的轨道衡进行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限于应用在13米动静两用轨道衡上,其它规格的轨道衡也适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图1及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动静两用轨道衡,所述轨道衡设置在轨道中,其包括13米机械台面以及设置在机械台面之下的组件,所述机械台面包括:左侧称重主梁2、右侧称重主梁7、台面轨9、盖板部件6以及横向限位装置4、纵向限位装置14,所述横向限位装置为一对互不干涉的横向拉杆装置,当然,也可以是多对横向拉杆装置,提高限位可靠性。所述横向拉杆装置包括一左侧横向拉杆装置及一右侧横向拉杆装置,所述左侧横向拉杆装置以及右侧拉杆装置分别对左侧称重主梁2以及右侧称重主梁7进行横向限位,互不干涉增加了横向限位的有效长度。如图3所示为所述的横向拉杆装置4,所述的左侧拉杆装置以及右侧拉杆装置各设置有横限位座42、横限位拉杆40以及与所述称重主梁(左侧称重主梁2以及右侧称重主梁7)固定的限位支架41 ;所述横限位拉杆40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横限位座42以及所述限位支架41上。所述横限位拉杆4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横限位座42以及所述限位支架41铰接固定。所述横限位拉杆40的拉杆头为关节轴承结构(图中未直接示出)。13米动静两用机械台面的横向限位装置采用全新的双列双铰接结构形式对称布置,每列限位部件(左侧拉杆装置以及右侧拉杆装置)单独对应左右称重主梁,互不干涉,增加了横向限位的有效长度,拉杆头采用关节轴承结构,全方位转动灵活,具有极强的复位能力,在有效的限制称重主梁位移的同时保证限位部件对称重主梁垂直力无横向侧向力的分解,从而保证机械台面下(即左侧称重主梁2或右侧称重主梁7之下)的传感器I的最佳受力状态。如图1、图2所示,轨道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过度桥10,所述纵向限位装置14包括设置在轨道衡左右两侧的两条纵向拉杆系统,每条纵向拉杆系统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轨道衡两端的过度桥10上,所述纵向拉杆系统由多段纵向拉杆装置连接而成。如图4所示为所述纵向拉杆系统的纵向拉杆装置,所述纵向拉杆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称重主梁或所述过度桥10上的纵限位座142、纵限位拉杆140以及与所述纵限位座固定的限位支架141 ;所述纵限位拉杆140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限位支架141固定在两个相邻的纵限位座142上。纵限位拉杆14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纵限位座142也是铰接固定,所述纵限位拉杆的拉杆头也为关节轴承结构。13米动静两用机械台面的纵向限位系统采用多个纵向拉杆装置组成超长具有双铰接结构形式的两条纵向拉杆系统,分布于秤体四角,纵向限位部件的长度是常规部件的两倍,拉杆头采用关节轴承结构,全方位转动灵活,具有极强的复位能力,在有效的限制称重主梁位移的同时保证限位部件对称重主梁垂直力无纵向侧向力的分解,从而保证传感器I的最佳受力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称重主梁(左侧称重主梁2及右侧称重主梁7)为箱型焊接结构,以左侧称重主梁为例,其由上板21侧面槽钢22以及底板23组成。此结构能大大降低主梁制造过程中自身的焊接变形,具有足够的强度及最小的挠度变形。如图5所示,所述称重主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承载体11用于支撑所述过度桥10以及所述机械台面上的引线轨;减小列车上秤时对称重主梁(左侧称重主梁2以及右侧称重主梁7)的冲击,同时避免了列车对基础边沿的冲击,保证机械秤体的长期稳定性。如图7所示,传感器I设置在所述称重主梁的下方,称重主梁的下方分别设置有上联接板101、上压头102以及所述传感器1,传感器I的下方是下压头103、下联接板104以及基座105、所述称重传感器I嵌入固定在轨道衡的称重主梁以及基座105之间的上联接板101以及下联接板104形成的嵌入槽;同时还设置有定位销固定传感器I (图中未示出),保证传感器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无位移。本实施例中所采用了 13米动静两用机械台面的轨道衡系统,在保证轨道衡动态过衡与静态过衡相同精度的基础上,解决了客户进出厂贵重物资过衡效率慢的问题。以前使用13米机械台面的轨道衡系统,只能一节车的静态称量,称量一节车的时间最少2分钟,称量完一列50节车的时间要100分钟的时间。米用13米动静两用机械台面后,称量一列50节车的时间可以降低到10分钟,它提高了系统工作效率10倍,并且精度与静态称量时相同。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动静两用轨道衡,包括机械台面,所述机械台面设置有横向限位装置以及纵向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限位装置包括至少一对互不干涉的横向拉杆装置,每对横向拉杆装置包括一左侧横向拉杆装置及一右侧横向拉杆装置,所述左侧横向拉杆装置以及右侧拉杆装置分别对左侧称重主梁以及右侧称重主梁进行横向限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静两用轨道衡,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拉杆装置以及右侧拉杆装置各设置有横限位座、横限位拉杆以及与所述称重主梁固定的限位支架;所述横限位拉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横限位座以及所述限位支架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静两用轨道衡,其特征在于,所述横限位拉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横限位座以及所述限位支架铰接固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静两用轨道衡,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的拉杆头为关节轴承结构。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静两用轨道衡,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过度桥,所述纵向限位装置包括设置在轨道衡左右两侧的两条纵向拉杆系统,每条纵向拉杆系统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轨道衡两端的过度桥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静两用轨道衡,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拉杆系统由多段纵向拉杆装置连接而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静两用轨道衡,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拉杆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称重主梁或所述过度桥上的纵限位座、纵限位拉杆以及与所述纵限位座固定的限位支架;所述纵限位拉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相邻的纵限位座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静两用轨道衡,其特征在于,纵限位拉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纵限位座铰接固定,所述纵限位拉杆的拉杆头为关节轴承结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静两用轨道衡,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重主梁为箱型焊接结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静两用轨道衡,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重主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承载体用于支撑所述过度桥以及所述机械台面上的引线轨;所述称重主梁的下方还设置有称重传感器,所述称重传感器嵌入固定在轨道衡的称重主梁以及基座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动静两用轨道衡,包括机械台面,所述机械台面设置有横向限位装置以及纵向限位装置,所述横向限位装置包括至少一对互不干涉的横向拉杆装置,每对横向拉杆装置包括一左侧横向拉杆装置及一右侧横向拉杆装置,所述左侧横向拉杆装置以及右侧拉杆装置分别对左侧称重主梁以及右侧称重主梁进行横向限位。由于采用全新的双列结构形式对称布置,每列限位部件单独对应左右称重主梁,互不干涉,增加了横向限位的有效长度,两个称重主梁的限位互不影响,降低主梁位移的叠加位移量,有效的降低了主梁的位移;另外,限位部件对称重主梁垂直力无横向侧向力的分解,从而保证传感器的最佳受力状态。
文档编号G01G19/04GK202994270SQ20122064455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30日
发明者连金峰, 曹志伟, 张海成, 李长秋, 夏少昆 申请人:承德市五岳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