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混凝土脱粘检测方法

文档序号:6217501阅读:695来源:国知局
钢管混凝土脱粘检测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管混凝土脱粘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待测钢管混凝土的外壁沿轴向设置多个测点,并在每个测点上均放置加速度传感器;S2:用橡皮锤在传感器之间或传感器安装的对面敲击钢管,通过加速度传感器测得各测点的加速度响应信号,并将其输入分析处理模块;S3:经分析处理模块分析,得出各测点的非线性振动程度,根据各测点的非线性振动程度,进行脱粘识别。本发明采用的方法基于非线性振动理论,采用加速度传感器记录力锤敲击后钢管混凝土自由振动过程的加速度信号,根据信号的分析来考察钢管混凝土的非线性振动程度,以实现脱粘识别。
【专利说明】钢管混凝土脱粘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钢管混凝土脱粘的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基于非线性振动特性的钢管混凝土脱粘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近些年,钢管混凝土在超高层建筑和大跨桥梁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截面以圆形为主,在建筑结构中常设计成方形或多边形,以增强截面的抗弯能力,也便于梁柱节点的连接。钢管和混凝土相辅相成,一方面钢管类似箍筋,使得混凝土三向受压,抗压能力增强,另一方面,内填混凝土又解决了钢管潜在的失稳问题。
[0003]随着实际工程中钢管混凝土应用的增多,发现钢管混凝土普遍存在着脱粘和脱空现象,而脱粘(空)直接影响二者的共同作用,多数设计规范尚未考虑脱粘(空)的影响。脱空表现为界面局部脱开较大,形成明显缝宽。脱粘表现在径向收缩,形成微小缝隙。在钢管混凝土拱桥中,脱粘与脱空往往并存,其中拱肋脱空更为常见,在建筑结构中,主要是界面剥离造成径向的脱粘。
[0004]如何检测实际工程结构中钢管混凝土的脱粘(空)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从外表无法观察钢管内部混凝土的状况,现行施工验收标准认为:按照相关的工艺标准进行施工即可达到密实要求。现行检测方法主要有超声波法,敲击法,瞬态冲击法和压电陶瓷监测方法等。根据文献,目前尚无简单直接经济有效的检测方法。又因管壁与混凝土的脱空一般缝隙较大,常可以通过灌浆等处理,若二次灌浆后收缩,既脱空转化成脱粘,所以脱粘是钢管混凝土检测的重点难点,以往的研究者多只针对脱空类现象进行检测,忽略脱粘的识别,因此本发明主要研究脱粘(0.2?0.6mm)的检测。

【发明内容】

[0005]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非线性振动特性的钢管混凝土脱粘检测方法。
[0006]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钢管混凝土脱粘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在待测钢管混凝土的外壁沿轴向设置多个测点,并在每个测点上均放置加速度传感器;
[0008]S2:在钢管上用力锤在加速度传感器之间或加速度传感器安装的对面进行敲击,通过加速度传感器测得各测点的加速度响应信号;
[0009]S3:信号采集设备采集加速度响应信号并将其放大输入到分析处理模块;
[0010]S4:分析处理模块分析,得出各测点的非线性振动程度,根据各测点的非线性振动程度,进行脱粘识别。
[0011]进一步,所述步骤S4中,得出各测点的非线性振动程度的方法为:首先针对加速度响应信号采用盲源分离技术的SOBI算法分离得到一阶信号,然后通过Hilbert变换获得信号的频率-振幅曲线,即可判断其非线性振动程度。
[0012]进一步,得到的一阶信号先经过镜像处理后再进行Hilbert变换。
[0013]进一步,所述的加速度传感器为压电加速度传感器。
[0014]进一步,所述测点的设置方法为沿轴向两侧设置,且两侧的测点彼此对称。
[0015]有益技术效果:
[0016]本发明采用的方法基于非线性振动理论,采用加速度传感器记录力锤敲击后钢管混凝土自由振动过程的加速度信号,根据信号的分析来考察其非线性振动程度,以实现脱粘识别。基于非线性振动特性的指标与脱粘有直接对应关系,无需在钢管内部埋置探测仪器,操作简便、分析快速,对轻微的脱粘都有好的识别效果,且规避了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复杂问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0018]图1为本发明实施流程图;
[0019]图2为加速度传感器位置布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21]图2为本发明中传感器位置布置图,其中1、2、3、4表不传感器,ql、q2、q3、q4表不尚支击点。
[0022]目前一般钢管混凝土添加有膨胀剂,对于添加有膨胀剂的钢管混凝土,形成大面积脱空概率较小,脱空也常可以通过灌浆等处理,若二次灌浆后收缩,就转化成脱粘状态,脱粘普遍存在,且分布广泛,随机性强,同时也是典型检测方法的盲区之一,所以脱粘为识别的重点难点。
[0023]所述非线性振动特性是指瞬时自振频率随振幅而变化。对于普通钢筋混凝土梁,在早期损伤时,会出现瞬时自振频率随振幅增大而下降的现象,即非线性振动。其产生的原因被解释为微裂缝的“呼吸效应”,所谓裂缝的呼吸是指自由振动过程中众多裂缝的张开和闭合。类比可得,在自由振动过程中,钢管内的混凝土同样存在类似于钢筋混凝土梁中微裂缝的“呼吸效应”,这就使钢管混凝土具有了非线性振动特性。
[0024]所述用非线性振动特性来识别脱粘的依据是:钢管混凝土具有非线性振动特性,相比密实的情况,存在脱粘的钢管混凝土非线性振动程度更小,且频率更低。因为钢管本身几乎不存在非线性振动特性,脱粘后由混凝土导致的非线性振动对钢管混凝土的影响程度减小了。且脱粘后混凝土对局部刚度的贡献减小,但对质量的贡献减小不多,因此频率降低。钢管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和位置的不同,即不同状态的脱粘,导致其非线性振动程度不同,以此原理来进行脱粘识别。
[0025]基于以上思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非线性振动特性的钢管混凝土脱粘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26]S1:在待测钢管混凝土的外壁沿轴向设置多个测点,并在每个测点上均放置加速度传感器;
[0027]S2:在钢管上用力锤(本发明采用橡皮锤)在加速度传感器之间或加速度传感器安装的对面进行敲击,通过加速度传感器测得各测点的加速度响应信号;
[0028]S3:信号采集设备采集加速度响应信号并将其放大输入到分析处理模块;
[0029]S4:分析处理模块分析,得出各测点的非线性振动程度,根据各测点的非线性振动程度,进行脱粘识别。
[0030]在用力锤进行敲击时,避免激振力过大,并保持稳定大小的激振。
[0031]所述步骤S4中,得出各测点的非线性振动程度的方法为:首先针对加速度响应信号采用盲源分离技术的SOBI算法分离得到一阶信号,然后通过Hilbert变换来获得信号的频率-振幅曲线,即可判断其非线性振动程度。
[0032]SOBI算法采用联合对角化方法(JAD)找到矩阵Ψ,能够将任意时滞Tid ^ i ^p)的白化信号Z的协方差矩阵近似对角化,即
【权利要求】
1.钢管混凝土脱粘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待测钢管混凝土的外壁沿轴向设置多个测点,并在每个测点上均放置加速度传感器; S2:在钢管上用力锤在加速度传感器之间或加速度传感器安装的对面进行敲击,通过加速度传感器测得各测点的加速度响应信号; S3:信号采集设备采集加速度响应信号并将其放大输入到分析处理模块; S4:分析处理模块分析,得出各测点的非线性振动程度,根据各测点的非线性振动程度,进行脱粘识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混凝土脱粘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得出各测点非线性振动程度的方法为:首先针对加速度响应信号采用盲源分离技术的SOBI算法分离得到一阶信号,然后通过Hilbert变换获得信号的频率-振幅曲线,即可判断其非线性振动程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管混凝土脱粘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得到的一阶信号先经过镜像处理后再进行Hilbert变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混凝土脱粘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速度传感器为压电加速度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混凝土脱粘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点的设置方法为沿轴向两侧设置,且两侧的测点彼此对称。
【文档编号】G01N29/04GK103837597SQ201410039892
【公开日】2014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7日
【发明者】曹永红, 曹晖, 华建民, 许鑫 申请人:重庆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