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灵活扩展和动态配置的智能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241861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灵活扩展和动态配置的智能工装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可灵活扩展和动态配置的智能工装,包括硬件模块和软件模块,其中硬件模块包括:控制主板、被测设备、多个测试电路单元、多个接口组成的接口资源集、多个转接板;软件模块包括嵌入式软件以及脚本配置文件;其测试过程如下:步骤1:准备硬件环境;步骤2:准备软件:根据该被测设备设计测试内容的测试用例和测试流程,并形成脚本配置文件;步骤3:控制主板启动后,运行嵌入式软件,导入脚本配置文件,嵌入式软件对该脚本配置文件解析,并根据其解析出来的测试流程执行相应的操作,从而实现对被测设备的测试。
【专利说明】一种可灵活扩展和动态配置的智能工装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测试装置,特别是一种可灵活扩展和动态配置的智能自动化测试工装。

【背景技术】
[0002]产品测试是产品质量保障的一个关键环节,自动化组立检测将大大提升测试效率和测试质量,并成为业内主流测试方式,测试包括研发、生产、质检、入库、发货等各个环节的组立检测。
[0003]以往,传统工装设计方案,一是采用非智能工装测试方式,采用检测说明书指导、人机界面交互与人工操作判别方式,人工拨码开关、LED指示灯、人机交互界面等纯机械式操作方式,工装内部未集成智能MCU控制核心;二是采用针对性的智能工装,如专利申请号201210260486.3公开的“一种电表前装功能检测的方法、系统及智能工装设备”,即是采用以被测设备为对象设计方式。
[0004]传统测试工装设计和测试方法流程都是比较机械,人工参与度过高,测试细项比较粗,无法形成比较统一的测试系统,测试效率低,在实际应用中的测试效果差强人意,产品质量无法得到很好把控,存在很多缺点:一是人工干预度高,长时间高度专注的重复性工序容易导致测试人员精神疲劳,出现懈怠和遗漏测试项,同时对测试结果辨别度也随之降低,导致效率低,测试过程不可控,使得测试质量无法保证;二是测试细项不够合理,由于依靠人工操作测试,无法做到对检测步骤进行深入细化,由各个具体项目人员凭自身经验或者理解认识来制定,无法形成指导性方案和测试系统体系来系统性指导或引导测试法则;三是测试组合不够充分,由于依靠人工操作测试,只能对产品进行一个定性的测试,判断合格与否即可,没有进行定量的测试(如电平的各个抽样档位),导致了测试过程不充分,边界覆盖不到位;四是测试结果一致性差,需要人工进行主观判断,不同测试人员,老员工和新员工,操作方式不一致,理解不一致,测试结果有所差别;五是测试记录无法查证,在检测环节上,究竟是谁检测的、什么时候检测的、检测了哪些项目、结果如何,都无法进行记录,没有自动生成测试数据报表,不利于历史查证和问题追溯;六是工装兼容性差,测试不同的产品或者不同的测试流程需要制作不同的工装,修改工装软件,带来维护上的麻烦。
[0005]随着当今嵌入式系统、智能化技术、CIMS信息技术、敏捷化生产模式发展,传统的方案显然比较落后,跟不上信息化时代发展脚步,显得比较被动。


【发明内容】

[0006]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可灵活扩展和动态配置的智能工装,该智能工装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硬件是一个智能化、自动化测试平台,实用性强,稳定可靠;软件设计部分是采用以测试项为对象的设计理念,通过脚本配置文件实现测试用例灵活调配和测试流程动态组合,使智能工装的硬件平台能够兼容适配于不同型号的被测设备或不同流程的测试,从而降低工装修改频率和维护工作量,提升智能工装兼容适用性,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设计思路是,摒弃以往以被测设备为对象的设计思想,采用以测试项为对象的设计理念,将智能工装所具备的各测试项功能从硬件和软件设计上进行标准化,所有测试项组合形成测试项集合,定义为测试项集,因此,被测设备的所需测试功能只要在测试项集的范围内,都可以被智能工装所覆盖测试,即被测设备的测试项是智能工装测试项集的子集。
[0008]具体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灵活扩展和动态配置的智能工装,包括硬件模块和软件模块,其中硬件模块包括:
控制主板,可采用MCU微处理器实现,负责整个智能工装的硬件模块和软件模块的运转和集中控制;
被测设备,该被测设备是PCBA(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简称PCBA,也就是说PCB空板经过SMT (Surface Mount Technology,表面贴装技术)上件,再经过DIP (DualInline-pin Package,双列直插式封装技术)插件的整个制程)设备或者整机设备;
多个测试电路单元,是由控制主板的外围逻辑电路实现,用于采集和控制被测设备的信号;
多个接口组成的接口资源集;具体的,接口资源集是通过控制主板的外围电路和逻辑控制电路而抽象形成的各类接口的集合;
多个转接板,每个转接板对应接口资源集中的一种接口或者多种接口 ;PCBA设备与该转接板连接,整机设备通过接插件连接至对应的测试电路单元;
软件模块包括脚本配置文件以及运行在控制主板上的嵌入式软件,该脚本配置文件包括测试用例和测试流程,用于描述被测设备所需测试的项目(简称测试项);其中,测试用例用于描述和规定如何执行测试项的测试和测试标准;测试流程用于描述各测试动作之间逻辑关系和测试项之间优先顺序关系,其是根据不同被测设备的测试要求编辑与建立的测试任务对应的测试内容;其中,用户可通过对脚本配置文件的修改,实现对其描述的测试用例的灵活调配和测试流程动态组合,完成各测试项测试,从而使智能工装能够兼容适配于不同型号被测设备或不同流程的测试。
[0009]使用本发明的智能工装的测试过程如下:
步骤1:准备硬件环境:将被测设备连接至控制主板:如果被测设备是PCBA设备,则选定对应的转接板,被测设备通过将其引脚插入该转接板而连接至对应的测试电路单元,然后测试电路单元与控制主板建立通信连接;如果被测设备是整机设备,则通过接插件将其连接至对应的测试电路单元;
步骤2:准备软件:根据该被测设备设计测试内容的测试用例和测试流程,并形成脚本配置文件;
步骤3:控制主板启动后,运行嵌入式软件,导入脚本配置文件,嵌入式软件对该脚本配置文件解析,并根据其解析出来的测试流程执行相应的操作,从而实现对被测设备的测试。
[0010]另外,本发明的智能工装可兼容适配于不同型号的被测设备,为此,该智能工装的测试过程还包括步骤4:当更换被测设备时,首先将该被测设备连接至控制主板,其次根据其测试内容设计测试用例和测试流程,形成脚本配置文件,然后将脚本配置文件导入控制主板上的嵌入式软件,该嵌入式软件即可根据其解析脚本配置文件后的测试流程执行测试。
[0011]本发明的智能工装可兼容适配于同一型号的被测设备的不同测试内容(例如测试流程不同或者测试用例不同或者测试项不同)的测试,为此,所述步骤4还包括如下过程:当更换被测设备的测试内容时,仅需要根据其测试内容设计测试用例和测试流程,形成新的脚本配置文件,然后将该新的脚本配置文件导入控制主板上的嵌入式软件,该嵌入式软件即可根据其解析脚本配置文件后的测试流程执行测试。
[0012]软件设计部分是采用以测试项为对象的设计理念,通过脚本配置文件实现测试用例灵活调配和测试流程动态组合,使智能工装的硬件平台能够兼容适配于不同型号的被测设备或不同流程的测试,从而降低工装修改频率和维护工作量,提升智能工装兼容适用性。具体的,所述脚本配置文件包括若干组测试用例,每组测试用例对应一测试项,测试流程描述不同测试动作以及其逻辑关系,测试动作根据测试项进行设计,这样,测试项、测试动作、一组或多组的测试用例是对应的关系,当需要修改测试项时,也即修改脚本配置文件时,仅需要根据测试项进行删除或者添加或者修改即可实现测试内容的修改,方便简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0013]其中,步骤3具体包括如下过程:
步骤31:控制主板接收到脚本配置文件,根据脚本配置文件的数据格式,解析脚本配置文件,获取详细的被测设备信息、测试用例、测试流程和判断标准等信息;并判断解析成功与否,如果解析失败则返回重新解析,如果解析成功则继续步骤32 ;
步骤32:控制主板按照解析出来的测试流程执行各测试项的测试,并输出结果,测试中包括对信号样本输出控制、信号状态输入采集、测试标准比对判断等过程。
[0014]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方案,为了固定和连接被测设备和转接板,该智能工装还包括转接板夹具操作台,该转接板夹具操作台用于将被测设备和转接板固定和连接。
[0015]上述方案中,采用转接板和主板独立分离技术,当测试不同型号设备时,只需要更改转接板,就能与被测设备无缝对接,使智能工装能够兼容适配不同的被测设备。另外,被测设备有两种形态=PCBA设备和整机设备,本发明的智能工装设计能够兼容适配这两种形态的被测设备,智能工装与被测设备之间通过数据通信总线进行数据通信,实现测试过程的数据交互和逻辑控制。对于PCBA设备测试,PCBA设备将通过工装夹具固定,与智能工装之间采用顶针连接方式,当工装操作台下压固定时顶针将精确接触预先设计好的PCBA设备测试点,从而实现智能工装对PCBA设备的信号采集和组立检测。对于整机设备测试,整机设备将通过安装用线接插件方式实现与工装连接,从而实现工装对整机设备的信号采集和组立检测。
[0016]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方案,为了方便测试以及提供人工操作界面,该智能工装还包括上位机,上位机、控制主板与被测设备之间通过数据通信总线进行数据通信,实现上传测试过程信息和结果信息到上位机进行记录和展示,并由上位机保存生成测试报告。这样,当控制主板在测试完毕所有测试项之后,可发送测试结束请求到上位机,上位机自动保存生成测试报告。另外,软件模块还包括上位机软件,可与运行在控制主板上的嵌入式软件进行通讯,执行相应操作,例如收集测试结果,分析测试结果,打印测试结果等等。
[0017]现有技术中,只能根据被测设备的设计特定的测试工装,而本发明的智能工装具有很好的兼容性,通过转接板和接口模块化设计,使得更换被测设备只需要更换转接板即可,方便简单,同时如果需要更换不同的测试内容,仅需要更换脚本配置文件即可,其具有很好的兼容性和适应性。
[0018]本发明的可灵活扩展和动态配置的智能工装,具有以下优点:一是智能自动化,智能工装的硬件负责信号控制和信号采集,根据软件的脚本配置文件自动完成测试过程合格与否判断,并将测试结果通过数据通信接口上传给上位机,上位机对数据进行分析自动生成测试报告;二是过程可控性,测试过程无人工或者少人工参与,对测试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步骤及检验方法等做出流水化的设计,避免人为操作导致漏测,提高测试过程流畅度和敏捷度;三是标准量化性,通过脚本配置文件可对各个步骤测试细则进行量化,不再满足于定性测试,采用定量测试,对于有范围信号值,增加边界测试,提高测试充分性;四是记录可查性,上位机组态软件将记录每一台设备测试结果,进行汇总、统计和分析,自动生成测试报告,报表包括测试时间、测试人员、设备型号、设备编号、测试记录、测试结论,为产品的历史查证和问题追溯提供数据基础;五是产品追溯性,将产品生命周期内的各个环节串接起来,实现所有过程可追溯,只要根据设备识别码就可以查询到该设备各个环节中的相关信息,实现对研发、生产、测试、销售、运行、维修及销毁等环节的串接;六是系统互通性,智能工装测试系统具有多种接口,可与不同系统实现互通,例如与MES (manufacturingexecut1n system,制造执行系统)系统实现信息互联,打通生产与测试环节之间通道,将测试报告和测试结果传输到MES系统进行产品信息关联和保存,建立过程化、敏捷化、协同化的管理模式;七是兼容扩展性,不同的被测设备的型号,所要测试的流程和细则都不一样,通过脚本配置文件导入至控制主板进行统一测试,实现同一个测试平台测试不同设备产品型号,具有很好的通用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发明的智能工装的硬件设计框图;
图2为本发明的智能工装的测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智能工装的硬件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21]本发明提出一种可灵活扩展和动态配置的智能工装,该智能工装的硬件部分是一个智能化、自动化测试平台,实用性强,稳定可靠。本发明采用以测试项为对象的设计理念,通过脚本配置文件实现测试用例灵活调配和测试流程动态组合,使智能工装能够兼容适配于不同型号被测设备或不同流程的测试,降低工装修改频率和维护工作量,提升智能工装兼容适用性。本发明的设计思路是,摒弃以往以被测设备为对象的设计思想,采用以测试项为对象的设计理念,将智能工装所具备的各测试项功能从硬件和软件设计上进行标准化,所有测试项组合形成测试项集合,定义为测试项集,因此,被测设备的所需测试功能只要在测试项集的范围内,都可以被智能工装所覆盖测试,即被测设备的测试项是智能工装测试项集的子集。
[0022]本发明的一种可灵活扩展和动态配置的智能工装,其硬件模块框图参见图1,硬件设计上,以测试项为对象,为了使智能工装能够兼容覆盖测试各种被测设备,首先,需要对各种被测设备的硬件测试电路模块进行分解和分析,根据电路模块化设计原理,将被测设备电路按类进行划分,分解生成各种测试电路单元;接着,对各种测试电路单元工作原理进行分析,设计出每一种测试电路单元的通用测试方法;最后,根据这些测试电路单元和测试方法,设计出测试这些测试电路单元所需智能工装的硬件资源,同样将智能工装的硬件资源按类进行划分,抽象形成各类标准的接口资源,所有接口资源组合形成接口资源集合,定义为接口资源集,通过这些接口资源集能够很好与被测设备的各测试电路单元进行连接,使智能工装能够适用于不同的被测设备。
[0023]参见图1,整个智能工装测试系统的硬件包括控制主板、被测设备、多个测试电路单元、接口资源集、转接板、转接板夹具操作台(该设备为可选,本实施例中具有该设备)、上位机(该设备为可选,本实施例中具有该设备)。
[0024]其中,被测设备有两种形态:PCBA设备和整机设备,智能工装设计能够兼容适配这两种形态的被测设备,智能工装与被测设备之间通过数据通信总线进行数据通信,实现测试过程的数据交互和逻辑控制。对于PCBA设备测试,PCBA设备将通过工装夹具固定,与智能工装的转接板之间采用顶针连接方式,当工装操作台下压固定时顶针将精确接触预先设计好的PCBA测试点,从而实现智能工装对PCBA设备的信号采集和组立检测。对于整机设备测试,整机设备将通过安装用线接插件方式实现与智能工装的测试电路单元连接,从而实现工装对整机设备的信号采集和组立检测。
[0025]转接板夹具操作台主要用于固定和连接被测设备,其中被测PCBA设备与转接板之间通过顶针接触连接。
[0026]本发明采用转接板和主板独立分离技术,当测试不同型号设备时,只需要更改转接板,就能与被测设备无缝对接,使智能工装能够兼容适配不同的被测设备。
[0027]上位机、控制主板与被测设备之间通过数据通信总线进行数据通信,实现上传测试过程信息和结果信息到上位机进行记录和展示,并由上位机保存生成测试报告。
[0028]控制主板的硬件设计上采用MCU微处理器为主控核心,负责整个智能工装的运转和集中控制。控制主板上预留有文件导入接口,用于导入脚本配置文件。同时,该MCU微处理器外扩简单的外围电路和逻辑控制电路,并将其抽象形成各类接口资源,形成接口资源集。
[0029]其中,为方便控制和调用,对接口资源集进行编码定义,例如编码格式定义为R_X_COMn,其中R表示接口资源RESOURCE意思;X表示对各类接口资源进行定义,表示具体某一类接口资源,根据具体资源确定;定义编码为Rl?Rn; COMn表示每一个接口资源中硬件通道数定义,η通道编号从I开始;对每一个接口资源的技术参数指标进行范围界定,其他参数定义以此类推,以备软件上灵活调配和动态组合调用。
[0030]在软件设计上,以测试项为对象,将整个测试过程抽象成测试用例和测试流程的组合,测试用例主要描述和规定如何执行测试项的测试和测试标准,测试流程主要描述各测试动作之间逻辑关系和测试项之间优先顺序关系。而测试用例和测试流程由脚本配置文件来描述表达,通过脚本配置文件实现测试用例灵活调配和测试流程动态组合,完成各测试项测试,从而使智能工装能够兼容适配于不同型号被测设备或不同流程的测试。
[0031]对各个测试项进行编码,定义为Tl-Tn ;对每一个测试项中测试执行动作进行编码,定义为Dl-Dn,其他测试元素编码定义以此类推。结合接口资源集和测试项等编码定义,就可以将测试过程转换成脚本文件语言表达方式,对测试项、测试用例、测试流程等信息进行准确描述表达,生成脚本配置文件,因此,智能工装软件只要解析和解释脚本配置文件,识别执行动作,就能执行完成整个测试过程工作。不同的被测设备,只需要修改编辑生成对应的脚本配置文件,通过脚本配置文件实现测试用例灵活调配和测试流程动态组合,从而使智能工装能够兼容适配于不同型号被测设备或不同流程的测试。
[0032]当需要测试不同的终端设备时,只需要更换转接板和脚本配置文件即可。现有技术中,只能根据被测设备的设计特定的测试工装,例如手机的电路板,假设被测设备有如下几类:1、只有电话通讯功能的电路板,2、具有电话通讯功能、短信收发功能的电路板,3、具有蓝牙模块的电路板,4、具有电话通讯功能、短信收发功能以及蓝牙模块的电路板等等,这几类的被测设备的电路板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其需要设计特定的测试工装硬件以及对应的测试项目和测试内容。而本发明的智能工装具有很好的兼容性,通过转接板和接口模块化设计,使得更换被测设备只需要更换转接板即可,方便简单,同时如果需要更换不同的测试内容,仅需要更换脚本配置文件即可,其具有很好的兼容性和适应性。
[0033]本发明的可灵活扩展和动态配置的智能工装,是一个智能化、自动化测试平台,采用以测试项为对象的设计理念,通过脚本配置文件实现测试用例灵活调配和测试流程动态组合,使智能工装能够兼容适配于不同型号被测设备或不同流程的测试。控制主板负责信号控制和信号采集,自动完成测试过程合格与否判断,将测试结果通过数据通信接口上传给上位机,上位机组态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自动生成测试报告。
[0034]参见图2,其整体测试过程如下:
步骤1:测试环境准备,根据不同的被测设备,选定不同的接口、测试电路单元和转接板,并将控制主板与被测设备、上位机等硬件通过数据线连接起来;然后智能工装启动自检,自检失败则返回,自检成功则跳到步骤2 ;
步骤2:智能工装上电启动运行后,通过数据接口(如U盘)导入对应被测设备的脚本配置文件,跳到步骤3;
步骤3:智能工装根据脚本配置文件数据格式,解析脚本配置文件,解释获取详细的设备系统信息、测试信息、测试用例、测试流程和判断标准等信息。并判断解析成功与否,解析失败则返回,解析成功则跳到步骤4 ;
步骤4:智能工装按照脚本配置文件描述信息执行各测试项测试,信号样本输出控制,信号状态输入采集,测试标准比对判断,完成各测试项测试,上传测试过程信息和结果信息到上位机进行记录和展示,完成测试后跳到步骤5 ;
步骤5:智能工装在所有测试项测试完毕后,发送测试结束请求到上位机,上位机自动保存生成测试报告。
[0035]下面以一个具体的应用实例来讲述本发明的智能工装。
[0036]该应用实例是一个用于测试GPS汽车行驶记录仪的智能工装测试系统,参见图3,主要由智能工装主板、转接板夹具操作台、上位机、被测设备组成智能工装测试系统,系统按如下所述的实际应用场景阐述本发明的一种可灵活扩展和动态配置的智能工装的应用:
主板硬件设计上采用ST公司的Cortex-M3内核的MCU芯片为主控核心,芯片选用STM32F105RCT6,负责整个智能工装的运转和集中控制,MCU微处理器芯片内部集成FLASH存储器、RAM存储器、定时器、ADC转换、DAC转换、GP1、UART, CAN等丰富的硬件资源,只需扩展硬件资源分配电路、逻辑控制电路、接口电路等外围电路,就能很好的实现一款符合要求的智能工装主板。
[0037]被测设备为GPS行驶记录仪PCBA设备,智能工装与被测设备之间通过RS232通信总线进行数据通信,实现测试过程的数据交互和逻辑控制。PCBA设备将通过工装夹具操作台固定,与智能工装之间采用顶针连接方式,当工装操作台下压固定时顶针将精确接触预先设计好的PCBA测试点,从而实现智能工装对PCBA设备的信号采集和组立检测。
[0038]转接板夹具操作台主要用于固定和连接被测PCBA设备,不同的被测设备只需要更换智能工装的转接板夹具操作台就可实现硬件上灵活适配。
[0039]上位机组态软件是架构在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上,采用公司自主研发的高稳定性及功能性的组态软件测试系统。上位机与智能工装之间通过RS232通讯方式进行数据交互,实现上传测试过程信息和结果信息到上位机进行记录和展示,并由上位机保存生成测i式?艮告ο
[0040]脚本配置文件通过USB接口插入U盘导入到智能工装,智能工装解析和解释脚本配置文件。
[0041]将测试电路单元抽象成接口资源集,并对各类接口资源进行编号和标准化定义,接口资源集包括ADC采集电路10路,定义为R_ADC_C0MfR_ADC_C0M10 ;DAC控制输出电路24路,定义为R_DAC_C0M1?R_DAC_C0M24 ;开关量采集电路10路,定义为R_KG_C0M1?R_KG_C0M10 ;RS232通信接口 5路,定义为R_RS232_C0M1?R_RS232_C0M5 ;脉冲产生接口 I路,定义为R_P0_C0M1 ;脉冲采集接口 2路,定义R_PI_C0MfR_PI_C0M2 ;其他参数定义以此类推,以备软件上灵活调配和动态组合调用。
[0042]将被测设备需要测试的硬件电路和功能抽象成测试项集,测试项包括:GP10信号输入检测,定义为Tl ;AD信号采样检测,定义为T2 ;脉冲信号输入检测,定义为T3 ;GP10信号输出检测,定义为T4 ;脉冲信号输出检测,定义T5 ;RS232总线检测,定义为T6 ;CAN总线检测,定义为T7,其他各测试项以此类推定义。
[0043]通过以上采用以测试项为对象的设计理念,将智能工装所具备的各测试项功能从硬件和软件设计上进行标准化定义,结合接口资源集和测试项等编码定义,就可以将测试过程转换成脚本文件语言表达方式,对测试项、测试用例、测试流程等信息进行准确描述表达,生成脚本配置文件,因此,智能工装软件只要解析和解释脚本配置文件,识别执行动作,自动完成测试过程合格与否判断,就能执行完成整个测试过程工作。不同的被测设备,只需要修改编辑生成对应的脚本配置文件,通过脚本配置文件实现测试用例灵活调配和测试流程动态组合,从而使智能工装能够兼容适配于不同型号被测设备或不同流程的测试。
[0044]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发明,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发明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可灵活扩展和动态配置的智能工装,包括硬件模块和软件模块,其中硬件模块包括: 控制主板,负责整个智能工装的硬件模块和软件模块的运转和集中控制; 被测设备,该被测设备是PCBA设备或者整机设备; 多个测试电路单元,用于采集和控制被测设备的信号; 多个接口组成的接口资源集; 多个转接板,每个转接板对应接口资源集中的一种接口或者多种接口 ;PCBA设备与该转接板连接,整机设备通过接插件连接至对应的测试电路单元; 软件模块包括脚本配置文件以及运行在控制主板上的嵌入式软件,该脚本配置文件包括测试用例和测试流程;其中,测试用例用于描述和规定如何执行测试项的测试和测试标准;测试流程用于描述各测试动作之间逻辑关系和测试项之间优先顺序关系,其是根据不同被测设备的测试要求编辑与建立的测试任务对应的测试内容; 上述智能工装的测试过程如下: 步骤1:准备硬件环境:将被测设备连接至控制主板:如果被测设备是PCBA设备,则选定对应的转接板,被测设备通过将其引脚插入该转接板而连接至对应的测试电路单元,然后测试电路单元与控制主板建立通信连接;如果被测设备是整机设备,则通过接插件将其连接至对应的测试电路单元; 步骤2:准备软件:根据该被测设备设计测试内容的测试用例和测试流程,并形成脚本配置文件; 步骤3:控制主板启动后,运行嵌入式软件,导入脚本配置文件,嵌入式软件对该脚本配置文件解析,并根据其解析出来的测试流程执行相应的操作,从而实现对被测设备的测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4:当更换被测设备时,首先将该被测设备连接至控制主板,其次根据其测试内容设计测试用例和测试流程,形成脚本配置文件,然后将脚本配置文件导入控制主板上的嵌入式软件,该嵌入式软件即可根据其解析脚本配置文件后的测试流程执行测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具体包括如下过程: 步骤31:控制主板接收到脚本配置文件,根据脚本配置文件的数据格式,解析脚本配置文件,获取详细信息,该信息包括被测设备信息、测试用例以及测试流程;并判断解析成功与否,如果解析失败则返回重新解析,如果解析成功则继续步骤32 ; 步骤32:控制主板按照解析出来的测试流程,使用其测试用例针对该被测设备执行各测试项的测试,并输出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智能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本配置文件包括若干组测试用例,每组测试用例对应一测试项,测试流程描述不同测试动作以及其逻辑关系,测试动作根据测试项进行设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工装,其特征在于:该智能工装的硬件模块还包括转接板夹具操作台,该转接板夹具操作台用于将被测设备和转接板固定和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工装,其特征在于:该智能工装的硬件模块还包括上位机,上位机和控制主板之间通过数据通信总线进行数据通信,控制主板将测试过程信息和结果信息传输至上位机进行记录和展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工装,其特征在于:接口资源集是通过控制主板的外围电路和逻辑控制电路而抽象形成的各类接口的集合。
【文档编号】G01R31/00GK104198868SQ201410490724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3日
【发明者】叶德焰, 张鹏, 陈余菲, 叶志聪, 李基勇 申请人:厦门雅迅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