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分析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165847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自动分析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使试样和试剂分别分注至多个反应容器进行反应,并测定反应了的液体的自动分析系统,其中,作为在移送路上处理具有栓的真空采血管等检体容器的方法,即,设置了在试样的分注之前取下所述检体容器的栓,并对结束了试样的分注的检体容器,使用对应于分注前的同一个栓进行闭栓的试样容器的开闭机构。具备进行从检体容器取下的栓的保持和管理的开闭机构,以及适合于所述检体容器的识别处理地选择所述检体容器的输送路径的输送装置,并能够进行适合的栓的闭栓。根据这样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涉及自动分析系统中的检体容器的开闭处理,使试样的采集处理的吞吐量提高的容器开闭系统。
【专利说明】自动分析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对血液、尿等的生物体试样进行分析的自动分析系统,特别地,涉及具备进行容纳的容器的开栓/闭栓单元的自动分析系统。
【背景技术】
[0002]自动分析系统是包含通过对测定对象的试样(例如,血清、尿等生物体试样或这些与试剂的混合液)的物性进行测定来进行分析的自动分析装置的自动分析系统,具备执行容器开栓工序、分注工序、容器闭栓工序、搅拌工序、分析工序等种种工序的处理单元。
[0003]在这样的自动分析系统的容器开栓/闭栓工序中,作为用于进行检体容器的开栓、闭栓(以下称为开栓处理、闭栓处理)的开闭装置的现有技术,例如有专利文献1至4中记载的开闭单元。此外,在自动分析系统的容器输送工序中,作为进行容器的输送的现有技术,例如有专利文献5中记载的移送单元。
[0004]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开栓装置中,提供了一种针对多瓶同时进行开栓的开栓方式。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开闭装置中,提供了一种在容器的开栓处理之后,开闭装置以把持了栓的状态进行旋转移动,并在与开栓处理相同的位置进行分注处理和闭栓处理的开闭方式。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开闭装置中,提供了一种在容器的开栓处理之后,开闭装置以把持了栓的状态进行移动,并在与开栓处理相同的位置进行分注处理和闭栓处理的方式。在专利文献4中记载的开闭装置中,提供了一种在容器的开栓处理之后,开闭装置对栓进行保持,容器发生旋转移动,在不同于开栓位置的位置进行分注处理,在与开栓处理相同的位置进行闭栓处理的方式。在专利文献5中记载的移送单元中,提供了一种具备多个容纳位置的支架缓冲机构。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210306号公报
[0008]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273916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6-230013号公报
[0010]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9-264878号公报
[0011]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第36686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2]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13]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开闭装置中,提供了一种针对多瓶同时进行开栓的开栓方式,但是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是一边使一对咬持部件在上方向上交替地移动,一边使该咬持部件上升,并使栓体从实验管开栓的开栓方式,因此栓的种类受到限制。
[0014]在专利文献2和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开闭装置中,提供了一种在容器的开栓处理之后,开闭装置以把持了栓的状态进行移动,并在与开栓处理相同的位置进行分注处理和闭栓处理的开闭方式。但是,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分注位置、开栓位置、以及闭栓位置相同,因此以从开栓到闭栓的周期所需要的时间决定了处理能力。在从开栓到闭栓所需要的时间为10秒的情况下,约360测试/时间的处理能力是极限。
[0015]在专利文献4中记载的开闭装置中,提供了一种在容器的开栓处理之后,开闭装置对栓进行保持,容器发生旋转移动,在不同于开栓位置的位置进行分注处理,在与开栓处理相同的位置进行闭栓处理的方式。这种情况下,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容器的移送路径为1条,因此难以进行多个容器的同时处理。
[0016]在专利文献5中记载的开闭装置中,提供了一种具备多个容纳位置的支架缓冲机构。对于在直线的移送路径上依次输送容器的这样的移送单元,能够迅速对应当优先被分析的检体容器进行处理,但是,在该专利文献中,没有关于进行栓体的开闭处理的记载,操作者需要用手进行检体容器的开栓/闭栓,因此分析的前后的过程需要劳力和时间。
[001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点,并提供一种使吞吐量提高的具备栓开闭机构的自动分析系统。
[0018]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9]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为如下所述。
[0020]一种具备对具有能够装卸的栓体并容纳了检体的检体容器进行输送的输送装置的自动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对所述检体容器中容纳的检体实施处理的检体处理部;进行所述检体容器的栓体的装卸的栓体开闭装置,
[0021]所述输送装置具备:第一输送线,其将所述检体容器输送至所述检体处理部;第二输送线,其输送所述检体处理部结束了检体的处理的所述检体容器;第三输送线,其将所述检体容器从所述第一输送线和所述第二输送线输送至所述检体开闭装置,并使结束了栓体的开栓处理或闭栓处理的所述检体容器再次返回至所述第一输送线或所述第二输送线。
[0022]发明效果
[0023]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使吞吐量提高的具备栓开闭机构的自动分析系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系统的整体结构的概要图。
[0025]图2A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多个检体容器的图。
[0026]图2B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多个检体容器的图。
[0027]图3A是表示本发明的开闭装置的结构的概要图。
[0028]图3B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的结构的概要图。
[0029]图3C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的结构的概要图。
[0030]图3D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的结构的概要图。
[0031]图3E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的结构的概要图。
[0032]图3F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的结构的概要图。
[0033]图3G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的结构的概要图。
[0034]图3H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的结构的概要图。
[0035]图31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的结构的概要图。
[0036]图4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从第一检体容器的输入开始到开栓工序的动作模式图。
[0037]图4B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从第一检体容器的输入开始到开栓工序的动作模式图。
[0038]图4C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从第一检体容器的输入开始到开栓工序的动作模式图。
[0039]图4D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从第一检体容器的输入开始到开栓工序的动作模式图。
[0040]图4E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从第一检体容器的分注开始到闭栓工序的动作模式图。
[0041]图4F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从第一检体容器的分注开始到闭栓工序的动作模式图。
[0042]图4G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从第一检体容器的分注开始到闭栓工序的动作模式图。
[0043]图4H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从第一检体容器的分注开始到闭栓工序的动作模式图。
[0044]图4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检体容器的输出工序、和第二检体容器的输入工序的动作模式图。
[0045]图4J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检体容器的输出工序、和第二检体容器的输入工序的动作模式图。
[0046]图5A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从第一检体容器的输入开始到开栓工序的动作模式图。
[0047]图5B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从第一检体容器的输入开始到开栓工序的动作模式图。
[0048]图5C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从第一检体容器的输入开始到开栓工序的动作模式图。
[0049]图?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从第一检体容器的输入开始到开栓工序的动作模式图。
[0050]图5E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从第一检体容器的分注开始到闭栓工序、以及第二检体容器的输入工序的动作模式图。
[0051]图5F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从第一检体容器的分注开始到闭栓工序、以及第二检体容器的输入工序的动作模式图。
[0052]图5G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从第一检体容器的分注开始到闭栓工序、以及第二检体容器的输入工序的动作模式图。
[0053]图5H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从第一检体容器的分注开始到闭栓工序、以及第二检体容器的输入工序的动作模式图。
[0054]图51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检体容器的输出工序、以及从第二检体容器的开栓开始到分注工序的动作模式图。
[0055]图5J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检体容器的输出工序、以及从第二检体容器的开栓开始到分注工序的动作模式图。[0056]图5K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检体容器的输出工序、以及从第二检体容器的开栓开始到分注工序的动作模式图。
[0057]图5L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检体容器的输出工序、以及从第二检体容器的开栓开始到分注工序的动作模式图。
[0058]图5Μ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从第二检体容器的闭栓开始到输出工序、以及从第三检体容器的输入开始到开栓工序的动作模式图。
[0059]图5Ν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从第二检体容器的闭栓开始到输出工序、以及从第三检体容器的输入开始到开栓工序的动作模式图。
[0060]图50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从第二检体容器的闭栓开始到输出工序、以及从第三检体容器的输入开始到开栓工序的动作模式图。
[0061]图5Ρ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从第二检体容器的闭栓开始到输出工序、以及从第三检体容器的输入开始到开栓工序的动作模式图。
[0062]图5Q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从第三检体容器的分注开始到闭栓工序、以及从第四检体容器的输入开始到开栓工序的动作模式图。
[0063]图5R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从第三检体容器的分注开始到闭栓工序、以及从第四检体容器的输入开始到开栓工序的动作模式图。
[0064]图5S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从第三检体容器的分注开始到闭栓工序、以及从第四检体容器的输入开始到开栓工序中的动作模式图。
[0065]图5Τ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从第三检体容器的分注开始到闭栓工序、以及从第四检体容器的输入开始到开栓工序的动作模式图。
[0066]图6Α是表不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从检体容器的输送开始到开栓、分注、闭栓工序的动作的流程图。
[0067]图6Β是表不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从检体容器的输送开始到开栓、分注、闭栓工序的动作的流程图。
[0068]图7Α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检体容器的开栓工序中的动作模式图。
[0069]图7Β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检体容器的开栓工序中的动作模式图。
[0070]图7C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检体容器的开栓工序中的动作模式图。
[0071]图7D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检体容器的开栓工序中的动作模式图。
[0072]图7Ε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检体容器的开栓工序中的动作模式图。
[0073]图7F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检体容器的开栓工序中的动作模式图。
[0074]图7G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检体容器的闭栓工序中的动作模式图。
[0075]图7Η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检体容器的闭栓工序中的动作模式图。
[0076]图7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检体容器的闭栓工序中的动作模式图。
[0077]图7J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检体容器的闭栓工序中的动作模式图。
[0078]图7Κ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检体容器的闭栓工序中的动作模式图。
[0079]图7L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检体容器的闭栓工序中的动作模式图。
[0080]图8Α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检体容器的开栓/闭栓工序中的动作模式图。
[0081]图8Β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检体容器的开栓/闭栓工序中的动作模式图。
[0082]图8C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检体容器的开栓/闭栓工序中的动作模式图。[0083]图8D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检体容器的开栓/闭栓工序中的动作模式图。
[0084]图8E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检体容器的开栓/闭栓工序中的动作模式图。
[0085]图8F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检体容器的开栓/闭栓工序中的动作模式图。
[0086]图9是表示具备以往的检体容器的开闭装置的自动分析系统的整体结构的概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87]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此外,该实施方式是作为示例而列举的,不应解释为由此来限定本发明。
[0088]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系统的整体结构的平面概要图。如图1所示,自动分析系统100概要地具备:将具有栓体7并容纳有血液、尿等生物体试样等检体的检体容器6搭载至支架5来进行输送的输送装置8 ;用于进行由输送装置8输送的检体容器6的开栓处理和闭栓处理的开闭装置4。此外,虽然说明了输送装置8输送搭载在支架5上的检体容器6,但是也可以构成为以未搭载至支架5的状态作为检体容器6单个来输送。此外,图上表示了支架5是搭载了多瓶检体的类型,但是也可以是仅输送一瓶的类型。
[0089]如图1所示,在箱体1上设置了能够在一个方向上旋转的反应盘2。反应盘2构成为能够在圆周上有规则地排列设置多个反应容器9。反应盘2的旁边设置有试剂盘3。试剂盘3能够在两个方向上旋转,并在所需试剂位于离试剂探针10相近的位置的方向上进行旋转。试剂盘3构成为能够在圆周上的整个圆周中放置用于容纳在各个分析中使用的多种试剂的试剂容器11。试剂探针10连接至图中未明确示出的试剂用泵。试剂探针10构成为将一定量的试剂从设置于试剂盘3的试剂容器11分注至位于反应盘2的反应容器9。
[0090]输送装置8由供给线81、第一输送线83、样品线12、第二输送线84、第三输送线85、返回线82构成。
[0091]此外,为了方便说明,说明了输送装置8由供给线81、第一输送线83、样品线12、第二输送线84、第三输送线85、返回线82构成,但是也可以不设置供给线81和返回线82,此夕卜,也可以构成为第一输送线84中包含供给线82,也可以构成为第二输送线85中包含返回线82。此外,为了说明的方便,说明了单独设置样品线12,但是也可以构成为不单独进行设置,例如包含在第一输送线83和第二输送线84中。
[0092]供给线81连接至在箱体1的一侧从自动分析装置100外输入检体容器6的未图示的输入口。供给线81从箱体1的一侧延伸至反应盘2之前,另一端连接至第一输送线83的一端。供给线81能够使支架5在支架5的长度方向上行进。第一输送线83在供给线81的支架5的宽度方向上延伸。
[0093]样品线12是用于将支架5输送至反应盘2的附近的线。在反应容器9与样品线12之间设置有能够旋转及上下移动的检体探针13。检体探针13不仅可进行上下旋转运动,还可以安装在XYZ输送机构中,并分别连接至图中未明示的检体用泵。
[0094]样品架12的周围配置有栓体的开闭装置4。在本实施例中,位于第一输送线83和第二输送线84之间,并位于从任意线均能够在两方向上进行输入/输出的第三输送线85上。由于在第一输送线83、第二输送线84的任意一个上均没有开闭装置4,因此能够防止由开闭处理导致的支架在输送装置上停滞的情况。此外,由于从第一输送线83、第二输送线84的任意一个均能够接近(access),因此能够使开栓处理中取出的检体在闭栓处理中再次安装至检体容器。
[0095]在反应盘2的周围配置有搅拌装置15、光源16、检测光学装置17、容器清洗机构18。容器清洗机构18连接至图中未明示的清洗用泵。在检体探针13、试剂探针10、搅拌装置15的各自的动作范围中,设置有清洗端口 19。图中未明示的样品用泵、试剂用泵、清洗用泵、检测光学装置17、反应容器9、试剂盘3、试剂探针10、检体探针13分别电连接至作为控制部的控制计算机200。
[0096]在开闭装置4的附近配置有被检体容器6封入的检体信息识别装置14和ID读取装置20。
[0097]检体信息识别装置14,例如,是(XD等摄像装置,用于对检体容器6的图像进行解析来进行检体容器6的种类的识别(直径、高度、类别)、检体容器6的开栓状况(栓体7的有无)的判断、以及栓体7的类别的确定。检体信息识别装置14也可以利用除了通过图像认识进行的栓检测以外的方式来进行栓体的有无和栓体的类别的确定。例如,也可以将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相对设置,来检测受光元件的输出并认识栓体7的有无、栓体7的类别,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来检测栓体的有无。
[0098]此外,ID读取装置20是用于确定被容纳于检体容器中的检体信息的装置,被认为是条形码阅读器、RFID用读取天线、摄像装置等装置。所谓试样信息,例如,是试样的受理日期、受理号码、患者属性等,被存储于附加在检体容器上的条形码等存储介质中、或者检体容器的承载装置上张贴的RFID等信息介质中。
[0099]此外,也可以是不设置检体信息识别装置14、ID读取装置20,根据来自上位的控制计算机的信息来决定检体的处理内容的方法。
[0100]输送装置8、开闭装置4、检体信息识别装置14、ID读取装置20,电连接至作为控制部的控制计算机200。
[0101]图2A和图2B是具备了多种栓体7的检体容器6的立体图。检体容器6具有用于容纳试样或者取出试样的开口部,为了抑制杂质的混入、内含物的蒸发、浓缩、倒放时试样的洒落等,利用栓体7进行堵塞。这些检体容器6以由栓体7密封的状态搭载于支架5a、支座5b,并由操作者投入至自动分析装置。输送检体容器的承载装置,可以如图2A所示是能够一次输送多瓶检体容器的支架式,也可以如图2B的(A)、(B)、(C)所不每次一个地单独输送检体容器的支座式。
[0102]图3A是开闭装置401的概要图的例子。所述开闭装置401的主要结构部件是输送臂43、卡盘上下机构47、卡盘旋转机构48、检体容器6的夹持机构49以及卡盘机构41。
[0103]输送臂43进行卡盘机构41 (411?415)的移动。图中公开了具备XZ轴、并使栓体卡盘机构沿XZ方向移动的方式,但是并不限于该方式。例如,也可以是使卡盘机构以轴为中心进行旋转移动的方式。
[0104]夹持机构49进行开闭动作时所需要的检体容器6的固定和抬高动作。
[0105]卡盘机构41进行栓体7的开栓处理和闭栓处理。卡盘机构41还具有通过上下机构47和旋转机构48进行开栓处理和闭栓处理,并保持进行了开栓处理后的栓体7直至用于闭栓处理的功能。另一方面,也可以构成为在开闭装置401的附近具备栓体7的废弃场所701,在取下的栓体7中不需要闭栓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废弃。此外,也可以在开闭装置401的附近设置栓体7的供给场所702。由此,也能够对应以闭栓专用的栓体7进行闭栓的情况。
[0106]此外,还可以构成为在开闭装置401的附近具备检体信息识别装置14,对于在检体容器6的开栓或者闭栓处理中失败的检体容器6,仅以预先设定的规定次数进行再试动作。
[0107]此外,还可以构成为在开闭装置401附近具备图中未明示的温度控制机构711、加湿机构712以及清洗机构713,针对开栓处理后的栓体7,通过温度控制和湿度控制来防止附着于栓体7的试样的干燥,并且,通过图中未明示的栓体清洗机构713进行附着于栓体7的试样的清洗处理。
[0108]实施例1
[0109]接着,说明使用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系统的分析步骤。在第一实施例中,说明了针对一个开闭装置存在一条第三输送线即移送线A45的情况。
[0110]在进行分析之前,首先,实施自动分析系统的维护。在维护中,示例了检测光学装置17的检查、反应容器9的清洗、检体探针13等各种探针的清洗等。之后,在检体容器6中封入血液、尿等检查对象的试样,保持未开栓的状态承载于支架5上,通过输送装置8进行移送。
[0111]通过设置于输送装置8的周围的检体信息识别装置14,进行检体容器6的识别(直径、高度、类别)等的试样信息的读取。此外,通过检体信息识别装置14,同时进行检体容器6中栓体7的有无和种类(橡胶栓、塑料防护网栓、螺旋栓等)的检测。检体信息识别装置14对检体容器6进行摄像来取得图像,并对该图像进行解析,来进行检体容器6的开栓状况(栓体7的有无)的判断以及栓体7的类别的确定。如此,检体的受理日期、受理号码、患者属性等作为检体容器6的信息,连同检体容器6和栓体7的种类和属性被存储于控制计算机200中的存储部201中。根据该信息,通过控制计算机200中的检体信息管理部202进行检体容器6能否进行开栓、闭栓处理的判定等。
[0112]控制计算机200中的检体信息管理部202根据该解析信息来决定检体的处理内容(开栓处理的有无,支架5的目的地)。针对这一点,也可以是根据来自上位的控制计算机200的信息来决定检体的处理内容的方法。如此,根据读取了的识别处理,决定支架5的行进目的地(栓的开闭装置401中的开栓位置、或者开闭装置402中的开栓位置)。
[0113]此外,在检体信息管理部202中,预先登记有适合于检体容器6 (例如采血管)的种类的开栓/闭栓所需要的信息(转矩、动作条件、异常时的判定条件)等。此外,在具备多个开闭装置的情况下,还考虑存储该开闭装置的使用状况的有关信息。所谓的开闭装置的使用状况,例如包含是否正在进行开栓处理、闭栓处理,是否保持了开栓后的栓体这样的信肩、Ο
[0114]接着,通过ID读取装置20进行针对支架5和检体容器6的识别处理。在ID读取装置20中,从贴付于支架5、检体容器6的RFID、检体条形码中读取检体ID等用于确定检体的识别信息。所读取的检体的识别信息被发送至控制计算机200中的检体信息管理部202,并与进行开栓处理的开闭装置4的信息、栓体的检体容器6的类别(直径、高度、类别)、栓体7的有无、栓体的种类(橡胶栓、塑料防护栓、螺旋栓等)有关的信息一起被登记。
[0115]通过ID读取装置20进行了的检体容器6的识别的支架5被移送至栓的开闭装置(401,402)。基于通过检体信息识别装置14读取的检体容器6的识别结果,根据检体信息管理部202中登记的条件决定开闭装置4的最合适的动作条件,并在开闭装置(401,402)中实施基于该条件的开栓处理。按照登记了检体信息的RFID或者检体条形码的信息,认识栓体7的种类,栓的开闭装置4进行动作。这时,栓的开闭装置4保持被开栓的栓体7。后面说明栓体7的开闭处理的细节。
[0116]被取下了栓体7的检体容器6通过输送装置8被移送至样品线12。被移送至样品线12上的检体容器6被输送至试样采集位置,检体探针13进行检体的分注处理。通过检体探针13采集的试样以一定量被分注至反应盘2中排列的反应容器9中,通过试剂探针10从试剂盘3中设置的试剂容器11分注一定量的试剂,利用搅拌装置15进行搅拌,在反应一定时间之后,通过检测光学装置17测定反应容器9中容纳的样品的吸光度、光谱等,作为测定结果,输出至控制计算机200。此外,在依赖于测定项目的情况下,重复上述检体分注动作。同样地,针对在位于支架5上的全部检体容器6中封入的检体,重复进行,直至所设定的测定项目的检体分注处理结束。
[0117]检体分注处理结束了的支架5再次被移送至开栓处理后的开闭装置4的开闭位置。ID读取装置20读取搭载了分注结束的检体容器6的支架5的信息,并确定应该进行闭栓处理的栓的开闭装置。
[0118]在进行了闭栓处理的开闭装置中,为了对从检体容器6取下的栓体7进行保持/管理,对于被移送至与对栓体7进行了开栓处理的开闭装置相同的装置的相同开闭位置的检体容器6,在检体容器6中安装与分注处理前相同的适合的栓体7。安装了栓体7的检体容器6通过输送装置8被移送至图中未明示的检体容纳部。
[0119]图3B和图3C表示具备第一开闭装置401和第二开闭装置402,并具备作为各开闭装置的第三输送线的移送线A45、移送线B46的情况下的平面概要图。
[0120]关于被移送了输送装置8的支架5的开闭位置,通过检体信息识别装置14来判定栓体的状况。在控制计算机判定为需要开栓处理的情况下,关于能够参照该意旨以及检体信息管理部202,在该支架中实施开栓处理的开闭装置,回答给输送装置。
[0121]输送装置沿着第一输送线来输送支架。支架临近第一输送线83与具有为了进行开栓处理而被指示的开闭装置401或402的第三输送线85的分支部时,由设置于其周围的ID读取装置20来读取检体容器或支架的识别信息。读取了的识别信息被发送至控制计算机的检体信息管理部202,与用于识别进行开栓处理的开闭装置的信息一起进行存储。
[0122]栓的开闭装置(401,402)分别概要地具备进行栓的开闭处理,并对栓进行保持管理的卡盘机构(41,42);输送卡盘机构的输送臂(43,44);能够往复移送支架5的移送线A45、移送线B46。输送臂(43,44)概要地具备能够使卡盘机构(41,42 )在3轴方向(X方向、Y方向、Z方向)上移动的驱动机构。通过该卡盘机构(41,42),能够进行栓体7的开闭处理,并能够保持开栓取下的栓体7直至闭栓处理。此外,也可以是输送臂使卡盘机构在2轴方向上移动,并使试验管与其一起而移动的方式。
[0123]图3C是未显示栓的开闭装置(401,402 )的卡盘机构(41,42 )和输送臂(43,44)的概要图。具备作为用于以第一开闭装置401进行开闭处理的移送线的,由移送线451构成的移送线A45 ;具备作为用于以第二开闭装置402进行开闭处理的移送线的,由移送线461构成的移送线B46。[0124]在本实施例的开闭装置(401,402)中,能够一次地对于搭载于支架5的多个检体容器6进行开闭处理。
[0125]在图7A至图7F中,表示第一实施例的支架5的移送线A45 (开闭位置)为一个的情况下的开栓处理和闭栓处理的动作步骤。
[0126](开栓处理1)为了进行开栓处理,从供给线81输入至第一输送线83的支架5被输送至第三输送线即移送线451的开栓位置。图中未明示的输送臂43在3轴方向上移动,将栓的卡盘机构(411?415)输送至适合于对架设至支架5的检体容器61?65的栓进行开栓处理的位置,并在开栓位置待机(图7A)。
[0127](开栓处理2)在架设在支架5上的5瓶检体容器中,首先对检体容器62,64进行开栓处理。检体容器62,64通过图中未明示的检体容器的把持机构被抬高至预定高度(图7B)。
[0128](开栓处理3)卡盘机构(412,414)抓紧检体容器(62,64)的栓,并根据栓的种类进行合适的开栓处理。进行开栓处理后的卡盘机构(412,414)保持从检体容器(62,64)取下的栓体(72,74)(图7C)。
[0129](开栓处理4)接着,搭载在支架5上的剩余的检体容器(61,63,65)通过图中未明示的检体容器的把持机构被抬高至预定高度(图7D)。
[0130](开栓处理5)卡盘机构(411,413,415)抓紧检体容器(61,63,65)的栓,并根据栓的种类进行合适的开栓处理。进行开栓处理后的卡盘机构(411,413,415)保持从检体容器(61,63,65)取下的栓体(71,73,75)(图 7E)。
[0131](开栓处理6)开栓处理结束后的检体容器(61,63,65)通过图中未明示的检体容器的把持机构下降至支架5的架设位置。搭载的全部检体容器5的开栓处理结束后的支架5再次从移送线451被输送至第一输送线83 (图7F)。
[0132]接着,图7G至图7L中表示闭栓处理的概要动作。
[0133](闭栓处理1)分注处理结束后的支架5从第二输送线84被输送至移送线451的闭栓位置。图中未明示的输送臂43在3轴方向上移动,将栓的卡盘机构411?415输送至适合于对架设在支架5上的检体容器的栓进行闭栓处理的位置,并在闭栓位置待机(图7G)。
[0134](闭栓处理2)在架设在支架5上的5瓶检体容器中,首先对检体容器62,64进行闭栓处理。检体容器62,64通过图中未明示的检体容器的把持机构被抬高至预定高度(图7H)。
[0135](闭栓处理3)对栓进行保持的卡盘机构(412,414)根据栓的种类,针对检体容器(62,64)进行合适的闭栓处理。由此,在检体容器(62,64)中安装有卡盘装置(412,414)分注处理前取下的原栓体(72,74)(图71)。
[0136](闭栓处理4)接着,搭载在支架5上的剩余的检体容器(61,63,65 )通过图中未明示的检体容器的把持机构被抬高至预定高度(图7J)。
[0137](闭栓处理5)对栓进行保持的卡盘机构(411,413,415)根据所保持的栓的种类,针对检体容器(61,63,65)进行合适的闭栓处理。由此,在检体容器(61,63,65)中安装有卡盘装置(411,413,415)分注处理前取下的原栓体(71,73,75)(图7K)。
[0138](闭栓处理6)闭栓处理结束后的检体容器(61,63,65)通过图中未明示的检体容器的把持机构下降至支架5的搭载位置。之后,支架5从移送线451被排出(图7L)。[0139]图4A至图4J中表示使用如此构成的栓的开闭装置4从开栓处理至闭栓处理的支架的移动模式。
[0140](处理1-1)从供给线81输送至第一输送线83的支架51,通过输送装置8的滑行机构被输送至能够通过开闭装置4进行开闭处理的移送线451。移送线451 (栓的开闭位置)由ID读取装置20和控制计算机200进行判定(图4A)。在该判定处理中,ID读取装置20识别检体信息时,向控制计算机200的检体信息管理部202进行询问。控制计算机200参照开闭装置4的状况(正实施其他的检体容器的开栓处理或闭栓处理的状况、或正保持其他的检体容器的栓体的状态等),来判断可否将该检体容器输送至开闭装置4。输送装置8根据该判断结果将检体容器输送至移送线451,或者,使其在第一输送线83上待机。
[0141]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表不支架51搭载5瓶检体容器,并在处理1-1的时间点在全部检体容器中安装有栓的状态。
[0142](处理1-2)检体容器被输入至移送线451时,开闭装置4的卡盘机构(412,414)将支架51的检体容器(62,64)的栓(72,74)开栓。卡盘机构(412,414)保持开栓处理后的栓(72,74)(图 4B)。
[0143](处理1-3)在卡盘机构412,414保持了栓体72,74的状态下,开闭装置4的卡盘机构41的输送臂43在Y方向上移动,并移动至开闭装置4能够对已安装栓体的剩余的检体容器实施开栓处理的位置。开闭装置4的卡盘机构(411,413,415)将支架51的检体容器(61,63,65)的栓(71,73,75)开栓。开栓处理后的栓(71,73,75)由卡盘机构(411,413,415)进行保持(图4C)。
[0144](处理1-4)搭载了开栓处理后的检体容器(61?65)的支架51,通过输送装置8的滑行机构,再次从移送线451输出至第一输送线83,之后,输送至样品线12上的试样采集位置(图4D)。
[0145](处理1_5)检体探针13对检体(61?65)的每一个进行分注处理(图4E)。
[0146](处理1-6)检体分注结束了的支架51,从样品线12移动至第二输送线。之后,移送至利用处理1-1至处理1-3实施了开栓处理的开闭位置。是否许可将支架5引入至移送线451,由ID读取装置20和图中未明示的控制计算机200判定。在该判定处理中,ID读取装置20识别出检体信息时,则向控制计算机200的检体信息管理部202进行询问。控制计算机200参照开闭装置4的状况(正实施其他的检体容器的开栓处理或闭栓处理的状况,或正保持不同于该检体容器的其他检体容器的栓体的状态等),来判断可否将该检体容器输送至开闭装置4。输送装置8根据其判断结果将检体容器输送至移送线451,或者使其在第一输送线83上待机。针对允许从第二输送线84引入至移送线451的支架51,支架51被输送至保持原来的检体(71?75)的开闭位置(图4F)。
[0147](处理1-7)针对被引入至移送线451的检体容器,将开闭装置4的卡盘机构(412,414)保持的栓体(52,54)安装至支架51的检体容器(62,64)(图4G)。
[0148](处理1-8)开闭装置4的卡盘机构41的输送臂43在Y方向上移动,位于能够对未安装栓体的剩余检体容器实施闭栓处理的位置。将开闭装置4的卡盘机构(411,413,415)保持的栓体(51,53,55)安装至支架51的检体容器(61,63,65)(图4H)。
[0149](处理1-9)对搭载于支架51的全部检体容器(61?65),闭栓处理结束时,支架51再次从移送线451输送至第二输送线83 (图41)。[0150](处理2-1)支架51从移送线451被排出至第二移送线83时,需要进行开栓处理的下一个支架52从第一输送线被移送至移送线451。移送线451 (栓的开闭位置)通过ID读取装置20和图中未明示的控制计算机200进行判定(图4J)。以下,重复该动作。
[0151]实施例2
[0152]图3D和图3E中表示第二实施例。在第二实施例中,说明了对一个开闭装置存在作为第三输送线的2条移送线的情况。
[0153]在进行分析之前,首先,实施自动分析系统的维护。在维护中,示例了检测光学装置17的检查、反应容器9的清洗、检体探针13等各种探针的清洗等。之后,在检体容器6中封入血液、尿等检查对象的试样,保持未开栓的状态承载于支架5上,通过输送装置8进行移送。
[0154]通过设置于输送装置8的周围的检体信息识别装置14,进行检体容器6的识别(直径、高度、类别)等的信息的读取。此外,通过检体信息识别装置14,能够同时进行检体容器6中栓体7的有无和种类(橡胶栓、塑料防护栓、螺旋栓等)的检测。检体信息识别装置14对检体容器6进行摄像来取得图像,并对该图像进行解析,来进行检体容器6的开栓状况(栓体7的有无)的判断以及栓体7的类别的确定。如此,检体的受理日期、受理号码、患者属性等作为检体容器6的信息,连同检体容器6和栓体7的种类和属性被存储于控制计算机200中的存储部201中。根据该信息,通过控制计算机200中的检体信息管理部202进行能否进行检体容器6开栓、闭栓处理的判定等。
[0155]控制计算机200中的检体信息管理部202根据该解析信息来决定检体的处理内容(开栓处理的有无,支架5的目的地)。针对这一点,也可以是根据来自上位的控制计算机200的信息来决定检体的处理内容的方法。如此,根据读取了的识别处理,决定支架5的目的地(栓的开闭装置401中的开栓位置、或者开闭装置402中的开栓位置)。
[0156]此外,在检体信息管理部202中,预先登记有适合于检体容器6 (例如采血管)的种类的开栓/闭栓所需要的信息(转矩、动作条件、异常时的判定条件)等。此外,在具备多个开闭装置的情况下,还考虑预先存储该开闭装置的使用状况的有关信息。所谓开闭装置的使用状况,例如包含是否正在进行开栓处理、闭栓处理,是否保持了开栓后的栓体这样的信息。
[0157]接着,通过ID读取装置20进行针对支架5和检体容器6的识别处理。在ID读取装置20中,从贴付于支架5、检体容器6的RFID、检体条形码中读取检体ID等用于确定检体的识别信息。所读取的检体的识别信息被输送至控制计算机200中的检体信息管理部202,并与进行开栓处理的开闭装置4的信息、检体的检体容器6的类别(直径、高度、类别)、栓体7的有无、栓体的种类(橡胶栓、塑料防护栓、螺旋栓等)有关的信息一起被登记。
[0158]通过ID读取装置20进行了检体容器6的识别的支架5被移送至栓的开闭装置(401,402)。基于通过检体信息识别装置14读取的检体容器6的识别结果,从检体信息管理部202中登记的条件中决定开闭装置4的最合适的动作条件,并在开闭装置(401,402)中实施基于该条件的开栓处理。按照登记了检体信息的RFID或者检体条形码的信息,认识栓体7的种类,栓的开闭装置4进行动作。这时被开栓的栓体7由栓的开闭装置4进行保持。后面说明栓体7的开闭处理的细节。
[0159]被取下了栓体7的检体容器6通过输送装置8被移送至样品线12。被移送至样品线12上的检体容器6被输送至试样采集位置,检体探针13进行检体的分注处理。通过检体探针13被采集的试样以一定量被分注至反应盘2中排列的反应容器9中,一定量的试剂通过试剂探针10从试剂盘3中设置的试剂容器11被分注,利用搅拌装置15进行搅拌,在反应一定时间之后,通过检测光学装置17测定反应容器9中容纳的样品的吸光度、光谱等,作为测定结果,输出至图中未明示的控制计算机200。此外,在依赖于测定项目的情况下,重复上述检体分注动作。同样地,针对在位于支架5上的全部检体容器6中封入的检体重复进行,直至所设定的测定项目的检体分注处理结束。
[0160]检体分注处理结束了的支架5再次被移送至开栓处理后的开闭装置4的开闭位置。ID读取装置20读取搭载了分注结束的检体容器6的支架5的信息,并确定应该进行闭栓处理的栓的开闭装置。
[0161]在进行了开栓处理的开闭装置中,为了对从检体容器6取下的栓体7进行保持/管理,对于被移送至与对栓体7进行了开栓处理的开闭装置相同的装置的相同开闭位置的检体容器6,在检体容器6中安装与分注处理前为同一个的适合的栓体7。安装了栓体7的检体容器6通过输送装置8被移送至图中未明示的检体容纳部。
[0162]图3E是未显示栓的开闭装置(401,402)的卡盘机构(41,42)和输送臂(43,44)的概要图。支架5的第三输送线即移送线A45和移送线B46,分别具备由移送线451、452构成的一组移送线A (45)和由移送线461、462构成的一组移送线B (46)。作为用于以第一开闭装置401进行开闭处理的移送线,具备由移送线451、452构成的移送线A45 ;作为用于以第二开闭装置402进行开闭处理的移送线,具备由移送线461、462构成的移送线B46。
[0163]接着,在图8A至图8F中表示第二实施例中的开栓处理和闭栓处理的动作步骤。
[0164](开闭处理1)分注处理结束,需要闭栓处理的支架51被输送至移送线451的开闭位置(图8A)。图中未明不的输送臂43在3轴方向上移动,将卡盘机构411?415输送至适合于对架设在支架51上的检体容器61?65的栓进行闭栓处理的位置,并在闭栓位置待机(图 8A)。
[0165](开闭处理2)在搭载在支架51上的5瓶检体容器中,首先对检体容器(62,64)进行闭栓处理。检体容器62,64通过图中未明示的检体容器的把持机构被抬高至预定高度。此时与支架51不同的需要开栓处理的支架52从输送装置8被输送至邻接于移送线451的移送线452 (图8B)。
[0166](开闭处理3)保持了栓的卡盘机构(412,414)抓紧搭载在支架51上的检体容器(62,64),并根据所保持的栓的种类进行合适的闭栓处理。此时在检体容器(62,64)中进行闭栓处理的栓与在分注处理前取下的栓(72,74)是同一个栓。此时,支架52位于移送线452的开闭位置(图8C)。
[0167](开闭处理4)搭载在支架51上的剩余的检体容器(61,63,65)通过图中未明示的检体容器的把持机构被抬高至预定高度。此外,搭载在支架52上的检体容器(62,64)通过图中未明示的检体容器的把持机构被抬高至预定高度(图8D )。
[0168](开闭处理5)根据栓的种类,将卡盘机构(411,413,415)保持的栓体(71,73,75)以合适的方法安装于支架51的检体容器(61,63,65)。此外,卡盘机构(412,414)根据栓的种类以合适的开栓处理方法将支架52的检体容器(62,64)的栓(72,74)开栓,由卡盘机构412,414进行保持(图8E)。[0169](开闭处理6)搭载的全部检体容器的闭栓处理结束后的支架51的检体容器(61,63,65),通过图中未明示的检体容器的把持机构下降至支架5的搭载位置。支架51从移送线451被输送。此外,支架52的检体容器(62,64)通过图中未明不的检体容器的把持机构而下降。之后,搭载至支架52的,开栓处理未结束的检体容器(61,63,65),通过图中未明示的检体容器的把持机构被抬高至预定高度。同样地,进行检体容器的开栓处理(图8F)。
[0170]图5A至图5T以及图6A、图6B表不使用这样构成的栓的开闭装置4,从开栓处理至闭栓处理的支架的移动模式。
[0171]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实施方式。图5A至图5T表示动作模式。这里,处理1-1至处理1-9表示关于第一支架51的处理;处理2-1至处理2-9表示关于第二支架52的处理;处理3-1?表示关于第三支架53的处理。此外,图5A至图5F,(处理1_1)至(处理1_6)的动作与图4A至图4F的移送线451的动作相同。
[0172](处理1-1)经由供给线81被输入至第一输送线83的支架51,被移送至开闭装置4的移送线451或移送线452。是否输送至任意的移送线,通过ID读取装置20和控制计算机200来判定(图5A)。在该判定处理中,ID读取装置20识别出检体信息时,询问控制计算机200的检体信息管理部202。控制计算机200参照开闭装置401和移送线451、452的状况(开闭装置4正实施其他的检体容器的开栓处理或闭栓处理的状况、或正保持与该检体容器不同的其他的检体容器的栓体的状态、或在移送线(451,452)上存在其他的检体支架等),来判断可否进行检体容器的输送。输送装置8根据该判断结果将检体容器输送至移送线451或452,或者,使其在第一输送线83上待机。在本实施例中,说明将检体支架输入至移送线451的情况。
[0173](处理1-2)开闭装置4的卡盘机构(412,414)将支架51的检体容器(62,64)的栓(72,74)开栓。开栓处理后的栓(72,74)由卡盘机构(412,414)进行保持(图5B)。
[0174](处理1-3)在卡盘机构412,414保持了栓体72,74的状态下,开闭装置4的卡盘机构41的输送臂43在Y方向上移动,并移动至开闭装置4能够对已安装栓体的剩余的检体容器实施开栓处理的位置。开闭装置4的卡盘机构411,413,415将支架51的检体容器(61,63,65)的栓(71,73,75)开栓。开栓处理后的栓(71,73,75)由卡盘机构(411,413,415)进行保持(图5C)。
[0175](处理1-4)全部检体容器被开栓处理后的支架51,通过输送装置8的滑行机构,再次从移送线451输送至第一输送线83,被样品线12输送,输送至样品线上的检体分注位置(图 5D)。
[0176](处理1-5)检体探针13进行检体(61?65)的分注处理(图5E)。
[0177](处理1-6)检体分注结束了的支架51,从样品线12被输送至第二输送线84。之后,移送至能够利用与通过处理1-1至处理1-3实施了开栓处理的开闭装置为同一个的开闭装置4进行闭栓处理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能够通过开闭装置4接近的线为移送线451和移送线452这两条,但是,是否应该在任意的移送线进行闭栓处理,通过配置于样品线上的检体信息识别机构和控制计算机200来判定。在该判定处理中,ID读取装置20识别出分注处理结束了的检体容器的检体信息时,则向控制计算机200进行询问。控制计算机200参照检体信息管理部202中记录的信息,来确定与通过处理1-1至处理1-3实施了开栓处理的开闭装置为同一个的开闭装置401。此外,参照开闭装置401、移送线451、452的状况(开闭装置4正实施其他的检体容器的开栓处理或闭栓处理的状况,或正保持不同于该检体容器的其他检体容器的栓体的状态,或在移送线451、452上存在其他的检体支架等),来判断可否进行检体容器的输送。输送装置8根据该判断结果将检体容器输送至移送线451或452,或者使其在第二输送线84上待机。在本实施例中,允许将检体支架输入至移送线451。相应的支架51被输送至保持原来的检体(71?75)的开闭位置(图5F)。
[0178](处理1-7)将开闭装置4的卡盘机构保持的栓体(52,54)安装于支架51的检体容器(62,64)的栓上。
[0179](处理2-1)在与处理1-7相同的时刻,应该新进行开栓处理的第2支架52经由供给线81被输入至第一输送线,并被移送至开闭装置4能够进行开栓处理的移送线452。移送线452 (栓的开闭位置)由ID读取装置20和图中未明示的控制计算机200判定。在该判定处理中,ID读取装置20识别出第2支架52的信息时,则向控制计算机200的检体信息管理部202进行询问。控制计算机200参照信息管理部202中记录的信息,参照开闭装置401的状况和移送线451、452的状况(开闭装置401正实施其他的检体容器的开栓处理或闭栓处理的状况、或正保持与该检体容器不同的其他的检体容器的栓体的状态、或在移送线451、452上存在其他的检体支架等),来判断可否进行检体容器的输送。输送装置8根据该判断结果将检体容器输送至移送线451或452,或者,使其在第二输送线84上待机。在本实施例中,在移送线451上,为了支架51实施闭栓处理,对于支架52,控制计算机200允许输入至移送线452 (图5G)。
[0180](处理1-8)开闭机构的卡盘机构41的输送臂43在Y方向上移动,并将开闭装置4的卡盘机构(411,413,415)保持的栓体(51,53,55)安装至支架51的检体容器(61,63,65)。
[0181](处理2-2)在进行处理1-8的同时,开闭装置4的卡盘机构(412,414)将第2支架52的检体容器(62,64)的栓(72,74)开栓。开栓处理后的栓(72,74)由卡盘机构(412,414)进行保持(图5H)。
[0182](处理1-9)对搭载于支架51的全部检体容器(61?65),闭栓处理结束时,支架51再次从移送线451被排出至第二输送线84。
[0183](处理2-3)在进行处理1-9的同时,开闭装置4的卡盘机构41的输送臂43在Y方向上移动,并移动至开闭装置4能够对已搭载至支架52的检体容器中的安装了栓体的剩余的检体容器实施开栓处理的位置。开闭装置4的卡盘机构(411,413,415)对支架52的检体容器(61,63,65)的栓(71,73,75)进行开栓处理。开栓处理后的栓(71,73,75)由卡盘机构(411,413,415)进行保持(图51)。
[0184](处理2-4)搭载了全部栓(71?75)被开栓的检体容器(61?65)的支架52,再次从移送线452被移送至第一输送线83,之后,被输送至样品线12上的试样采集位置(图5J)。
[0185](处理2-5)检体探针13进行检体(61?65)的分注处理(图5K)。
[0186](处理2-6)检体分注结束了的支架52,从样品线12被输送至第二输送线84。之后,被输送至能够利用与通过处理2-1至处理2-3实施了开栓处理的开闭装置为同一个的开闭装置4进行闭栓处理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能够通过开闭装置4接近的线为移送线451和移送线452这两条,但是,是否应该在任意的移送线进行闭栓处理,通过配置于样品线上的检体信息识别装置14和控制计算机200来判定。在该判定处理中,ID读取装置20识别出分注处理结束了的检体容器的检体信息时,则向控制计算机200进行询问。控制计算机200参照检体信息管理部202中记录的信息,来确定与通过处理2-1至处理2-3实施了开栓处理的开闭装置为同一个的开闭装置401。此外,参照开闭装置401、移送线(451,452)的状况(开闭装置4正实施其他的检体容器的开栓处理或闭栓处理的状况,或正保持不同于该检体容器的其他检体容器的栓体的状态,或在移送线(451,452)上存在其他的检体支架等),来判断可否进行检体容器的输送。输送装置8根据该判断结果将检体容器输送至移送线451或移送线452,或者使其在第二输送线84上待机。在本实施例中,允许将检体支架输入至移送线451。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通过保持原来的检体(71?75)的开闭装置401进行闭栓处理而对支架52指示向移送线451的输送(图5L)。
[0187](处理2-7)将开闭装置4的卡盘机构(412,414)保持的栓体(72,74)安装于支架52的检体容器(62,64)上。
[0188](处理3-1)在与处理2-7相同的时刻,应该新进行开栓处理的下一个支架53经由供给线81被输入至第一输送线83,并移送至开闭装置4能够进行开栓处理的移送线452。移送线452 (栓的开闭位置)由ID读取装置20和图中未明示的控制计算机200判定。在该判定处理中,ID读取装置20识别出第3支架53的信息时,则向控制计算机200的检体信息管理部202进行询问。控制计算机200参照信息管理部202中记录的信息,参照开闭装置401的状况和移送线(451,452)的状况(开闭装置401正实施其他的检体容器的开栓处理或闭栓处理的状况、或正保持与该检体容器不同的其他的检体容器的栓体的状态、或在移送线(451,452)上存在其他的检体支架等),来判断可否进行检体容器的输送。输送装置8根据该判断结果将检体容器输送至移送线451或移送线452,或者,使其在第一输送线83上待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支架51在移送线451上实施闭栓处理,对于支架52,控制计算机200允许输入至移送线452 (图5G)。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在移送线451中,因为支架52正在实施闭栓处理,因此被输入至移送线452中(图5M)。
[0189](处理2-8)开闭机构的卡盘机构41的输送臂43在Y方向上移动,并将开闭装置4的卡盘机构(411,413,415)保持的栓体(71,73,75)安装至支架52的检体容器(61,63,65)。
[0190](处理3-2)在进行处理2-8的同时,开闭装置4的卡盘机构(412,414)将支架53的检体容器(62,64)的栓(72,74)开栓。开栓处理后的栓(52,54)由卡盘机构(412,414)进行保持(图5N)。
[0191](处理2-9)对搭载于支架52的全部检体容器(61,63,65)闭栓处理结束时,支架52再次从移送线451被排出至第二输送线。
[0192](处理3-3)在进行处理2-9的同时,开闭装置4的卡盘机构41的输送臂43在Y方向上移动。开闭装置4的卡盘机构41将支架53的检体容器(61,63,65)的栓(71,73,75)开栓。开栓处理后的栓(71,73,75)由卡盘机构(411,413,415)进行保持(图50)。
[0193](处理3-4)搭载了全部栓(71?75)被取下的检体容器(61?65)的支架53,再次从移送线452被移送至第一输送线,进而通过滑行机构输送至样品线12上的检体分注位置(图5P)。
[0194](处理3-5)检体探针13进行检体(61?65)的分注处理(图5Q)。
[0195](处理3-6)检体分注结束了的支架53,从样品线12被输送至第二输送线84,并通过输送装置3被移送至能够通过开闭装置4进行闭栓处理的位置。移送线451 (栓的开闭位置)通过ID读取装置20和图中未明示的控制计算机200来判定。在该判定处理中,ID读取装置20识别出分注处理结束了的检体容器的检体信息时,则向控制计算机200进行询问。控制计算机200参照检体信息管理部202中记录的信息,来确定与通过处理3-1至处理3-3实施了开栓处理的开闭装置为同一个的开闭装置401。此外,参照开闭装置401、移送线451、452的状况(开闭装置4正实施其他的检体容器的开栓处理或闭栓处理的状况,或正保持不同于该检体容器的其他检体容器的栓体的状态,或在移送线451、452上存在其他的检体支架等),来判断可否进行检体容器的输送。输送装置8根据该判断结果将检体容器输送至移送线451或452,或者使其在第二输送线84上待机。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任意移送线上均不存在其他支架,因此允许将检体支架输入至移送线451。对于支架53,支架53被输送至原栓体(51?55)被保持的开闭位置(图5R)。
[0196](处理3-7)将开闭装置4的卡盘机构(412,414)保持的栓体(52,54)安装于支架53的检体容器(62,64)上。
[0197](处理4-1)在进行处理3-7的同时,将接下来需要开栓处理的支架54经由供给线81输送至第一输送线83,并移送至能够通过开闭装置4进行开闭处理的位置。移送线452(栓的开闭位置)由ID读取装置20和图中未明示的控制计算机200判定。该判定方法与到上述支架51?53的相同(图5S)。
[0198](处理3-8)开闭机构的卡盘机构41的输送臂43进行移动。将开闭装置4的卡盘机构(411,413,415)保持的栓体(71,73,75)安装至支架53的检体容器(61,63,65)。(处理4-2 )同时,开闭装置4的卡盘机构(412,414)将支架54的检体容器(62,64)的栓(72,74)除去。除去的栓(52,54)由卡盘机构(412,414)进行保持(图5T)。以下,重复该操作。
[0199]图6是着眼于第一开闭装置401,存在一条移送线A45的情况下(图6A)与存在两条的情况下(图6B)的动作模式的流程图。如图6B所示,在存在两条移送线A45的情况下,存在能够同时进行开栓处理和闭栓处理的时刻(例如,处理1-7至处理1-9,和处理2-1至处理2-3),因此提高了装置的吞吐量。
[0200]本实施例中是具备一个开闭装置401的结构,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若具备多个开闭装置,则能够相应地使开闭处理效率提高。
[0201]实施例3
[0202]图3F和图3G表示具备第一开闭装置401和第二开闭装置402,并具备各开闭装置的第三输送线即移送线45、移送线46的情况下的平面概要图。
[0203]关于被移送了输送装置8的支座5的开闭位置,通过检体信息识别装置14来判定栓体的状况。在控制计算机判定为需要开栓处理的情况下,关于能够参照该意旨以及检体信息管理部202在该支架中实施开栓处理的开闭装置,回答给输送装置。
[0204]输送装置沿着第一输送线来输送支座。支座临近第一输送线83与具有为了进行开栓处理而被指示的开闭装置401或402的第三输送线85的分支部时,由设置于其周围的ID读取装置20来读取检体容器或支座的识别信息。读取了的识别信息被发送至控制计算机的检体信息管理部202,与用于识别进行开栓处理的开闭装置的信息一起进行存储。
[0205]栓的开闭装置(401,402)分别概要地具备进行栓的开闭处理,并对栓进行保持管理的卡盘机构(41,42);输送卡盘机构的输送臂(43,44);能够往复移送支座5的移送线45、移送线46。输送臂(43,44)概要地具备能够使卡盘机构(41,42)在3轴方向(X方向、Y方向、Z方向)上移动的驱动机构。通过该卡盘机构(41,42),能够进行栓体7的开闭处理,并能够保持开栓取下的栓体7直至闭栓处理。此外,也可以是输送臂使卡盘机构在2轴方向上移动,并使试验管与其一起而移动的方式。
[0206]图3F是未显示栓的开闭装置(401,402 )的卡盘机构(41,42 )和输送臂(43,44)的概要图。作为用于以第一开闭装置401进行开闭处理的移送线而具备移送线45 ;作为用于以第二开闭装置402进行开闭处理的移送线而具备移送线46。
[0207]在本实施例的开闭装置(401,402)中,能够一次对于搭载于多个支座5的检体容器6进行开闭处理。
[0208]实施例4
[0209]图3H和图31表示具备开闭装置4、输送装置8、作为开闭装置的输送线的移送线45的情况下的平面概要图。
[0210]关于被输送装置8移送了的支座5的开闭位置,通过检体信息识别装置14来判定栓体的状况。在控制计算机判定为需要开栓处理的情况下,关于能够参照该意旨以及检体信息管理部202在该支架中实施开栓处理的开闭装置,回答给输送装置。
[0211]输送装置沿着第一输送线来输送支座。支座临近第一输送线8与具有为了进行开栓处理而被指示的开闭装置401的第三输送线85的分支部时,由设置于其周围的ID读取装置20来读取检体容器或支座的识别信息。读取了的识别信息被发送至控制计算机的检体信息管理部202,与用于识别进行开栓处理的开闭装置的信息一起进行存储。
[0212]栓的开闭装置(401)分别概要地具备进行栓的开闭处理,并对栓进行保持管理的卡盘机构(41);输送卡盘机构的输送臂(43);能够往复移送支座5的移送线45。输送臂(43)概要地具备能够使卡盘机构(41)在3轴方向(X方向、Y方向、Z方向)上移动的驱动机构。通过该卡盘机构(41),能够进行栓体7的开闭处理,并能够保持开栓取下的栓体7直至闭栓处理。此外,也可以是输送臂使卡盘机构在2轴方向上移动,并使试验管与其一起而移动的方式。
[0213]图31是未显示栓的开闭装置(401)的卡盘机构(41)和输送臂(43)的概要图。作为用于以开闭装置401进行开闭处理的移送线而具备由移送线451构成的移送线45。
[0214]在本实施例的开闭装置(401)中,能够一次对于搭载于多个支座5的检体容器6进行开闭处理。
[0215]对如上述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
[0216]在现有技术中,在自动分析系统的分注处理中,在需要容器的开闭处理的情况下,通常以被移送的顺序进行栓体的开闭处理。在相同位置进行栓体的开闭处理的情况下,从将某检体开栓之后直至闭栓之间,栓体开闭机构继续保持栓体,因此,在该期间无法进行其他检体的开闭处理,处理时间的损失较大。图9中,作为现有技术的一例,表示具备使作为栓的开闭装置4的多个开闭单元旋转的机构的自动分析系统。在该情况下,栓体的开栓处理、检体的分注处理、分注后的栓体的闭栓处理,任一个均在试样线12上进行。一般地,开栓处理和闭栓处理需要比分注处理更长的时间,因此,从开栓到闭栓的一个周期处理需要的时间为10秒的情况下,换算成每1个小时的处理次数时,停留在约3600/10=360 (处理/小时)的处理速度。
[0217]此外,想要提高处理能力,存在这样的问题:即使是具备多个栓体的开闭装置、分注装置的结构,在串联地具备这些机构的情况下,支架在样品线12上发生停滞;在并联地具备这些机构的情况下,由于与其他机构的接近位置之间关系,使装置的空间效率恶化。此夕卜,在开栓、分注、闭栓的任一种处理失败了的情况下,恐怕自动分析系统整体的吞吐量会降低。
[0218]另一方面,在不同位置来进行栓体的开闭处理的情况下,需要选择性地使用适合于等待闭栓的检体容器的栓,输送至闭栓位置,并进行闭栓处理,另外需要用于输送栓体的单元。此外,在这样的系统中,从开栓到闭栓的一个周期处理所需要的时间可能依赖于开栓或闭栓处理所需要的时间。例如,在开栓处理为6秒/处理、闭栓处理为3秒/处理的情况下,试样的采集处理的处理速度为6秒/处理,也就是说,从开栓到闭栓的一个周期处理所需要的时间为15秒/处理,因此停留于600处理/小时。
[0219]因此,在具备这些开闭机构的系统中如何实现在此以上的高吞吐量化成为了课题。
[0220]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为了将从检体容器6取下的栓体7再次用于在同一个检体容器6中进行闭栓处理,具备了用于将检体输送至开闭装置401的专用的移送线(移送线A45、451、452)。开闭装置本身由于不会移动至该输送线以外,因此不需要用于使开闭装置大幅度移动的大规模的机构。
[0221]此外,由于具备管理检体信息和栓体信息的管理系统,并根据管理系统的信息来选择最合适的检体容器的输送路径,能够使开栓前的原来的栓发生闭栓,因此能够可靠地对检体容器进行最合适的栓体的再闭栓。
[0222]此外,由于开闭装置能够使多个开闭单元统一起来动作,因此能够同时进行多个检体容器的开闭处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期待能够提高处理速度。
[0223]本发明,通过在样品线的上游和下游的位置中设置向开闭装置的输送线的分支点而得以实现。需要进行开栓处理、闭栓处理的支架,在分支点被输入至进行这些处理的专用的移送线,实施各个开栓/闭栓处理。开栓处理、闭栓处理结束了的支架再次返回至原来的线。根据该方式,由于设定在进行检体容器的开栓、闭栓的开闭位置与对样品进行定量分配的分注位置的不同的位置,因此开栓处理和闭栓处理不影响检体分注处理。因此,能够提供与自动分析系统的吞吐量相应的检体容器的开闭单元以及检体分注单元。
[0224]此外,在本发明中,自动分析系统包括:对试样(例如,血清、尿等生物体试样,或这些与试剂的混合液)的物性进行测定的分析系统、在试样的物性测定之前对试样进行处理的预处理系统、以及将预处理系统与分析系统整合了的系统。自动分析系统具备执行容器开栓工序、分注工序、容器闭栓工序、搅拌工序、分析工序等种种工序的处理单元、在处理单元之间输送试样的输送装置。可以将自动分析装置包含于系统内,但是,作为系统,最低限度地具备开栓、闭栓、分注装置、以及在这些之间输送检体的输送装置即可。
[0225]所谓栓体,是由橡胶、塑料等进行成型,使容纳于检体容器的检体不会漏出的部件,可以是拧入式的,也可以是仅仅被压入的部件。
[0226]所谓检体容器,是封入了测定对象的试样的容器,可以搭载于支架,也可以搭载于支座,能够进行移送即可。
[0227]所谓栓体开闭装置,只要是被管理使得能够保持多个取下的栓体,并能够进行所保持的栓体的闭栓处理,则可以为任何部件。考虑了通过机器人臂进行保持和管理的部件、通过转盘进行旋转保持和管理的部件、通过升降机进行垂直保持和管理的部件等。所谓栓体的保持和管理,只要能够防止栓体与容器的污染即可。一般地,是遮蔽的部件、进行吸取/废弃处理的部件、进行清洗/灭菌处理的部件等。
[0228]所谓检体容器的输送装置,只要能够进行所述支架、所述支座的移送即可。一般地,是传送带状的部件、爪形进给的部件、通过机器人臂输送的部件等。
[0229]符号说明
[0230]1 箱体
[0231]2 反应盘
[0232]3 试剂盘
[0233]4 开闭装置
[0234]5 支架
[0235]6 检体容器
[0236]7 栓体
[0237]8 输送装置
[0238]9 反应容器
[0239]10 试剂探针
[0240]11 试剂容器
[0241]12 样品线
[0242]13 检体探针
[0243]14 检体信息识别装置
[0244]15 搅拌装置
[0245]16 光源
[0246]17 检测光学装置
[0247]18 容器清洗机构
[0248]19 清洗端口
[0249]20 ID读取装置
[0250]21 检体信息管理机构
[0251]41,42 卡盘机构
[0252]43,44 输送臂
[0253]45 移送线A
[0254]46 移送线B
[0255]121 试样采集位置
[0256]200 控制计算机
[0257]202 检体信息管理部
[0258]401,402 开闭装置
[0259]451,452 移送线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分析系统(100),其具备保持栓体(7)可装卸的检体容器(6)并进行输送的输送装置(8),所述自动分析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对所述检体容器中容纳的检体实施处理的检体处理部(2);以及对所述检体容器进行栓体的装卸的栓体开闭装置(4,401,402),所述输送装置具备:第一输送线(83),其将所述检体容器输送至所述检体处理部;第二输送线(84),其输出结束了在所述检体处理部中的检体的处理的检体容器;以及第三输送线(85,45,451,452,46,461,462),其从所述第一输送线和所述第二输送线形成分支,将所述检体容器输送至所述检体开闭装置,并从该栓体开闭装置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控制部(200),其对所述栓体开闭装置进行控制,以便对从所述第一输送线被输送至所述第三输送线的检体容器的栓体进行开栓处理,并对从所述第二输送线被输送至所述第三输送线的检体容器进行所述栓体的闭栓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栓体开闭装置保持通过栓体的开栓处理而开栓了的栓体,并通过对同一检体的闭栓处理来对该栓体进行闭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多个所述栓体开闭装置(401,402),所述第三输送线将多个输送线(45,451,452,46,461,462)并列配置,以便将检体输送至能够通过所述多个栓体开闭装置进行栓体的开闭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存储介质(201),其对识别所述检体的检体信息进行存储;第一读取单元(14),其在通过所述栓体开闭装置进行开栓处理之前,读取该检体的检体信息;以及第二读取单元(20),其在将检体从所述第二输送线输入至所述第三输送线时,读取检体信息,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第一读取单元和所述第二读取单元的读取结果,来决定进行闭栓处理的栓体开闭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栓体开闭装置由多个栓体开闭单元(411,412,413,414,415)构成,所述栓体开闭装置将所述多个栓体开闭单元作为一组排列成多列地配置,并通过该一组栓体开闭单元一次进行多个栓体的开闭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输送线,对应于被配置成多列的所述栓体开闭单元,配置了多个输送线(451,452,461,462)。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栓体识别单元(14),其识别安装于检体容器中的栓体的类别;存储单元(202),其根据栓体的类别来存储栓体的开闭栓处理方法;判断单元(200),其根据所述栓体识别单元来判定可否进行栓体的开闭处理;栓体供给单元(702),其将栓体供给至所述检体容器,所述控制单元,对于所述判断单元判定为能够进行开闭处理的检体容器,实施在所述存储部中存储的开闭栓处理方法中的适合于该检体容器的开闭动作;对于所述判断单元判定为不能够进行开闭处理的检体容器,实施在所述存储部中存储的开闭处理方法中的适合于该检体容器的开栓处理、能够闭栓的栓体的供给,以及适合于该检体容器的闭栓处理的全部或一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输送线上具备所述检体容器的待机机构(84),所述控制单元具备根据所述栓体识别单元和检体信息管理机构(200)的检体容器的识别处理,来切换检体容器的输送顺序的输送路径的切换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对所述检体容器的栓体的开闭状态进行检测的开闭监视机构(14),所述控制部根据来自所述开闭监视机构的信息,来控制对在开栓或闭栓中失败了的检体容器进行再试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栓体开闭装置至少具备以下之中的任意一个:温度控制机构(711),其对取下的栓体进行温度管理;栓体加湿机构(712),其对取下的栓体,防止栓体的干燥;栓体清洗机构(713),其对取下的栓体,防止栓体的污染。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能够使所述检体容器在所`述第三输送线上往复动作。
【文档编号】G01N35/02GK103635809SQ201280032719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30日
【发明者】山形俊树, 高桥贤一, 佐佐木孝浩, 山口茂辉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