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童车碰撞试验的新型假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052306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童车碰撞试验的新型假人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童车碰撞试验的新型假人结构,包括本体,位于所述本体的中心处向外延伸形成带有螺纹的杆体;位于所述本体的两端装置互为铰接的第一臂杆及第二臂杆,位于所述第二臂杆的端部与第一夹持臂螺接,所述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铰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在本体上向外延伸形成杆体,同时在杆体上设置外螺纹,有效实现了砝码与本体的连接可靠性,砝码与本体的安装、拆卸方便灵活,具有较高的可调性,通过在本体上对称设置臂杆,有效实现了人体手臂的模拟化,利用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的铰接满足了不同直径的童车手柄的连接,适用范围广。
【专利说明】一种用于童车碰撞试验的新型假人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质量测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童车碰撞试验的新型假人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为了保证童车的使用及安全质量,需要模拟童车运行,由于童车上承载的儿童重量不同,为了模拟出与人体相等同的重量,需要设计一种用于童车碰撞试验的假人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 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一种用于童车碰撞试验的新型假人结构,拆装方便,重量调节灵活。
[0004]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用于童车碰撞试验的新型假人结构,包括本体,位于所述本体的中心处向外延伸形成带有螺纹的杆体;位于所述本体的两端装置互为铰接的第一臂杆及第二臂杆,位于所述第二臂杆的端部与第一夹持臂螺接,所述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铰接。
[0006]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0007]所述本体I为圆形,位于本体I上部中心处开有用于螺接吊耳2的螺纹孔101 ;
[0008]所述第一臂杆41及第二臂杆42均为圆形长杆体,位于第一臂杆41 一端,从圆心处向外延伸形成第一凸台401,第一凸台401上开有安装孔403,在所述第一臂杆41的另一端、及第二臂杆42的一端均向外延伸形成第二凸台402 ;
[0009]所述第一夹持臂6的一端延伸形成与第二臂杆42螺接的长杆体601,另一端沿圆周方向延伸形成“U”形开口 602,在所述长杆体601上开有第二销孔703 ;
[0010]所述第二夹持臂7为半弧形,位于第二夹持臂7及第一夹持臂6上均开有第一销孔702,在所述第二夹持臂7上还开有腰形孔701 ;
[0011]位于所述第一夹持臂6的长杆体601的外周还套装连接块8,在连接块(8)上还开有开口 802及第三销孔801。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在本体上向外延伸形成杆体,同时在杆体上设置外螺纹,有效实现了砝码与本体的连接可靠性,砝码与本体的安装、拆卸方便灵活,具有较高的可调性,通过在本体上对称设置臂杆,有效实现了人体手臂的模拟化,第一夹持臂相对于第二臂杆可以进行一定角度范围内的转动,从而实现了模拟人体手腕的灵活性,使童车碰撞测试的数据更为精准,利用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的铰接满足了不同直径的童车手柄的连接,适用范围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其中:1、本体;101、螺纹孔;102、杆体;2、吊耳;3、螺杆;41、第一臂杆;42、第二臂杆;401、第一凸台;402、第二凸台;403、安装孔;5、转动销;6、第一夹持臂;601、长杆体;602、“U”形开口 ;7、第二夹持臂;701、腰形孔;702、第一销孔;703、第二销孔;8、连接块;801、第三销孔;802、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童车碰撞试验的新型假人结构,包括本体1,本体I为圆形,位于本体I的上部中心处开有螺纹孔101,在螺纹孔101内螺接吊耳2。位于本体I的中心处向下部延伸形成带有螺纹的杆体102 ;位于本体I的两端通过螺杆3连接互为铰接的第一臂杆41及第二臂杆42,位于第二臂杆42的端部与第一夹持臂6螺接,第一夹持臂6与第二夹持臂7铰接。第一臂杆41及第二臂杆42均为圆形长杆体,位于第一臂杆41 一端,从圆心处向外延伸形成第一凸台401,第一凸台401上开有安装孔403,通过安装孔403与上述螺杆3螺纹连接,在第一臂杆41的另一端、及第二臂杆42的一端均向外延伸形成第二凸台402,两第二凸台402之间开有通孔并通过转动销5实现铰接。第一夹持臂6的一端延伸形成与第二臂杆42螺接的长杆体601,另一端沿圆周方向延伸形成“U”形开口 602,在长杆体601上开有第二销孔703。位于第一夹持臂6的长杆体601的外周还套装连接块8,在连接块8上还开有开口 802及第三销孔801。第二夹持臂7为半弧形,位于所述第二夹持臂7及第一夹持臂6上均开有第一销孔702,在第二夹持臂7上还开有腰形孔701。
[0019]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使用过程如下:
[0020]当需要进行童车碰撞测试时,首先取出位于腰形孔701内的锁紧螺钉(图中未示出),接触第一夹持臂6与第二夹持臂7之间锁紧功能,然后使第二夹持臂7以安装在第一销孔702内的活动销为旋转点进行转动,使第一夹持臂6的“U”形开口 602与童车的操纵手柄相贴合,然后继续转动第二夹持臂7,使其与与第一夹持臂6连接形成闭合状态,通过锁紧螺钉进行锁紧,从而完成了本实用新型与童车操纵手柄的连接,然后根据测试环境在本体I上的杆体102上螺接不同重量的砝码,以达到模拟人体重量的目的。通过吊耳2与童车碰撞测试的外接吊钩(未示出)、钢绳(未示出)相缠绕,防止童车在碰撞冲出后,带有砝码的本实用新型也受力冲出,从而达到保护测试者的目的。
[0021]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童车碰撞试验的新型假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位于所述本体(I)的中心处向外延伸形成带有螺纹的杆体(102);位于所述本体(I)的两端装置互为铰接的第一臂杆(41)及第二臂杆(42),位于所述第二臂杆(42)的端部与第一夹持臂(6)螺接,所述第一夹持臂(6)与第二夹持臂(7)铰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童车碰撞试验的新型假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I)为圆形,位于所述本体(I)上部中心处开有用于螺接吊耳(2)的螺纹孔(10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童车碰撞试验的新型假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杆(41)及第二臂杆(42)均为圆形长杆体,位于所述第一臂杆(41)一端,从圆心处向外延伸形成第一凸台(401),第一凸台(401)上开有安装孔(403),在所述第一臂杆(41)的另一端、及第二臂杆(42)的一端均向外延伸形成第二凸台(40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童车碰撞试验的新型假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臂(6)的一端延伸形成与第二臂杆(42)螺接的长杆体(601),另一端沿圆周方向延伸形成“U”形开口(602),在所述长杆体(601)上开有第二销孔(703)。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童车碰撞试验的新型假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臂(7)为半弧形,位于所述第二夹持臂(7)及第一夹持臂(6)上均开有第一销孔(702),在所述第二夹持臂(7)上还开有腰形孔(701)。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童车碰撞试验的新型假人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夹持臂(6)的长杆体(601)的外周还套装连接块(8),在所述连接块(8)上还开有开口(802)及第三销孔(801)。
【文档编号】G01M7/08GK203837894SQ201420175315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1日
【发明者】郝青彪, 陆雅芳 申请人:无锡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