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量轴承轨道座的轨道高度的量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211224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测量轴承轨道座的轨道高度的量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测量轴承轨道座的轨道高度的量规,其测量板(3)的右侧与测量轴(2)可相对滑动地连接,测量轴位于测量板的第一、第二上测量面(A)、(C)之间,其受由限位槽(2-1)、螺孔(3-1)和限位螺钉(4)构成的限位机构(6)的限制可相对于测量板在大于第一高度(H1)的范围内上下滑动,使测量板的下测量面(J)至定位轴(1)的轴线之间形成的第二高度(H2)的尺寸在大于所测量轨道高度(H)的最大高度尺寸,小于轨道高度的最小高度尺寸的范围内变动,从而使其基准面(B)可位于测量板的第一、第二上测量面之间或者与第一或者第二上测量面平齐,以及高于第一上测量面或者低于第二上测量面。具有效率较高的效果。
【专利说明】一种测量轴承轨道座的轨道高度的量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量具,具体涉及一种测量轴承轨道座的轨道高度的量规。
【背景技术】
[0002]在一些特殊机械中,采用了钢球滑动的轴承系统,其核心零件是轴承轨道座。参见图1所示,该轴承轨道座5的纵向剖面呈台阶形,其具有基准测量面K、开有消气槽5-1的轴承轨道5-2,该轴承轨道5-2截面呈具有中心线的V形。在该轴承轨道座5加工合格之后,其内会装入钢球7。该钢球7具有球心,其球心位于所述轴承轨道的中心线上。该轴承轨道座5还具有台阶长度D3,以及由所述基准测量面K至轴承轨道中心线所形成的轨道高度H。该轨道高度H具有最小高度尺寸和最大高度尺寸,以及由最小高度尺寸与最大高度尺寸之差构成的公差范围值。在使用中,轨道高度H是否合格,即该轨道高度H是否为最小高度尺寸或者最大高度尺寸,或者是否在公差范围值的范围内十分重要,也是测量中的一个技术难题。然而,目前还没有合理结构的高度量规对该轨道高度H是否合格进行测量。通常的作法是,将轴承轨道座5加工完成后,从机床上取下,再在三坐标测量机上对该其轨道高度H是否合格进行测量。由于不能直接在机床上进行测量,需要取下来进行测量,因而测量效率较低。同时,由于不能在加工完成后直接在机床上进行测量,并判断其是否合格,很可能已经超出合格范围了才取下来用三坐标测量机进行测量。这就容易造成报废,合格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在机床上直接测量、效率较高的测量轴承轨道座的轨道高度的量规。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实用新型的测量轴承轨道座的轨道高度的量规,包括测量板、测量轴和定位轴:所述测量板整体为台阶形,其具有下测量面、第一上测量面和第二上测量面、所述第一上测量面位于右侧,第二上测量面位于第一上测量面的左侧,第一上测量面和第二上测量面之间形成第一测量高度;该第一高度的尺寸等于所测量测量轴承轨道座的轨道高度的最大高度尺寸与最小高度尺寸之差;
[0006]所述测量轴的顶面为基准面;
[0007]所述定位轴的左端为定位端,该定位端的形状尺寸与所测量轴承轨道座的钢球的形状尺寸相适配;
[0008]所述测量板和定位轴相互平行且与测量轴垂直对应地分别位于测量轴的同一侧的上、下端;
[0009]所述定位轴的右端与测量轴的下端固定连接,其定位端外端至测量轴外沿的定位长度大于所测量轴承轨道座的台阶长度,小于测量板的外端至测量轴外沿的长度;
[0010]所述测量轴的基准面至定位轴的轴线之间形成第三高度,该第三高度的尺寸等于第一高度的尺寸加上测量板的第二上测量面至下测量面之间的尺寸再加上所测量的轴承轨道座的轨道高度的尺寸;
[0011]所述测量板的右侧与测量轴可相对滑动地连接,所述测量轴位于测量板的第一上测量面和第二上测量面之间,其受由限位槽、螺孔和限位螺钉构成的限位机构的限制可相对于测量板在大于所述第一高度的范围内上下滑动,使所述测量板下测量面至定位轴的轴线之间形成的第二高度的尺寸在大于所测量轴承轨道座的轨道高度的最大高度尺寸,小于所测量轴承轨道座的轨道高度的最小高度尺寸的范围内变动,从而使其基准面可位于测量板的第一上测量面和第二上测量面之间或者与第一上测量面或者第二上测量面平齐,以及高于第一上测量面或者低于第二上测量面。
[0012]优选地,所述限位机构的限位槽位于所述测量轴上部的外圆周上,螺孔对应设在所述测量板上并与所述限位槽垂直,限位螺钉与所述螺孔配合连接,其端部位于所述限位槽中;所述限位槽具有纵向高度、上限位面和下限位面;所述纵向高度的高度尺寸比所述螺钉的直径至少大2mm,所述测量轴的基准面至限位槽的上限位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高度的尺寸,所述测量轴的基准面至限位槽的下限位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高度的尺寸加上限位螺钉的直径的尺寸;所述测量板的第二上测量面至限位螺钉上外沿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小于所述第一高度的尺寸。
[0013]优选地,所述测量轴的限位槽的纵向高度比限位螺钉的直径大3mm。
[0014]优选地,所述定位轴的右端与测量轴过盈配合连接。
[0015]优选地,所述定位轴的定位长度比所测量轴承轨道座的的台阶长度至少大8mm。
[0016]优选地,所述定位轴的定位长度比所测量轴承轨道座的的台阶长高度大10mm,
[0017]优选地,所述测量板的长度比定位轴的定位长度至少大15_。
[0018]优选地,所述测量板的长度比定位轴的定位长度大20mm。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包含如下有益效果;
[0020]1.本实用新型的量规,所述测量板的右侧与测量轴可相对滑动地连接,所述测量轴位于测量板的第一上测量面和第二上测量面之间,其受由限位槽、螺孔和限位螺钉构成的限位机构的限制可相对于测量板在大于所述第一高度的范围内上下滑动,使所述测量板下测量面至定位轴的轴线之间形成的第二高度的尺寸在大于所测量轴承轨道座的轨道高度的最大高度尺寸,小于所测量轴承轨道座的轨道高度的最小高度尺寸的范围内变动,从而使其基准面可位于测量板的第一上测量面和第二上测量面之间或者与第一上测量面或者第二上测量面平齐,以及高于第一上测量面或者低于第二上测量面,可以采用配合刀口形直尺在机床上对加工后的轴承轨道座的轨道高度进行是否合格的判断零件,因而测量效率较高。
[0021]2.本实用新型仅包括测量板、测量轴和定位轴,并利用由限位槽、螺孔(和限位螺钉构成的限位机构等,就能够实现对轴承轨道座的轨道高度的测量,与三坐标测量机相比,结构简单、成本很低,操作方便,容易掌握。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测量轴承轨道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实用新型量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实用新型量规的测量板的结构示意图;[0025]图4是本实用新型量规的测量轴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本实用新型量规测量轴承轨道座的轨道高度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8]参见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测量轴承轨道座的轨道高度的量规,包括测量板3、测量轴2和定位轴1:所述测量板3整体为台阶形,其具有下测量面J、第一上测量面A和第二上测量面C、所述第一上测量面A位于右侧,第二上测量面C位于第一上测量面A的左侧,第一上测量面A和第二上测量面C之间形成第一测量高度Hl ;该第一高度Hl的尺寸等于所测量测量轴承轨道座5的轨道高度H的最大高度尺寸与最小高度尺寸之差;所述测量轴2的顶面为基准面B ;所述定位轴I的左端为定位端1-1,该定位端1-1的形状尺寸与所测量轴承轨道座5的钢球7的形状尺寸相适配;所述测量板3和定位轴I相互平行且与测量轴2垂直对应地分别位于测量轴2的同一侧的上、下端;所述定位轴I的右端与测量轴2的下端固定连接,其定位端1-1外端至测量轴2外沿的定位长度L2大于所测量轴承轨道座5的台阶长度D3,小于测量板3的外端至测量轴2外沿的长度LI ;所述测量轴2的基准面B至定位轴I的轴线之间形成第三高度H3,该第三高度H3的尺寸等于第一高度Hl的尺寸加上测量板3的第二上测量面C至下测量面J之间的尺寸再加上所测量的轴承轨道座5的轨道高度H的尺寸;所述测量板3的右侧与测量轴2可相对滑动地连接(参见图3所示,为了使测量板3和测量轴2可相对滑动地连接,在测量板3的右侧设有其直径约大于测量轴2的直径的安装孔3-2,所述测量板3与测量轴2通过该安装孔3-2连接),所述测量轴2位于测量板3的第一上测量面A和第二上测量面C之间,其受由限位槽2-1、螺孔3-1和限位螺钉4构成的限位机构6的限制可相对于测量板3在大于所述第一高度Hl的范围内上下滑动,使所述测量板3下测量面J至定位轴I的轴线之间形成的第二高度H2的尺寸在大于所测量轴承轨道座5的轨道高度H的最大高度尺寸,小于所测量轴承轨道座5的轨道高度H的最小高度尺寸的范围内变动,从而使其基准面B可位于测量板3的第一上测量面A和第二上测量面C之间或者与第一上测量面A或者第二上测量面C平齐,以及高于第一上测量面A或者低于第二上测量面C。本实用新型的量规采取上述结构后,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量规能够采用配合刀口形直尺在机床上对加工后未取下的轴承轨道座5的轨道高度H进行是否合格的判断零件,且测量效率较高。
[0029]参见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限位机构6的限位槽2_1位于所述测量轴2上部的外圆周上,螺孔3-1对应设在所述测量板3上并与所述限位槽2-1垂直,限位螺钉4与所述螺孔3-1配合连接,其端部位于所述限位槽2-1中;所述限位槽2-1具有纵向高度S、上限位面2-1-1和下限位面2-1-2 ;所述纵向高度S的高度尺寸比所述螺钉4的直径至少大2mm,所述测量轴2的基准面B至限位槽2_1的上限位面2_1_1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高度Hl的尺寸,所述测量轴2的基准面B至限位槽2-1的下限位面2-1-2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高度Hl的尺寸加上限位螺钉4的直径的尺寸;所述测量板3的第二上测量面C至限位螺钉4上外沿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高度Hl的尺寸。这种限位机构6的结构既比较简单,又能够使所述测量板3下测量面J至定位轴I的轴线之间形成的第二高度H2的尺寸在大于所测量轴承轨道座5的轨道高度H的最大高度尺寸,小于所测量轴承轨道座5的轨道高度H的最小高度尺寸的范围内变动,从而使其基准面B可位于测量板3的第一上测量面A和第二上测量面C之间或者与第一上测量面A或者第二上测量面C平齐,以及高于第一上测量面A或者低于第二上测量面C,进而使本实用新型的量规能够配合采用刀口形直尺在机床上对加工后未取下的轴承轨道座5的轨道高度H进行是否合格的判断。
[0030]所述测量轴2的限位槽2-1的纵向高度S比限位螺钉4的直径大3mm。这就使得与测量板3的右侧可相对滑动地连接的测量轴2能够在滑动时,更好地带动定位轴I上下移动,使定位轴I的定位端1-1快速进入被测量轴承轨道座5的轴承轨道5-2内并与该轴承轨道5-2充分接触,从而提高测量效率。
[0031]所述定位轴I的右端与测量轴2过盈配合连接。这样的连接简单、牢固且可靠。
[0032]所述定位轴I的定位长度L2比所测量轴承轨道座的5的台阶长度D3至少大8mm。这样能够防止测量时定位轴I与所测量轴承轨道座5的相关部分发生干涉。
[0033]所述定位轴I的定位长度L2比所测量轴承轨道座的5的台阶长高度D3大10mm,这使得防止发生干涉的效果较好。
[0034]所述测量板3的长度LI比定位轴I的定位长度L2至少大15mm。这使得测量时测量板3的下测量面J与所测量轴承轨道座5的基准测量面K能够较好地接触,并方便操作。
[0035]所述测量板3的长度LI比定位轴I的定位长度L2大20mm。这样的使用效果更好。
[0036]参见图5所示,采用本实用新型量规测量轴承轨道座的轨道高度的过程及原理如下;
[0037]首先,将所述量规的测量板3的下测量面J放在加工后仍然安装于机床上的轴承轨道座的5的基准测量面K上;
[0038]接着,向轴承轨道座5的轴心移动测量板3,并利用限位机构6的作用使测量轴2相对于测量板3上下滑动,带动定位轴I的定位端1-1与所测量轴承轨道座5的轴承轨道5-2充分接触,并使定位轴I的中心线与所述轴承轨道5-2的中心线重合;
[0039]然后,采用刀口形直尺测出测量轴2的基准面B与测量板3的第一上测量面A或者第二上测量面C之间的位置,判断轨道高度H尺寸是否合格;
[0040]如果基准面B高于第一上测量面A,则判断轨道高度H尺寸不合格;
[0041 ] 如果基准面B与第一上测量面A平齐或者低于第一上测量面A但高于第二上测量面C,或者与第二上测量面C平齐或者高于第二上测量面C但低于第一上测量面A,则判断轨道高度H尺寸合格;
[0042]如果基准面B低于第二上测量面C,则判断轨道高度H尺寸不合格。
[0043]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量规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量规作出种种变化。例如,其限位螺钉4可以是限位销,相应地所述螺孔3-1为销孔,该限位销安装于销孔中,其端部位于所述限位槽2-1中。这使得本发明的量规限位机构的相关组成部分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也能够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测量轴承轨道座的轨道高度的量规,包括测量板(3)、测量轴(2)和定位轴(1),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板(3)整体为台阶形,其具有下测量面(J)、第一上测量面(A)和第二上测量面(C)、所述第一上测量面(A)位于右侧,第二上测量面(C)位于第一上测量面(A)的左侧,第一上测量面(A)和第二上测量面(C)之间形成第一测量高度(Hl);该第一高度(Hl)的尺寸等于所测量测量轴承轨道座(5)的轨道高度(H)的最大高度尺寸与最小高度尺寸之差; 所述测量轴(2)的顶面为基准面(B); 所述定位轴(1)的左端为定位端(1-1 ),该定位端(1-1)的形状尺寸与所测量轴承轨道座(5)的钢球(7)的形状尺寸相适配; 所述测量板(3)和定位轴(1)相互平行且与测量轴(2)垂直对应地分别位于测量轴(2)的同一侧的上、下端; 所述定位轴(1)的右端与测量轴(2)的下端固定连接,其定位端(1-1)外端至测量轴(2)外沿的定位长度(L2)大于所测量轴承轨道座(5)的台阶长度(D3),小于测量板(3)的外端至测量轴(2)外沿的长度(LI); 所述测量轴(2)的基准面(B)至定位轴(I)的轴线之间形成第三高度(H3),该第三高度(H3)的尺寸等于第一高度(Hl)的尺寸加上测量板(3)的第二上测量面(C)至下测量面(J)之间的尺寸再加上所测量的轴承轨道座(5)的轨道高度(H)的尺寸; 所述测量板(3)的右侧与测量轴(2)可相对滑动地连接,所述测量轴(2)位于测量板(3)的第一上测量面(A)和第二上测量面(C)之间,其受由限位槽(2-1)、螺孔(3-1)和限位螺钉(4)构成的限位机构(6)的限制可相对于测量板(3)在大于所述第一高度(Hl)的范围内上下滑动,使所述测量板(3)下测量面(J)至定位轴(I)的轴线之间形成的第二高度(H2)的尺寸在大于所测量轴承轨道座(5)的轨道高度(H)的最大高度尺寸,小于所测量轴承轨道座(5 )的轨道高度(H)的最小高度尺寸的范围内变动,从而使其基准面(B)可位于测量板(3)的第一上测量面(A)和第二上测量面(C)之间或者与第一上测量面(A)或者第二上测量面(C)平齐,以及高于第一上测量面(A)或者低于第二上测量面(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轴承轨道座的轨道高度的量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6)的限位槽(2-1)位于所述测量轴(2)上部的外圆周上,螺孔(3-1)对应设在所述测量板(3)上并与所述限位槽(2-1)垂直,限位螺钉(4)与所述螺孔(3-1)配合连接,其端部位于所述限位槽(2-1)中;所述限位槽(2-1)具有纵向高度(S)、上限位面(2-1-1)和下限位面(2-1-2);所述纵向高度(S)的高度尺寸比所述限位螺钉(4)的直径至少大2mm,所述测量轴(2)的基准面(B)至限位槽(2-1)的上限位面(2-1-1)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高度(Hl)的尺寸,所述测量轴(2)的基准面(B)至限位槽(2-1)的下限位面(2-1-2)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高度(Hl)的尺寸加上限位螺钉(4)的直径的尺寸;所述测量板(3)的第二上测量面(C)至限位螺钉(4)上外沿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高度(Hl)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量轴承轨道座的轨道高度的量规,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轴(2)的限位槽(2-1)的纵向高度(S)比限位螺钉(4)的直径大3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轴承轨道座的轨道高度的量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轴(I)的右端与测量轴(2)过盈配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轴承轨道座的轨道高度的量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轴(I)的定位长度(L2)比所测量轴承轨道座的(5)的台阶长度(D3)至少大8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测量轴承轨道座的轨道高度的量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轴(I)的定位长度(L2)比所测量轴承轨道座的(5)的台阶长度(D3)大1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轴承轨道座的轨道高度的量规,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板(3)的长度(LI)比定位轴(I)的定位长度(L2)至少大15mm。
8.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测量轴承轨道座的轨道高度的量规,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板(3)的长度(LI)比定位轴(`I)的定位长度(L2)大20mm。
【文档编号】G01B5/02GK203657682SQ201320850300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3日
【发明者】黄坤河, 刘琴, 李小春 申请人:重庆望江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