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藤材藤龄的判断方法

文档序号:6198279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棕榈藤材藤龄的判断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棕榈藤材藤龄的判断方法。
背景技术
对树木而言,可以通过生长轮(或年轮),研究树木在不同生长季节,其基本结构或材性。对竹材而言,每年均可从其竹鞭上萌发新的笋芽,再生成成竹,这样也可以对不同年份所形成的竹材的构造或材性进行研究。棕榈藤属于棕榈藤科,为单子叶植物,不具有形成层及其向外分生韧皮部、向内分生木质部的次生构造,结构特殊;藤材的形成,均是在前一年形成藤材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藤材,前后两年所形成的材质部分难以区分,因此从目前的研究资料来看,也没有什么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其不同年份所形成藤材的基本构造和材性加以比较研究。由于黄藤等棕榈藤,其苗期和成藤生长与同期的气温和降水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随着雨季来临,气温回升至18°C以上时,黄藤材细胞又开始分生分裂,生长开始。20°C以上,植株开始展叶、抽茎或萌蘖。进入雨季后,随着气温进一步升高,细胞分裂速度加快,胞壁较薄、形体较大且较短。其后,随着旱季来临,降雨渐渐减少,气温也开始逐渐下降,光合作用减弱,藤内的营养物质流动减慢,细胞分生分裂速度变慢并逐渐终止,此时细胞壁厚,腔小,形体细长。进入旱季后,当气温降低至18°C时,黄藤便停止生长,进入休眠期。华南大陆地区,生长期在3 11月,速生期在6 9月,同期的气温为25 28°C。充足的水分是黄藤速生的主要条件之一,干旱则严重制约藤的生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棕榈藤材藤龄的判断方法。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棕榈藤材藤龄的判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采集试材及取样
选取生长健康的黄藤母茎,齐根砍伐后,剥去藤鞘,现场测量出藤株全长、直径(距基部约2m处)、节数;然后从梢部向基部每节取样,均在对应节中间各截取I个长Icm的圆盘试块,从上至下分别编号;用FAA固定液现场固定,供测试纤维比量、纤维直径、纤维双壁厚、纤维长度和导管比量、导管密度、导管直径、导管长度用;
对剩下的黄藤藤茎两端分别编号,供测试纤维微纤丝角用。二、制片
(1)将经FAA固定液现场固定的试样,切取30μ m 60 μ m厚的横切面切片;
(2)用碱性染料1%的番红酒精对切片进行染色;
(3)染色结束后用吸管吸去多余染 色溶液,反复用蒸馏水清洗至洗净为止; (4)脱色结束后,依次用50%、70%、95%和100%酒精逐级脱水;
(5)用二甲苯对脱水后的切片进行透明处理;
(6)将经过染色、脱色、脱水、透明处理的切片,用加拿大树胶封固于载玻片上。三、常规解剖特征测量
(1)应用显微成像系统,分别用来测导管比量、导管密度、导管直径和纤维比量、纤维直径、纤维腔径和纤维双壁厚等常规解剖特征;
(2)将切片制作剩余试块,过藤芯处顺着纹理方向切一薄片,再劈成火柴棒大小粗细,经体积比为1:1过氧化氢和冰醋酸混合液离析,测定导管长度和纤维长度。本发明采用生物解剖方法,从整株藤材由梢部到基部,即生长过程中的不同年份,通过对藤材输导组织一导管的比量、密度、直径和长度,机械组织一纤维的比量、长度、直径、双壁厚、腔径,以及微纤丝角等基本结构性质进行系统研究分析,根据藤材上述解剖构造特征的变化规律,探索棕榈藤材的藤龄与其结构的关系,为棕榈藤材材性的全面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发明棕榈藤材藤龄的判断方法实施例的纤维与导管综合参数(Ra)判断藤龄变异的生长曲线。
具体实施例方式1、采集试材及取样
选取生长健康的黄藤母茎,齐根砍伐后,剥去藤鞘,现场测量出藤株全长、直径(距基部约2m处)、节数;然后从梢部向基部每节取样,均在对应节中间各截取I个长Icm的圆盘试块,从上至下分别编号。用FAA固定液现场固定、带回,供测试纤维比量、直径、双壁厚、长度和导管比量、密度、直径、长度用。对剩下的黄藤藤茎两端分别编号、带回,供测试纤维微纤丝角用。2、制片
(1)将经FAA固定液现场固定的试样,用切片机切取30μ m 60 μ m厚的横切面切片;
(2)用碱性染料1%的番红酒精对切片进行染色;
(3)染色结束后用吸管吸去多余染色溶液,反复用蒸馏水清洗至洗净为止;
(4)脱色结束后,依次用50%、70%、95%和100%酒精逐级脱水;
(5)用二甲苯对脱水后的切片进行透明处理;
(6)将经过染色、脱色、脱水、透明处理的切片,用加拿大树胶封固于载玻片上。3、常规解剖特征测量
(I)应用Leica CW4000自动成像系统,分别用来测导管比量、密度、直径和纤维比量、直径、腔径和双壁厚等常规解剖特征。(2)将切片制作剩余试块,过藤芯处顺着纹理方向切一薄片,再劈成火柴棒大小粗细,经体积比为1:1过氧化氢和冰醋酸混合液离析,测定导管长度和纤维长度。4、测量结果对比分析黄藤等棕榈藤藤茎的生长,是从种子萌发开始。首先是从种子胚乳孔萌发第一片子叶,形成小的叶片状结构,然后再形成叶鞘,茎的生长点隐藏在紧密包被的上部叶鞘内,位于茎尖稍下一些距离。在生长初期,即幼龄期藤茎生长缓慢,I 3年的平均生长量仅为0.4 m/年;4年后抽茎拔节明显,进入速生期年生长量可达1.36 m。一般认为2 3年后才长茎,此前生长的只是叶片和藤鞘。同时,研究过程中发现,由于藤梢部导管、纤维形态特征等尚没发育完全,一般从梢尖向下至6节左右导管才隐约成形,而纤维甚至要到第8节左右才可以进行观察测量。因此为便于分析比较,只对从梢部向下第10节至基部藤茎进行研究。试验中研究的黄藤材20年生,132节左右,年均生长6 7节;而对于生长在20年前后的黄藤梢部而言,其长势已明显减弱,10节左右藤茎的生长,一般至少需要I 2年左右。基于上述原因,试验中研究的20年生黄藤材,从其藤茎基部的130节生长到梢部第10节,应该需要16年左右(15年 17年)。综合考虑纤维及导管各项因子基础上,可以得出在正常年份,随着雨季的到来,降雨量和气温逐渐升高,细胞分裂速度加快,导管直径和纤维直径逐渐增大,而纤维长度、双壁厚及导管密度较小;随后,随着旱季来临,降雨量渐渐减少,气温也开始逐渐下降,光合作用减弱,导管直径和纤维直径逐渐减小,而纤维长度、双壁厚及导管密度渐渐增大。据此,以纤维长度(F1X双壁厚(Fdwt)和导管密度(厂)的乘积为分子,以纤维宽度
(直径)(Fd)、导管直径(Vd)的乘积为分母(用
权利要求
1.棕榈藤材藤龄的判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采集试材及取样 选取生长健康的黄藤母茎,齐根砍伐后,剥去藤鞘,现场测量出藤株全长、直径(距基部约2m处)、节数;然后从梢部向基部每节取样,均在对应节中间各截取I个长Icm的圆盘试块,从上至下分别编号;用FAA固定液现场固定,供测试纤维比量、纤维直径、纤维双壁厚、纤维长度和导管比量、导管密度、导管直径、导管长度用; 对剩下的黄藤藤茎两端分别编号,供测试纤维微纤丝角用; 二、制片 (1)将经FAA固定液现场固定的试样,切取30μ m 60 μ m厚的横切面切片; (2)用碱性染料1%的番红酒精对切片进行染色; (3)染色结束后用吸管吸去多余染色溶液,反复用蒸馏水清洗至洗净为止; (4)脱色结束后,依次用50%、70%、95%和100%酒精逐级脱水; (5)用二甲苯对脱水后的切片进行透明处理; (6)将经过染色、脱色、脱水、透明处理的切片,用加拿大树胶封固于载玻片上; 三、常规解剖特征测量 (1)应用显微成像系统,分别用来测导管比量、导管密度、导管直径和纤维比量、纤维直径、纤维腔径和双壁厚等常规解剖特征; (2)将切片制作剩余试块,过藤芯处顺着纹理方向切一薄片,再劈成火柴棒大小粗细,经1:1过氧化氢和冰醋酸混合液离析,测定导管长度和纤维长度。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棕榈藤材藤龄的判断方法,包括了采集试材及取样、制片和常规解剖特征测量三个步骤。本发明采用生物解剖方法,从整株藤材从基部到梢部,即生长过程中的不同年份,通过对藤材输导组织——导管的比量、密度、直径和长度,机械组织——纤维的比量、长度、直径、双壁厚、腔径,以及微纤丝角等基本结构性质进行系统研究分析,根据藤材上述解剖构造特征的变化规律,探索棕榈藤材的藤龄与其结构的关系,为棕榈藤材材性的全面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文档编号G01N21/84GK103115924SQ20131005779
公开日2013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25日
发明者汪佑宏, 刘杏娥, 柯曙华, 武恒, 涂道伍, 张令峰, 田根林, 高龙芽, 鲁瑾, 吴明山 申请人:安徽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