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制在基底上的工作电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166595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印制在基底上的工作电极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装置包含基底(1)、电极(2)、轨道(4)和凹槽(3),其中基底在第一面和第二面之间延伸超出第一厚度;其中电极印制在第一面上;其中轨道印制在第二面上;其中基底是电绝缘的;其中电极基本上通过碳颗粒导电;其中轨道是导电的并含有银颗粒;其中凹槽是导电的并且是由包含碳和银的二元混合物的油墨制成的,其中碳和银的比例满足二元混合物中银的量与碳和银总量的比值位于0至1这个区间;其中凹槽在基底以内从第一面延伸至第二面;其中凹槽与电极在第一面上的第一接合点高度处电接触;其中凹槽与轨道在第二面上的第二接合点高度处有电接触;其中在与流经第一接合点的电流线垂直的方向上,凹槽内第一接合点高度处的银颗粒线密度低于在与流经第二接合点的电流线垂直的方向上,轨道内第二接合点高度处的银颗粒线密度。
【专利说明】印制在基底上的工作电极
[0001]本发明涉及印制在基底上的电化学电池,特别涉及这种电池的工作电极的制备,其制备通过印制技术,使用以聚合物、碳和银的颗粒混合物制成的油墨,用于分析电解质溶液。
[0002]印制在基底上的电化学电池通常包含三个电极: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对电极。每一个电极都通过一个导电轨道与可自动运作的电路相连,使得可以将电势差加载在工作电极和参比电极之间,也使得由工作电极和对电极串联的电路中的电流可以被测量。
[0003]印制的电化学电池通常制作于基底上,基底基本上为薄的平板状,典型的厚度为80至120微米,例如聚酯薄片。基底包含将电极印制于其上的第一面和第二自由面。印制的电池以矩阵形式大量制备,这样可以对相同的电解质或平行的不同电解质进行多种测量,在卫生领域尤为如此。
[0004]为了获得对一种电解质的电化学测量,将基底平置,其第二自由面向下,第一印制面向上,并将一带穿孔的盖子通过胶粘或焊接附于第一面上,以密封欲测量的电解质,孔的底部对准基底,从而使电池的电极(进行电化学测试所必需的)覆盖井底。然后将井填满电解质溶液,通常用液态电解质溶液。最后,通过与多路复用器适配的单电路按顺序对电池通电,多路复用器可对各电池进行独立测量。
[0005]油墨在印制电化学电池的发展中有着相当的重要性,油墨使得制造完整的电池成为可能,从而其可用性是至关重要的。这个领域中普遍使用的油墨是由溶于挥发性溶剂中的碳或银颗粒二元混合物加入聚合物中制成的。油墨一经印制到一个表面上,溶剂便挥发,即在该表面上形成一薄层的沉积物,溶于聚合物中的颗粒之间发生了渗滤现象。同时,基于碳和银颗粒的浓度,可以观察到电流的导通。
[0006]当二元混合物在很宽的电化学势范围内具有完全或几乎完全的化学惰性,即基本由碳颗粒构成时,这样的油墨是制造质量良好的工作电极的理想油墨。的确,在工作电极中,与电解质接触的面上,具有化学活性的银的存在,会显著降低工作性能。这是由于激活了氧化还原反应,会阻断测量信号,并且降低稳定性,从而也降低了准确性和实用性。
[0007]当二元混合物基本是由银颗粒构成时,相比于由同浓度的碳颗粒构成的相同体积的混合物,其电阻要低得多。这样的二元混合物适用于制备导电轨道,用于传输电流,使电流从工作电极表面和接触块流过基底,使基底两边的导电轨道相连。
[0008]可能的话,将最好的碳工作电极连于银轨道,从理论上来说,这样可以得到最佳的电化学电池结构。这是通过最小化电池电测量回路中电化学电流所遇到的阻力来实现的,同时也取决于碳和银二元混合物制成的油墨的种类。
[0009]然而在实际中,当通过油墨将工作电极印制在基底上时,这样的结构会碰到一个问题,就是从轨道而来的银颗粒会污染工作电极的表面。的确,在印制沉积过程中溶剂的存在使银浓度产生梯度,从而导致在碳电极和轨道的连接处发生银颗粒交换。同样地,油墨中的聚合物受蠕变的影响,导致银颗粒迁移至工作电极表面。另外,印制的碳电极可以是多孔的;也可以使电解质直接接触银轨道。
[0010]因此,对于插入工作电极电路中的表面元件,可使其银浓度低于轨道的银浓度并且高于电极的银浓度,以减少电极被轨道中的银颗粒污染的现象。在现有技术中常常可见,单面的工作电极回路包含以碳油墨制成的工作电极、以银油墨制成的轨道和银缓冲层或银耗尽凹槽或这样一种凹槽,其由一定比例的碳和银二元混合物油墨制成,即银的量与混合物中碳和银的总量之比值或二元混合物中的银浓度,在O (电极的典型值)与I (轨道或为银轨道横穿基底提供通道的接触块的典型值)之间变化。
[0011]在现有技术中,银耗尽凹槽不含银,并且为碳的电极尾部(electrodetails ofcarbon),因而倾向于排斥电极中的银颗粒。因此,电极出现不含银的延长部分,其长度可以经验地确定,延长的部分限制了信号干扰。
[0012]但是, 申请人:发现,凹槽的存在会导致印制表面的杂乱,更重要的是需要包含井的顶部盖子(top cover)和基底之间在一个非光滑的表面上形成粘合。对一次印制来说,例如一次丝网印制,电极尾部通常伸长10至15微米。这种不规则的粘合表面导致井的密封的长期流失或不断的温度循环对电化学电池的计量造成损害,其中工作电极所具有的凹槽仍然是必不可少的。
[0013]因此,在印制电化学电池的情形中,一个令人满意的做法就是将银轨道和凹槽转移至自由面,而仅仅将电极留在印制面或者第一面上,也就是将轨道和凹槽这些非计量元件转移至基底的第二面上。用这种方法就可以得到以“双面”技术印制的工作电极,这是相对于将电池的所有元件(工作电极、凹槽和轨道)都印制在基底的同一个面上的“单面”技术而言的。在双面技术中,使用了以银浆制成的接触块,也即使用了基本由银颗粒构成的油墨,以使银轨道从一个面转移至另一面。
[0014]但是,要印制双面的电化学电池,同时还需要将碳的电极尾部保持在井的内径之内,井的底部由与顶部盖子粘合以后的电池构成。这样的目的在于避免井横跨顶部盖子和基底之间的粘合表面,同时保留其长度以用作银耗尽凹槽。
[0015]因此,当使工作电极表面最大以增加电化学信号时,银耗尽凹槽在这个面积中占据了电极有用表面的一部分,减弱了电化学信号,从而给印制电化学电池的计量带来问题。
[0016]因此,将银耗尽凹槽置于第二面上更为有利。
[0017]从现有技术中可知,银轨道的转移不会带来特别的问题。使银接触块横跨基底,并与第一面上的第一轨道和第二面上的第二轨道进行电接触,很容易就达到这种非计量的操作,而轨道实质上也带着电流。
[0018]从现有技术中还可以知道,接触块必须尽量有好的导电性,因此,考虑到成本问题,尤其是在本领域中,银就是最佳的材料选择,或者说是具有较好导电性(即金属性)的材料。
[0019]从现有技术中还可知,在没有同时具备化学惰性和金属导电性,价格又与银可比的接触块时,可以将银接触块直接置于电极下方,尽管这样会引起污染的问题。
[0020]但是,现有技术中却没有提到将银耗尽凹槽与工作电极在电路中串联来测量位于井底部的该电极的电流,其中井底部由基底的第一面与顶部盖子粘合后形成。
[0021]的确,不可能将一个银含量高的元件置于表面而不采取保护措施,因为这样会污染测量过程。 申请人:发现,不可能将银轨道置于碳工作电极下方,因为观察到了银对测量的污染,并且15微米厚的印制电极不允许获得有效的银凹槽。基于同样的原因,也不可能将银接触块置于电极下方。[0022]因此,在现有技术中,于拥有两个面的基底上印制的碳工作电极的银耗尽凹槽必须保持在基底的第一面上,同时也保持在井外,这样就引入了 申请人:所强调的密封问题。
[0023]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印制工作电极的银污染问题就引入了对银耗尽凹槽和银接触块的使用,并且使用在基底上与工作电极同在的那一面,同时位于测量井之外。
[0024]本申请揭示了一种装置,包含基底、电极、轨道和凹槽,其中基底在第一面和第二面之间延伸超出第一厚度;其中电极印制在第一面上;其中轨道印制在第二面上;其中基底是电绝缘的;其中电极基本上通过碳颗粒导电;其中轨道是导电的并含有银颗粒;其中凹槽是导电的并且是由包含碳和银的二元混合物的油墨制成的,其中碳和银的比例满足二元混合物中银的量与碳和银总量的比值位于O至I这个区间;其中凹槽在基底以内从第一面延伸至第二面;其中凹槽与电极在第一面上的第一接合点高度处(at the level of)电接触;其中凹槽与轨道在第二面上的第二接合点高度处(at the level of)电接触;其中在与流经第一接合点的电流线垂直的方向上,凹槽内第一接合点高度处的银颗粒线密度低于在与流经第二接合点的电流线垂直的方向上,轨道内第二接合点高度处的银颗粒线密度。
[0025]根据本发明的变型:
[0026]-所述凹槽实质上是通过碳颗粒导电;
[0027]-银耗尽凹槽的银颗粒浓度大体上等于轨道的银颗粒浓度。平行于第一面、位于第一接合点高度处的凹槽截面,其面积小于与第二面平行、位于第二接合点高度处的凹槽截面面积。
[0028]-围绕垂直于第一面的圆柱体轴,凹槽在基底内按照旋转圆柱体的方式延伸。
[0029]-围绕垂直于第一面的第一轴,凹槽在基底内按照第一截锥的方式延伸,第一截锥在平行于第一面方向上的截面从第二面向第一面逐渐减小。
[0030]-围绕垂直于第一面的第二轴,凹槽在基底内按照第二截锥的方式延伸,第二截锥在平行于第一面方向上的截面从第一面向第二面逐渐减小。
[0031]-围绕垂直于第一面的第三轴,凹槽在基底内按照第三截锥的方式延伸,第三截锥在平行于第一面方向上的截面在位于第一接合点高度处有一表面,其该表面低于第二接合点的表面。
[0032]-凹槽包含了印制在所述第二面上直至第二接合点的部分。
[0033]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获得上述装置的方法,包括了在所述基底上钻孔从所述第一面穿至所述第二面的步骤、以所述油墨填充孔形成所述凹槽、在第一面上印制所述电极并与凹槽有电接触、在第二面上印制所述轨道并与凹槽有电接触。
[0034]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以上述装置作为电化学电池工作电极的使用方法。
[0035]本公开内容的实施例参照图1-4叙述:
[0036]图1部分表示根据一个垂直平面,根据本公开内容,一个水平基底的一面印有由碳油墨制成的电极,一个由碳油墨制成的圆柱形接触块横跨基底和基底另一面上由银油墨制成的轨道,接触块与电极和轨道电接触。
[0037]图2部分表示根据一个垂直平面,根据本公开内容,一个水平基底的一面印有由碳油墨制成的电极,一个由碳油墨制成的截锥形接触块横跨基底和基底另一面上由银油墨制成的轨道,接触块最大部分或基座与电极电接触,最小部分或尖端和轨道电接触。
[0038]图3部分表示根据一个垂直平面,根据本公开内容,一个水平基底的一面印有由碳油墨制成的电极,一个由碳油墨制成的截锥形接触块横跨基底和基底另一面上由银油墨制成的轨道,接触块最小部分或尖端与电极电接触,最大部分或基座与轨道电接触。
[0039]图4部分表示根据一个垂直平面,根据本公开内容,一个水平基底的一面印有由碳油墨制成的电极,一个由银油墨制成的截锥形接触块横跨基底和基底另一面上由银油墨制成的轨道,接触块最小部分或尖端与电极电接触,最大部分或基座与轨道电接触。
[0040]根据参照图1的第一个实施例,在由80-120微米聚酯制成的第一基底(I)上,利用第一碳油墨制成的第一工作电极(2)印制于第一基底的第一面,第一基底的第一面具有直径为5mm的第一基本上圆弧的面。第一电极按直径为2mm的第一圆形进行印制,厚度为10-15微米。第一圆柱孔横跨基底且被第一电极覆盖,孔中充满第一油墨以形成第一圆柱形工作接触块(3)。最后,利用第二导电银油墨将第一轨道(4)印制于第一基底的第二面。第一轨道的一部分与第一工作接触块相连,可以利用上述第一碳油墨印制,从而增加离第一轨道中包含银粒子的凹槽以及离第一电极的距离。在第一个方法中,利用第一电极的第一油墨完成印制,然后将基底返回,利用所述第一油墨将第一接触块印于第一孔洞处。最后,第一银轨道印制于第一基底的第二面。
[0041]根据参照图2的第二个实施例,在由80-120微米聚酯制成的第二基底(5)上,第二工作电极(6)为直径2_的第二圆形内的一层碳油墨或一层碳,其厚度为10-15微米,印制于第二基底的第一面,第二基底的第一面具有直径为5mm的第二基本上圆弧的面。第二截锥形孔(truncated cone shaped hole)横跨基底且被第二工作电极覆盖。此截锥形孔中通过印制充满上述第一碳油墨,从而形成第二截锥形工作接触块(7),其第二尖端通常为直径10微米的圆面,与第二基底的第二面接触,其第二基座通常为直径100-150微米的圆面,与第二基底的第一面接触。最后,利用上述第二银油墨将第二轨道(8)印制于第二基底的第二面。第二轨道的一部分与第二工作接触块相连,可以利用上述第一碳油墨印制,从而增加第二轨道中包含银粒子的凹槽与第二电极的距离。在第二个方法中,本公开内容的实施例可以通过两次印制实现,而第一个方法需要三次。实际上,利用上述第一油墨在一个步骤中印制第二电极和第二孔洞是可行的,从第二基底的第一面开始,第二截锥形孔的尖端小,可以防止第一油墨泄露于第二面,然后印制第二银轨道与第二截锥形接触块电接触。第二接触块的第一碳油墨的设置,和在第二轨道表面通过第二圆锥体形成的第二瓶颈,一同提供相对于上述第一方法的强化凹槽和相比第一方法的更高质量的电化学信号,而且同样相对于圆柱形,基座不变,由银油墨制成,不构成银耗尽凹槽的第二接触块。
[0042]根据参照图3的第三个实施例,在由80-120微米聚酯制成的第三基底(9)上,第三工作电极(10)为直径2mm的第二圆形内的一层碳油墨或一层碳,其厚度为10-15微米,印制于第三基底的第一面,第三基底的第一面具有直径为5mm的第三基本上圆弧的面。第三截锥形孔横跨第三基底且被第三工作电极覆盖。此截锥形孔中通过印制充满上述第一碳油墨,从而形成第三截锥形工作接触块(11),其第三尖端通常为直径10微米的圆面,与第三基底的第一面接触,其第三基座通常为直径100-150微米的圆面,与第三基底的第二面接触。最后,利用上述第二银油墨将第三轨道(12)印制于第三基底的第二面。第三轨道的一部分与第三工作接触块相连,可以利用上述第一碳油墨印制,从而增加第三轨道中包含银粒子的凹槽与第三电极的距离。在第三个方法中,本公开内容的实施例可以通过三次印制实现。实际上,利用上述第一油墨在第三基底的第一面印制第三电极是可行的,从第三基底的第一面开始,第三截锥形孔的尖端小,可以防止第一油墨泄露于第三孔洞,然后返回第三基底,在第三基底的第二面印制第三碳油墨接触块,最后,在第三基底的第二面印制第三银轨道,与第三截锥形接触块的基座电接触。第三接触块的第一碳油墨的设置,和在第三电极第一面通过第三圆锥体形成的第三瓶颈,一同提供相对于上述第一方法的强化凹槽和相比第一方法的更高质量的电化学信号,而且同样相对于圆柱形,基座不变,由银油墨制成的第三接触块。这是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最佳方法。
[0043]根据参照图4的第四个实施例,在由80-120微米聚酯制成的第四基底(13)上,第四工作电极(14)为直径2_的第四圆形内的一层碳油墨或一层碳,其厚度为10-15微米,印制于第四基底的第一面,第四基底的第一面具有直径为5mm的第四基本上圆弧的面。第四截锥形孔横跨第四基底且被第四工作电极(14)覆盖。此截锥形孔中通过印制充满第一银油墨,从而形成第四截锥形工作接触块(15),其第三尖端通常为直径10微米的第四圆面,与基底的第二面接触,基底与第四电极接触,接触块第二基座通常为直径100-150微米的第四圆面,与第四基底的第二面接触。最后,利用上述与第四接触块电接触的第二导电银油墨将第四轨道(16)印制于第四基底的第二面。在这个方法中,银离子或银耗尽效应仅通过瓶颈效应获得,此效应通过第四接触块尖端的第四表面获得,尖端以进一步强化方式低于第四接触块基座表面,基座低于垂直于第四基底的轨道部分。在第四个方法中,利用充满碳粒子的第一油墨,通过在第四工作电极的第四基底的第一面的第一次印制制造本公开中的装置,返回第四基底,利用上述第二银油墨印制是可行的。第四工作接触块与第四电极电接触,第四轨道与第四接触块在第二面电接触。这样,印制可以在两次操作中实现。但是,在这种模式下,第四截锥形接触块的尖端可以限制银粒子在第四工作接触块和第四工作电极间无法有效潜在传播,如果与圆柱形,基座不变的第四接触块相比,形成瓶颈。第四种方法是本公开的降级方法,但对此方法,对于利用根据本公开的装置作为工作电极的完整电化学电池,耗尽效应可以有效影响信噪比。
[0044]根据本申请内容可以理解所有实例,并不偏离本公开内容中的信息,有可能:
[0045]-利用其他可用碳银二元混合物油墨印制的材料替换基底中的聚酯。
[0046]-利用其他适合于碳银二元混合物油墨的印制技术替代丝网印制技术,特别是可以利用包含衬垫或印台或油墨注射器或投射器的方法。
[0047]-利用可以影响基底两面的印制方法,使印制过程中无需返回基底。
[0048]-在上述第一油墨制成的接触块和上述第二油墨制成的轨道间插入一个轨道元件或由上述第一油墨制成的具有不同长度的接触块的延伸件,或具备相同功能的元件,引入瓶颈,由上述第二油墨或一种油墨制成的接触块具有比轨道低的银浓度。
[0049]-当允许使用本公开内容中的装置作为包括对电极和参比电极的印制电化学电池的工作电极,或包括印制电化学电池,井和电解质的全电化学电池的工作电极时,可使用由碳银二元混合物组成的第二银油墨。
[0050]-根据第二油墨的银浓度,选择孔洞和截锥形接触块的倾斜角,当上述第二油墨的银浓度增加时,接触块的表面尖端降低。为达到此目的,技术人员可以利用不同的孔凿制造不同倾角的孔洞,并且利用相同电解质和不同大小的孔洞或接触块尖端检查几个平行的全电化学电池的信号比,以确定适用于电化学应用的接触块尖端或截锥形孔洞的大小。当银轨道设置于基底的第一面时,从给定大小且装有给定长度凹槽的银轨道开始,技术人员可以测试孔洞尖端或截锥形接触块的多个维度,从而当基底双面印制时,获得改良的信噪比。
[0051]-改进先前的方法,从强加银浓度的第三油墨获取作为第一和第二油墨之间的媒介,截锥形接触块包含相对于其基座和银轨道部分特定的尖端,从而产生对于所选油墨,可以获得最优质量信噪比的银耗尽凹槽。
[0052]-改变井或工作电极的直径。
[0053]-为制造孔洞,可利用不同直径的钻头钻取圆柱形孔,或利用不同类型孔凿钻取截锥形孔。
[0054]-制造截锥形部分时,其母线环绕回转轴,与直线段不相同。
[0055]-为降低电极银轨道中银粒子的线密度,导电体中粒子的线密度为当电流经过导体时,上述垂直于电流线的轨道部分的粒子的体积密度。本公开的总体方法实际上可以看作一种降低由轨道或接触块带到电极上的银粒子的线密度的方法,例如,包含银的导体。实际上,当接触块由银制成时,凹槽置于接触块和电极的表面,表面降低可以减少线密度;当接触块由碳制成时,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银的体积密度被抵消,从而降低轨道和电极间的线密度。
[0056]可以理解的是,在所有应用中,当印制一个元件然后另一个时,两个元件在印制结束后通过电接触,印制是为了制造一个包含电极,接触块,也被叫做“渠道”和轨道的电路。
[0057]也可以理解的是,名词“银耗尽凹槽”可以理解为一种导体从银粒子源移除或减少银粒子传递的方法,尤其是轨道或接触块类型的导体。
[0058]也可以理解的是,在所有的现有申请中,利用银碳二元混合物粒子制成的油墨可以是一种包含碳的油墨,一种包含银的油墨,或者一种包含非零浓度银和非零浓度碳的油墨。为达到现有申请的目的,一种由银碳二元混合物粒子制成的导电油墨可以理解为替代通过银和/或碳粒子导电油墨的方法。
[0059]在本公开的所有方法中,包含工作电极的第一电路按上述印制于基底上。包含对电极的第二电路和包含参比电极的第三电路可以使用导电油墨,利用同样的印制技术印制。但是,银粒子污染对于通常为银的参比电极和对电极的重要性大大降低。从先有技术中获得的不包含银耗尽凹槽的技术可用于对电极和参比电极。
[0060]若以上三个电路印制于同一个基底上,它们一同形成一个印制电化学电池。通过印制多个平行电化学电池,印制技术容易适用于复制。如上所述,几个电池可以根据本公开内容平行印制于基底上,从而获得印制电化学电池矩阵。然后,基底可以粘合于开口井穿透的平板上,这些开口井即横跨上述板的孔洞,这样每一个印制电化学电池包括每一个开口井的底端,与每个井的一面靠近。这些井然后可以保持开口高于底端排列,充满电解质,用作一个结合多路复用方法的全电化学电池,从而使连续操作电池成为可能。
[0061]这样,本公开的实施例有可能在电化学领域具备工业应用价值。
【权利要求】
1.装置包含基底(I)、电极(2)、轨道(4)和凹槽(3),其中基底在第一面和第二面之间延伸超出第一厚度;其中电极印制在第一面上;其中轨道印制在第二面上;其中基底是电绝缘的;其中电极基本上通过碳颗粒导电;其中轨道是导电的并含有银颗粒;其中凹槽是导电的并且是由包含碳和银的二元混合物的油墨制成的,其中碳和银的比例满足二元混合物中银的量与碳和银总量的比值位于O至I这个区间;其中凹槽在基底以内从第一面延伸至第二面;其中凹槽与电极在第一面上的第一接合点高度处电接触;其中凹槽与轨道在第二面上的第二接合点高度处有电接触;其中在与流经第一接合点的电流线垂直的方向上,凹槽内第一接合点高度处的银颗粒线密度低于在与流经第二接合点的电流线垂直的方向上,轨道内第二接合点高度处的银颗粒线密度。
2.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凹槽基本上通过碳颗粒导电。
3.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凹槽的银颗粒浓度大体上等于轨道的银颗粒浓度;平行于第一面、位于第一接合点高度处的凹槽截面,其面积小于与第二面平行、位于第二接合点高度处的凹槽截面面积。
4.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围绕垂直于第一面的圆柱体轴,凹槽在基底内按照旋转圆柱体的方式延伸。
5.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围绕垂直于第一面的第一轴,凹槽在基底内按照第一截锥(11)的方式延伸,第一截锥在平行于第一面方向上的截面从第二面向第一面逐渐减小。
6.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围绕垂直于第一面的第二轴,凹槽在基底内按照第二截锥(7)的方式延伸,第二截锥在平行于第一面方向上的截面从第一面向第二面逐渐减小。
7.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中围绕垂直于第一面的第三轴,凹槽在基底内按照第三截锥(15)的方式延伸,第三截锥在平行于第一面方向上的截面在位于第一接合点高度处有一表面,其该表面低于第二接合点的表面。
8.权利要求1至7所述的装置,其中凹槽包含了印制在所述第二面上直至第二接合点的部分。
9.一种制造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的方法,包括了在所述基底上钻孔从所述第一面穿至所述第二面的步骤、以所述油墨填充孔形成所述凹槽、在第一面上印制所述电极并与凹槽有电接触、在第二面上印制所述轨道并与凹槽有电接触。
10.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作为电化学电池的工作电极。
【文档编号】G01N27/30GK103842807SQ201280048456
【公开日】2014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4日
【发明者】M·A·R·加利亚多 申请人:简易生命科学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