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花岗岩地层划分对比的面元法

文档序号:6251867阅读:831来源:国知局
一种针对花岗岩地层划分对比的面元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针对花岗岩地层划分对比的面元法,包括以下步骤:1)敏感地震属性选取;2)垂向等比例划分地震属性体;3)提取各小层敏感属性平面图;4)地层对比面元划分;5)以面元为范围,进行垂向地层格架划分;6)按顺序连接各井关键分隔点,完成地层划分对比。本发明适用于花岗岩储层划分与对比,对使用者几乎无经验要求,并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专利说明】一种针对花岗岩地层划分对比的面元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地层划分对比方法,特别是一种针对花岗岩地层划分对比的面元法。

【背景技术】
[0002]地层作为地质体,具有多方面的特征,如地质特征(矿物成分、化学组分、岩石的结构和构造,层里层面特征、古生物化石)、地球物理特征(地磁学特征、地震波反射特征、测井曲线特征、放射性同位素等〉、地球化学特征(化学元素、分子化石等)和年龄特征等。在不同的地质及资料条件下,往往根据地层各自的特征,来开展地层划分和对比。地层对比主要应用多井资料进行,即多井对比。多井对比的主要问题是:虽然地层本身具有侧向连续性,但由于井间具有较大的距离(往往数百米以上),难于直接追踪其连续性,可依据的资料主要为岩心和测井资料。目前国内基于常规碎屑岩和碳酸盐地层已经探索出了诸如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年代地层学等多套划分对比方法,并形成了相应的理论体系及技术手段。近年来,与花岗岩地层相关的石油勘探开发行为日益频繁,但是花岗岩地层发育规律与现有沉积岩地层差异较大,相关地层对比理论和技术很不成熟,致使相关地层划分对比工作对地质经验的依赖性非常强,且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明确提出花岗岩地层划分对比方法非常必要。


【发明内容】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地震属性信息的针对花岗岩地层划分对比的面元法。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针对花岗岩地层划分对比的面元法,它包括以下步骤:1)敏感地震属性选取:通过对目标油田的不同地震属性的比较,选出敏感的地震属性,并计算出敏感地震属性的时间厚度。敏感的地震属性是指能够反映地下地质特征的属性,其选取标准为井点测井电性参数值与地震属性值相符合垂向等比例划分地震属性体:以目的层顶面为基准面,以三维地震数据采样率作为间隔,向下将敏感地震属性体分为若干小层,分别记为111,…,…,!11 (1 ^ 1 ^ + ^3)提取各小层敏感属性平面图:以所划分的小层为计算单元,计算各小层敏感地震属性值,形成各自小层对应的平面图地层对比面元划分:在底层平面上,以各钻井为中心、以小于四分之一井间距的长度为半径,划分出数量与井相同的面元以面元为范围,进行垂向地层格架划分:在面元范围内,根据各小层自上而下属性变化规律,在垂向上将敏感地震属性特征相似的相邻小层进行合并,形成规模较大的若干大地层?1,?2,…,并记录各井垂向地层分层点,也称作关键分隔点;6〉按顺序连接各井关键分隔点,完成地层划分对比:按序连接各井关键分隔点,即完成花岗岩地层划分与对比。
[0005]所述步骤5)中,敏感地震属性的特征包括界线深浅、连续性、长度、数量以及分布,对于相邻两层地震属性平面图,若相邻两层属性中的界线深浅、连续性、长度、数量和分布之一的特征比值介于0.7?1.4,即判定两层的敏感地震属性特征相似。
[0006]本发明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适用于花岗岩储层划分与对比,对使用者几乎无经验要求,并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2、本发明方法实施效率高,应该本方法进行地层划分对比可将现有方法的效率提高一倍以上。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实施例中P油田的nl小层对应的敏感属性时间切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0009]本发明一种针对花岗岩地层划分对比的面元法,其包括以下步骤(以P油田为例进行说明):
[0010]I)敏感地震属性选取
[0011]通过对目标油田的不同地震属性的比较,选出敏感的地震属性,并计算出敏感地震属性的时间厚度。敏感的地震属性是指能够反映地下地质特征的属性,其选取标准为井点测井电性参数值与地震属性值相符合。
[0012]在本实施例中,以P油田为例,选取蚂蚁体属性作为基本分析手段,经过斯伦贝谢公司的商业软件Geoframe软件中LPM模块计算,得到该地震属性体垂向上时间厚度为46ms ο
[0013]2)垂向等比例划分地震属性体
[0014]以目的层顶面为基准面,以三维地震数据采样率作为间隔,向下将敏感地震属性体分为若干小层,分别记为nl, n2,..., ni (I ^ i ^ ) ο
[0015]在本实施例中,P油田三维地震敏感属性(蚂蚁体属性)数据体采样率为2ms。从花岗岩顶面开始,以2ms为时间间隔,自上而下共划分了 nl、n2、……n23等23个平行于顶面的小层。其中,nl 为 T8 ?T8+2ms、n2 为 T8+2 ?T8+4ms、......、n23 为 T8+44 ?T8+46ms
范围内地层(T代表地震解释的标准同相轴,T后面的数字代表底层年代,T8代表中生界顶面;对于本实施例P油田而言,其顶面为T8面)。
[0016]3)提取各小层敏感属性平面图
[0017]以所划分的小层为计算单元,计算各小层敏感地震属性值,形成各自小层对应的平面图。
[0018]在本实施例中,P油田共划分为了 23个小层,以该23个小层为计算单元,计算各个小层敏感属性值,将敏感属性(蚂蚁体属性)值作平面插值形成各自小层对应的地震属性平面图。图1给出了 P油田nl小层对应的敏感地震属性(蚂蚁体属性)平面图,从图中,可以看到工区范围内尤其是井点周围属性特征,以井I为例,可以明确属性强度、界线连续性、界线延伸长度、界线数量以及界线分布特征等,n2?n23小层的敏感地震属性时间切片可同样得到上述信息。
[0019]4)地层对比面元划分
[0020]在底层平面上,以各钻井为中心、以小于四分之一井间距的长度为半径,划分出数量与井相同的面元。
[0021]在本实施例中,?油田据此在平面上划分为?1、?2、......、?19等共19个面元,每个面元上有1 口钻井。
[0022]5)以面元为范围,进行垂向地层格架划分
[0023]在面元范围内,根据各小层自上而下属性变化规律,在垂向上将敏感地震属性特征相似的相邻小层进行合并,形成规模较大的若干大地层?1,?2,…,并记录各井垂向地层分层点,也称作关键分隔点。
[0024]敏感地震属性的特征包括界线深浅、连续性、长度、数量以及分布;对于相邻两层地震属性平面图,若相邻两层属性中的任一特征的比值介于0.7?1.4,即可判定属性特征相似,则可以合并为一层。
[0025]在本实施例中,?油田面元?1垂向上小层111、112、113、......、的属性相似,可以合并为地层?1 ;类似,面元?1垂向上小层=10?=15可合并为大地层;面元?1垂向上小层1116?=23可合并为大地层?3。面元?1地层?1、?2、顶、底面在1井井点上自上而下有4个关键分隔点,记为?、、?1?1? ?1?2? ?1吣
[0026]类似地,?油田各面元均可划分为?1、?2、等3套大地层,其关键分隔点分别记为?270、?2?1? ?2?2? ?2?3 ;......;?1910? ?19?2? ?19?3。
[0027]6)按顺序连接各井关键分隔点,完成地层划分对比
[0028]按序连接各井关键分隔点,即完成花岗岩地层划分与对比。
[0029]在本实施例中,将?17。、?27。、……?237。相连,作为第一个地层界面;将?1吣?2吣……?23”相连,作为第二个地层界面;将?、、?2吣……?23”相连,作为第三个地层界面;将?1吣?2吣……?23?3相连,作为第四个地层界面。至此,将?油田划分为4套地层。
[0030]本发明仅以上述实施例进行说明,各部件的结构、设置位置及其连接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凡根据本发明原理对个别部件进行的改进和等同变换,均不应排除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外。
【权利要求】
1.一种针对花岗岩地层划分对比的面元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1)敏感地震属性选取:通过对目标油田的不同地震属性的比较,选出敏感的地震属性,并计算出敏感地震属性的时间厚度。敏感的地震属性是指能够反映地下地质特征的属性,其选取标准为井点测井电性参数值与地震属性值相符合; 2)垂向等比例划分地震属性体:以目的层顶面为基准面,以三维地震数据采样率作为间隔,向下将敏感地震属性体分为若干小层,分别记为nl, n2,..., ni (I < i < + 00 ); 3)提取各小层敏感属性平面图:以所划分的小层为计算单元,计算各小层敏感地震属性值,形成各自小层对应的平面图; 4)地层对比面元划分:在底层平面上,以各钻井为中心、以小于四分之一井间距的长度为半径,划分出数量与井相同的面元; 5)以面元为范围,进行垂向地层格架划分:在面元范围内,根据各小层自上而下属性变化规律,在垂向上将敏感地震属性特征相似的相邻小层进行合并,形成规模较大的若干大地层F1,F2,…,并记录各井垂向地层分层点,也称作关键分隔点; 6)按顺序连接各井关键分隔点,完成地层划分对比:按序连接各井关键分隔点,即完成花岗岩地层划分与对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花岗岩地层划分对比的面元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敏感地震属性的特征包括界线深浅、连续性、长度、数量以及分布,对于相邻两层地震属性平面图,若相邻两层属性中的界线深浅、连续性、长度、数量和分布之一的特征比值介于0.7?1.4,即判定两层的敏感地震属性特征相似。
【文档编号】G01V1/28GK104360386SQ201410737737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4日
【发明者】胡光义, 宋来明, 范廷恩, 王晖, 刘振坤, 周建楠, 聂妍, 汤婧, 牛涛, 董建华 申请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中海油研究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